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清朝当皇帝-第1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中俄双方终于外交部的会议厅里签署了一份中俄北京新约。由中华帝国特命全权大臣伍廷芳署名,俄罗斯特命全权谈判代表喀西尼署名。双方签字换文用印后,条约正式生效,为了与咸丰十年签订的北京条约区别,是名《中俄北京新约。》等到条约各自皇帝用玺,这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后事不表。而与此同时,圣彼得堡的围城军队和当地的俄国驻军也各自接到国内通知,开始陆续撤兵,在俄国各主要地区尚且保留了10万人的兵力。

另外,有一点不得不提,就是中俄战争中的俄国俘虏,关绪清一道圣旨,把他们全部放回西伯利亚做了劳工,当然是安排在中国建立的工厂企业里,但是永远不许这些人再当兵。

北京,茶楼永远是小道消息最多的场所。自从关绪清撤旗之后,无所事事的旗人大爷们遛鸟完毕,总爱到这里喝点茶,听听说书,聊两句天打两句屁再回家午饭,睡上一阵再到胡同口转悠转悠,去城门楼子听听军部的爷们有没有什么新的教化,秀才们读的报纸上有啥新鲜事儿。到晚上有戏的听戏,没戏的就打两副小牌儿,有两钱也可以去赌馆里碰碰手气,前半夜后半夜回家搂着媳妇儿睡觉。这大抵就是北京遗老遗少们的一天了。

不过近来北京城的这帮大爷们多了点乐子,就是听说书先生们讲咱中国大军打大鼻子的事情。每天早上,说书先生都能来一段新段子,德胜门的电报局常年有军部的爷门长驻,每天早上都有新段子的故事从北边传回来,经过教育部组织的十几个京城说书界的大老改编,然后正式发给有教育部执照的说书人。

这天说的是张大帅打海兰泡的事儿,一场前后夹攻的仗,手到擒来,没什么曲折离奇的乐子,台下诸多听客都有些没精神,坐在后排的一个汉子都快睡着了。桌上孤零零的一壶茶,一个明显是盛点心的碟子已经空空如也,这汉子身上的褂子也是洗得接近发白,很显然,这不是个很有身份的旗人。

“英二爷,打辽东回来有一阵子了吧。”,一个几乎是同样打扮的汉子将脑后的辫子甩到身后,大大咧咧的坐到了旁边。

伙计小跑着过来倒茶,客气道:“哟,鄂爷,您老人家今儿来的可早。您没去辽东哪?”

那闭着眼睛的英二爷听了,突然张开眼睛,转过头来喝斥道:“倒了水赶紧滚蛋,瞎扯什么蛋啊!滚滚滚……”

“你他妈也滚蛋。”那英二爷显然是脾气上来了,将那瘦弱不少的姓鄂的推开,怏怏的坐下身子道:“他妈的,皇上是想瞎了心了,竟然派咱旗人到辽东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去打仗,要不是老子腿快,命差点没丢在哪儿……”

“嘘!”姓鄂的急了,赶紧止住那英二继续发牢骚道:“二爷您要是再这么满嘴跑车的,您可别说咱认识你。你想死啊!得,今儿算我姓鄂的自讨没趣……”

PS:准备适当的写点后宫,不然老是战阵,估摸着大伙都腻味了。

雄锋飞扬: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三百一十三章 旗人问题(中秋佳节愉快)

“你他妈别走!”英二的声调倒越发的高了起来:“瞧你那*性,有点出息成不?不就发两句牢骚嘛!老子祖上跟着太祖入关,出生入死的,老子世袭轻车都尉,本来一辈子吃香的喝辣的,没想到皇帝一句话被旗撤了,这还不说到现在还叫咱们旗人都到蛮荒的俄罗斯去打仗。你说这朝廷不是祸害咱旗下大爷嘛!”

那姓鄂的越发的着急,脸上就有点发白,四面尴尬的看着,赔着笑脸道:“得,英二爷,您要发牢骚也得小点声是不是。您说您……”

“怕他个屁!老子祖上出生入死,咱祖宗是跟着太祖爷,九王爷入关的!”英二越发的大声,看去有些发癫:“老子跟着到海兰泡打了一仗,差点儿没丢了小命,到如今到军部去支薪俸,没成想人家一个崩子不给,楞说老子是逃兵,不关到大狱就不错了。我日他奶奶个孙子!”

“你说这还让不让咱旗下大爷过了!不行,爷们明天就他妈去找咱旗上坐蠹儿的头儿说理去。咱爷们这日子,没法过了!”

