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逐鹿记-第2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种情况下,何须去联络外援,他只要行事隐秘一些,乘宇文化及不备,带上自己的心腹奇袭即可,何必弄得这么复杂,表面上稳妥,实际呢?由于经手的人多,事情极其容易泄露。

臣不密失其身啊!

果然,司马德 密谋叛乱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宇文化及耳中,他派三弟宇文士及假装游猎路过司马德 的军中

德 还不知道事情业已败露,便出营迎接,结果被抓用绳索扼死,同党十几人随后都遭到处决。

孟海公来后,见到的却是意想不到的情景,这支军队的强悍令他十分害怕,他眨眼间换了另一副面孔,拿出了很多牛酒犒劳叛军,叛军当仁不让地享用了。

宇文化及杀了司马德 之后,彻底掌握了军中大权,瞧见浩浩荡荡行进的十余万大军,感觉自己就像在云中飘浮一般,在他看来,他的前面将是金光大道,一片坦途。

他的幕僚们已经制定了两个作战计划,一是西归,破瓦岗,取粮 仓,占东都;若是此路不通,他就会率领大军北上,乘高畅败亡之际,占据河北,以河北的钱粮和战马养军,再徐图天下!

计划是美好的,只是真能如他所愿吗?

五月上,王薄率众五万从渤海郡进入平原郡,十三日,大军攻下平昌。

然而,从那以后,他就再无建树。

平原是高畅起家的根本,也是最早进行流民聚居点建设的地方,收拢的流民最多,这里的人对高畅最为崇拜,高畅的灵宝神教在平原的信徒最多,军中的老兵也多出自平原郡,所以,高畅将自己的心腹高怀义留在了平原,让他负责平原的军政大权。

前些日子,在夏国领地内,发生了多起刺客行刺官员,当地宗族和流民聚居点的民壮为了争夺水源,土地发生争执的事件,而在平原郡,这样的事情极少发生。

平原的世家宗族都知晓高畅的手段,他们也是最早跟随高畅的势 力,被高畅强行绑在了自己的船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他们就算反对高畅的政策,也不敢与高畅作对,反倒要尽力维护高畅的政 令。

之所以如此,也和他们的家族利益有关。

高畅的那些新鲜发明有许多是交由这些世家负责,让他们修建作 坊,进行生产,他们可以从中谋取巨大的利益,然而,由于战乱不休,道路不靖,商业无法流通,作坊生产出的产品不容易卖出去,为了使得自家生产的商品流通,他们必须支持高畅扩充领地,进而一统天下,唯有如此,他们才能获取更大的利益,故而,在其他方面,他们会做出一定的让步,不会和高畅对着干。

遍布平原郡有许多坞堡,当地的世家宗族都生活在坞堡之中,而当地的流民聚居点由于修建最早,也有许多防护工事,最主要的是,高怀义在边境修建有许多烽火台,一旦边境出事,就会点燃烽火,由那些坞堡的烽火台一程一程的传送,很快就会传到郡城。

所以,当王薄率军攻下平昌之后,就无法再进一步,在他前方,高怀义已经率领大军挡住了他的去路,让其无法更近一步。

说是大军,其实只有一万余人,其中,正规军只有两千余人,其余的都是乡兵,以及那些宗族世家供奉出来的民壮,抵抗流贼,那些宗族世家不会有暗藏实力的打算,毕竟,他们知道,一旦被流贼入境,事情就会大不妙,纵然可以躲在坞堡之内保住性命,然而,地里的粮食呢?眼看不多久就可以收夏粮了,难道拱手送贼?

王薄的大军进展不顺,孙宣雅率领的数万贼众也遇见了大麻烦,他们不要说攻下乐寿,就连弓高城也不曾见到,在永济渠东岸,他们就遇见了高畅军的阻击,不得寸进。

在这三路大军中,唯有于弄仁和 公顺那一路进展顺利。

长芦城在运河西岸,然而在东岸有一个卫所,李靖的五百士卒就在东岸的卫所中,现在已经被 公顺和于弄仁的五千大军团团围住了。

不过,由于李靖防守得法,纵然刘兰成诡计多端,一时之间也无法攻下卫所,要不是李靖那五百士卒中只有一百善战的老兵,于弄仁和 公顺部还不见得能将他围困在卫所之中。

在运河西岸的长芦城中,是高畅北征大军的后勤中转站,那里有大量的粮食辎重,只有一千多民壮,对 公顺等人来说,是一块诱人的肥肉,可惜,他们必须彻底击溃东岸卫所的李靖军,方才能渡过河去。

围攻卫所已经数天之久了,他们却没有取得丝毫的进展。

嗯!准确地说,他们还是有一定进展的,毕竟,从清河,平原等地沿永济渠往北的后勤通道被他们截断了,现在,高畅北征大军的粮草全靠陆路的河间郡供应,目前的情况对正在幽州城下鏖战的高畅军大为不妙啊!

