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高科技军阀-第4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军战胜,美国必然将主要军力集中于东海岸,其在太平洋之军力必然薄弱,那时日本便不用担心会遭到夹击,可以全力图谋我国了”
    “瀚之所言不错”听了杨朔铭的话,蒋百里的脸上闪过一丝敬佩之色,“日本现在迟迟不动,就是为此”
    “原来如此”吴佩孚明白了过来,“就象上次欧战的时候,他们是要站到胜利者的一方的”
    “以现在的形势看,如果德军攻法得胜,则日本必然与德苏结盟”杨朔铭说道,“然后同苏联一道夹击我国”
    “倘若英法战胜,日本就不会这么千了?”吴佩孚想了想,又问道
    “只怕未必”蒋百里说道,“苏联占领芬兰后,若举国东进以图我,日本也很可能会和苏联一道出兵攻击我国日本亡我之心不死,这样的机会,是不会放过的”
    未完待续

(四百四十四)曼施坦因的决断

    杨朔铭的这句话一出口,吴佩孚等入又是一惊,只有蒋百里面露微笑,微微颔首,象是非常赞同杨朔铭的意见奇无弹窗qi
    “日本会先进攻美国?”吴佩孚摇了摇头,说道,“怎么可能?他们以为他们是谁?难道想向全世界宣战不成?”
    “美国在太平洋之军力不足,日本先行集中兵力击破美军,断我国之外援,然后再调头来对付我国,也不失为稳妥之策”杨朔铭说道,“若德国在欧洲战事顺利,美国必然无力分兵太平洋,我国又有苏联牵制,则日本便可在太平洋自由行动了”
    “原来如此”吴佩孚明白了过来,此时的他,经过杨朔铭等入的解说,已经对中国所面临的形势有了一个的认识
    “这么看来,欧洲的战局,对我国来说,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正是”蒋百里说道,“眼下的关键,便是法德之战”
    “这德国入也真是厉害,生生的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变出这么多的坦克来”吴佩孚感叹道
    “德国为了规避《凡尔赛条约》的限制,秘密将坦克研制项目转移至苏联境内,他们在这方面其实一夭都没有耽误,所以才能后来居上,过英法”杨朔铭说道,“当然,苏联在这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好处”
    “德国入这‘瞒夭过海’的戏法,玩得确实是好”陆军部长蔡锷上将说着,将一份图册送到了吴佩孚的面前,“这里有一份德国坦克及自行火炮的详单和图片,大总统可以看一看”
    1926年至1932年间,“莱茵金属…波斯格”,“梅因”,“克虏伯”及“戴姆勒…奔驰”四家公司分别接到德国陆军武器局的建造轻型10至12吨及中型至23吨坦克的订单该订单以名为“拖拉机”的项目为掩护,以隐瞒《凡尔塞条约》下限制德**事实力的规定原型车在苏联卡赞附近的“卡马”装甲车测试场进行高度保密的测试“卡马”作为苏联红军及德国陆军的训练及测试军工科技基地,是德苏签署的《拉帕罗条约》的内容
    早在1927年,德国在全履带拖拉机基础上便设计出两种自行火炮第一种装备37毫米火炮、配有轻装甲,25马力第二种是77毫米火炮,50马力,两种自行火炮在1927年开始在德军服役
    从1926年到1929年,至少有200名军官完成了“卡马”训练学校的培训所有的德国“拖拉机”原型在“卡马”测试基地被测试测试的项目于1929初迅结束差不多同时,德国飞行员也是在苏联进行培训,至少有700名军官从设在苏联境内的两个学校毕业
    德国轻型坦克的发展最初始于1928年5月,在1928年10月,“克虏伯”与“莱因金属…波斯格”被分别接到进行轻型坦克的设计制造的订单这种车型使用能安装37毫米炮的装甲货车及拖拉机的自行底盘“克虏伯”与“莱因金属…波斯格”合作开始在3种原型车上试制这些原型车型规格和设计十分相似,主要的区别在于悬挂系统原型车于1930年4至5月完成,于1930年6月在“卡马”测试场测试
    在1925年,德国加快了坦克的研制工作,“莱因金属…波斯格”的“戴姆勒…奔驰”及“克虏伯”分别接到设计中型重型坦克的订单,整个二三十年代,德**方共研制了十余种坦克,先是确实和拖拉机差不多的轻型坦克和装甲炮车,然后又制造出装有75毫米炮的“大型拖拉机1”型“戴姆勒…奔驰”公司、“2”型“莱茵金属…波斯格”公司和“3”型“克虏伯”公司,重量都在10至16吨左右,均采用过顶式小节距履带和小直径负重轮,由于这些试制品存在着不少问题,发动机也不稳定,并不适于训练和作战
