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13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今的大变革,想卿家也切身的感受到了,而今的大变革之下,需要有符合治世所需要的相关伦理的解释,这是卿家成圣的很关键的一环······”杨改革仔细的给孔胤植解释着。
    孔胤植听了皇帝的话,浑身都在颤抖。杨改革也不知道他听进去了没有,也不知道他听懂了没有。
    “…···朕刚才跟卿家说的这个,就是提醒卿家,要多留意伦理关系的转变,就比如卿家家里的数万佃户,若是日后真的能人人都读书,都变成了圣人门徒,都是读书识字的读书人,那卿家家里是不是还继续该把他们当成你们家的佃户来对待,是不是还可以养着数千圣人门徒做仆役……”杨改革把这话算是说到了最白了。这话确实是很伤人,可杨改革还是得说,要承受上下几年前变革所带来的压力,若是这点痛和难都受不了,那也没必要再去试更难的东西了。
    孔胤植的身体除了筛糠一般的抖动,就没有其他的动作了,而且幅度越来越大······杨改革看着好似筛糠一般的孔胤植,想了想,又道:“······按照如今的社会伦理,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么算下来,卿家家里有那么多佃户,那么多的仆役,也并没有超出伦理多少,却也还伦理这中,顶多就是说卿家家里乃是圣人后裔,特殊一些罢了,这其实,也算不得什么,朕也不打算干涉什么,……朕拿这个说事,就是想提醒卿家,想以卿家能理解的方式提醒卿家,如何处理伦理关系,是卿家透析事物本质的捷径,卿家要成圣,不把这个东西弄通透,不把这个东西处理好,是无法成圣的······”杨改革继续说道。
    杨改革耗费了很大的精力将这些事一一的分辨、解释给孔胤植听。
    孔胤植依旧在筛糠,至于听懂了没听懂,也没人知道。
    杨改革看着孔胤植,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也不知道他懂了还是没懂。
    又是一阵漫长的沉默。
    “…···还记得朕以前跟卿家说过的民生,民权吗?”还是杨改革自己率先打破了沉默。
    “回禀陛下,记得。”孔胤植的筛糠,终于是好了一些了。
    “虽然民生·民权未必一定是未来社会的伦理关系,可卿家不妨从这里入手,来推演和参考新的伦理关系,把伦理关系搞清楚了,对卿家的事会有极大的帮助,搞清楚了这个关系,可以说·卿家成圣,已经成了一半了……”杨改革说道。
    实际,杨改革还才跟孔胤植说了两次词,一个民生,一个民权,实际,还有一个民主没说。现在杨改革是不敢说民主这个词的。这三个词,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政治家提出的新的政治口号和新的政治观念·虽然他只是一个政治口号,实际执行得并不怎么样,可也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社会伦理关系的巨大更迭,所代表的东西,却是可以以分水岭来形容的。历史上某人的地位,从这个角度来说,却是巨大的,确实对得起他那一身的光环。而后的历史中,这个新的伦理关系虽然未必对社会有多大的约束能力,虽然未必真的做到了,可他作为社会的伦理关系的分水岭,却也是符合历史规律和潮流的·也是从点点滴滴影响和深入到了人们生活中去了的····…,从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一世纪初,百年的时间,可以看成是他一个逐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孔胤植依旧是匍匐在那里,已经是听呆了,甚至已经忘记了颤抖。
    原来·所谓的民生,民权的含义,是在这里,他也参悟了很久,可绝对不会把这两个词和伦理,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些东西联系在一起,运用“君君,臣臣”这一套理论来解释他家里的一切,犹如皇帝说的,虽然有些离谱,可也是符合社会伦理的,存在,也是可以的,可若是用“民生”,“民权”来作为社会的伦理,用来解释他家里的事,孔胤植发现,这实在是太无法想象了·`····
    面对痴呆的孔胤植,杨改革也没有作声,只是耐心的等待着孔胤植消化自己的话。这些话,杨改革原本是不打算这个时候说出来的,貌似有些早,可杨改革见孔胤植这么一副“冥顽不化”的模样,也只能把这个提前说出来了。
    又是一阵沉默。
    “…···回禀陛下,臣明白了……”孔胤植似乎终于是想明白了什么,人也变得淡了许多,没有了先前筛糠一般的抖动了,看着,平和了许多。
    “哦,卿家明白了什么?”杨改革淡淡的问道。如今巨变来临,杨改革是真心希望孔胤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能切实的做一个合格的“承重者”.
