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高科技军阀-第3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坚决支持。打算派出了海军大臣财部彪为全权代表,由贵族院议长德川家达,驻美大使币原喜重郎为代表的全权代表团去美国参加1923年10月到1924年2月的华盛顿会议。
    “如果能够迫使支那放弃维持现在的海军规模,日本做出适当的让步,以表达维护世界和平的诚意,也是可以的。”山本权兵卫知道财部彪刚的话是在陆军面前故做姿态,所以便没有理会陆军对海军的冷嘲热讽,而是顺着他的话说道。
    “问题是好战的支那人会同意放弃辛辛苦苦nòn到手的军舰么?”陆军大臣田中义一看着山本权兵卫说道,“支那人肯自动放弃现在对日本的海军优势?”
    “支那的经济负担不了这样一支庞大的舰队。”财部彪说道,“这是很显然的。”
    “要知道,米国是通过扶持支那来对抗日本的,”田中义一又说道,“米国在海军问题上一向支持支那,这一次会一碗水端平吗?”
    “我不认为米国会乐于看到支那的海军力量过于膨胀。”山本权兵卫说道,“米国扶持支那,是为了米国自身的利益,现在米国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了,所以我认为米国不会再支持支那发展海军了。”
    “是的。”一直没有发言的日本外jā大臣内田康哉说道,“米国一直主张支那‘én户开放,利益均沾’,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持列强在亚洲的均势,任何一个想要打破均势的国家都是米国的敌人。所以这一次的限制军备会议,一方面是米国向全世界显示其兴大国的超然地位,另一方面便是为了限制我国和支那的力量,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形成均势。”
    “明白了。”田中义一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山本权兵卫和大家又讨论了一会儿,确定了参加限制军备会议的一些细节之后,便结束了这次会谈。
    在送走了几位大臣之后,山本权兵卫拉铃叫来了仆人,吩咐道:“备车,我要去见摄政宫亲王殿下。”
    仆人应声而去,山本权兵卫似乎感到有些气闷,他扯了扯衣领,来到窗前,推开了窗户,向窗外的蓝天望去。
    蓝天白云之间,一轮晴日正当头而现,**辣的光芒刺得人睁不开眼,山本权兵卫闭上了眼睛,深吸了一口空气,任凭阳光将自己有些发冷的身照暖。
    1923年9月1日,北京,居仁堂,中华民国大总统府,会议室。
    “此次华盛顿会议的主要内容,是限制军备的问题,尤其是海军。”大总统徐世昌看了看在座的人,说道,“大家还有什么想法,可以畅所yù言。”
    “海军重建未久,遽然裁撤,恐怕海军将士及民众不会接受。”陆军部长蔡锷看了看海军部长汤芗铭和海军总司令李鼎,说道,“哪怕就是裁撤,这幅度也不能过大。”
    “不过,在和平时期维持如此庞大之舰队,财政压力确实极大,”徐世昌看了看杨朔铭,说道,“而且也没有必要,保持适当之规模就可以了。”
    听了徐世昌的话,杨朔铭只是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李司令怎么看?”徐世昌的目光转向李鼎,问道。
    “要是问我的看法,我是一艘船都不想裁。”李鼎苦笑了一声,答道,“当然,这海军是得用金喂出来的,保持如此之规模,耗费的确太大。但此次会议,乃是各国为寻求军事力量平衡起见,看样是非裁不可的,但不管怎么裁,咱们必须要保持和日本相当的规模。”
    “不错。”汤芗铭点头表示赞同李鼎的看法,“日本为我国心腹之患,我海军总吨位绝不可低于日本,少也要持平。”
    “那样的话,要是日本人发狠了,一艘主力舰不留,咱们是不是也要把这十二艘巨舰全废了?”参谋总长张孝准呵呵笑道,“让美国人和英国人也和咱们一样,要裁大家一起裁,是这个意思吧?”
    “他日本人能豁得出去死,咱们也能豁得上去埋。”李鼎知道张孝准是在开玩笑,但他还是正sè说道,“只怕日本人和欧美列强没有这个气魄,”
    “那样的话,这个世界就真正安全了。”杨朔铭笑了笑,说道,“咱们倒不妨给他们开个先例,看他们有没有这个胆量。”
    “瀚之的话,我听着可是浑身发冷啊”汤芗铭看着杨朔铭,一双眼睛瞪得大大的,“你不是开玩笑吧?”
