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新秩序-第3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眷怎么办?”这句话一问出来,就代表李存勖终于同意弃城了。
    郭崇韬、张承业和孟知祥相互对视片刻,孟知祥道:“今夜就走,轻兵而出北门,携家眷和大车。某率兵出击南门,吸引敌军注意。”
    “那你怎么走?”李存勖问孟知祥。
    孟知祥道:“殿下走后,某就退回晋阳,以殿下之名继续守城,后日,某就向李嗣源献城。”
    李存勖讶异的看着孟知祥,孟知祥心中坦荡,毫不退缩的凝视过来;又望向郭崇韬和张承业,二人都点了点头。
    “你们商议过的?”李存勖问。
    “是。”三人齐声道。
    “携家眷出城,遇到追兵怎么办?”李存勖又问。
    “颉木里已经带部族骑兵至北门外十里等候,殿下只需冲过这十里,便可脱离险境。”孟知祥递上一封箭书,这是颉木里派人刚刚射入城内的,孟知祥得到后立刻赶到了晋王府内。
    李存勖什么话也没说,长叹一声,拍了拍孟知祥的肩膀。
    ……
    博昌行营。
    一夜的军议过后,钟韶满脸疲惫,独坐帐中良久,待朝阳起时,才步出军营。
    军士们已经用罢早饭,正在整理行装,将随身携带的背包收好,放到大车之上。后勤营的士兵们则在拆卸营寨上安置的战守器具,投石车、弩车、冲车、塞车、鹿角、木砦、绳索等物,都分门别类一一拆为零件。
    营中劳作的场面很忙碌,但钟韶却能感觉到一股淡淡的忧伤气氛,以及军士们眼中的不舍。毕竟在这里驻留了两年之久,乍然离去,谁的心里都不舒畅。
    葛从周的泰宁军已经于三日前进入淄州,王师范亲率平卢军,不,此时或许应该称为“齐军”,也已经逼近到了千乘,与博昌相距不到三十里地。博昌周围百里内,已经探明的敌军达到了六万多人,据说还有更多的敌人正在源源不断向博昌进发。
    黑云压城,大战将起!
    博昌行营管辖的卢龙军各营共有一万五千多人,相比敌军来说,兵力较弱,但钟韶并不认为自己就不能一战。
    曾几何时,只不过是魏州城下一个背土填河的民夫,钟韶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竟然会在六年之后成为一方统帅,带领上万大军与天下群雄争锋,这一切,都是那个当年在渠边找到自己,将自己招入他那支只有二十余人的军队的高大军官所赐。
    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钟韶非常知足,他想要尽力为那个军官作战,帮助他实现扫平天下、重振大唐的梦想,虽百死而不悔!哪怕实力对比如此悬殊,他也想守住博昌,为燕王殿下在大河之南扎下这颗钉子。
    钟韶久历战事,他知道葛从周的泰宁军和王师范的平卢军不是当年的渤海军,宣武军战阵森严、经验丰富,缁青兵勇猛无畏、坚韧顽强。想要如当年那般以一破十,几乎是不可能的。但钟韶手下有三千骑兵,凭借明显占据优势的骑兵力量,虽然不能击败敌人,但控制博昌周边百里的郊野,对攻击过来的敌军形成巨大威胁,从而为稳守博昌创造条件,钟韶自信还是有机会的。
    为此,钟韶早在一个月前就做好了布置,并且向幽州发出建议。希望辽东保安军两千骑兵能够重返博昌,划归自己统辖。
    可是满心求战的钟韶等来的却是一纸撤军令,要求他立刻放弃博昌、撤回大河北面的棣州。看着简短而冰冷的军令,钟韶非常难以接受,但随后展开张兴重给他的亲笔书信,他就明白了。
    天子大封天下,梁王于东都会盟诸侯,聚集兵力号称百万,准备从上党地区进入河北。会攻卢龙!
