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12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疆拓土得到的土地那是蛮荒之地,开疆拓土的xìng质是糜费,而如今,即便是再贫瘠的土地,皇帝也能给他榨出油来,如今的开疆拓土,完全就是赚钱的买卖。
    在场的几个人也多少醒悟过来,皇帝说这个事,可不是什么节省兵费,而是如今的战略态势到达了一个转折点了,从此,大明即将迈入开疆拓土的时代。
    在场的人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件事,实在是无法想象历史会如何评价这一刻。
    “……陛下……,果真是要开疆拓土了吗?”毕自严长叹一口气,以一种复杂的眼光看着皇帝,这件事,尽管毕自严有着心里准备,皇帝也一再向他描绘开疆拓土的美好,可毕自严心里,仍然是有着不小的疑huò,内心更是复杂。
    杨改革的目光扫过在场的人,郑重的道:“不错,击败了东虏,将东虏赶入草原,夺下东虏老巢,我大明就必定进入一个新时代,一个开疆拓土的时代,不是我大明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必须要去的问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大明没有选择的余地,除了知难而进,替身而上之外,别无他途……”。
    开疆拓土时代的来临,确实有些突如其来,杨改革自己也没有完全做好准备,回想起自己刚到明朝来时那会的懵懵不知;回想起自己为了挽救自己的命运而焦头烂额;回想起为了挽救明朝的命运想尽千方百计,更是犹如在梦里。这前一刻,自己还在为了生存而努力,可这后一刻,自己却走到了一个新的,一个开疆拓土的时代面前。而自己,即将开启这个时代。这命运,确实是很奇妙,让人唏嘘不已,感叹命运无常。
    杨改革心里也是不住的感慨,再次为命运的奇妙而感慨。此次和黄台吉大战,实际都是以jīng锐对jīng锐,仗打得很简洁,杨改革并没有让边军和皇协军掺乎,一来是怕他们承受不住战争的压力,给黄台吉送菜;也是为了节省军费开销,虽然这些人不用给军饷,可战争的消耗也是不少的;也是在为这一天等待时机。
    以前是jīng锐打仗,进攻的距离,也不远,顶多不过三百里,所以,仅仅用jīng锐就可以了,反而jīng简和节省了粮草运输之类的麻烦,都是jīng锐,则敌人不敢轻易的下手,打仗的胜率就高得多。
    可如今要深入大漠,也就是说,随着战事的推进,这jiāo战的范围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宽广,打下来的地盘,也就需要更多的人手占领和控制,这种情况下,还完全依靠jīng锐,就不太靠谱,jīng锐的力量被无限制的分散,这jīng锐也就jīng不起来了,所以,日后打仗,必定会有更多的辅助兵力介入,也就是如今的边军和皇协军介入才行。
    他们或许战力不行,抗不住太强的战争压力,但防守和控制地盘,还是没问题的,在jīng锐的弹压下打仗,也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辅助兵力介入战争,实际就是一个向外扩张的动作,因为边军也好,皇协军也好,他们不可能无偿免费的为谁而战,他们都是要靠财富来喂养的。而显然,杨改革光是承担jīng锐的费用就已经相当吃力了,自然不可能再承担这些辅兵的费用,要是这样,不用打仗,杨改革自己就被这些人吃趴下了。杨改革不可能自己掏钱喂养这些人,但这些人又必须有财富来喂养,那就只有不断的掠夺更多的财富,更多的土地了,所以说,打败了黄台吉,辽东的战事一旦有辅兵介入,实际,历史已经走到了另外一条路。一条不断扩张,不断掠夺的道路。
    “……打败了东虏,收复了辽东,实际,并未算完,还有更多的事要做,辽东以北,还有更多的土地,还有更多的部落,这些,都是需要清剿的,这些土地,都是需要占领的,……还是那句话,如今辽东的土地会越来越富庶,若是这么广大土地我大明置之不理,要不了多少年,就必定会重新养一个接一个的东虏出来,一个东虏就把我大明搞得灰头灰脸,损失了百万人口,银钱无数,岂有再让东虏壮大的道理?所以说,这些地方绝不可像以前那般放任,必须牢牢的掌控在我大明手里……”杨改革的眼睛里,闪烁着惊人的光芒,杨改革等这一天,也等了很久了。