第九十九章 幽州来使温彦博

月十七日,申时末。

幽州城南十里,高畅北征军中军大帐。

金黄的夕照从大帐左侧开着的小窗照射过来,落在那人的身上,那人身着一身青色的儒衫,头戴褐色高冠,长髯三缕,面白如玉,一条黑巾蒙在那人眼上,令其无法视物,在他身后有一身着甲冑,头戴铁盔的卫士,同样有一黑巾蒙在他眼上。

两个持刀披甲的护卫站立在那两人身侧,一左一右看护着两人。

高畅高坐堂上,身下是一张雕花木椅,有扶手,靠背,椅面上铺着一张五彩斑斓的老虎皮,此椅出自高畅的创意,由百工坊的木匠作坊制作而成,颇得那些高门大户喜爱,据说,就连长安太极殿上的龙椅也是如此样式,不再是往日的软榻模样。

冷冷地注视着那个昂然而立的儒生,半晌,高畅说话了。

“将黑巾取下吧!”

两个亲卫得令,上前一步,将那两人的蒙眼黑巾取了下来,让两人重见光明。

那儒生眨了眨眼睛,适应了帐内的光线,目光落在高畅身上,全无一点谦恭,看上去甚为无礼,他微微摇了摇头,朗声笑道。

“夏王如此,不是待客之道啊!”

高畅冷冷一笑,没有就此做什么辩驳,之所以蒙上这两人的双眼,无非是不想这两个幽州来的使者瞧见本方的虚实,这样做无可厚非,无非解释。

“尔乃何人?”

高畅的声音极其清冷,在那人听来,就像从极远的北地传来一般,夹杂着大量的寒气扑面而来,令他的脸颊不由为之一僵。

那人经常陪在罗艺身边,对沙场上的杀气也并不陌生,一般的肃杀之气,并不能使他心神有半点撼动,然而,面对容貌颇为英俊的高畅,一丝惊栗却从心间不请自来,原本保持的指点江山的狂生做派顿时无从施展。

面对那道冷冽的目光,他忍不住低下了头。

“在下并州温彦博,幽州行军司马,特奉主公之命前来!”

说到这里,温彦博方醒觉自己的姿态有些示弱,忙抬起头,平视高畅,提高了声音。

“夏王率领大军来此,无故犯我幽州之境,令我子民流离失所,生灵涂炭,此乃大不义之举!还请夏王悬崖勒马,罢兵回冀,两下重归于好。

就在温彦博慷慨陈词之际,高畅很没有礼貌地打断了他的话。

“如果罗艺叫你带来的都是这些陈词滥调,温司马就无须多言了!但请回去,无谓浪费时间!”

高畅如此无礼,温彦博只觉气血上涌,一张脸通红一片,藏在一双大袖中的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许久,他方才控制住,不致行为失当。

温彦博,字大临,生于北周建德二年(573),现年四十五岁。

他出生于书香之家。父亲温君悠曾任北齐文林馆学士、隋泗州司马,他的哥哥温大雅,弟弟温大有和他一般,都是天资聪颖,博览群书之辈,少年时,三兄弟就已显出了不凡,他父亲的好友薛道衡、李刚就断言三兄弟“皆卿相才”。

开皇末年,“通书记,警悟而辨”的温彦博通过对策及第,被授为文林郎,直内史省,与那时还在朝堂之上的高畅的祖父高颖公有过几面之缘,若不是知道高畅真是高颖的孙子,他实在无法相信,眼前这个杀气腾腾,粗鲁无礼的家伙真是学识渊博的谦恭君子高颖公的后代,两者之间完全没有一丝相同之处。

像温彦博这样出身世家的士子,无论在哪里都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只要心中稍微有点雄心壮志的家伙都不会怠慢他,却不想他在高畅这里却吃了个鳖,要不是事前知道高畅不是只要是士子儒生就杀掉的

温彦博还真担心自己是否能够出这个营门。

自己还是托大了啊!

