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辛亥大英雄-第7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斯大林也顾不上生气,东方现在已经成了他的头号心腹大患。为避免两线作战,还主动的要求德军在波兰举行联合阅兵式,并派莫托洛夫访问柏林,希望继续苏德友好。面对苏联的讨好,希特勒顿时意气风发,大嘴一张要求莫斯科在现有的矿石数量上再提高一倍,同时要求在友好协约的基础上,再签署《苏德石油协议》,要求莫斯科向德国免费提供300万吨原油,并从1940年起每年都要以成本价格出售400万吨。
    苏联是世界第三大产油国,年产原油亿3000万吨,但炼油能力每年只有1900万吨,而且都是低端产品,所以实际产能是过剩的,很大部分都是送往寒冷的西伯利亚当煤发电或取暖。所以斯大林考虑再三,咬牙答应了希特勒的《苏德石油协议》,不过考虑苏联没有高品质航空汽油,所以要求德国每年向苏联出口高品位航空汽油,并用原油抵偿采购费用。但他也害怕德国背信弃义,所以除了首批300万吨外,其余的全部按月供应,这样只要德国背叛,就可以立刻停止供油。
    处理完石油协议后,斯大林又将目光投到波罗的海三国。日本重新开放航道和中国船队重返波斯湾的事情已经传到莫斯科,面对越来越大地东方威胁,他已经不能多等,必须赶在中苏全面开战前彻底解决欧洲问题。
    就在波兰战役结束当天,苏联塔斯社突然宣布两艘苏联货船在爱沙尼亚外海遭遇进攻,恰好此前爱沙尼亚还放走一艘波兰潜艇,于是斯大林立刻以“波兰潜伏力量破坏”为名,出动六万海陆士兵强行进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接管三国海港,以防止破坏事件继续发生为由解除了三国军队的武装。
    苏军开进波罗的海三国的消息,让希望苏德在波兰开战的张伯伦很失望,尤其是他们居然默契的在分界线上友好握手,还举行联合阅兵式的消息!更让他感觉五脏六腑都火辣辣的。
    德苏联手上演哥俩好的画面,让欧洲不寒而栗。泰晤士报甚至用《两兄弟的婚礼》做标题,在头版刊登了一幅斯大林和希特勒手牵手身穿婚纱的漫画,讥讽张伯伦的绥靖政策。但英国也没放弃积极备战,不仅从世界各地的英属殖民地和英联邦国家大肆征兵,还开始向世界各国采购军事物资。
    9月19日,也就是波兰沦陷后的第七天,顾维钧抵达伦敦,与英国政府签订了包括1027架轰六型轰炸机、588架运六、826架厉风和1302台备用双野马1200马力发动机的合同。根据合同,英国政府不仅需要支付4亿2千万民元,还要中止与巴林、卡塔尔和特鲁西尔阿曼(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波斯湾和平条约》,将上述地区管辖权交给中国政府处理。但杨秋最希望弄到手的阿曼和索科特拉岛,英国拒绝交易。
    除签署军购协议外,顾维钧还会晤了包括丘吉尔在内的英国各界代表,并首次向记者暗示苏德已经实质结盟,德国的下个目标很可能是法国。这番话一出,顿时在欧洲引发轩然大波,德国政府立刻提出强烈抗议,连英法各界也深表怀疑,认为他是危言耸听。因为法国不仅有坚固的马其诺防线,还有比德国强大数倍的陆军力量。
    欧亚大陆的局势,就在这些秘密交易和政治扯皮中,一点点向无法预测的深渊滑去
    .苏德继续默契的瓜分游戏时,卓凡已经坐上从乌鲁木齐前往喀什的军列。
    由于第十军在阿富汗的行动又被国防部推迟,所以这段时间他一直在考察西北后勤和战备情况。一个多个月跑下来,让他收获良多。不亲眼看看根本无法明白,保障三百万军队和后勤人员,每月向几千公里外的偏远地区投送数百万吨物资,是何等艰难地任务。
    车厢内闹哄哄全是声音,这些从河南调来的新兵还不懂战争的艰苦。
    “听说了没有?”
    座位的后面,几名刚毕业的士官生一边吃着罐头,一边议论报纸上的消息:“这上面说,总统和日本签署密约了!用菲律宾换马六甲通行权。怎么不可能!你看,新加坡已经看到三波几百艘海轮,广州上海月底也有两波要出海。这么大规模,不去波斯,是去哪里?”
