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楚汉争鼎-第1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项庄总终道:“以史为鉴,为父这才决定禅让。”
    项政不住点头,他也觉得父皇说的在理。老皇帝年迈之后依然恋栈不去,的确不利于帝国的长治久安,当下便赌咒发誓道:“儿臣谨以列祖列宗的名义立誓。定当效法父皇,在五十岁之前将帝位禅让给储君。”
    项庄摆了摆手,微笑道:“五十岁还算年富力强,倒是不必急着禅位,不过六十岁后一个人就会彻底衰老了,为父希望你能在六十岁之前退位,为父更希望能够通过你我父子两代皇帝的身体力行,将皇帝年限制作为帝国的祖制固定下来。”
    “祖制?”项政若有所思,那就不是自愿。而是强制了。
    “对,祖制!”项庄重重点头,皇帝年限制必须作为祖制强制执行。
    华夏族自古崇拜鬼神,崇拜各种自然现象,但最崇拜的还是祖宗。所以,只要项庄这个始皇帝还有项政这个二世皇帝都在六十岁之前禅位,还真有可能将皇帝的六十岁年限制以祖制的形式给固定下来,碍于祖制的名头,后世皇帝估计没几个敢逾越。
    项政点头道:“六十岁年限制儿臣完全赞成。不过立皇储之事……”
    “呵呵,看来在皇帝的六十岁限制上你我父子是达成共识了。”项庄笑笑,又道,“现在再说说储君,为父坚决反对立楚儿为储君,而坚持要在你的十几个已成年的弟弟中间,由群臣选择一人为皇储,你可知原因何在?”
    项政恭声说道:“儿臣恭聆父皇教诲。(看小说就到叶子·悠~悠)”
    项庄道:“皇位的有序传承兹事体大,关系到帝国的长治久安,而老皇帝年迈却仍恋栈不去以致国本动摇,这只是无序传承的一种,还有一种就是皇帝暴卒而太子年幼,这时候就很容易出现后宫干政或者权臣摄政的乱象。”
    在华夏历史上,因为主幼导致后宫乱政或者权臣摄政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譬如说汉初的吕后,譬如说清末的慈禧太后,都是后宫乱政的典范,譬如霍光、王莽、董卓、曹操甚至还有张居政,都是权臣摄政的经典案例。
    项庄道:“政儿哪,都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今天晚上脱下鞋子,也许明天就再没机会穿上了呢?假如哪天你我父子先后暴毙,而楚儿又年岁尚幼,你敢说,你的几十个弟弟就不会生出篡夺侄儿帝位的野望?你敢说你的皇后定会甘于雌伏?你敢说朝中就不会出现吕不韦、李斯、赵高式的权臣巨奸?”
    项政无言以对,他还真不敢断言。
    “所以,为了防止因为主幼而出现后宫乱政、权臣摄政的乱象,储君就一定要从已经成年的皇族子弟中挑选!”项庄说此一顿,又说道,“不过你也不用替楚儿叫屈,只要你善加教诲,令楚儿学有所成,待其年长后仍有选上储君的机会!”
    “父皇的意思是……”项政闻言一愣,有些不解地望向项庄。
    项庄道:“所谓储君,其实就是储备的国君,但他并不一定就会当上国君,就说你的十几个已经成年的弟弟,他们比你小不了多少岁,等你六十岁退位时,他们差不多也快要到年限了,那么再由他们继位就没多大意义了。”
    项政心头微动,又道:“那父皇的意思是……”
    “为父的意思,储君十年一选,而且只选十八岁至三十岁之间的皇族子弟,十年时间过去,若老皇帝仍在,储君就重新选,所以,二十年后楚儿仍有选上储君的机会。”项庄顿了顿,又道,“就怕二十年后楚儿学无所成选不上,呵呵。”
    项政尴尬笑笑,又道:“父皇,儿臣自幼视您为榜样,您怎么说儿臣便怎么做,绝不会有一丝的阴奉阴违,怕就怕后世子孙不会遵从这个规矩哪。”
    “是啊,这的确是个问题,所以,咱们还得给后世子孙再订个规矩。”顿了顿,项庄又道,“关于皇储,选谁不选谁,皇帝说了不算,得由武院的功勋武将集体推选,谁得到的支持最多,谁就是下一任的皇储。”
    关于这个,项庄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皇帝六十岁年限制,有两世皇帝做榜样外加祖制这个噱头在,后世的皇帝估计没几个敢于逾越,既便有人想要逾越,估计也会被满朝大臣的口水给淹死!需知言官无话不可说、无人不可纠劾的制度已经确立,以喷皇帝为荣的氛围正在形成之中。
    不过,要想确立皇储廷推制,而且是十年一推,就没那么容易了。
    项庄相信自己还活着时,这个制度还可能执行,可在他死后,这一制度也就到头了,祖制的噱头未必敌得过对嫡子的宠爱,言官的口水也未必敌得过后妃的枕边风,除非有足够的制衡力量,否则这个制度就很难继续执行下去。
    武院,或者说是武院的功勋武将,就是项庄设想的制衡力量!
