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糯米)天下-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肃察言观色,已经知道他在想什么,只得客套几句,然后拉着赵暖告辞。
  赵暖唉声叹气:“现在怎么办?”
  “先回家再说吧,你偷溜出来这么久,也该回去领罚了。”
  赵暖愁眉苦脸:“我能不能在你家先住几天?”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赵肃懒得理他。“我家没空的厢房了!”
  “你诓我,西厢房干嘛去了?”
  “堆放杂物,闲人免进。”
  “……”
  两人分手之后,赵肃径自往家的方向走去,前两年手头宽裕,他便另买了一处宅子,又细心修缮了一番,宅子不大,却五脏俱全,陈氏甚至在后院种上瓜果蔬菜,收成季节也能自给自足。戴公望临走前将老仆戴忠留给赵肃,赵肃将他任为管家,又买了几名奴婢,负责家中杂务,以及伺候陈氏。
  看到熟悉的建筑物,再多的疲惫也化作嘴角一抹笑意,赵肃放缓脚步,慢慢走近。
  戴忠正要出门采买,一开门就看见他,又惊又喜:“公子回来了!”
  又转头扯开大嗓门朝里喊:“公子回来了——!”
  赵肃无奈道:“戴伯你别嚷嚷了,我这不就出门几天么?”
  “那可不一样!”戴忠喜滋滋地把他迎进门,“您如今也是解元公了,老主人要是知道这个消息,铁定也会很高兴的!”
  赵肃听他提起老师,心头也有些惦记。“我在福州时,就已经给老师去信了,估摸着过些日子就能收到了。”
  戴忠连连点头:“那就好,那就好!”
  下人送来热毛巾,赵肃一边擦脸一边往里走:“我娘呢?”
  话未落音,已经闻到一股饭香。
  陈氏站在桌旁摆着碗筷,见他进来,慈爱一笑:“回来了,吃饭吧。”
  没有询问他的功名,也没有大张旗鼓地相迎,短短六个字,一如当年他们还住在茅草屋的时候,无论赵肃在外面取得多大成就,在陈氏眼里,永远是自己的儿子。
  而她也还是那一身荆钗布裙,并不比当时华丽多少,只是鬓间添了不少白发。
  这才是家的感觉。
  赵肃心中一暖:“是,儿子回来了。”
  “快坐下来,有你最爱吃的葱肉饼和醉香鸡,在外头累坏了吧?”
  “还好。”赵肃食指大动,也顾不上什么形象了,抄起筷子埋头苦吃。“还是家里的菜最好吃了。”
  “慢点,没人和你抢。”陈氏舀了碗汤,嘴角带笑:“听说我儿中了解元?”
  赵肃觉得胃不那么空了,便放下筷子,端起碗慢慢喝汤,一边点头:“是。”
  陈氏没说话。
  赵肃有点诧异,抬头看去,却见陈氏低了头,似乎在平复激动的情绪,半天才重新抬起来,眼眶微红。“肃儿好本事,娘就算现在死去,也无憾无愧了。”
  “娘!”赵肃最怕她来这一套,只得安抚道:“以后日子还长着。”
  “是是,大喜的日子,我不该说这些的。”用衣袖擦了擦眼角,陈氏笑道:“从你中举的那天起,上门的人就络绎不绝,幸好你这会儿回来正是晌午,他们都在吃饭,要不你非得被堵在门口不可。”
  “没什么要紧的事吧?铺子生意如何?”
  “生意很好,自打你中举,来买糕点的人只多不少,我不想多事,也没让他们多做,仍旧按照每日的分量出售。”
  赵肃点头,表示赞同:“这样很好。”
  陈氏笑道:“我虽是个大字不识多少的妇人,也知道财不露白的道理,钱是赚不完的,多了反而遭嫉。”
  “娘亲英明,是这个理儿。”
  “油嘴滑舌!你可知这些日子上门的人是为何而来?十有八九都是来给你做媒求亲的。”
  赵肃一口汤不小心呛到气管里,咳声惊天动地。
  好不容易顺过气,正想说话,外头管家来报,说赵暖有急事找他。

  第 10 章

  赵暖回到家,老爹赵慎羽正因为他擅自离家的事情而勃然大怒,赵暖忙把自己遇到倭寇探子的事情和盘托出,可任凭他费尽口舌,赵慎羽一个字也不信,只当他是找借口逃避责罚,就要家法伺候,赵暖这才无可奈何跑来投奔赵肃。
  赵肃一点也不同情他:“那你来找我也没用。”
  赵暖涎着笑脸:“少雍啊,你能言善道,一定能说服我爹的。”
  赵肃摇着手指:“第一,他不信我,第二,我们连知县大人也说服不了,第三,你这顿打是少不了的了,安生受着吧,晚些我再去看你。”
  说罢转身就要入内,被赵暖一把抓住往外拽,一边痛哭流涕。
  “兄弟,怎么说咱们也是一个祖宗,你不能不管我啊!我爹要是把我往死里打,以后你可上哪去找像我这么好的兄弟啊!怎么说我也是把你从福州接回来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子曰,要讲义气啊!”