    “臣敢问陛下,这场巨变,真的无法阻止么?”孔胤植却没有回答皇帝的话,而是先问起了问题。
    “是的,这个问题,朕可以准确的答复你,无法阻止,······更准确一点说,不是无法阻止,而是不能阻止,不可阻止,······须知,日月星辰何其多,圣人能管得了这片星空上的事,却未必能管得了另外一片星空的事,这个世界是何其的大,圣人所能顾及范围,也不过是中土,不过是我华夏,我大明不变,我华夏不变,迟早也有其他人变,夷人飘洋过海几万里到我华夏来,可绝不是做做买卖那般简单,其所蕴含的含义,绝不可小觑……”杨改革说道。
    “……臣能理解……”孔胤植说道。
    “卿家能理解就好,朕今日跟卿家说这些,就是想卿家能活跃起来,或者说,能为日后的‘承前启后,打下基础,······卿家既然决定了承担起上下几千年变革的压力,那么,就该做好准备······,一味的逃避和躲闪,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杨改革继续说道。
    “回禀陛下,臣明白了,多谢陛下指点mí津,多谢陛下解huò·……”孔胤植淡淡的答应道,似乎浑身的míhuò也随着浑身的汗淌了出去,剩下的都是通透。
    “好了·朕今日的话也说得有点多了,卿家回去,可仔细的把朕的话想一想,是愿意承担起上下几千年大变革的重担·接受其磨练和考验,还是想回山东过安稳日子,朕等卿家的消息······”杨改革说道,实际到了这个程度,除非孔胤植死了或者出现重大变故,杨改革已经是不可能再换人的。
    “臣领旨!”孔胤植答应道。
    “对了,朕还要说一句·朕先前做下的那些承诺依旧是有效的,只要卿家能承担得起重担,经受住磨难和考验,其他的事,朕自会安排。”杨改革说道。
    “臣领旨!谢陛下隆恩,谢陛下解胤植再次答应道,这次,他在皇帝这里·算是得了一个比较明晰的答案了,那就是大变革来临,社会的伦理即将发生变化·而他的任务,则是解释和提炼出新的伦理关系,以适应新的形势,这么一理解,孔胤植还真的有所感悟,还真的理解了不少东西。
    孔胤植走了,杨改革抹了抹自己的额头,今天,确实是和孔胤植说得有些多了,这些话·不该在这个时候说的,至少也要等工业化再进一步,时代再进一步才比较保险。
    杨改革长叹一声,有个时候,也不得不冒险一下,有些东西·也不能一直埋在自己心里,这个险,倒是可以试一下的。以自己如今对权利的掌控,以自己如今的声望,以自己如今的能力,杨改革倒是不怕孔胤植给自己出什么幺蛾子的。
    思索过后,连喝两杯茶还不解渴,和孔胤植说这些,可真的是说干了口水。
    “陛下,田弘遇到了,可是要见么?”王承恩见皇帝稍稍的休息了一下,立刻禀报道。
    “哦,他来了吗改革想了想立刻抛掉眼前的事,准备处理另外一件事。
    “奴婢遵旨!”王承恩答应道。
    不多时,田弘遇就到了。到了之后,确实恭谨的行礼。
    “免了,坐吧······”杨改革示意田弘遇坐下。
    “臣谢陛下隆恩!”田弘遇很是感动的说道。这个座位可不是轻易就能得的。
    “琉璃斋分红的事,卿家应该知道吧。”杨改革直接就说道。
    “回禀陛下,臣知道。”田弘遇赶忙答应道。
    “这次,你那里有多少分红?”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臣那里,算上各个厂,酿酒以及马,以及关外等处的收益,今年大概能分百十来万的分红,本来不止这些的,很多倒是都直接交付给各处官军那里了,还有一些要交付给宫中和户部···…”田弘遇想了想,立刻盘算着自己今年的收益,对于今年的收益,田弘遇还是很有成就感的,今年关外大战,很大程度上的人吃马嚼,都是他支撑的,这份功劳,确实是不小的。当然,大头的投入,都是皇帝的,产出的大,开销也大。想那种百十万银钱砸进地里,然后变成吃的消耗掉的恐怖事情,也只有这个崇祯朝有。
