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墨香风韵-第2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拓跋雄闻言,心里好像一下被抽空了一般,没了主心骨的感觉,颓然坐下。

拓跋骏瞥了兄长一眼,收拾黯然的心情,道:“今天离去前,盟兄对我道,‘经商之道,贵在知地取胜、择地生财、见端知未、量力而行。你若能体会出其中的内涵,保你受用终生。’之前他从未教授过我任何经商的知识,因此尤显突兀,可惜愚弟百思不得其解。”

拓跋雄沉吟良久,也是难得其解。

这时,门外传来手下的报告声,“报,紧急军情。”

拓跋雄马上抛开其他杂念,沉声道:“速呈上来。”拓跋骏、拓跋连、拓跋毅君露出关注的神色。

一名亲兵匆匆而入,来到拓跋雄身前,双手递上一份竹简,然后快步退了出去。

拓跋雄急忙展开竹简,念道:“今晨,慕容部大军血洗乌桓,乌桓大人及五千骑兵无存。”

兄弟四人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慕容天终于开始动手了,可以想象其所带来的后果将是多么的严重,威力所及,各中立部落将不得不马上表明立场,己方的盟友很可能因势而变,平衡之势立消,若再让慕容天发挥出大汗继承人的作用,拓跋部危矣!

拓跋骏眼睛一眯,沉声道:“慕容天这招非常毒辣而实用,我们必须马上有所行动,给中立部落及盟友以信心,否则归服之势一起,我方将很难再挽回劣势。目前我们只有两条路可以走。

其一,主动进攻,举全族之兵奇袭慕容军,若能小胜,即可稳定和鼓舞中立部落及盟友的信心,阻止归服之势的发生。

目前我们可以立刻出动的常备兵力为六个万骑队,后备兵力四个万骑队,而且在这场出击胜利以前,恐怕我们很难得到其它部落的支援;而慕容天的手里现在握有慕容部的六个常备万骑队,段部的两个后备万骑队、吐谷浑部的两个后备万骑队、还有其他三个小部落凑成的一个后备万骑队,其还有乌胡城的地利优势。

我们的优势在于十个万骑队皆为本族的兵马,便于指挥调动,而慕容天的军队为各部拚凑,肯定指挥、调动上不那么自如;加之我方采取的是奇袭战术,以有备攻无备,战术上占优。若能趁隙消灭掉对方一个万骑队,我军就具备了与其对峙的能力,对峙之势一成,我们眼前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我们的劣势为不占地利之势,对方拥有乌胡城地利之优,易守难攻,我方只能等对方出城时才可偷袭,时机的把握比较难;若一旦被对方事前发觉了我军的意图,势必演变成硬碰硬的硬仗,我方在兵力就吃亏了,而且像这种公开对决,一战下来胜负立判,败方将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其二,与凌云志合作,可必保大胜。

那时我方将在兵力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凌云志的猎豹军团共有兵力十二万之余,而且能征善战,宇文部、秃发部、柔然部可立刻组成四个万骑队,三个常备万骑队,可达七万余人,加上我部的十万骑兵,总兵力可达二十九万之重,而且凌云志的猛虎军团十二万大军随时可以出居庸塞进攻慕容部的腹地。

宇文部与我方合作,就等于对外宣布了慕容天的谎言,我方顿时变成了正义之师,人心向背立现,各部落必将纷纷来附,以多征少,胜负未战已决。

缺点是后患无穷,无异于引狼入室,等于我们拱手将东胡送给了凌云志。

刻不容缓,务必立决,该如何决断,请兄长自裁,为弟听兄长的。”

这下可把拓跋雄难住了,显而易见,这两条道哪条都不好走,关键之处在于他是否想称雄一方,若他想成为东胡之主则只能选择第一条道,若他肯屈居于凌云志之下则完全可以轻松地选择第二条道。

拓跋雄脸色一会儿白,一会儿红,显然内心的斗争非常激烈,拓跋骏暗自叹息,这种事谁也难以帮助他,只能他自己做出决断。从内心来说,拓跋骏还是希望兄长选择与凌云志合作,不客气地说,若论个人的风度、气质、能力、心胸,论现有的实力,兄长都难以比得上凌云志,若走上与凌云志敌对的道路,他不看好兄长。不过,若兄长真的选择了争霸之路,自己肯定也要全力支持的,正所谓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那就轰轰烈烈一把吧。

