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新秩序-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诚中看着她近乎有些落荒而逃的摸样,不禁笑了。
    撒兰纳一路近似逃跑般奔出二里多地,才控制着将马速缓慢下来。她满脸通红,心里恚怒,却感觉自己心头跳得有些快,不禁暗道,这家伙不过是个小小斥候而已,自己怕他作甚,居然逃得如此狼狈,而且……自己这气生得好没来由……
    她又想起李诚中刚才说的那番话,听上去大义凛然,仔细琢磨却又毫不着调,自己面对那么多大场面都应付自如,今夜却完败于这番话下,竟然毫无反驳之力,当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只是……那番话真个是回味无穷,也不知他是刻意所为还是无心之失……
    接着又想起李诚中整治那个契丹挞马的手段,忽然耳根子都热了……
    且不说撒兰纳一路上各种女儿家的小思量,却说李诚中站在林中沉默片刻,叹了口气,努力将撒兰纳的身影从眼前赶走。这是古代,这里没有手机网络等通讯工具,又处于烽烟四起的关外草原,哪里还有什么“后会之期”?虽说知道了她叫撒兰纳,住在饶乐山下,可这又如何?他还真能扔下白狼山军寨、抛开自己努力打拼出来的事业,去饶乐山下找人么?就算找到了又能做什么?谁知道人家是不是已经婚配甚而有了子女,若是她对自己压根儿没动心思,自己还真能强迫不成?虽说在这个时代,就算强迫了,那也是符合历史潮流的,也不会有人过多指责,但李诚中骨子里来自后世,更看重的是两情相悦,强迫别人的事情,他还真做不出来。
    就当是一场路边艳遇吧,李诚中强行抛开杂念,转过身来将那契丹骑兵绑到一匹马上,也不管契丹骑兵叽里咕噜嚷嚷什么,往他嘴里塞上一块从他身上扯下的布条,耳朵边才清净了。他又整理了一下,然后带着俘虏和缴获的三匹战马,向西北驰去。
    奔行一个多时辰,一路无事,借着月色,李诚中看见了白狼山漆黑的山影,仔细辨明方向,绕到白狼山口,见到了自家的岗哨。岗哨处共有两人,一人留下继续监视,一人陪着李诚中赶回军寨。
    冯道、姜苗、张兴重、周砍刀等听说李诚中回来,都纷纷赶到李诚中所住的窑洞里。李诚中把这次前往平州的情况大概说了一遍,大伙儿一听平州方面即将大举支援白狼山军寨大量物资,都松了口气,有了这些东西,白狼山军寨便解决了过冬的一应难题,也就是说,可以减省出兵力进行训练了。…;
    让众人散去,李诚中连夜提审了那名契丹挞马。整个白狼山军寨中,会说简单契丹话的不少,除了孟徐兴、焦成桥两人出身关外游侠,会一些契丹话外,那些关外百姓中,也有不少人曾经和契丹人打过交道。但这些人的契丹话都不甚精通,绝大部分都只能说一些生活用语,想要审问契丹挞马还不够格。唯一精通契丹话的,就是那个带着契丹兵马在白狼山中转圈并成功脱身的唐代王二小。
    胖子王二小是贩运货物的行商,来到白狼山军寨后便无事可做。他农活不懂、当兵也不成、做工更不会,最后被王大郎给叫了过去,帮着喂喂战马,闲暇时给王大郎讲讲他在关外各部族贩运货物时的所见所闻,倒也令王大郎收获不小。
    此刻有了用武之地,便显得精力充沛起来,在李诚中身旁尽职尽责的当着翻译。
    “我知道你是契丹人的‘他。妈’,但你不要妄想我会善待你,你越‘他。妈’,对于我们大唐来说,罪孽就越深重,危害就越大……”李诚中盯着俘虏的眼睛,十分严肃的道。
    胖子王二小赔笑道:“都头,是挞马,契丹语的意思就是扈从勇士……”
    “我知道,契丹语里,‘他。妈’就是勇士的意思,不用重复了。”李诚中不耐烦的挥了挥手,对王二小打断自己的话有些不耐烦。
    胖子王二小有些尴尬,干脆找了根树枝在地上将“挞马”两个字写了出来,李诚中一愣,不由一阵尴尬,又是一阵好笑。
    “呃……好吧,你是挞马是吧?那么你应该知道很多事情,如果你不说,我会用一些让你非常羞辱和难熬的方式对付你,我想,这一点你已经领教一二了。但老实说,刚才在树林里对付你的招式很简陋,还有很多更精妙的方法没用上,我对此很期待。”李诚中继续道,说完冲胖子王二小示意,让王二小翻译给俘虏听。
    那契丹俘虏眼神中闪过愤怒、无奈、沮丧等诸多表情,最后低下头,缓缓说了一句话,王二小道:“都头,他说你是……呃……狼魔……他愿意回答你的问题。”
