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墨香风韵-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仇戈身法如狐狸一般灵巧,迅速移动到舱门,没有发出半点声音,目中的精光如他手中的剑,锋利而森冷。

凌云志也快速来到窗前,长剑斜挑,全身戒备。

雨声中划过六七个高手接近船舱的声音,凌云志和仇戈对视了一眼,均明白今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险。

“咔嚓,咔嚓。”窗户和门同时传出破碎的声音,紧接着劲风刮过,两条黑影长剑前指,直奔床铺而去。

凌云志长剑疾挑,“碰”的一声落下地来,一股温热的液体喷在了他的身上,穿窗而入的黑影已经被他开膛破肚死于非命,凌云志更不停留,急忙移形换位,俯身来到窗户的另一侧。

仇戈长剑如历练般一闪,一丝暗夜的寒光,准确地点在了黑影的咽喉上,招魂的一点寒光,霎时夺去了一条生命。

外面忽然变得寂静,只能听见雨滴的声音,凌云志、仇戈大为警觉,剩下的四五人绝对都是难以对付的高手,凌云志对仇戈做了个手势,低身快速移动到他的身边,仇戈极快地低声道:“出去,你后,各走。”

说罢,仇戈使开身法,长剑舞动,罩住身体,急冲而出。凌云志不敢怠慢,长剑一引,剑去如矢,飞身疾冲,他的身体刚冲出门去,只见从窗户外扔进引火之物,霎时浓烟滚滚。

屋外之人似是未想到屋里之人会先一步冲了出来,不及反应,仇戈和凌云志已经未遇到阻击地落在了外面。

仇戈手下不停,长剑疾点,寒光点点,漫天纷错地罩向四个黑衣人,凌云志脚步不停,配合默契地腾空起身向船外跃去,身体眼看就要越过船栏杆,黑暗中忽然闪出一抹寒光,直奔他的小腹。

凌云志半空勉强移身,长剑疾点寒光,“叮”的一声传出,手上一震,长剑差点脱手,身体更是被大力推得快速向前飞去,踉跄落于岸上,急运身法,向远处逃去。埋伏在暗处的黑衣人见阻击失手,快速追了上来,几个起落,追上凌云志,长剑疾挑,凌云志直觉的背脊一热,随后传出彻骨的痛感,哪敢停留,将身法运到了极限,狂奔不停。

仇戈由于占了先机,打了对方个措手不及,一时阻住了四个黑衣人的身形,时间一长就不是四个黑衣人的对手,身上多处受伤,如果不是他不要命的打法使四个黑衣人有所顾忌,恐怕早已命丧黄泉,野性般的生存本能此时完全激发了出来,顽强地抵抗着四人的围击,凭着他野性的直觉,终于找到了围击的缺口,身形以超出常规地速度冲了出去,不过还是付出了大腿和胳膊肉翻见骨的代价,“扑通”声传出,河水激起一个大的浪花,瞬间吞噬了少年的身体。

四个黑衣人趴在船栏杆上向下眺望,除了雨点激起的水花,再看不见别的东西。这时船上传来救活的喊声、脚步声,四人互看了一眼,不再停留,向凌云志逃逸的方向追了下去。

凌云志被身后的黑衣人追了两天两夜,又饿又疲,背上的伤口更有恶化的趋势,如此连续的追击让他有种即将崩溃的感觉,但是骨子里一股不服输的倔强支撑着他,就是死也要死在移动中的想法更是给了他一股勇气。

前面终于出现了山的影子,激发了他求生的本能,在天黑前凌云志跌跌撞撞地到达了山底,浓密的深林就在眼前,可是后面传出的纷杂的脚步声差点让他绝望,勉强支撑着麻木的身体向前移动,一步,两步……时间好像已经停顿。

五名黑衣人暗暗诅咒前面的逃跑者,不停地跑了两天两夜,他竟然还有力气。他们也同样地疲劳,如果不是能看见逃跑者的身影,恐怕他们早就放弃了这漫长的追击。

凌云志终于钻进了密林,继续向上爬去,试图远远地甩掉危险,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后面又响起了让人绝望的移动声。凌云志脚步不停,回头探视,忽然一脚踏空,身体快速向下坠去,凌云志闭上眼睛,终于可以休息啦的想法闪过,随后昏厥过去。

五名黑衣人看着逃跑者向下坠去的身影,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天已破晓,大地从薄明的嫩晨中苏醒过来,丁冬的泉声在这寂静的黎明显得格外的清脆。