    华夏帝国沿袭楚国的耕战商读体系,名义上耕战商读地位是平等的,其实不然,农人和商人只能够获得低等爵位,读书人也同样只能获得低等爵位,譬如朝中的六部尚书,其爵位大多还只是三等男爵(二十级爵位制已经改成公侯伯子男五阶,每阶三级)。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是因为种地、经商或者当官,很难获得足够的功勋。
    而只有当兵打仗,才有机会获得大量的功勋,才有机会持续地晋爵,所以既便不算六大国公以及三十六开国侯爵,武院蓄养的武人也要比农人、商人或者文人更容易获得爵位,所以武人的地位总体上远高于文人、商人或者农人。
    换句话说,在华夏帝国,武人的影响力是最大的。
    说白了,农人是种粮的,商人是种钱的,文人是管理者,武人才是主事者!
    而选拔最优秀或者说最有野心的皇族子弟当储君,与武人的利益也是高度一致的,因为只有最优秀的储君才能够成为最优秀的皇帝,只有最优秀的皇帝才会持续地对外扩张,唯其如此,武人们才有机会持续地获取战功、晋升爵位。
    当立储制度与武人利益高度一致时,整个武人体系就变成了立储制度的最大支持者,制约皇权也就有了可能,除非后世出现一个很逆天的残暴皇帝,有胆子将武院蓄养的所有贵族一网打尽,否则,廷制储君制就会一直推行下去。
    而储君十年一选,无疑是武人话语权的最大体现,武人是绝对会支持的。
    这个,其实就是变相的贵族共和制了,武院差不多就是元老院,而武院蓄养的贵族武人差不多就是罗马共和国的元老贵族,唯一的区别就在于,罗马共和国的贵族是世袭制,而武院的贵族除了六大国公及三十六侯,其余全都是终身制。
    有这股庞大的武人力量相制衡,皇储廷推制才有存在的基础!
    当然,武人的力量也需要制约,项庄的措施就是爵位终身制,使武院的贵族武将阶层不至于固化,再一个就是赋予武院中所有校尉以上贵族同等话语权,六大国公是一票,一个小小的校尉也是一票,声音一多,被人集中操控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楚汉争鼎 

第572章 三十年后(大结局)
    皇帝74年(公元前146年),太上皇项庄迎来了八十大寿。'~'
    这一年,帝国人口首次超过一亿,洛京人口首次超过百万,帝**队也首次越过葱岭,在葱岭以西修筑了第一座移民城市,开始对葱岭以西的蛮族实施有效统治,除了派兵驻守,还要派官员施行教化,使之华夏化。
    项庄在万寿宫摆下了千老宴,遍邀与他同一时代的老兵老将老官前来祝寿,最后计有以楚国公百里贤为首两千余人出席。
    三世皇帝项楚也亲自赶来祝寿,却被项庄派人挡在了宫外。
    二世皇帝项政在位总共三十年,于两个月病死,皇储项楚顺利继位。
    不过,项楚的帝位得来并不轻松,甚至可以说是很血腥,三十年前首次皇储廷推,朝中还算平静,武院的六大国公、三十六侯、一百九十八伯、五百多子爵以及两千多男爵举行了公开推选,结果皇六子项勇当上了皇储。
    据说,这个结果出来之后,所有人都很惊讶。
    因为始皇帝项庄明显最宠爱皇四子项术,而二世皇帝项政则嘱意皇三子项权,但武院的两千七百多贵族武将却根本不买帐,执意选出了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皇储,因为相比项术以及项权的文弱,项勇却是弓马娴熟、文武双全。
    二十年前,按例又到了再次廷推皇储的时候。
    这次廷推同样很平静,皇储项勇毫无悬念地再次当选。因为按照始皇帝立下的规矩,凡皇族子弟只要在十八岁至三十岁之间,都可参选,项勇首次当选皇储时只十八岁,十年过去也只有二十八岁,仍在参选的年龄范围之内。