    “不是,我是认真的。”杨朔铭微笑着点了点头,“而且是考虑了很久。”
    “我知道你这个过路财神当得不容易,实际上这海军的家当都是你帮着置办起来的。”李鼎说道,“你现在的压力是很大,可海军这块儿虽然费钱,但也不能因噎废食吧?好容易建起来的这么一支大海军,难道就这么不要了?”
    徐世昌和外jā部长顾维钧对望了一眼,似乎听出了杨朔铭话里有话,因此没有说什么,只是紧紧的盯着他的脸,等待着他的解释。
    “财政方面的压力只是一方面,其实我这里还没到养不起海军的地步。”杨朔铭环顾了一下大家,说道,“我是出于别的考虑。”
    “大家现在知道不知道,咱们中华海军的实际规模,现在在全世界排第几?”杨朔铭问道。
    “应该是第二吧。”汤芗铭和李鼎对望了一眼,汤芗铭率先回答道。
    “欧战之前,咱们中华海军的规模,是世界第几?”杨朔铭又问道。
    听了杨朔铭的问话,汤芗铭和李鼎的脸上不约而同的现出了一丝苦笑,两个人摇了摇了头,没有回答。
    “应该是‘未入流孝准呵呵一笑,替他们俩回答道。
    “由未入流一下跻身世界第二大海军,大家觉得,对列强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杨朔铭问道。
    “人怕出名猪怕壮,枪打出头鸟。”徐世昌好象明白了杨朔铭的意思,点了点头,“自古皆然,不错,没有哪一个列强会喜欢看到咱们中华有一支超过他们的大海军。”
    “我想,在列强当中,不喜欢看到我中华有一支大海军的,是日本,其次是苏俄。”杨朔铭说道,“再次是英法,后是美国。”
    “日本是我国宿敌,一直以海军立国,忌惮我海军自不消说,苏俄恨我国夺回故土,其心思和日本一般无二。”杨朔铭接着说道,“英法两国海军在战争中折损极重,一时难以恢复,彼在亚洲皆有大块殖民地,我国海军一跃为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已经对极殖民地构成了严重威胁,虽然我国海军是在英美的帮助下建立的,但建立之初是为了对抗德国海军,现在德国海军已经不复存在了,所谓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我想,现在已经到了他们‘兔死狗烹’的时候了。”
    “瀚之说的是。”李鼎的脸上lù出了一丝落寞之意,仿佛一下老了十岁,“这华盛顿会议之真实目的,确是如此。”
    “我明白瀚之的意思,是想以裁撤海军的办法安列强之心,为我国赢得速发展的和平环境。”汤芗铭正sè说道,“但无论如何,自撤藩篱,绝不是明智之举。”
    “你们可能误会瀚之了。”蔡锷看着杨朔铭的眼睛,似乎猜到了什么,“瀚之刚说这些,只是指明了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危机,绝非是想要劝大家自撤藩篱。”他将目光转向了杨朔铭,“你杨瀚之一向智计百出,我就不信你舍得把这些巨舰全都裁掉,你是不是已经有什么计划了?就别藏着掖着了,赶拿出来,别让大伙儿着急。”
    “知我者,松坡也。”杨朔铭点了点头,他看到汤芗铭和李鼎不约而同的松了口气,不由得又笑了起来。他随手取过了自己的公文包打开,将里面的一份文件拿了出来,直接递给了徐世昌,“请大总统先过目,然后给大家看看。”
    “这是我定的一个关于海军‘瞒天过海’的计划,需要大家的严密配合能实现,”杨朔铭正sè说道,“事关重大,绝不可走漏丝毫消息,我希望大家能够严守秘密。”
    看到杨朔铭说的郑重,尽管还没有看到文件的内容,会议室里所有的人仍然感觉到了事情的非同寻常,脸上的表情都是一变,会议室内的气氛陡然变得紧张起来。
    “果然不愧为‘瞒天过海’之计。”徐世昌很便看完了文件的内容,不自主的倒吸了一口冷气,将文件递给了汤芗铭,“铸看看吧。”
    汤芗铭接过文件,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他看完之后,眉头微微一皱,一言不发的将文件jā给了李鼎。
    “亏你杨瀚之想得出来。”李鼎看完文件之后,竟然难看的撇了撇嘴,将文件jā给了蔡锷。
    会议室里的人们依次传看着这份文件,当文件转到外jā部长顾维钧的手中时,顾维钧刚看了一眼,突然觉得自己屁股下的椅似乎向后倒了一下,他身一个趔趄,禁不住惊叫出声。
    顾维钧好容易稳住了身,没有跌倒,他抬头看了看头顶的金sè吊灯,发现吊灯正在那里不停的摇晃着,立刻便明白了发生了什么事。