    “……除了辽东,这广袤的大漠,也是需要清剿的,说实话,我朝每年耗费如此之多的军费去防备méng古人,还不如将这些土地收入囊中,将战线延伸到千里之外……”杨改革不断的诉说着。
    “……这些土地,在诸位眼里,可能是荒芜蛮荒之地,不值得争取,可在朕眼里,却是富得流油的地方,朕有办法,也有能力从这些土地上赚到数不尽的财富……”
    “……这些土地,也亦如辽东一般,若是我大明不占领,只是深入一下大漠又退回来的,必定会重新养出另外一个东虏的,以其被动挨打,担心亡国亡种,还不如将这些土地都收入囊中,牢牢的掌控着……”杨改革说道,话语里,有着不容置疑的气势。王霸之气四溢。
    杨改革知道,此时,自己已经将大明带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分叉口。如今的辽东,实际不过是后世的辽宁省,按照后世的中国地图,起码也有东三省,也就是说,仅仅是中国,就至少还有吉林,黑龙江这两个省的地盘有待“开疆拓土”,有待开发,这么广袤和féi沃的土地,随着各种新式作物和保暖御寒方法的推广和运用,东北的地必定是富得流油,不占领,实在是没天理,杨改革没有任何理由拒绝,也没有任何理由不这么做。
    而边军和皇协军介入辽东的战争,则是这一切的开始,边军和皇协军是没有军饷的,有也不过是象征xìng的,更多的是要靠战争的缴获,更多的是要靠赏赐,无疑,这些广袤的土地可以供杨改革挥霍很久。
    除开东三省不说,还有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这个地方,在日后,也必将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这个地方,杨改革是不可能放弃的。
    全部动用jīng锐去打下和占领这些地方,并不现实,杨改革如今支撑六万jīng锐作战,已经快吐血了,这六万jīng锐的作战半径,不过两百里。所以说,要想全部靠jīng锐占领整个东北和草原,也只能动用这种近乎免费的辅助兵力,把他们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让战争和土地为自己给他们支付报酬。
    以战养战,将“耕战”进行到底,大明朝到了一个开疆拓土的岔路口。
    ……

第七百二十章 任务
    杨改革以不容置疑的气势诉说着明朝的未来。
    听众们则是听得如梦如幻,这件事,实在是来得有些意外了。
    诉说过后,又是沉默,听众们需要时间来消化。
    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之后,沉默终于被打破。
    “陛下,……”韩爌沉默了许久,皇帝的很多事,他都是知道的,虽然他不是皇帝的左膀右臂,不是真正的核心,可对很多事,也是知晓的,即便是不清楚,也大概能推测出几分,皇帝如今要走的路,是以前从未有过的道路,他也不知道到底该说些什么,或者,该做些什么,内心是异常的复杂。既有着开疆拓土的成就和欣喜;也有着对开疆拓土之后的忧虑和惶恐。
    杨改革看向了韩爌。
    韩爌见皇帝看向了自己,才接着说道:“……陛下,……臣知陛下圣明,眼光不是我等所能企及的,所做之事,必定是深有远谋……”韩爌的内心异常复杂,这个关键的时刻,他到底是给皇帝唱反调?还是支持皇帝?这几句话,说得格外的艰难。
    “……既然陛下要如此做,想必必定有陛下的考量,……臣,……臣自知无法阻拦陛下,……或许也不该阻拦陛下……”韩爌平时绝对不是这个样子,宦海几十年的历练,绝不会说出这么结巴的话来。其结巴的程度,足见内心的矛盾。
    杨改革看着自己眼前这个老人,从这个老人的眼神里,杨改革看到了很多东西,有喜悦,有无可奈何,有焦虑,有害怕,有担忧,也有希翼,各种各样的思绪集中的一起,想必这位老人的内心也是难以抉择。
    韩爌的话说到此时,更加的艰难,几乎就是咬着字在说话。
    “……臣,臣只想听一听陛下的心里话,陛下一定要这么做么?为什么?陛下这么做,有多大的把握?……我大明,又会走向何方?陛下又打算把大明带向何处?……”韩爌也不知道自己阻拦皇帝是对还是错,他也不知道任皇帝这样做的后果,他也希望开疆拓土,也希望历史给他以及他这个时代一个很高的评价,也害怕皇帝把大明引向深渊。内心jī励的冲突过后,似乎还是最终下了决心。这件事,他阻拦不了皇帝,他根本没那个能力,也无法阻止皇帝,那么,他能做的,就是支持皇帝了,在这之前,他还想再问皇帝一次,皇帝到底要把大明带到那里去,这一点,是韩爌最为恐惧和不安的。