  饶是赵肃力气不逊于他,也被勒得直翻白眼。
  “放手!”
  “我不放!”
  “放手!”
  “我不放,我不放!一放手你就跑了!”赵暖耍赖。
  赵肃怒极反笑:“你再不放手,老子就不帮你想法子了!”
  赵暖连忙松手。
  “跟我去见族长。”他缓过气,慢慢道。
  赵暖一喜:“让族长去向我爹求情?”
  “说服他,联合县里有名望的士绅向知县大人施压,对倭寇早做防范。”
  “那跟我被打有什么关系?”
  “这件事要是被重视起来,你爹还有空管你的事吗?”
  “哎哟,少雍,你这脑袋瓜子怎么长的,怎么就这么聪明呢,来,让哥摸摸!”
  “……滚!”
  赵慎海心情不错。
  赵家数十年来头一回出了个解元,并且这个解元现在就站在他面前,执子侄礼,饶是赵慎海见过不少世面,也觉得倍有面子,嘴角的弧度也跟着上扬不少。
  从前赵肃母子被赶出家门,族里碍于吴氏,没有出面干预,直到后来赵肃被戴公望收为弟子,赵慎海才开始留意起这个旁支庶子,虽觉得自己有些看走眼,可也没想到当年黑瘦弱小的少年,如今能考中举子,还是福建乡试第一,现在他只后悔自己没早点出手干预,以至于让赵肃和陈氏流落在外,现在他们家境殷实,再提旧事,已经不合时宜了。
  幸好这几年时不时还给他们母子俩送东西,在赵肃心目中,自己这个族长的分量,自然比吴氏那边要重上许多。
  这么一想,赵慎海心里又踏实下来,摸着胡子笑呵呵道:“少雍啊,这回你考中解元,可是我们长乐赵氏的头一回,想我赵氏祖上也曾是前朝皇室宗亲,自河南迁徙过来之后,就没这么风光过了。先前老夫也与族里的人商量过了,这一次我们可要大肆操办一场,既让大家瞧瞧你这少年解元郎的风采,也好扬我赵氏的名声!”
  赵肃谦虚几句,末了正色道:“宗伯,少雍与子阳此来,是另有要事。”
  “哦?何事?”
  赵肃使了个眼神过去。
  赵暖心领神会,又把事情说了一遍,当然,隐下了他们曾向闽侯与长乐两地知县禀报过的这一段。
  同样的,赵慎海对赵暖的话也将信将疑:“此话当真?”
  “不信的话,您问赵肃。”赵暖把大麻烦丢给他。
  赵肃瞪了他一眼,清清喉咙:“子阳平日虽然不大靠谱,但在此等大事上,他是不敢妄言的,再者,长乐县临海,这两年江浙受倭寇骚扰不断,却惟独福建安然无恙,宗伯可知为何?”
  “为何?”赵慎海不由自主顺着他的思路走。
  “要么是福建防守森严,倭寇不敢进犯,要么,是他们在酝酿一场更大的阴谋。”
  赵慎海沉吟不语,赵肃续道:“福建防备如何,无须我多说,宗伯想必也知道,能打倭寇的戚继光,俞大猷两位将军,如今都不在这里,真有倭寇来袭,长乐首当其冲,也只能靠我们自己拒敌,虽然侄儿推断的,未必会成真,但防范于未然总是有益无害,赵氏一族在长乐人数众多,上回在水患中已经损失惨重,再来一次,恐怕……”
  他没有再接下去,赵慎海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
  赵肃说得没错,防范一下,总是没什么害处的。
  “少雍,老夫膝下二子皆不中用,纵观族里,与你同辈的,也只有你少年老成,最为稳妥,日后赵氏一族,怕要托庇于你了。”赵慎海慈霭地望着他,缓声道。
  这句话既是托付,也是试探。
  赵肃只是一笑:“宗伯言重了,肃只是旁支庶子。”
  真是滑不溜手,赵慎海暗叹。
  回去的路上,赵暖狐疑:“刚才族长那句话是什么意思,怎么听着不像善茬?”
