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逐鹿记-第3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定方这一千骑兵全部来自上谷郡,上谷自古就出精骑,不在幽燕骑兵之下,张志昂本身只有数百骑兵,这个时候却也用不上,眼看溃兵就要冲垮他的中军大阵,他见大势已去,只能长叹一声,率领身边的数百轻骑往赵州方向撤去,现在,只能据城死守了。

六月十五日,苏定方围赵州,当天,赵州城破,李唐赵州总管张志昂被俘。

六月十六日,苏定方将一部分辎重和预备役军留在了赵州,自己亲率三千精锐步骑突进,一路急行军直奔刑州(也就是襄国郡)而去。

六月二十日,就在高畅攻克滑州的当天,苏定方攻克刑州,生擒刑州太守陈君宾。

五天之内,连下两郡,苏定方之名传遍了河北,就连关中李渊也知晓了他的名字,河北人皆称之为飞将军,在河北人居多的夏国集团,祖籍冀州的苏定方自然要比来自关西的李靖名头响亮了许多,虽然,李靖和腾珏联手,他们打下的地盘比苏定方要大了许多,现在,李靖甚至向南方打了过去。

同样是六月二十日,这一天,孟海公部绕过了巨野泽,进抵任城城下,此时的任城守将乃是投降夏军不久的刘兰成,辅助他的神官乃是杨黑子,今年杨黑子才十四岁,却已经被高畅派遣出去,独挡一面了。

任城守军不多,只有一千多精锐战兵,其余的都是当地民壮,这些人要他们出城野战自然不行,不过,要让他们凭借高大的城墙作战,还是能发挥一些作用。

孟海公部并没有装备大量攻城器械,只能到了任城,再动员士卒修建,等他做好准备攻城时,河北的战况已经传了过来,得知滑州被高畅攻克,李神通被俘获,孟海公心中大骇,急忙退兵。

任城的夏军兵力稀少,也就没有追击,刘兰成和杨黑子只是派出小股轻骑沿途骚扰,给撤军途中的孟海公平添了一些不痛快而已!

六月二十二日,尉持恭破汲县。

六月二十三日,高畅回师黎阳,数万大军齐聚黎阳城下,将黎阳围了个水泄不通。

第七十四章 徐世绩降夏

亮像一只小船斜斜地挂在了柳树梢头,夜空中,星光深蓝色的天穹上,夜风轻拂,庭院内,柳树的树梢随风轻摇,宁静如水一般随着星月之光平铺在庭院内。

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数日遮盖在夜空中的黑云已经不知被风吹到哪里去了!

按说,好天气当使人有一个好心情,只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在这样的好天气里,这间庭院的主人李世绩的心情不仅谈不上好,甚而糟糕透顶。

不管遇见多么困难的场面,在外人面前,李世绩总是会保持着一副镇定自若的姿态,淡定而不慌乱,当初,李密在席间诛杀翟让,事出突然,他奋勇向外杀去,被李密的卫士砍伤了脑袋,险些丧命,那时候,他的脸上也没有出现过现在这样的表情。

焦虑,慌乱,不安……

是的,魏征此刻瞧见的就是交织着这许多情绪的面孔。

李世绩在他面前来回走动,魏征坐在庭院一角,身边是一石桌,身下是一石凳,身后是一株随风轻摇的柳树,在石桌之上,摆着两碗香茶,魏征的手放在其中的一碗香茶的茶碗上,和李世绩比起来,他脸上的神情就要显得镇定了许多。

“玄成兄,此时小弟心思大乱,如何行事,还请玄成兄多多赐教!”

黎阳城,现在已经被夏军围了个水泄不通,虽然城内尚有数千精兵,粮仓内的存粮更是不计其数。只是,要想凭借这些和夏军对抗,坚守黎阳,李世绩并无这样地信心,更何况,他的老父以及家人全都落在了高畅手中,如今,正在城外夏军大营中受罪。

“如今。黎阳已成死地。对功兄来说。眼前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生,一是死!”

李世绩抬起头,出神地望着头上方那弯细月,半晌,长叹了一声,脸上的神情发生了改变。焦虑不在,却平添了几分落寞,他在石桌的另一边坐下,朝魏征拱了拱手,以示多谢。

要想生,很简单,开城投降高畅就是,既然李神通。王轨。元宝藏这样的人高畅都没有处死,自然也不会处死他李世绩,他李世绩和高畅之间并无私人恩怨。只是所处的立场不同而已。

至于死,同样很简单,以身殉城即可,李渊赐予国姓给他,待遇不可为不厚,只是,若是为了这些就为李唐尽忠,他李世绩这条命也未免太廉价了,更何况,他李世绩的父亲和家人还在高畅军中,若是抵死不投降,他的老父和家人恐怕也讨不到什么好,若是父亲因此被夏军所杀,就是他李世绩地不孝了啊!