昨晚的雨早已停了;浓厚的枯叶嫩草上湿漉漉,空气中更是弥漫着雨后的潮气。

尤若棉絮般软软厚厚的枯草堆上,一位丰神清秀的青年浑身血迹地仰躺着,身上的长衫湿漉漉,破烂不堪,沾满了泥土和血迹,困乏的脸上露出香甜的梦寐。

晨起鸟儿的鸣叫声惊醒了酣睡者,凌云志缓缓地睁开眼睛,勉强支撑着酸软疼痛的身体,坐了起来,背脊传出钻心的痛感,不禁一呲牙,忍住疼痛,游目察看周围的情形。

这是一片小缓坡,满是茂密翠绿的古树,一条小溪穿林而过,身后是一个五米左右的垂直悬崖。

凌云志苦笑了一下,暗呼侥幸,同时心中升起警觉,小心翼翼,艰难无比地站起身来,不敢弄出声响,步履蹒跚地钻进密林中,顽强地向远方走去。

一个小时以后,浑身泥浆的五个黑衣人出现在凌云志掉下来的地方,仔细搜索一番,然后沿着凌云志逃逸的方向追去。

凌云志踉跄着出了山林,忽然改变方向,折向西行,正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照在身上,凌云志直觉得头昏眼花,眼前金星闪耀,软倒在地,昏了过去。

两位年轻猎人肩上扛着猎物,兴高采烈地从密林中走了出来,发现前方的疏林草地上躺着一个人,急忙走了过去。

凌云志醒过来已经是两天以后了,救他的猎人是兄弟俩,没有姓氏,只有简单的名,分别叫诸、卫,以打猎为生,方圆几里只有他们兄弟俩人居住,从未走出过山林。

他们虽然不懂医术,但是多年的山林生活还是让他们发现了一些小草医治伤口的作用,他们削去凌云志背部伤口的腐肉,敷上了捣碎的草叶,简单包扎了一下,居然抑制住伤口的进一步恶化。

凌云志奇迹般地没有发烧,否则后果难测,事后凌云志自己也研究过,最后只能归功于阴阳修功诀了凌云志醒来后感谢了兄弟俩人的救命之恩,诸、卫质朴,让他很是喜欢,简单介绍了自己的身份,然后询问他们是否愿意跟随自己到外面的世界。

兄弟俩人商量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到外面的世界看看,不好再回这里,他们纯朴的想法让凌云志不禁莞尔一笑。

兄弟俩人做了一副简易的担架抬着凌云志,踏上了前往陶城的路途。一路上兄弟俩人精湛的射箭之技,让凌云志赞叹不已,兄弟俩人的弓箭都是自制的简易竹弓、竹箭,随手而发,百发百中,沿途所见体小之动物无一能逃。

几日后,在阴阳修功诀的调理下凌云志的身体大好,坚持着自己慢行,希望能加快身体机能的恢复。不过,背部伤口一直不能愈合,让他也不敢奢望太多。

黑衣刺客再没有出现,使凌云志放心不少,不过仍然不敢大意,三人多走些偏僻的林间小路,遇见村屯都是绕行而过。

这日,已是离开吴城的第十天,凌云志三人穿过了一个山岗,正向山下走去,诸、卫两兄弟不时说出笑掉人大牙的童稚言语和表现,常常让凌云志忍俊不住哈哈大笑,精神非常好。

“先生,前面好像躺了个人。”卫一指前方的树林,说道。

一路上,凌云志不时地给这兄弟俩人介绍一些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可能是有相同的野外生活经历吧,这兄弟俩人对仇戈的事非常有兴趣,听了他喊凌云志‘先生’的故事后,兄弟俩也改了对凌云志的称呼。

前面的树林里果然躺着一位老者,凌云志三人快步来到老者的身边,凌云志蹲身查看了一下老者的情况,老者浑身发抖,面色发红,额头滚烫,显然在发烧,凌云志吩咐诸去寻些水来。

凌云志伸手扯下一块衣襟,沾了些冷水,给老者的脸上擦拭了一遍,然后又向他干裂的嘴里滴了些冷水。

老者幽幽醒转,嘶哑地说道:“这位公子不用费心了,老朽知道自己命不久矣。”

凌云志温和地安慰道:“老丈,命现一丝希望,岂能轻言放弃,吾等三人定将老丈送到附近村屯救治,还请坚持。”说罢,吩咐诸、卫兄弟做一副担架。

老者急喘道:“公子仁厚过人,自有好报。老朽自家知自家事,已经难逃劫数,命在眼前,公子不可枉费力气。”说罢,脸色红似火,眼神涣散,一副弥留前的样子,努力伸手指了一下衣襟处,脑袋一垂,眼帘闭合,已无呼吸。