    “放你娘的屁!总统怎么会和小日本妥协。我看八成是日本怕咱。哈哈要我说,小日本指定听说阿瓦士战役后怂包了,所以讨好献媚敞开路,盼着求着咱不打他呢。”
    “让我看看。华新报?这份报纸你也信,这是民党的报纸。这些人,眼瞅着要打仗了,就一个个站出来瞎嚷嚷,搞得自己像多厉害的战略家似的。他们要是真有本事,为何辛亥年会被北洋打得丢盔弃甲?若非总统站出来收拾河山,哪有国家的今天!现在日子好过了,就站出来指手画脚,算什么个玩意!”
    “也不能这么说,民党这些年监督出不少贪污舞弊的案子。总统虽然好,但国社那么大一家子,他也管不过来,有个监督也能促进进步。”
    “国内监督,咱没说不好,可对外哼!除了添乱还能干啥?”
    “这倒是,听说民党议员宋子文和孔祥熙每天都在叫嚷要求总统停战。他妈的!也不想想,不赶走毛子,西北不宁,波斯湾的石油也没了,还扯个蛋的太平日子。要我说。”
    “静一静,都给我闭嘴!”
    和午餐肉较劲的下士还没说完,车厢那头忽然传来大喊。卓凡扭头看去,一位连长正站在座位上,耳朵差点贴到列车广播喇叭上。随着车厢渐渐安静,本来听不清楚的广播声逐渐清晰。“现在播报新华社紧急新闻。今天凌晨,我国驻波斯部队遭苏联军队的全面进攻。据目前得到的消息,苏军此次投入的总兵力约有三十万,动用三千门大炮,五百余辆坦克等先进兵器。战斗主要集中在伊朗胡齐斯坦省最北的凯什瓦尔、西面的伊拉姆、沙赫尔库尔德省,霍尔木兹省以北的巴姆等地。”
    “好家伙,三十万!”
    “这些毛子,真是不怕死啊!”
    “谁去找师长,把调我们去波斯得了。去那边拼毛子,总比在西北受冻好。”
    “哈哈。”
    女播音员带来的消息,让车厢瞬间炸开。大部分士兵都不觉得苏军反攻有多大威胁,还嚷嚷着要申请调去伊朗。但卓凡清楚,随着波斯集团军进入伊朗北方高原,加上阿瓦士战役让苏军提高了警惕,再想复制已经没有可能。不过在他看来,想要解决伊朗其实并不难,只是政治上风险比较大太大。
    就在他考虑第二阶段波斯战事,模拟如果是自己指挥该怎么打时,旁边几位士兵忽然指着窗外大喊起来:“快看,那是什么?”
    “是飞机吧,不对,怎么没翅膀呢?”
    “你们看,螺旋桨在头顶,应该是靠桨叶提供升力。”叫喊让士兵纷纷涌向左边,只见一架怪模怪样的飞机正贴着地面和火车平行。
    “是直升飞机。”卓凡为大家解惑。
    他从空军同学嘴里听过国内在研究直升机,也知道英美都在研制。不过空军和国防部似乎不太喜欢,因为直升机生存率低,制造难度大,操作困难,所以一直没听说有列装。
    这架外形像S…55的直升机跟着火车飞了几分钟后,渐渐消失在视线中。本来大家还以为看不到了,没想到火车抵达巴仑台车站时,它居然直接停在了车站外面。
    “谁是卓凡?谁是卓凡!”
