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13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位看,这太阳是不是永远存在?年复一年的照晒着这个球?”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是的……”李天经回答道,这个问题。貌似不用过多的考虑,事实摆在哪里。若是没了太阳,大地将一片漆黑。
    “……诸位再看,这个球,是不是rì复一rì,年复一年的转动?每年是不是都有固定的三百六十五天?可有什么变化?”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这一年四季,确实年复一年,从远古以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虽然每年天气都不一样,可这四时的节气,却从不曾变过……”李天经坚定的回答道,作为对天文,历法造诣很深的他,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很多东西的亘古不变正是历法产生的重要条件,若是太阳每年都转的不一样,地球不是年复一年的重复着,历法也就根本无从谈起。
    “……很好,那既然rì复一rì,年复一年,这太阳和地球都在重复的转着,那这地球的影子,……比如说这根棍子的影子的长短和方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又分八刻,若是把这每一分,每一刻,每一个时辰,每一天,每个月的变化都记录下来,……诸位猜,到了明年,这些影子会不会和今年的重合?”杨改革问道。
    “……这……”包括李天经在内的诸位,都疑惑起来。
    杨改革见众人都疑惑,用手大力的拨动地球仪,地球仪立刻转动起来,杨改革笑着指着这地球仪。随着这地球仪的转动,那面的小棍子的影子,不断的变长,变短,再变长,就犹如rì复一rì的时光一般。
    “……回禀陛下……,应该,似乎……,不会发生变化……,即便是有,也应该是我等难以察觉的,若是有,则说明天地rì月在变……”李天经艰难的说道。
    “……回禀陛下,应该不会变化……”比较坚定的是孙元化。
    “……我的陛下,应该不会变化……”汤若望也答应道。
    经过一番思考,众人一致的答案都是不会变化,这里的人,对数学,天文,历法都有一定的了解,太阳没变,地球也没变,这棍子也没变,这影子自然会rì复一rì的重复去年的影子,不会有什么变化,若是有变化,则说明太阳发生了变化,地球的转动发生了变化,若是这般,这绝对是对历法的一大打击,历法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基础。
    “……说得好,不光是这根棍子的影子年付一年的重复着不变,在这个地球,任何一处的影子,也应该都是年复一年的重复着。不会有什么变化。因为这太阳没变,地球也没变,影子自然也不会变……”杨改革问道。
    “……既然影子不变,那自然可以根据影子来推断时辰,若是时辰一定,再通过和这根棍子影子之间的变化比例,应该可以得出距离的远近和方位,是不是?”杨改革问道。
    众人沉默起来了。
    “……陛下的意思是要穷举这一年四季的影子变化,通过对比一年四季影子变化来推断时辰,而如果时辰一定。通过比例,再算出这个比子之间的距离和方位?……陛下,这似乎是可以,不过。记录下一年四季,每时每刻影子的长度,似乎太繁琐了些……”孙元化似乎想明白了什么,说道。孙元化倒是对皇帝的心思有特别的理解,那就是穷举,把一年四季每时每刻的影子变化记录下来,貌似很傻,很难理解,可对于习惯了穷举的孙元化,却也不是不可以接受。当然,即便是孙元化,还是觉得太繁琐了点。
    “……嗯,说得是,记录一年每时每刻影子的变化,确实繁琐,可以简化一下,比如记录下每个节气的变化,然后通过一定的比例进行换算,相信应该可以简化不少……”杨改革说道。
    “……陛下言之有理……”孙元化道。
    “……陛下。这似乎需要测定出好些个影子的作为参照物啊!而且,还需要把参照影子之间的距离方位算好,然后算出固定的比例,这似乎难以自圆其说,似乎还差什么东西……”李天经说道。虽然皇帝说了很多东西,貌似说得很对。可他总觉得还有什么不足,皇帝的说法无法自圆其说。