第二卷 塞外风云 第五集 俯仰自如 第八章 涉险赴会(3)

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拓跋雄的心里的斗争仍然难分上下,他烦躁地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望着外面淅淅沥沥的雨丝,一缕清新而略带湿润的凉爽气息扑面而来,仿佛一下吹走了心里的烦躁,眼前闪过一丝灵光,他忽然明白了陆易临去前留下的那句话,并不是留给拓跋骏的,而是专门留给他的。

“知地取胜、择地生财、见端知未、量力而行。”好一个陆神仙,分明是预知到自己会有这番心里挣扎,故借二弟之口给自己留下了一个良方,以商道而喻王道,正所谓‘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凡事都得讲个机缘,讲个能力,那是半点都强求不得的,为人为己,自己都应该有自知之明,学会择善而居。

拓跋雄顿时平静了下来,悠闲转过身来,来到三个弟弟的身前坐下,脸上一边宁静,眼神清澈而悠远。

拓跋骏、拓跋连、拓跋毅见大哥的神色,知其已经有了决定,不禁都有些紧张,纷纷目注,毕竟拓跋雄的决定事关重大,关系着拓跋部未来的命运。

拓跋雄仰首长叹道:“力不如人,为之奈何!”声音晴朗而不悲,然后露出爽朗的笑容,看着拓跋连笑道:“三弟,你再辛苦一趟,前去请凌云志到我们部落一会,就说我拓跋雄有事请教。”

拓跋连、拓跋毅面面相觑,不知大哥这是玩得那一出。

拓跋骏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微微一笑道:“大哥既已决定与凌云志合作,何不亲自去会他,以表诚意?”

拓跋雄顿显英雄豪气,豪迈不羁地笑道:“想兵不血刃地得到我们拓跋部的效忠,他凌云志总该有所表现吧。”

春雨纷纷,也没有阻碍宇文芳华、淡颜出访宇文部的传统盟友契丹、室韦的步伐,并取得显著效果,两个部落的大人都表示坚决支持宇文芳华回归主持宇文部大局,将坚决维护传统盟友关系,对外步调一致。

苏焕已经带领内治派遣队坐船载着大批物质从蓟城出发。

慕容天血洗乌桓部的消息传来,凌云志不惊反喜,对群臣叹道:“慕容天聪明过头了,岂不闻恩威并使,方是征服之正道,如此血腥屠杀,固然也能起到威胁作用,令各部自危,但过犹不及,稍遇挫折,必会导致强烈反弹。哈哈,他们这是给我们帮忙呢,拓跋部归服之日不远矣!”

随后又传来慕容部闪电兵临蒙古部落,蒙古大人不战而降,东胡的形势在急剧地变化着。

连绵春雨终于停了,经雨水洗礼过的大草原清新而凉爽,明媚的阳光照射在晶莹的水珠上,折射出七彩的斑斓。

密营的工作效率确实令人叹服,而它所具有的巨大能量更是让人胆颤,刺杀宇文部巫师、宇文部大人和慕容部小姐的两名中原刺客,被他们从齐国的茫茫人海中给搜了出来,并且秘密抓捕而回,很快就送到了设置在柔然的指挥中心营地。

在密营高超的刑讯手段下,两名刺客很快交代了一切。

在这同时,苏焕率领的庞大船队出现在了绕水河上游,一眼望不到头的高大楼船让从来未见过楼船的牧民们大开了眼界,各种军用物质、民用救济粮源源不绝地从船上运下,而更多巨大的楼船则徘徊在河心没有靠岸。

苏焕与吏部尚书单延方将内治派遣队安置稳妥,立刻前去拜见汉王。

“丞相带来好大的手笔啊,呵呵。”凌云志不等两位重臣行礼,就风趣地说道。

大帐中众文武不禁都轻声地笑了起来,气氛非常轻松。

苏焕、单延方也不禁笑了起来,两人规规矩矩地行了叩拜大礼,苏焕回禀道:“臣幸不辱命,各方面都已按大王吩咐布置稳妥。”

凌云志满意地点了点头,待苏焕、单延方入班,神色一肃,威严立生,众臣注目凝神,这才沉声道:“慕容军血洗乌桓,兵威屈服蒙古,令各部畏惧,气焰一时熏天,盛极一时。不过,天道忌满,盛极而衰,乃千古之至理。慕容军恃强凌弱,恰恰将东胡局势推到了十字路口。