    “行,就都分掉吧,如今快过年了,不该让股东们失望。”杨改革说道。这一部分的钱,不是很多,很多都是投入到军事上去了,算是个无底洞,还有一部分归宫中和户部,这边的分红却无法和琉璃斋相“臣领旨!”田弘遇立刻答应道。
    杨改革看着十分喜气的田弘遇,和先前的孔胤植简直就是两个世界的人,简直就是天堂和地域的差别,也是觉得有些意思。看了看田弘遇,道:“朕听说,你想在琉璃斋广场上修一个如同马市那样的卖场,是吗?好像叫什么来着……”
    “回禀陛下,叫做顺和堂,乃是臣在经营马市的时候的突发奇想,臣经营马市的时候发现,这马市的卖场,却是和京中做买卖是有些不一样的,马市的生意,偌大的卖场,所有的货物都摆在那里,随客人挑选,看中了再议价格,这比起京中多是一条胡同做一个买卖的要强得多……,臣想,若是能在京中人流多的地方建这么一个类似马市的大卖场,想生意一定会很火爆····…”田弘遇开始描述他的蓝图。
    杨改革也是认真的听着的,这件事,杨改革老早就知道,不过·当时却没怎么当回事,也是因为其他的事太忙,现在,杨改革倒是想听听田弘遇的设想了。
    “嗯·据朕所知,京中做买卖的,很多都是集中在一条街,有名有姓的人家需要东西,都是各家店铺直接送货上门,卿家想开这个如同马市一般的卖场,可有把握·或者说,肯定这能赚钱么?”杨改革问道,实际杨改革也好奇,这个田弘遇的鼻子怎么这么灵,如今北京城的买卖,特别是大户人家,或者说,有门有户的人家·都是有下人专门负责采办,购买东西的,很多都是商家送货上门的·所以,很多行业都是一条街做同样买卖的,田弘遇敢创天下之先做那种“超市”型的卖场,杨改革很是好奇。
    “回禀陛下,臣绝对是有把握的,陛下放心,绝对亏不了钱的,陛下是不知道,自从陛下登基以来,京城里的百姓·日子也逐渐的过得宽泛了,一般的平头百姓之家,也有了些闲钱,能买得起东西了,可他们也毕竟不是大户人家,也请不起什么仆人·也不想让商家店铺把货送上门,他们更愿意精打细算的自己买东西,以节约下每一文钱,陛下,这些人手里的钱可不少,若是能赚到手里,集腋成裘,绝对不是个小数目,所以,臣才想到,在琉璃斋广场那里建一个类似马市一般的大型卖场,广售天下南北的货物,凭货物的种类,价格取胜······,陛下,建在琉璃斋广场那边,还可以借琉璃斋广场那边的人气······”田弘遇开始描绘自己的蓝图。
    杨改革确实有着不小的惊讶的,田弘遇瞄准的这个市场,实际就是瞄准了“市民”阶层了,在明朝的北京城里,达官显贵太多,官吏太多,大部分北京人多是依附这些人过活,所以,这种针对普通“市民”阶层的卖场倒是不太兴盛,也没有什么生存空间,也不可能发展起来。
    但如今却不一样了,经过自己几年的培养,工人,市民阶层逐渐的壮大,所占的比例逐渐的上升,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加上良好的工薪支付制度,算是已经培养起了一个不大不的有一定购买能力的小阶层,如今,却有人闻到了其中的商机,打算针对这个略有购买能力的小阶层建设卖场,这不得不说,确实有点意思。
    这也是杨改革召见田弘遇的另外一个原因。
    “卿家这个主意,是自己想的,还是有高人指点?”杨改革很干脆的问道。按照杨改革对田弘遇的了解,田弘遇是不太可能有这种嗅觉的,必定是有人指点或者听别人说,杨改革倒是好奇,是谁有这么灵敏的嗅觉,眼光可是很高的。这个人的思维,倒是有些符合自己的一些设想,杨改革特意抽空间田弘遇,就是要把这个事解决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