隔壁不远处的几个人,抬眼瞟了一眼这边的动静,没言语,又低下头喝茶听说书去了,一转身的功夫,腰间露出一块腰牌,上面隐约的写着“安全局”三个字。那边台上,说书的已经说到海兰泡关隘失守,俄国人被打的落花流水的,说书先生把这包袱抖得不歇,这台下也是唏嘘一片。

这边鄂某人嘿的一声冷笑,自个儿喝了口茶道:“英二爷,都说您是个明白人,还真没看出来。嘿,你我是正红旗的,这正红旗坐蠹儿王爷以前不就是礼亲王爷嘛,如今这礼亲王爷没了,您找谁去?您能进紫禁城哪,还是您舍身去撞景阳钟?”

“老子撞景阳钟!”英二给这话一堵,有些泄气,坐下身子愤愤地赌气道。

“二爷,您歇歇吧。”鄂某人笑了笑道:“如今世道变啦!皇上早就有旨意了,祖上五代内有军功的,才有落地钱粮,您五代祖上好歹还有个军功。咱这没有的呢,您想想,都要像您那样,这北京城不早就闹翻了天了。亏你还是个明白人儿,得,今儿算我姓鄂的倒霉,寻人发财的倒寻个没趣。”

“去去去,发你的大尾巴财去吧。北京城里爷饿不死,安定门火车站还没修好,爷去那扛料去,爷饿不死!”,英二嘟囔着,像是向远去的鄂某人示威似的。想了半天不解气,啪的一巴掌拍在桌上吼道:“草!五世没军功,祖上那不是军功!凭什么他们丫的内务府送银子到家,爷就得去海兰泡遭罪!伙计,收钱,都拿去吧!多的算爷赏你的!”

隔开那几桌的几个汉子互相看了几眼,点了点头,向英老二跟了过去。

英老二果然去了安定门火车站扛包去了,姓鄂的则来到了陆军部门前的募兵登记站中,书办正在登记愿意去西伯利亚的旗人名单,根据圣旨,愿意去西伯利亚的旗人,将比去那里的汉人多发五十两银子,到那里后,当地官府还将给付生产物资,猎枪等物,拨给房屋居住,所有的物资都由远东股份公司无偿拨给,确保他们过上安定的生活。

这次旗人的大移民,是关绪清的一次温和劝导的行政命令,在京城居住的,没有产业的旗人,如果愿意,可以自行去陆军部报名,朝廷将统一安排这些人分配到海兰泡,海参崴,双城子,托木斯克等相对较为繁华的地方。

不愿意去的,也不要紧,朝廷在目前阶段不会有任何强制措施,关绪清的计划是在对俄谈判结束以后,再进行第一阶段的移民计划。而内地各省陆续安排下去的没有任何产业的佃农,因为新建基础设施而失去产业获得一些补偿的当地居民,也根据自愿的原则组织向东西伯利亚移民。因为优势的人口基础将会成为统治那里的关键。所以,这次以自愿为原则的俄罗斯移民计划先用来做一个预演,一方面需要安于乡土的中国百姓慢慢接受移民观念,另一方面也需要让手下官员系统熟悉这一套流程。同时,国内报纸方面也及时跟进,大篇幅报导新移民的幸福生活典型。

关绪清认为在中俄战争结束之后,亚洲局势相对开始趋于缓和的时候,自己的目光渐渐的要往国内收一收了。

这一天,赵秉钧又神秘兮兮的来见皇上。“皇上,京城旗人聚居的几大胡同,近来流传着一个谣言,越传越大,现在几乎各王府的家人也都在传了。就是说皇帝要废除满姓,取消旗籍,全部并入汉族,并且还要将辽东的满人全部移民到俄罗斯,让汉人到辽东去垦荒。特别是满洲八大姓,说的有板有眼,比如瓜尔佳氏改姓关,佟佳氏改姓佟,马佳氏改姓马,索绰络氏改姓索,富察氏改姓傅,钮轱辘氏改姓牛之类的……现在京城里的旗人都吵得乱哄哄的,这样下去,怕出什么大乱子啊。”

关绪清听到这儿,倒吸了一口冷气,心里不住发怔,这谣言是从哪传出来的,从哪传出来的?这个改姓的做法,已经跟魏孝文帝的全盘汉化很接近了,尽管这是我将来一定要办的事情,但是,他们从哪得知我一定会如此如此呢?

赵秉钧一对狐眼一直看着关绪清的表情,见皇上发怔,轻咳一声道:“皇上……奴才知道这是谣言,不过皇上,奴才想问皇上,皇上是不是真的有这个打算?”说完凝视着皇上的眼睛,清瘦的脸上深陷的眼眶,直触皇上灵魂的最深处。

关绪清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个纯正的汉人,只不过后来莫名其妙的重生为光绪,也就是那个历史上最倒霉的满清皇帝,但他骨子里对满人并没有好感,甚至真的想有朝一日把满人都驱逐到外国,这种心思从来就没有对第二个人说过,这个谣言是如何兴起的?难道自己对旗人的政策暴露出了什么吗?