    “……不错,这个问题,朕考虑了一下,这还是得从这个球下功夫……”杨改革说道。说完,杨改革将那地球仪停下来,扳动了某个开关,将地球仪拆开一块来,顿时这个地球仪就如同被切开了一块的西瓜,露出了里面的瓤。
    “……朕看徐师傅的《几何原本》,忽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那就是把这个球取掉八分之一块,就像朕现在这样,从地心到地表,这就出现了一个南北方向为九十度的直角,这东西方向,似乎也是一个九十度的直角,诸位看是不是?”杨改革笑着说道,确实,去掉的这一块,若是不算那个圆球面,则是一个直角三角体。
    而剩下的那个球体,则出现了一个空洞,从地心到地表,下是九十度,左右似乎也是九十度。
    “……诸位看,若是以这根线为基点,从这里到这里,是不是刚好是一个九十度的角?”杨改革问道。杨改革去掉的是八分之一块,剩下的球体剖面,很直观的看到下为九十度,左右为九十度的角度标注。
    说道几何,说道角度,这些人都读过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都知道九十度的角是什么意思,倒是都懂了。
    “……诸位再看,若是以这个线为基点,这里到这个里,是不是也是一个九十度?”杨改革又问道。
    “……回禀陛下,似乎是的……”倒是孙元化最先理解过来,不愧是徐光启的学生,也不愧是亲自参与翻译过《几何原本》的人,很快就反应过来,神情立刻不一样。
    “……呵呵呵,初阳可是看出什么来了?”杨改革见孙元化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立刻追问道。
    “……陛下,臣明白了,明白了啊!这么一来,在这个半球面,任意的一点,都将会是独一无二的一个点,而这个点,和规定的横竖这两条线之间,必定有两个独一无二的夹角啊!陛下,若是臣没猜错,再通过计算每一个夹角度数之间的实际距离,知道了这个点的两个度数,则可以推断出这个点的方位的距离,如此一来,这制出来的图,简直就是完美的啊!特别是茫茫大海,就再也不是无迹可寻……,陛下,这简直就是绝了……”孙元化最先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对于几何很熟悉的他,对于角度,圆,点,这些东西,实在是熟得不能再熟,一经提醒,就立刻明白,划定横竖两条规定的线,任意一点都将会和这两条线产生一定的角度,而这两个角度的数值,却是独一无二的。比如说直角是九十度,也就是说,把这个半球分成平等的四片,其角度一定是九十度,只要搞清楚了其中一度的的实际距离,那么,就可以根据比例,换算出两度,三度,四度的实际距离,如此一来,就只要搞清楚这个球体任意一点的两个夹角度数,就可以算出他的位置,给这个球蒙地图,套用在这个地球仪,则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在这个地球仪的什么方位,根据地图,可以轻松的判断出自己的位置。而要搞清自己所处的度数,也很简单,在同一时刻内,这地球所有的物体,影子是不会改变的,是有固定比例的,通过影子和度数之间的比例换算,可以得到相应的度数。
    【关于经纬度,写得头昏脑胀,希望没写错,如果写错了,希望有能指出,一定改正。】
    【另外也要说声抱歉,最近一直卡文,更新也没动力,人懒散得很,停更了许久,实在不好意思。】未完待续。。

第八百一十章 思维的共通
    原创第八百一十章思维的共通
    看着好像明白过来的孙元化,杨改革笑而不语自己和这些人的思维逻辑方式,不愧是有传承的,在今天这件事上,很好的表现了出来。
    杨改革想着的是徐光启,想的是《几何原本》,想的是直角,度数,线,这些东西,想的是翻译、学习、掌握其中知识的人,……是自己,也是眼前的这些明朝人,眼睛却是透过重重的时光看到了后世,看到了未来。
    有什么是不朽的?经得起时光消磨的?也只有亘古不变的真理,也只有这些伴随宇宙而生的道理。
    孙元化明显的是先醒悟过来的人。
    其他几个人则醒悟的要慢得多,原本模糊,云遮雾罩,无法理解这些东西。却见孙元化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也不再怀疑其真实xìng,而是仔细的强迫自己接受这种观点,开始急速的强迫自己接受这其中的道理。