    “是地震了吗?”蔡锷一手用军刀拄地,支住身,一边大声的问道。

(三百四十)高邻好义

    (三百四十)高邻好义
    “没错,肯定是地震了。”徐世昌刚也险些摔倒,他抬头看了看还在摇晃的吊灯,心有余悸的说道,“只是不知道是哪里。”
    “不会又是海原吧?”顾维钧有些担心地问道。
    听到顾维钧的话,蔡锷等人的脸sè也不由得一变。
    1920年(民国九年)12月16日20时,宁夏海原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大地震。海原地震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大的地震之一,而且是世界上大的地震之一。震级85级,震中烈度12度,灾区面积2万平方公里,这次地震bō及宁夏、甘肃、陕西、青海、山西、内én古、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四川、湖北、安徽、江苏、上海、福建等17个省市地方,有感面积达251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是中国历史上bō及范围广的一次大地震。这场大地震使海原、固原等县城全毁,大量房屋倒塌,造成民众生命财产损失极大,所幸在地震前中国政fǔ及军队预先做了一定的抗震准备(至于中国有关方面为什么会预先知道这里要发生地震,则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谜团之一),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组织人力到达灾区施救,避免了损失进一步扩大,但据不完全统计,在这场大地震中仍然有近5万人死亡,10万余人受伤,财产损失高达6000万元。
    在中国,没有任何一次地震的bō及范围可以和海原地震相提并论。这次地震使200公里外的兰州“倒塌房屋十分之三”;使距震中400公里的西安“én窗暴响,房摇墙踏,被毁房屋约有百户”;距震中700公里的太原“房屋间有倒塌,人民微伤”;距震中1000公里的北京则“电灯摇动,令人头晕目眩”;远的上海“时钟停摆,悬灯摇晃”;广州“掉绘泥片”;汕头“客轮dàn动”;香港“大多数人感觉地震”。海原地震释放的能量特别的大,其有感范围超过了大半个中国,而且强烈的震动的持续了十几分钟,世界上有96个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次地震,甚至在越南海防附近的观象台上也有“时钟停摆”的现象,因而被称为“环球大震”。由于海原地震带来的破坏和损失特别严重,虽然时隔数年,仍然让许多中国人一想起来便心有余悸。
    “不是。”杨朔铭抬头看了看总统府会议室墙上的挂钟,说道,“肯定不是咱们中国。”
    “瀚之为什么这么肯定?”徐世昌有些吃惊地问道。
    杨朔铭听了徐世昌的问话只是呵呵一笑,没有回答。
    他是不可能告诉徐世昌,自己是一个穿越者,早就知道历史上著名的日本“关东大地震”的发生时间的。
    “大总统可能忘了,上次海原地震,是瀚之先要求预做准备的啊。”顾维钧想起了往事,笑着说道,“至于瀚之是怎么做到比地震局那帮专家预测得还准的,现在还是谜啊。”
    “瀚之是怎么预测的,咱们先不去管,只要瀚之说不是咱们中国,我就放心了,呵呵。”徐世昌似乎是松了一口气,笑着说道。
    在没有感觉到多的异动之后,会议室内的气氛又恢复了正常,徐世昌只是给总统府秘书长打了一个电话,吩咐他问一下地震局,便又重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杨朔铭的“瞒天过海”计划上。
    当杨朔铭从总统府出来,回到家中的时候,一份从日本发来的电报已经早早的送了过来。
    “电报上说,是日本发生了大地震,还有海啸。”黄韵芝对杨朔铭说道,“日本海军的主力舰有多艘沉没。”
    “到底是人算不如天算,呵呵。”杨朔铭接过电报看了一眼,脸上现出了一丝开心的笑容,“日本人的报应来得好。”
    “看把你美的。”黄韵芝有些奇怪的看着自己的丈夫,似乎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