    以河北一己之力,独抗天下群雄,如此悬殊的实力对比,根本不容许卢龙支撑多个战场。军事参谋总署的意思。是要放弃缁青,收缩兵力,竭力阻止诸侯联军攻占上党。如果做不到的话,也要退守太行。凭借太行的险峻确保河北的安全。
    那么,如何在优势敌军的面前,安全撤过大河呢?对此。军事参谋总署同样给出了明确的回答。通过与王师范私下的秘密沟通,统战处得到了这位新晋齐王的承诺,齐军将在千乘停留三天,给卢龙军渡河留出时间,条件是不允许破坏博昌城及周边军营设施。同时,齐王还向卢龙表示,齐军虽然参与了诸侯盟军,但绝无与卢龙军为敌的念头,希望燕王不要担忧。
    三天很紧,不过钟韶对自己统帅的这支军队很有信心,安全的撤回大河北岸,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另外,钟韶望着忙碌却井井有条的军营,心中下定决心,他要赶赴上党,前往这一事关卢龙生死的战场。
    ……
    河东,潞州之北,襄垣。
    深夜,一队火把迅速逼近,引起了城头军士的警惕。转眼间,梆子声大作,东门城头已经涌出上百军士,弓弩上弦、刀枪明亮。
    火把到了城下,骑队中一名军官当先大呼:“某乃安重诲,速速开门!”
    城头军官仔细看罢,惊呼:“安牙头回来了,开门!”城门开启,安重诲率横冲都数百人冲入城内,回头向城上高喝:“快些关闭城门!让你们指挥到县衙见某!”
    安重诲不作停留,直接奔到县衙。须臾,五六个军官气喘吁吁的赶到县衙,参见已毕,安重诲立刻吩咐,让他们迅速打点行装,带领军士随自己撤离。
    “走得如此急?”一名军官问。
    安重诲点点头:“不错,卢龙军来了,已经驻军于七里之外,明日即到。给你们一个时辰,速速收拾妥当,连夜撤走。对了,各军家眷还有没有滞留于此的?”
    军官回道:“早已走空了,城内只有军士。”
    安重诲长吁了口气,又道:“如今之计,只有走虎平小道了,凶险是凶险了些,却能避过敌军——北面已不能走,那人已经到了乡县……”
    军官们对视一眼,其中一人道:“晋王到了乡县?”
    安重诲道:“伪晋王!”
    军官低头道:“是,伪晋王……”
    “乡县卡在北面要道上,已不可走,所以只有虎平小道了。告诉弟兄们,舍弃一切辎重,轻装简行,到了沁州,什么都有!”
    襄垣县城猛然间喧闹起来,一直折腾了足有两个时辰,这才从西门匆匆逃出,整座县城立刻陷入了死寂之中。因为将来夺回襄垣后,这座小城会被划归韩王治下,故此,安重诲严禁军士破坏城池。
    到了天明之际,襄垣再次迎来了喧闹,大队大队卢龙军进入了这座空无一人的小城,立刻开始接手防务、打造战具。
    “幽燕保安军”的旗帜高高竖立于城楼之上,旗下,李小喜率军将们遥望北方。
    “这里就是咱们的战场了,从今日起,咱们就要坚守于此,确保潞州北面的安危,确保滏口陉的控制。诸位,不用某再多说此战的意义了吧?”李小喜向众军官道。
    军官们纷纷点头,脸色凝重。
    李小喜又向身旁的刘都头道:“老刘,只能委屈你暂时担任都头了,保安军营头的编制在总署手上,某任免不得,此战若能立功,某便向总署索要编制,也给你一个营!”
    刘都头躬身道:“李将军放心,东阳都的弟兄们绝不会辱没了保安军的旌旗。”
    从四月起,军事参谋总署便加大了对上党地区的兵力调配,李小喜受命,将整支保安军三旅九营全部调进上党。可这些兵力让李小喜仍然觉得不够,他干脆打起了东阳都的主意,和刘都头一谈,刘都头立刻加入了保安军,他早有此意,怎么会拒绝呢?
    众人等候至晌午,远处开过来一支军队,早有几名前哨探骑飞奔至城下,高呼道:“城上哪位将军在?某家晋王殿下到了!”