    不过十年前,皇储廷推却终于酿出了巨大的风波。
    十年前。二世皇帝项政的嫡子项楚已经成年,二世皇帝终于可以凭借自己作为皇帝的巨大的影响力,来给自己真正想要的传承人奠基了。但是皇六子项勇作为两任皇储,很是拉拢了一批武将,在武院可谓根基深厚。矛盾不可避免地激化了。
    项楚拥有二世皇帝的鼎力支持,身后站着玄衣卫、御林军两大爪牙,更有整个国家的军队做为他的羽翼,可谓是底气十足,而且项楚本身也是人才出众,不仅长得高大英俊、能文能武,更曾亲自领兵征伐河西,也有很大一部份贵族武将支持他。
    不过项勇也并非没有一博之力,武院的四千多贵族武将(二十年过去,又有一大批士兵因功晋升贵族)就是他最大的后盾。'~'因为这二十年来,项勇北征匈奴、东平箕子朝鲜、南伐夜郎,可谓武功赫赫,更拉拢了一大批贵族武将。
    正式廷推的日期尚未临近,双方的角逐便在暗中展开了。
    再加上其余皇子皇孙企图渔翁得利。躲在暗中推波助澜,就使局面更加的复杂,从廷推前半年开始,洛京便流血不断,不是玄衣卫今天抄了哪个贵族武将的家,从其府中搜出造反的种种证物。就是明天某个亲近皇子项楚的武将遭人暗杀……
    每天都在流血,每天都在死人,闹得整个洛京人心惶惶。
    到最后,甚至连二世皇帝都险些遇刺身亡,所幸玄衣卫化解了危急。
    遇刺后,二世皇帝龙颜大怒,急调御林军配合玄衣卫大兴诏狱,皇储项勇也没有束手就擒,利用其在武院的影响力,急召虎贲、天狼两大禁卫军入援洛京。
    三大禁军虽直属于皇帝,军中高级将领也都是皇帝直接任命的皇族元老,可禁军中的中低级武将却全部来自于武院,没有中低级武将支持,皇帝根本控制不了禁军,反而是皇储项勇得到了中低级武将的支持。
    争储双方剑拔弩张,内战一触即发。
    京中一百多御史言官急叩万寿宫,据说还有十几个激昂的言官直接就撞死在了阶下,只求老皇帝项庄能够出来“拯救”帝国,不过万寿宫却始终是宫门紧闭,任由一百多御史言官怎么折腾,也不见老皇帝出来弹压局面。
    不过,争储双方最终还是没打起来。
    在最后的紧要关头,双方达成了妥协,并在妥协达成的当日于洛京大竞技场举行了盛大廷推,总计四千六百多贵族武将参与表决,最终皇子项楚以两千四百多票对两千两百多票的微弱优势胜出,险之又险地当上了皇储。
    廷推过后,又举行了盛大的角斗表演。
    来自帝国几十个郡上百个角斗围场的上万名角斗士分别扮演帝**以及蛮族军队,再次演绎了前皇储北征匈奴、东征箕子朝鲜、南征夜郎以及现皇储征伐河西,并亲手斩下月氏王头颅的光辉事迹,血溅沙场的表演之下,万民欢呼。
    万寿宫华盖殿正中央的席上,项庄、百里贤正据案对饮。
    “老百里,最近身体可好啊?”项庄举觞遥敬百里贤,笑问道。'~'
    “太上皇,不太好呢,老臣的最后一颗牙也在两天前掉了,估计离死不远了,唉。”
    项庄笑笑,接着说道:“老百里,记得你比我大九岁,明年就是你九十大寿了吧?到时候一定记得摆酒席,我也会去给你祝寿,当年的老家伙可没剩几个了,这样的聚会,也是聚一次少一次了,唉,故人日渐凋零喽。”
    说着说着,项庄便有些伤感起来了。
    百里贤唯恐项庄故人伤怀,便转移话题道:“太上皇,下个月又要廷推皇储了呢。”
    项庄以衣袖拭去眼角溢出的浊泪,微笑道:“是吗,下个月又要廷推皇储了?不知道这次有多少皇子皇孙参选?”
    项庄自退位之后便彻底放手朝政,也不怎么关心儿孙了。在退位后的前二十年身体还算硬朗时,带着几十个后妃走遍了华夏的山山水水,尽享游山玩水之乐,甚至还跟着水师去了趟南洋,从中东带回了几个金发碧眼的女奴。
    所以,项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