    气氛一下子就僵硬起来。做臣子的以质问的口气质问皇帝,这这个情形,有些反常了。
    杨改革也沉默了许久,尽量的组织者回答韩爌的话。
    半响。
    “……朕一定要这么做,至于为什么,朕刚才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大明并不是独立在这个世界之外的,也是要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竞争的,为了活下去,为了生存,为恶进步,就必须这么做……”
    “……卿家问道朕有多到的把握,又会把我大明带向何处……”
    “……朕给的答案是,五五之数,至于说朕想把我大明带向何处,其实,朕先前的考量,仅仅不过是不让我大明滑入深渊,坠入地狱罢了,并不是什么国富民强,天朝上国,功勋远迈汉唐之类的……”杨改革简单的做了回答。
    杨改革先前的考虑,却是不是什么开疆拓土,并不是什么为了天朝上国,仅仅只是为了自己不吊死在煤山,仅仅是不让明朝灭亡,仅此而已。
    几个听众疑huò,不解,甚至很意外的看着皇帝,很难想象,向来深谋远虑的皇帝,先前的设想不过是这个。
    “……诸位可能觉得奇怪,朕的目的怎么会如此简单……”杨改革笑着解释道,说到这个问题,杨改革自己也是充满了苦涩,也是一把辛酸泪。
    “……如今我朝看似风光无限,看似无可比拟,国富民强,百姓安康,盛世辉煌,功勋远胜汉唐这些似乎指日可待,根本不在话下,实际,我朝一直就在地狱和深渊的门口徘徊,并没有离地狱深渊有多远,一个不留神,就会跌入地狱……我朝所遇之困境,比如延绵的天灾、外寇;比如土地兼并,而人口膨胀到一定的程度,地养不了更多的人等等,……如果诸位把朕做的这些事看成是朕引领着我大明不断逃离地狱的吞噬而做的,那么,诸位就好理解了朕为什么这样做了,话可以说得很美好,可现实总是很残酷和血淋淋的……,总之一句话,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到了此刻,我大明已经没有了退路,若是还回到以前的老路,那只能是死路一条,除了社稷崩溃,华夏沉沦,没有第二条路,所以,不管前路如何,朕都希望诸位能支持朕,为我大明开出一条路来……”杨改革道。
    大道理其实早已经是说过,杨改革也不想重复说大道理了,到了此时此刻,该说的都说了,该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是两个字,支持或者不支持而已。
    杨改革倒是充满着信心。相信这些人一定能支持自己,自己布局了这么久,若是连这个都做不到,其他什么都是妄谈。
    场面又沉默下来。
    不是什么光鲜的天朝上国,也不是什么远迈汉唐的功绩,也不是什么国富民强,也不是盛世辉煌,而是在不断逃离地狱的吞噬。
    这个说辞,残酷而血淋淋,震撼着人心。听众们的眼神,更加复杂起来。
    良久。
    “启禀陛下,臣明白了,陛下只管吩咐臣该如何做,臣一定按照陛下的吩咐,努力的把事情做好……”韩爌终于是彻底的想明白了,彻底的放下所有的思想包袱,准备一条路走到黑,上了皇帝的船,还想脚踏两条船,难!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其他几人,也跟着表态,表示自己支持这件事。
    杨改革笑了。
    “好,既然诸位卿家都愿意帮朕,都愿意支持朕,那朕就说说,接下来该怎么办,诸位卿家各自又该干些什么……”杨改革见说通了众人,就开始布置任务起来。这些事,和其他的国家大事一样,想归向,规划归规划,真正的要施行,要真正的达到,还必须得有去执行的人,还必须得有支持得人,若是没人支持,若是没人去执行,即便是谋划得再好,也不过是一纸空文罢了。
    而皇帝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人,并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