    狼魔是吗?呵呵,当狼魔也不错,只要你害怕就成。对于新获得的这个称号,李诚中毫不介意,开口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在突举部哪位首领手下做事?担任什么职务?”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己未年的冬天虽然寒冷,但白狼山的独特地理条件,却让驻扎在这里的李诚中所部远离了冻骨之刺。除了周围的群山可以挡避北方南下的寒风之外,军寨后山的地热泉水也令人感到十分惬意和舒适。想来这也是当年大唐安东都护府在此建立囤粮军寨的原因吧。
    没有了契丹人的进犯之忧,李诚中立刻开始了盼望已久的练兵。
    练兵之前,他对手头的队伍进行了重新编排。目前他手上一共有二百二十余名士兵,他又从躲入山中的难民百姓中拣选一百余青壮入伍,使所部达到三百五十人。他将三百人分成三个都、六个队,分别任命姜苗、张兴重、周砍刀为都头,又成立了斥候队和后勤队。这种编制方法,等于打破了卢龙军中队官和都头吃空饷的惯例,其他人还好说,但张兴重和周砍刀是卢龙军中的有资历的老兵,李诚中很担心他们有什么想法,便分别找来一一谈话。
    谈话进展出乎李诚中意料之外的顺利,三个都头都表示了理解和支持。究其缘由,在于这三人都是从最底层爬起来的军官,他们的起步历程和李诚中是一致的。在当伙长的时候,几个人都没有资格吃空饷,到了平州之后,虽然提拔起来当了队官,进而做了检校都头,却还是没有机会去吃空饷银。他们从募军之后便一直跟随李诚中作战,从榆关一直杀到白狼山,原来所定的空饷至今尚挂在平州兵马使衙的账册中,饷钱和田地连见也不曾见过,因此对吃空饷的好处就没有多少直接感官,对于李诚中的劝说和开解便也没有怎么抵触。
    李诚中为此还答应,今后在他的部队中,队官每人月饷十贯,都头每人月饷二十贯,将来打出一片天地之后,在分配田亩时军官按照阶别可优先挑选一百至五百亩不等……田亩的事情抛开不说,毕竟那是猴年马月了,但这份月饷却要比卢龙军其他行伍高得太多,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吃不到空饷的损失。当然,李诚中现在没钱,他也只能空口画饼,军官们也依旧只能从平州军的账目上按照正规月饷领钱,但李诚中找来冯道,郑重其事的在账册上将每个人的欠饷登记在册,并一再保证,将来有钱之后必定发放。
    至少大伙儿现在对李诚中是充满信心的,因此对他能够完成承诺便也充满了信心,让李诚中大大松了口气。他对吃空饷这种军中习俗非常抵触,能够在这个时候将此习惯的苗头在自己部队中掐除,他感到由衷的高兴。至于欠债,先欠着呗,反正虱子多了不怕咬,债多了不犯愁,他已经是负债累累了,再多这么一些也就无所谓了。
    他首批欠债对象为上次作战中的阵亡士兵遗属及立功士兵,第二批欠债对象则包括:姜苗、周砍刀、张兴重、王大郎、孟徐兴、焦成桥、钟四郎、赵大等八人。其中姜苗、张兴重和周砍刀分别为甲、乙、丙三都的检校都头,各领一都士兵并兼领本都左队队正,钟四郎担任姜苗甲都的右队队正、孟徐兴担任张兴重乙都右队队正、焦成桥担任周砍刀丙都右队队正。王大郎出任斥候队队正,暂时编制二十人。赵大担任后勤队队正,同样编制二十人,其中十人为百姓中的猎户,他们的职责除了辎重事宜外,还要担负起战时为伤兵疗伤的重任。…;
    除了以上编制外,在各级军官不遗余力的坚持下,李诚中终于挑选了十人作为亲卫,由周砍刀一手培养起来的周小郎担任亲卫伙长。
    周小郎作为周砍刀的同乡兼同行,杀伐骁勇,厮杀之时敢于搏命,在这几次战事中表现不俗。他也算是跟随李诚中的老人了,因为没有合适的机会,从榆关时就担任伙长至今,一直没有提拔。这次被任命为李诚中的亲卫伙长,级别虽然没有变化,但按照这个时代的军中惯例,他这个亲卫伙长比正经的队正还要受人重视,因此他也是兴高采烈之极,在李诚中面前一再拍着胸脯表示,都头以后的安危就交给他了,保证不出任何意外。他拍胸脯发誓的劲头和周砍刀极其相似,源出一脉,看着就好像小一号的周砍刀,令李诚中心头不由一阵好笑。
    赵大担任检校后勤队正的事情,让他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他毫无自信的老毛病再次发作,一再要求李诚中仔细考虑考虑别人。其他军官的任命都获得了当事人的热烈拥护,唯有这个家伙一而再再而三的“抗命”,让李诚中有些不耐了,他板着面孔道:“我说老赵,你是不相信自己呢,还是不信任我的眼光?你上次和契丹人作战的时候表现得就很抢眼嘛!立了那么大的功,提拔你也是应当的。再说了,你擅长后勤事宜,由你来担任队正正好可以发挥你的长项!”