雄锋飞扬: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三百一十四章 航空母舰

“皇上,还有一件事……”赵秉钧脸色凝重起来。

“说吧。”关绪清知道又有大事了。

“据玛塔哈丽刚刚传回的一条机密情报,德国人正在欧洲通缉一名姓梅塞施米特的家伙,而且英国军情局从可靠渠道得知这个人正在中国。这个人生于纽伦堡,后毕业于凯尔海军学校,授海军中尉衔,后加入德国情报机构,派驻英国,因为成功获得英国海军不屈号战列舰、科林伍德号战列(1887年服役)、维多利亚级和特拉法加级战列舰(1884和1885年订购)的全套设计图纸,在6年内晋升至海军少校,1889年年底,在晋升海军中校前夕,与普鲁士亲王海因里希(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元帅,德皇威廉二世的弟弟)发生冲突,开枪击伤,打死两名卫兵,夺路而逃,辗转至中国使馆藏匿。”赵秉钧的表情异常严肃,而且这条消息又是玛塔哈丽传过来的一定非同小可。

关绪清愣了愣,这个人他是听说过的,原来听说他得罪了普鲁士亲王,这件事其实并不隐秘,以英国在中国的实力,自然能够将德国通缉的那位与近期随同外交使团回到中国的洋人联系起来。只是,他们要的是什么呢?

没过多大一会儿,英国公使欧格纳求见,这更令关绪清感到这件事的不同寻常。欧格纳一见面就向关绪清提出想要那个德国通缉犯,见关绪清脸上露出不悦的神色时,才接着换了一副特别真诚的表情说道:“我国与贵国有着深厚的友谊,如果真的因为这样的事情而导致贵国与德国不睦的话,大英帝国将很难选择立场。所以,处于为贵国着想的考虑,贵国可以将那个该死的通缉犯交给我国。”

英国人这么想要回那位梅塞施米特先生,倒让关绪清生出些许疑问,他缓了缓情绪,吐了口气道:“如果真有一个通缉犯的话,朕会考虑贵使得提议,朕会问问看。如果真有此事,朕将尽快给贵使答复。朕有事要出去了,贵使且请回吧。”

“起驾!”说罢,关绪清向王商一使眼色,他乖觉的扯起公鸭嗓子一声起驾,将微露焦急的欧格讷留在了大殿内。那边陪同到来的外交部部长伍廷芳自然的向他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关绪清边走边想,是该去见见那个梅塞施米特了。这件事情绝没有表象上那么简单,英国人巴不得中国与德国关系出现裂痕,不管从贸易,政治上来说,都是对英国极其有利的一件事情,即使是军火贸易,中国海军的两艘主力旗舰定远和镇远都是德国人的产品。难道英国人真的是那么的关心中国吗?未见得吧?在召来郭嵩焘询问后,得知这位梅塞施米特手中确实掌握着一些没有来得及呈交德国情报部门的绝密情报,但是详情却坚不吐实,说是一定要见到中国皇帝,得到国家庇护的承诺后才会将这些东西交给中国方面。

到底这是个什么东西,有那么大的价值呢?

郭嵩焘已经七十多岁了,看上去衰弱不堪,谈话间不住咳嗽,面色苍白,眼看也没几年阳寿了。想起这人在民间的不佳口碑,关绪清心中也是不忍之至,于是要召来太医给他看病,却被他挣扎一笑推辞了,一阵剧烈的咳嗽后,苍白的面上泛出汗珠来,挣扎着跪地行三跪九叩大礼,再抬起头已经是泪流满面:“皇上,容臣最后一次行此等大礼吧,臣近年长在欧洲,难得面圣,年既老且衰,又身负一肩骂名,臣无颜久矣。回想臣少时书生,原想一笔在手胸怀神州,为国家提三尺剑建不世功名,现在想来,臣愚昧狂悖之至。咸丰二年长毛匪乱,臣有幸托庇于曾文正公门下,提一军破赣匪,制百舟于川中,亦算是为大清略建功勋,蒙先帝恩宠,授翰林院编修,又屡蒙外派,由此见洋船洋枪洋炮,臣遂一心洋务。光绪元年,臣奉谕使英,野儒苛联责备。臣死志已萌,去父母之邦,事鬼夷。嘿,谁又知臣全心体国,谁知?”

“朕知道,朕知道你郭嵩焘。”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