  赵肃负者双手慢悠悠地走着。“意思是,我有了功名,以后飞黄腾达了,要多多照顾同族,不要忘恩负义。”
  赵暖大怒:“他们对你有什么恩!想当年你与伯娘落难的时候,有谁接济过了?现在你有了出息,就个个都要蹭上来分杯羹!”
  瞧着兄弟为了自己的事情气愤跳脚,赵肃心头一暖,嘴角噙笑:“这不是挺正常么,有什么可气的,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自古如此,再说我也拿话堵了回去。”
  回想当时族长被他噎得作声不得的模样,赵暖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笑完又顿了顿,迟疑道:“少雍,发现倭寇这件事,我也不敢十分肯定,你真就相信我?”
  “虽然你平日里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文不成武不就的,可真有正经事,不会说谎,更不会骗兄弟的。”
  “混蛋,你是夸我还是损我!”
  “当然是损你。”
  “……”
  知县不信赵肃的话,是因为他一无官职,二无证据,但赵氏不同,他们的妻儿子女,几代家业都在这里,赵慎海身为族长,就不能不多加考量。
  赵肃那头,则去见了回春堂的少东家沈乐行,让他联合本县商贾具名给杨汝辅致信。
  这几年沈乐行奉家族之命常驻长乐县,加上赵肃开铺子,免不得要跟他打交道,一来二去倒也混熟了,沈乐行本以为赵肃只是个老成持重的少年,没想到那张温文的皮相下还隐藏着狡猾如狐的心思,一个不留神就会被算计,久而久之,再也不敢小觑对方。
  沈乐行听了赵肃的来意,并确认他不是在开玩笑之后,也重视起来,不仅亲自去拜访其他商贾,还连夜写信给远在福州的父亲,让他多派些人手过来。
  对于商人来说,一个太平的环境是发财的前提。
  长乐士绅加上商贾的呼声,就算是知县也无法坐视不管,杨汝辅只得加派人手巡视,并在城门外加设哨岗,以防倭寇来袭。
  如此过了七八天左右,长乐县依旧一派平静宁和。
  赵府。
  吴氏亲自布菜,面色慈霭:“多吃点。”
  赵谨摇摇头,放下筷子:“多谢娘亲,我吃不下了。”
  “自从揭榜之后,你每次就没吃多少,长此以往怎么得了,听娘的话,这次不成,还有下次,你现在年纪小,三年之后也正好。”
  赵谨嘴角微抽,眼中流露出与年龄毫不相符的痛苦之色。“娘,我不甘心。”
  吴氏一怔。
  只听他一字一顿,咬牙切齿:“我三岁启蒙,四岁能背全三字经,千字文,我也夜夜挑灯苦读,不曾懈怠,为什么,为什么是那个庶子拿了头筹,我反而名落孙山!难道赵肃那厮给阅卷官灌了什么迷魂汤不成?!”
  赵谨顿了顿,冷笑,“是了,一定是的,他有一个进士出身的老师,而我没有!”
  吴氏含泪道:“谨儿,别想了,你的才学自然比他强多了,可时运不在你这边,有什么法子,三年后我们再去考便是!”
  赵谨盯着眼前的盘子,没有说话。
  吴氏见状暗叹,只得移开话题:“昨日宗族大会说什么了?”
  女子不得入宗祠,宗族大会一般情况下也不会有女子出席,须得让每家派出男丁,赵希峰这一支,赵谨虽无功名,却是嫡子,自然由他列席。
  赵谨漫不经心:“宗伯说近日怕有倭寇侵扰,让每家早做防备。”
  吴氏惊呼:“倭寇?!”
  一旁的奶娘李氏更是脸色大变。
  “这是知县大人说的?”
  “据说是赵暖发现的。娘,您觉得像赵暖那种游手好闲的,说的是真话?也亏得宗伯信以为真!”
  吴氏愕然:“赵暖?他怎么会发现倭寇?”
  赵谨冷笑:“至今也没见个倭寇的影子,想必是信口雌黄,据说赵肃还信誓旦旦地给他作保,到时候倭寇没来,我倒要看看他们如何自处!”
  吴氏忧道:“万一是真的呢?我们还是早作准备吧!”
  “不用,就算倭寇攻进城来,也轮不到我们家遭殃。”赵谨计上心头,微微冷笑:“娘放心吧,我自有办法!”
  赵暖背了个包袱,愁眉苦脸地出现在赵肃家。
  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