虽然摆在面前地是两条路,其实,可以走地只有一条路。

寻思了片刻,他向魏征发问。

“玄成兄,有何打算?”

魏征笑了笑,说道。

“还能有什么打算,只能投降高畅了!”

说罢,他又笑了笑,笑声中流露出了一丝自嘲。

“我魏征家贫,因喜爱读书,不理家业,走投无路之下只好当了道士,后有幸认识郡丞元宝藏元大人,这才步入仕途,随后,元大人降了瓦岗,被密公征召,我又成为了密公的文学参军(秘书),密公事败后,某投奔懋功兄,劝说了懋功降唐,不料,转眼间,河北高畅就打了过来,如今,为了保住这条老命,唯有投降高畅了事了!”

李世绩笑了笑,两人的交情极好,他自然不会为魏征的这番话翻脸,这黎阳城中,起码有一大半的人都抱着投降的心思吧?

“老魏我这条命可不想丢在这里,给黎阳这座区区小城陪葬,老魏的命还没有这么廉价啊!懋功兄若不想担负不孝之名,也只有投降一途了?”

“投降?”

李世绩苦笑了一声,转移了话题。

“玄成兄,对于河北高畅,可有什么看法?”

魏征摸着胡须,嘿嘿笑道。

“我老魏可没有什么识人之明,老魏我投靠地主子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元宝藏大人不得已像了瓦岗,密公又被王世充那蠢货击败,最终丢了性命,好不容易在懋功兄帐下效力,现在,黎阳又变成了死地,说不定我投了河北高畅之后,夏国也会跟着倒霉啊!”

“玄成兄,莫开玩笑了?”

李世绩和魏征相视一笑,然后,正色说道。

“我观高畅行事,军阵战略的确不同凡响,其人训练的乃是天下少有的强兵,可以说深得兵法要诀,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不过,此人治军虽然是人才,治理国家就有问题了,对夏国的政权实施,小弟也多少有些了解,在夏国朝堂中,世家虽然存在,其力量却被神官系统所牵制,为了灵宝神教的发展,他实施一神教,灭佛,毁道,这些措施实施得太早了,毕竟,现在他也只是占据河北一角啊!从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高畅其人妄自尊大,行事急功近利,夏国的朝政基础全系于他一身,总的说来,和关中李唐相比,根基还是弱了许多啊,所以

不看好他!”

顿了顿,李世绩继续说道。

“就算我现在投降高畅,保住了性命,也不过是多拖延了一些时日而已,日后,高畅战败,我徐家同样死无葬身之地啊!可是,现在我不投降,同样也是死,找不到两全齐美之法啊!”

“呵呵!”

魏征神秘一笑,理了理自己地宽袍大袖,然后说道。

“两全齐美地办法也不是没有啊?”

“哦!”

李世绩疑惑地望着魏征,朝魏征拱手作揖。

“玄成兄。若有良法,还请赐教!”

魏征朝李世绩招招手,示意他附耳过来,李世绩依言而行,魏征在李世绩耳边轻声耳语,李世绩脸上的神情随着他地低语而改变,听得最后一句,他眼睛一亮。神情变得愉悦起来。

“甚好!甚好!多谢玄成兄指点!”

李世绩哈哈笑道。将身子移了回来。端坐在石桌旁,举起面前地那碗香茶。

“请!玄成兄,请饮茶!”

是夜,两人在这庭院中小声地谈论了许久,魏征方才告辞而去。

第二日清晨,黎阳城大开城门,放下吊桥。李世绩身着白衣率领麾下文武官员列于城门之前,迎接夏王高畅入城,此乃夏五凤二年,六月二十四日。

当天下午,夏王高畅召见了黎阳降臣一干人,先是魏征,然后是黎阳的文武众人,最后。他召见了李世绩。

“罪臣徐世绩拜见夏王高畅!”

来到黎阳总管府。望着坐在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个位置上的高畅,李世绩(嗯,现在应该叫做徐世绩了。再叫李世绩就不合时宜了)百感交集,定了定神,俯身向那个远他还要年轻的人拜了下去。

男儿膝下有黄金,只因未到落魄时。

“你就是徐世绩?”