    这似乎是一瞬间的事,也似乎过去了很久……
    若是还有其他人在这里,一定可以看到这奇异的一幕,这里的几个人,眼中的光芒正在急速的闪烁着。
    ……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有多的人醒悟过来,醒悟过来的人,一副原来如此的模样,见其他人还在皱眉苦思,也不出声打搅,而是静静的等待。醒悟过来的人,则是互相稍稍的笑了笑,表示自己已经明白其中的道理,有着一切尽在不言中的默契。
    ……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
    杨改革轻轻的拨动了一下地球仪,地球仪一阵“哗啦啦”的响动,转了起来。这声音打破了平静,还没有醒悟过来的人,也停了下来。
    “朕看诸位,也似乎有所得啊!”杨改革笑着说道。
    “回禀陛下,确实有所得,看来,老师说的,似乎是真的……”孙元化首先就感慨的说道。
    “……陛下,这周天当分三百六十度,一昼夜当分九十六刻……”李天经带着难以名状的激动神情道,很明显,他也懂了。
    “……我的陛下,一天当有二十四个小时……”汤若望也是幸喜若狂的接过话茬说到,很明显,作为这个时代的顶尖人物,作为把西方天文,数学引入中国的人,他自然也是懂了。
    “……一小时当有六十份,一度也当有六十份……,其中的一份下再当有六十份……”宋应星也似乎是明白过来了,笑呵呵的接过话茬道。
    杨改革自然也是听出了这些话里所蕴含的意思,也明白大家说的是什么东西,听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立刻高兴得哈哈大笑起来。
    皇帝这一切尽在不言中的哈哈大笑,立刻引得其他人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一瞬间,共同的思维逻辑产生了共鸣,思维产生了共通,共享。
    “……哈哈哈……”
    “……哈哈哈……”
    这处水泥地面铺就的开阔地上,发出了一阵洪亮的,爽朗的,狂喜的,豪气冲天的笑声。
    【看到这里,是不是很惊讶?是不是觉得宅男大开金手指?太yy,实际不是,徐光启在《崇祯历书》里已经引进了地球是圆球的概念,引进了清晰的经纬度的概念,并且有相应的计算方法,并且将地球分成了三百六十度,分成了二十四小时,小时、度数之下都以六十作为进位制,和如今的计算方式、单位没有区别。而这几个人和徐光启的关系就不用说了,崇祯历书是崇祯七年成书,正好是主角所处的这个时间段。】
    ……
    一阵洪亮,爽朗的,喜悦的,发自内心的笑声过后,一种难以言语的欣喜弥漫在众人之中。
    “……陛下,可是要检验和证实老师所说的?……”孙元化作为徐光启的学生,却是首先说话了。
    “是的,不错,朕也是徐师傅的学生呢,徐师傅的书,朕也是认真读过,学习过的,徐师傅提出的这种概念,却是需要一个帝国的人力物力来支撑能完成,却刚好师傅有朕这么一个学生,自然的,该朕当仍不让……”杨改革感慨的说道。杨改革却是发自内心的言语,确实是将徐光启当成了自己的老师,当成了自己的师傅,不管是从二十一世纪学到的知识,还是在这个时代,徐光启和自己都是有传承关系的,杨改革也是确实认真的学过徐光启所引入和带来的知识,不管是二十一实际的宅男杨改革,还是这个时代的皇帝杨改革,徐光启都当得起杨改革叫一声老师。
    这种难以言语的欣喜依旧弥漫在这处空旷的开阔地上。
    “……陛下,可为徐老引进的这套计算方位,确立远近的办法立一个名目……”李天经也是欣喜的说道,这种思想共融,理念共通的难以用语言形容的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一切都不用太多的语言,一个词,一句话,一切尽在不言中。
    “……经纬度……”杨改革不假思索的说道。
    “……横的为维度,竖的为经度……”孙元化立刻接过话茬,难以言语的思维上的共通,孙元化并不担心别人听不懂。
    “……哈哈哈……”又是一阵爽朗的笑声。
    一切尽在不言中。
    “……白rì里当依靠太阳来定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