    李小喜一笑,向众军官道:“各位,随某去迎晋王吧,晋王与某相熟,诸位到时无需拘束,呵呵!”(未完待续。。)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ps:  感谢九雷正天兄的打赏,以及halei001、goldenbull、denzi、独坐看花雨、大尾巴鹰等等兄弟的月票鼓励,不一一列名了,谢谢大家。今天事情很多,折腾得太晚了,抱歉。
    事实上,在梁王发出东都会盟倡议的时候,军事参谋总署就已经初步预料到了天佑二年严峻的军事形势。虞侯司提出了一份加快调整军制的报告,李诚中给予了肯定和赞同,按照这份军制调整方案,作训司加大了新兵征募力度,怀远训练营、柳城训练营、幽州训练营、魏州训练营以及新建的河间训练营超负荷运转,以热火朝天的气势开展大规模新兵整训。
    从去年底到今年四月,五大训练营以边扩充容量、边训练士兵的方式,新训了两期新兵,总计两万三千人。这些新兵一出军营,立刻被调入各州县预备旅、营之中,而原先的预备旅、营,则被分别打散,加入了各支野战军。
    天佑元年十一月,怀约联军改制完成,其经验向全军推广。
    天佑元年十二月底,幽州军完成改制。
    天佑二年一月底,沧州军、莫州军完成改制。
    天佑二年四月底,营州军、赵州军、妫州军、魏州军、定州军全部改制完毕。
    至此,九军扩充完成,新军制正式施行,全军野战军力达到十万。
    天佑二年五月,五大训练营征募又一期新兵达到两万人,训练能力攀越历史顶峰。
    半年间,南移至邯郸的燕王临时行在成了河北的军事政治中心,李诚中在这里发布了一条有一条军令和政令,在这里召开了一次又一次会议。
    燕王临时行在的南移,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及时应对梁王发起的东都会盟,随着韩延徽明面上和高明博暗面上反馈回来的情报。临时行在对当前面临的军事形势越来越不乐观,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
    尤其是四月间,诸侯歃盟、天子分封的消息传来后,李诚中彻夜难眠。其后的形势变化与卢龙军政高层的预判一致,梁王组织了诸侯联军,打起了“尊王攘夷”的旗帜,集中五十万大军准备进攻上党。对此,整个邯郸行在群情哗然。
    所谓旁观者清,卢龙是唯一没有参加会盟的大镇诸侯,又有李诚中这么一个穿越者存在。因此对梁王的用意判断非常清晰。
    五十万联军之中有四十余万都来自梁王麾下,几乎可算倾国之兵了。当年梁王讨伐仇敌晋王的时候,最多也只出动了二十万人,现在以倾国之力北上,只能以叹为观止来形容。
    梁王就真的以为各镇诸侯们盟誓就那么稳固?
    以如此规模的力量北征,梁王就那么安心将腹地暴露给别人?
    唯一的解释,梁王急了,他已经看到了对宣武,不。如今的梁国最大的威胁来自何方。梁王这是要孤注一掷,一战定河北!
    卢龙军政高层的所有人甚至都已经判断出,梁王若是平定河北,必将立刻调转方向。接下来的,必然是南征列国!否则无法解释他集结倾国之兵的原因。
    邯郸临时行在可谓压力山大,面对如此险峻的局势,军事参谋总署各司各处提出了许多项应对方略。其中不乏一些“奇思妙想”。
    比如作战处一名小押衙独自构思的“海进方略”,这位小军官提出,当以海船为载。运送五万大军,沿海岸南下,自黄河入海口逆流而上,先占梁王老巢汴州,然后继续西进汜水,包抄诸侯联军后路。
    李诚中看过之后感到非常惊讶,不过他不可能采用这条方略,而是将此人的名姓记在了自己的小本子上。
    又比如军令处几名参军联合构思的重兵南进计划,他们认为,梁王腹地空虚,此为当战之机,应迅速扫平相卫,然后集结三支野战军自新乡渡河,攻略汴州。这条计策比“海进方略”稍微靠谱一些,但也靠谱得不多。
    这个时代,渡黄河的能力已经具备,但要运送三支野战军渡河作战,几乎是不可能的。虞侯司曾经做过一次评估,以卢龙的实力,顶多维持两万人渡河作战,再多,物资根本运输不上去。已经有两年征战经验的博昌行营,最高峰时所能维持的军力也不过是一万五千人,这还需要平卢方面予以配合。其实这也是卢龙独有的特色,说到底,卢龙军的装备太过奢华,一名卢龙军士兵的给养,几乎相当于外镇普通军士的两到三倍。
    如果以两万军力突袭渡河的话,或许初期能够取得成功,但接下去,恐怕想要撤回来都很困难了。黄河是一道巨大的天堑,无论是李诚中还是朱全忠,对此都只能无奈叹息。
    更多的方略没有那么多奇思妙想,体现的是严谨。其实这些方略虽然普通,但却是真正可行的。众多方略无外乎两类,一是更加注重防守,一是更加注重进攻。
    注重防守的方略主要体现在收缩兵力上,即将博昌行营和上党行营全部撤回河北,通过对黄河的巡守以及对太行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