    “后勤”这个词是李诚中在这个时代的发明创造,成立专门的“后勤伙”也可以算作是他在这个时代的开拓创新。当初他组建“后勤伙”的时候,还令大伙儿很不理解,军官们纷纷提议,将这个伙的名称改为“辎重伙”、“粮草伙”等等,但都无法与李诚中赋予这个编制的职责和任务相吻合。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后勤的内涵和外延包括很广,不仅仅是押送粮草辎重,还有被服、吃饭、军械等方方面面,左思右想,还真的只有“后勤”这个来自后世的词语能够充分表达,因此就算这些军官不理解,他仍然坚持使用了这个称谓。对于一把手的坚持,大伙儿也只能遵命奉行,于是,当初的“后勤伙”、现在的“后勤队”便出现在了这个时代。
    当然,大伙儿听久了这个称谓,也渐渐习惯了,便照字面的意思加以理解,这种理解来自冯道的思考,他认为,“后勤”两个字也没什么错,“后”的意思就是在战场后方,战兵身后;“勤”的意思,就是“劳”也,《诗?周颂?赍》有云,文王既勤止,《礼记?玉藻》上也说,勤者,有事则收之,即执劳辱之事也。说起来,李御侮的后勤二字,还真是挺妥帖的。
    有冯道这么个读书人都夸赞这个词用得好,军官们便也慢慢觉得这个词果然好,于是就开始沿用下来。
    生受了都头一番带有良言相劝意味的训诫,赵大苦着脸离开了,他只能硬着头皮去管带分到自己手下的二十个人。原来只管十个人的时候,他便有些吃力,此刻又多了十个人,他愈发觉得头大。
    姜苗、张兴重和周砍刀在榆关出关时便已经被委任了检校都头的告身,只是一直没有足够的兵员,所以其实履行着队官的职责。此刻终于修成正果,都是感到由衷的高兴。任谁手下掌管的士兵多了一倍,都会发自内心的喜悦。原来听说不能吃空饷的那一丝失落,也随之烟消云散。手下士兵比吃空饷的时候多一些,其实感觉也蛮不错的。…;
    在守卫白狼山军寨的战斗中缴获了大批刀枪弓箭,让李诚中所部的新兵不用发愁没有兵刃可用,李诚中仔细查看了这些缴获的契丹兵器,发现质量很是不错,已经几乎能够赶得上平州刺史府督造的那些兵刃了。
    张老匠仔细查看了这些自契丹人手上缴获的兵刃,不由啧啧叹道:“已经达到五十炼的程度了,咱们平州最好的工匠也不过七十二炼。”
    李诚中很是惊讶,问道:“契丹人打造兵器的技艺有那么厉害?”
    张老匠摇摇头,又点点头,道:“原先没有的,但是从这批兵刃来看,着实不错。”
    李诚中有些担忧,怀着侥幸心理道:“会不会是咱们中原贩卖过去的?”
    张老匠道:“必然不是,咱们中原都一直是锻造的横刀,缴获的这些刀却有些弯,却是关外胡虏常用的,据老汉想来,必是这些年契丹人掳掠了一些咱们汉人工匠,所以才能打造如此好刀。
    能够打造优良的兵刃,就意味着契丹人在采矿、炼铁、铸造等工艺上的全面提升,这种提升或许别人不会在意,但李诚中来自后世,深深明白其中蕴含的意义,所以他为之十分担忧。但此刻他对这些事情无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