“罪臣正是!”

徐世绩的身子伏得很低,神情显得格外的恭敬,在徐世绩看来,这个时候,高畅多半会显示出一派明主地风范,从座位上走下来,亲自将徐世绩扶起来,毕竟,徐世绩也是一员名将,要想徐世绩为他拼死效力,高畅就应该做出礼贤下士地姿态来。

然而,高畅却并未这样做,在某个时空中,在这个时代地后世,他对徐世绩这人有所了解,高畅知道,要想获得徐世绩的效忠,不是简单地摆几个姿态就可以的。

当初,窦建德攻破黎阳,俘获了徐世绩的老父,本已经逃跑的徐世绩不得已投降了窦建德,窦建德对他不可谓不好,相待甚厚,让其统领本部人马,然而,他却一心想要回归李唐,竟然想出兵袭击窦建德,事败后,孤身逃亡,把老父丢在窦建德处,窦建德也算宽厚,不仅没有杀他的父亲,还把他的老父还给了他,当窦建德被李唐俘获,押送长安斩首时,那时,也不见得李世绩为他说半点好话。

除了这件事情外,还有一件事情也让高畅对徐世绩没有什么好感,那件事情仍然发生在历史没有改变后地那个时空。

当初李密诛杀翟让,放了徐世绩一马,徐世绩屯兵黎阳,仍然认李密为主,然而李密被王世充击败之后,他却没有率军来主动救援,李密只好率部西进关中,投了李唐,后,魏征代表李唐前来招抚徐世绩,他决意投降,将土地人口军人数目等造册让使者送往长安,然而,却打着魏公李密的旗号,说是献给李密,然后再让李密转交。

李渊有些奇怪,忙询问原委。

那个使者说,徐世绩乃魏公部下,今日魏公降唐,所以他所辖的土地人口皆应该由魏公李密亲自献给唐皇为好,他不敢擅自将此献给唐皇。

李渊听了之后,大喜,认为李世绩是个纯臣,于是,赐徐世绩姓李,封为莱国公,黎阳总管,后又封为右武侯大将军,统率河南山东之兵以拒王世充,窦建德。

李世绩表现了他的纯臣之心,李渊却因此猜忌李密了。

本来,投降李唐后,受到的待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所以,李密颇有怨言,对此,李渊也早有耳闻,现在,李渊发现李密竟然在关东豪杰心目中有这么大的号召力,自然不敢放其东归,当李密说要出关东为李唐招降旧部时,李渊就知道李密不可留了,于是,后来才发生了李密在熊耳山中伏被杀之事。

总的说来,在这件事情上,徐世绩脱不了干系。

这样地一个人,高畅才不会像窦建德那样放心使用,不管徐世绩在他面前表现得如何恭谨,高畅也不会完全放下心来,所以,他地态度才显得如此的傲慢。

一炷香功夫不到,高畅就让徐世绩离开了,并没有如徐世绩所猜想的那样让他继续率领本部人马,而只是叫他在高畅身旁参赞军机,担任一个参谋地角色。

这让徐世绩郁闷无比,看来,昨晚和魏征制定的计划需要稍作调整了!

第七十五章 徐世绩率军出征

月末,尉持恭率领本部人马从汲县出发,进袭临清关关告破,河内也就容易攻下了,夏军若能进入河内,占据河阳,就得到了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前进基地,到时候,就可以通过太行山的谷道进入长平,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河阳通过黄河浮桥渡河,进攻东都洛阳,这条路比从虎牢进攻洛阳要快捷和简单许多。

得知李神通滑州大败被高畅俘获的消息后,河内郡唐军行军总管李道宗率领所有兵力集结在了临清关,阻击夏军的前进。

尉持恭强攻临清关,由于河内多山,临清关又地形险要,关内唐军的兵力不少,战斗力也不弱,尉持恭强攻了一天,在关前留下了两三百具尸体,仍然没能将临清关攻克。

七月初,尉持恭收到了高畅的命令,退兵返回了汲县,以汲县为基地与临清关的唐军遥遥对峙。

进入七月,高畅没有继续战事的打算,攻下滑州(东郡),黎阳,汲郡,赵州(赵郡),刑州(襄国郡)之后,他的兵力已经铺展得太开了,地盘也广博了许多,这个时候,应该巩固已有地盘,而不应该继续大肆扩张,高畅可不想做那个摘苞谷的猴子,摘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