    卓凡和大家一起细细打量直升机时,几位荷枪实弹的空降兵进入车厢不断大喊。
    “我是卓凡,你们是。”卓凡有些纳闷,空军找自己干吗?空降兵见到卓凡,立刻敬礼:“报告中校,猎鹰突击队奉命接您去北京。”
    “北京?”卓凡惊讶,四周的士兵也惊讶,他们没想到这位乌鲁木齐上车的战友居然是中校,而且看起来好像还是了不得的大人物,要不然怎么会派飞机,不,派直升机来接呢。其实就连来接人的猎鹰突击队也不清楚,他们正在乌鲁木齐附近测试直升机和演练机降战术,是突然接到命令来找人的。
    钻入直升机后,卓凡才知道这是重庆和成都西科斯基公司联合研制的“轻骑兵”直升机,空军编号直3。有两位驾驶员,机头下颚处装有一台750马力活塞发动机,最大可装十名全副武装的空降兵。不过和其它直升机一样,工艺复杂制造困难,面对战场上大量的防空武器生存率堪忧。
    快抵达乌鲁木齐机场时,五架结束测试训练的直3从后追了上来,不过他已经没时间欣赏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直升机编队飞行,刚下直升机又被塞入一架运六。
    (未完待续)


第807章 大战起(二)
    @@@@@@@@连续七小时的飞行后,卓凡生平第一次步入国防部。
    步入外观宽大的国防部后,卓凡才发现其实里面并不宽敞,而且时值夏末,水泥钢筋的建筑显得比较闷热,所以大部分房间都开着吊扇。每个房间都能看到来往匆匆的身影。超过两千的将军、参谋和工作人员每天来到这座大楼,为赢得这场战争忙碌着。
    现代战争,已经基本杜绝个人英雄主义式的胜利,虽然人们需要英雄,但类似目前的举国战争,无论是英雄还是阴谋诡计,只能是花絮和点缀。在各式各样的侦查手段面前,实力和阳谋才更重要。最终获得胜利的,都是准备更充分、更细致的一方,而筹备和策划,正是国防部最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
    “报告!陆军第十装甲师中校参谋卓凡,奉命前来报到!”来到总参谋长办公室门前,卓凡整理了一下皱褶凌乱的军装,立正敬礼一丝不苟。“进来。”直到里面传来声音,他才推门而入。
    进去后却发现,不仅岳鹏在,连总统军事顾问蒋方震和东哈萨克战区司令徐树铮将军也在。一下子面对三位上将,让他有些紧张。
    “你就是卓凡?不错,没给学校丢脸。坐吧,不用紧张。”
    卓凡是国防大学尖子生,蒋方震身为前校长肯定脸上有光,所以进门后就鼓励他放松心情。倒是上任不久的徐树铮多看了两眼,笑道:“百里,我怎么觉得你这句话,是把功劳全往国防大学揽啊!你就不怕得罪保定那批人?”
    国防大学是国内最高等级的综合性军事学府,但每年入取名额有限,所以陆军大部分军官都出身于保定的陆军大学。当年保定校长还是姜泰时,就提出两家不仅要合作也要竞争,共同促进军队进步,所以陆军内部一直存在陆军大学系和国防大学系暗暗较劲的事情,连徐树铮说起来也应该算保定系。
    最近冒出来的李晋和卓凡等年轻人都是国防大学系,所以蒋方震得意着呢,不理会徐树铮的酸心理,笑道:“怕什么,颜佑冰那小子在总统面前告我黑状,说我挖他墙角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行了,别提你们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
    王卓和颜佑冰分任两家校长后,这对老战友互相掐的比蒋方震时代还厉害。不过这种竞争的确提高了军队内部活力。不过大老远把人家找来,可不是调查户口。所以岳鹏打断后,问道:“听辜玉文说,是你提出尽快解决阿富汗苏军,并将其赶往印度的计划?”
    将军开玩笑,卓凡可不敢插嘴,站在旁边一直在想为何把自己叫来。此刻挺岳鹏的话,才知道原来是辜玉文说漏了嘴,连忙起身立正:“报告参谋长,是我提议的,但具体计划还没有交给师长。”
    “不用这么正式,坐下回答。”岳鹏招招手让他坐下后,继续说道:“总统得知你这个建议后觉得很好,所以让我召你回来问清楚。本来他准备亲自接见你的,但国会那边有些事情要处理,所以就让我们先问问。”
    岳鹏走到墙壁前,拉开了大副的作战地图:“来,给我们说说具体的想法。”
    “是!”
    知道调自己回来的目的后,卓凡逐渐冷静下来,走到地图前手指阿富汗:“总参谋长,校长,徐司令。我个人认为,阿瓦士战役的胜利后,结束阿富汗战事的时机已经成熟。之前我们一直拖着,是因为苏军需要分心欧亚,实际兵力分配不足,所以拖住中亚的苏军就能减少波斯湾的压力。从目前看,这个策略是成功的。通过阿富汗和安集延的两个箭头,我们已经拖住阿富汗、土库曼和乌兹别克超过五十万苏军。但昨天我在路上听广播说苏军已经在伊朗发起反攻,这说明苏联基本解决了欧洲问题,所以继续拖延已经没有必要。
    我军控制阿瓦士后,已经拥有进出伊朗的前沿基地,还成功将高加索和土库曼等地的苏军注意力过去,这就给下一步战役制造了机会。我的想法是,调集两到三个师,从阿富汗法利亚布省出发斜插土库曼的马雷,同时让波斯湾集团军出动两个师,从霍尔木茨海峡海峡北上,堵住伊朗呼罗珊省的马什哈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