本来,这次使者人选本来令有其人,他却向罗艺毛遂自荐,不顾罗艺的劝阻,自告奋勇来担任这个使者,原以为以自己的名声,会获得很好的待遇,不想还未进高畅的大营,就被人蒙上了眼睛,见到高畅后,又遇见如此无礼的对待,说起来,还真是咎由自取啊!

“夏王!温某来此,带来主公书信一封,还请夏王过目!”

温彦博忍住心中的不满,朝高畅作了个揖,从袖中掏出了一封书信,交给一侧的亲卫,给高畅递了上去。

高畅接过书信,冷冷地扫了他一眼,他一直以为这些世家子弟的名声,不过是世家们的互相吹捧而已!说白了点,就是彼此捧彼此的臭脚,大多数的大才其实名不副实。

瞧了一阵之后,高畅的目光才落在书信上。

那道冷冽的目光离开之后,温彦博暗自松了一口气。

他之所以甘冒奇险前来高畅大营,有自己的原因,主要是想了解高畅这个人,希望能获得一个直观的印象,他这样做不止是为了现在的主公罗艺,还为了未来的那个主子。

温彦博的两个兄弟温大雅和温大有现在都在李唐那边效力,两人都深得李渊信任,共同执掌军中机密,他和这两人一直多有联系。

李唐占据关中之后,他的那两个兄弟就派出使者以唐公李渊的名义通过他来和罗艺接触,他则负责在一边旁敲侧击,常常对罗艺进言,幽州苦寒之地,虽有精兵,自保有余,进取不足,现唐公问鼎关中,隐有王者之气,何不归附?

罗艺听从其言,认为他说得很对,于是和李唐越走越近,暗中向李渊传达了臣服之意,只是因为时机的关系,并未打上李唐的旗号而已!实际上,罗艺的幽州军此时已经成为了李唐在关东一颗必不可少的棋子。

这就是罗艺甘冒奇险,先一步进犯河间,破坏夏国春耕,使得高畅不得不在春耕之际出兵攻伐幽州的真实原因。

宇文化及以金珠美女,权位官职诱惑罗艺南攻,这只是表面的原因。

罗艺虽然早已叛隋,也是为了生存而已,对宇文化及这个杀主自立的家伙,罗艺打心眼里瞧不起,杨广驾崩的消息传来时,罗艺也曾落泪,毕竟,他并非世家大族出身,也不是将门传人,之所以能一步一步爬到现在这个位置上,杨广也有知遇之恩啊!

所以,他只是和宇文世家表面上虚以尾蛇,结为同盟,共同对付高畅,暗地里却已投靠了关中李唐。

“三日之后,决一死战?”

高畅冷哼了一声,手中的信件缓缓飘落,他冷冷地注视着温彦博。

“很好!请汝回去转告贵主,就说我高畅应他所请,三日之后,与他决一死战!到时,且看他幽州军的刀剑锋利?还是我冀州军的长槊厉害?”

说罢,不等温彦博回话,高畅命令手下重新将黑巾蒙在他和副使的脸上,然后,架出帐去,驱赶出营。

决一死战?

这正和高畅之意!

然而,罗艺不是愚蠢之辈,难道他不知道这样做对自己有利吗?到现在,经历无数次小规模搏杀之后,大军的前营依然无法在靠近敌方大营的地方建立起来,罗艺的幽州军只需要防守即可,为何要孤注一掷与本方决战呢?

这里面有什么阴谋吗?

高畅背靠着椅子靠背,手指在扶手上囊囊地敲打,陷入了沉思。

第一百章 风萧萧

照悬在西边的天际,宛如一个安静的小小红桔,天地动着一层薄薄的红光,风景分外妖艳。

风从西边而来,越过赤色的桑干河水,越过被大火焚烧过的原野,越过高低起伏的小山峦,越过营帐前连绵的木棚栏,越过火红色带着流苏的旌旗,打在高畅的脸上,他徐徐向前走着,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在风中,他似乎嗅到了塞外的广漠和苍凉。

高畅在营寨中穿行,身上没有披戴象征他身份的那套华丽的亮银色盔甲,一套普通的校尉军袍披在他的身上,在他身后,两个亲卫也只穿戴着普通的士卒皮甲。

在行军时,每隔一段时间,高畅总会像现在这样微服出巡,在各个营寨中穿行,了解普通士卒的心声,以便对自己的军队的战斗力和士气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其实,很多时候这样做只是满足他的某种趣味而已!他不喜欢老是像一个泥塑的神像一样高高在上,他不喜欢困在自己制造的那个无形的囚牢里!

把幽州来使温彦博送走之后,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