东胡政变血案现已明朗,乃慕容天一手谋划操纵,人证物证俱在,慕容天阴谋窥视大汗之位的伪人劣迹必将大白于天下,而招致人神共愤。

东胡三大势力之一的拓跋部蒙受不白之冤,愤怒难展,冤屈难伸,前已派使寻求帮助,洗刷不白,今更是派使邀请本王北上,愿附尾翼,共谋大事。

若得拓跋部相投,东胡三方势力我居其二,大局定矣,为此,本王决定亲自北上会见拓跋雄。

正义彰显,人心向背,只待宇文公主登高一呼,讨伐逆贼,正其时也,拓跋部相投之日,即为声讨征伐逆贼之始也。各位爱卿要据此谋划,各献良策。”

北上前往拓跋部必将横穿大草原南北,沿途所过数十部落,在此敌我难明,兵戎相见之时,汉王若贸然北上,其中的凶险、危险可想而知。再者拓跋雄素为一方之雄,怎肯轻易屈身俯就,其心难测,凶险更甚。

诸臣神色顿失凝重起来,均露出不同意汉王亲涉险地的神情,苏焕率先出班反对道:“大王明鉴,我国布局塞外已久,大王圣贤仁义之名早已路人皆知,人心思汉之势早已扎根于草原,略加推动,即可成燎原之势,此其一;如今我已居东胡之地三分之其一,大兵囤积,蓄势待发,东胡大门洞开,我军随时可用地利之便挥军而入。以我铁军,天下何其敌也?必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大草原,此其二也;慕容天阴谋发动政变、制造血案,乃不义之旅也,华王后登高一呼,率军高举正义讨逆大旗,所到之处必群起响应,已居天时,此其三也。

天时、地利、人和居其一即可谋略一方,我军居其三,何愁大业之不成,因此大王根本不必冒险谋其未知之事。”

群臣纷纷出班反对,就连汉王的三位王后也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

第二卷 塞外风云 第五集 俯仰自如 第八章 涉险赴会(4)

汉王凌云志,不慌不忙地望着诸臣,微微一笑,道:“夫兵者,为利器,不得已而用之,是天道也,凡用兵之道,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故善兵谋攻之法,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攻而拔人之城,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只有讲求柔有所设,刚有所施,弱有所用,强用所加,灵活而用柔、刚、弱、强,方可得人心、顺民意,此征服之要也。

本王岂能畏惧危险而置民于水火,为日后治国安民留下民怨之患、藏亡国之大祸也。

诸臣不必多言,本王其意已决。”

汉王态度非常坚决,诸臣知已难阻止,只能从如何完善安全措施上来减少危险的发生了。

诸臣纷纷献策,周密地研究了汉王行进的路线以及沿途的安全措施。随后又在汉王的引导下,通盘研究了讨伐慕容部集团的作战计划以及战役结束后如何将东胡纳入汉国体系的行动方案。

会议结束,诸臣按照各自的分工,分头抓紧时间落实去了。

凌云志与三位爱妻留在大帐中,轻松谈笑。窦章离去不久,又返了回来。

“大王,那位神秘人物又派人送信来了,臣已令人暂时看住了他。”窦章眼里闪过一丝炙热,递上一份帛书。

也难怪窦章眼里会闪过炙热,以密营的高效和能量,一番调查下来,竟然还是对那位假借大王名义调开宇文栋的神秘人物一无所获。

凌云志眼里也闪过一丝好奇,接过帛书,紧忙展开,只见上面只有两个字匈奴,他不由一愣,很快又反应过来,看来慕容天是请得匈奴帮忙了,难怪他会有恃无恐地大开杀戒。随手把帛书递给宇文芳华,看向窦章道:“不可伤害那人所派之人,你去把他带来,本王要见见。”

窦章神色恢复阴森,沉声道:“大王放心,那人数次表露友好,臣不会鲁莽轻易得罪朋友的。”然后快步退了出去。

宇文芳华看完帛书,沉吟良久,好奇地问道:“慕容天与匈奴结盟应该是极端秘密的事情,此人倒是神通广大,竟能预先得知如此秘密之事。夫君可猜到这神秘人物究竟是何许人?”

凌云志微微一笑道:“此人数次相助,均表现出超人的提前预知能力,想必手下有一支像密营一样的庞大情报组织,如窦章一般,世上又有几人知道他的存在,同理此人我们也无从得知其详情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