凌云志和诸、卫兄弟不明白老者死前的一指是何用意,卫好奇地在老者的衣襟触摸了一下,说道:“先生,里面好像有东西。”说罢,伸进衣襟掏出一物,递给凌云志。

是一帛书,凌云志展开,只见上面奇曲蜿蜒地画了很多细线,原来是一张所谓的黄金图,只标明了于微闾山几个字,这于微闾山在哪里,凌云志就不知道了,他沉吟了一下,老者临死还如此重视,看来必定有其出处,于是将帛书揣进怀中,动手与诸、卫兄弟将老者掩埋。

第一卷 畅想 第二集 风云变幻 第二章 北上寻金

陶城,西郊外。

陶吴氏的坟墓孤零零地耸立在这旷野之中,凌云志跪在坟前默默地祭奠这位善良的女子。

这已是凌云志回到陶府的第五天了。凌云志伤痕累累地回到府中,府里大小人等一片震惊,陶洪、夫人、陶小萼心疼万分,陶洪断然拒绝了凌云志提出的马上去祭奠陶吴氏的要求,立即请来文挚医生给他治疗伤口,调理身体。

战国时期,女子虽不如后世礼教盛行时那么地位低下,但也不具有独立的地位,嫁入夫家的女子如不得善终,不能进入祖坟。

凌云志眼望孤坟,酸从心起,思绪更是杂乱纷呈,不自觉地嘟囔道:“吴氏,如汝地下有知,请原谅在下这欺世冒名之人。在下本非汝之夫君,实来自后世二千多年之人,时也命也,老天作怪,竟莫名而来这个世界。保命私心做崇,不敢明言,致使汝郁闷在心,痛苦如斯,皆在下之过也。”

忽然,身后传来“扑通”落地之声,凌云志神志霎时清醒,敏捷地站起身来,扭身,作势欲扑。

只见陶小萼娇小的身躯瘫软在地,小脸煞白、惊骇欲绝地望着自己。

凌云志望着不远处草地上的陶小萼,心中激烈地斗争,身躯更是剧烈地颤动,良久才恢复平静,这位小妹妹给了他太多温暖和美好的记忆,他不想这辈子生活在愧疚之中,善良最终战胜了求生的本能。

眼神由凌厉变为温和,极有感情地瞥了这位小妹妹一眼,凌云志运气身法,头也不回地向陶城纵身而去。

陶小萼从地上站起,望着凌云志远去的身影,伸手欲喊,终是未能发出任何声音,哭泣于地。

凌云志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城内,来到客栈找到诸、卫兄弟,不及细谈,喊上他们急忙离开陶城,直到离城十几里的地方才停下身形,找了个隐秘的地方歇息了一会儿。

诸、卫兄弟好奇地望着陷进沉思中的凌云志,不知他为何这么急地突然离家离城。

凌云志暗自庆幸当初回到陶城时没有把诸、卫兄弟领进陶府,而是安置在客栈中,并且所有贵重之物都存放在他们那里,否则他们肯定被困在陶府,成为自己的替罪羊受尽折磨,丢掉性命。他甚至能想象到陶洪闻知实情后的暴怒情形。

现在的情况实在是危险万分,如果自己向南逃回吴城的话,危险系数太大,南有刺客堵截,后有陶府追兵追杀,等于自投罗网,看来自己暂时不能回吴城去。

凌云志忽然想起黄金图一事,心中一亮,不如北上打听黄金图的地点,一来可以避过两面追杀的风头,二来如果真能找到黄金,对商业的发展必将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就是找不到黄金的话,也能对这战国的实际情况多了解一些。

凌云志主意拿定,心情轻松不少,看向诸、卫兄弟,想到该给郁心怡她们捎个信,免得她们担心自己,正好把诸、卫兄弟派回去。

凌云志起身带着诸、卫兄弟沿济水而上,来到济阳城,寻了一家小客栈,要来笔墨,写了一封帛书,说明了自己离开陶城以后的情况,以及北上寻金的计划,有关陶府发生的事并没有提及,只是提醒郁心怡云轩珠宝行不属陶府产业,嘱她全权打点,对仇戈的事情凌云志更是诸多嘱托。

凌云志给诸、卫兄弟安排了直达吴城的货船,然后他也坐船逆流而上。

几天后到达魏国都大梁,无心细看,凌云志四处打听于微闾山的地点,终于从一老者的口中听到一个含糊的说法,于微闾山有可能在燕国境内。凌云志决定继续北上燕国。

此时秦国正在攻打赵国西部的中阳,而魏国与齐国战于观津,齐国大败魏国,魏襄王为了讨好齐国,使用公孙衍的建议,任用齐国公子孟尝君为魏相,而公孙衍为韩相,在齐相孟尝君的父亲田婴的支持下,合纵的形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