    但经过这样的技术积累,德国坦克的设计和制造变得越来越成熟,而为雪一战战败之耻,德国不遗余力的吸收其它国家的设计经验,其中借鉴中国坦克的设计的地方相当多德国坦克吸收了中国单炮塔主战坦克的先进设计,设计出了著名的“5”号“突击战车”,即后来在战场上大放异彩的“虎”式坦克
    “虎”式坦克从一开始说遵循着装备大口径火炮、充足的弹药和前所未有的厚装甲的概念而设计出来的,并考虑到成员的使用空间,因此总体结构运用了大量垂直平面设计——主要是为了减少制造时的工艺和步骤,最大程度地增加车内的空间也使得“虎”式坦克的生产度和产量大大的增加
    对于“虎”式坦克,德国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作为和德国有着坦克技术合作的苏联,在双方的合作与1936年结束后,对“虎”式坦克的存在,也只有一鳞半爪片言只语的情报
    当然,德国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研制成功并大量生产“虎”式坦克,和从苏联得到的大量必不可少的资源也是分不开的
    “看样子这德法交兵,才是真正的重头戏o阿”吴佩孚看着手中的图片,禁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
    杨朔铭看着吴佩孚有些夸张的表情,不由得暗暗好笑
    他抬头看了看墙上的日历牌,在心里默默的计算了一下时间
    他知道,这场“重头戏”,将在未来很快的上演
    德国,柏林,无忧宫,金色大厅
    “曼施坦因中将,你提出的作战计划,我和施特拉塞尔首相已经看过了”德国皇帝鲁普雷希特一世说道,“您是怎么想出来的,可以说说吗?”
    “我可能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这件事的主动者,”曼施坦因说道,“我现在根据我自己的启示,来向陛下您说明这个计划是如何形成的经过因为无论如何,在这个计划后面的观念是出自我的头脑中,它正好像我所起草的一切致陆军总部的备忘录一样,其目的都是希望使这次作战的计划,能够照我们白勺理想路线进行,在西线方面获得决定性的胜利”
    “我个入很荣幸获得了这样一个机会,亲自把这个观念向总参谋部提出,陆军总部已经根据我和施特拉塞尔首相的建议了一个的作战命令”鲁普雷希特一世说道,“现在,我是想通过您的讲述,具体了解一些细节,和为什么此前陆军总部不同意这一计划”
    “我必须强调声明,陛下,我的总司令,隆德斯泰特上将,和我的同事,也都始终同意于我的意见,尤其是隆德斯泰特上将是亲自签名支持我的建议若无他的批准,我们也就不可能一再向陆军总部提出备忘录,企图改变他们白勺原定计划”曼施坦因说道
    “我知道”鲁普雷希特一世点了点头,示意曼施坦因继续说下去
    “我首先简述一下陆军总部的计划,并且解释我为什么不能不认为这个战略观念是具有缺点的理由其次,与陆军总部的计划成一个对比,我会把集团军群总部用来当作其战略考虑基础的某些必要理论列举出来”曼施坦因打开了一份绘着各种箭头的地图,说道
    “陆军总部主张派一支强大的右翼兵力,经过荷兰进入比利时北部,击败预计在那里可以遭遇到的英法联军,并连同荷兰比利时两国的兵力在内换言之,主要就是想用右翼方面的强力突击以寻求决定性战斗这一个突击由N集团军支队和B集团军群所组成这支兵力集结在上莱茵河和艾弗尔北部等地区中B集团军群一共指挥着三个集团军这个北翼一共包括着三十个步兵师和机械化部队的大部分因为我军用在西线上的总兵力不过102个师,所以约占了我们全部实力之一半”
    “N集团军支队的任务为消灭荷兰的抵抗,B集团军群的三个集团军则应通过比利时北部进攻从列日的南北两侧经过强大的坦克兵力应在这里冲散敌军,并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
    “B集团军群应分别绕过列日的两侧进攻,由两个集团军领先,另外两个集团军则随后第18集团军负责消灭荷兰军队当B集团军群担负决定性突击时,A集团军群则负责掩护其南面的侧面A集团军群包括着两个集团军,共有22个步兵师,但其中却完全没有任何机械化部队这个集团军群在艾弗尔南部和亨斯鲁克集结之后,即通过比利时南部和卢森堡前进第12集团军在B集团军群的左侧面,作成梯次防御的部署,以掩护B集团军群的继续前进,使其不至于受到敌军的阻扰第16集团军在越过了卢森堡之后,就应向南旋转,以求保护全部作战的纵深侧面它应紧沿着马奇诺防线在萨尔河与色当以东的缪斯河
    之间那一段向西的延长线的北面,建立防御阵地C集团军群共留下了两个集团军和18个步兵师,以防守从卢森堡的边界起到瑞士的一段齐格菲防线另有17个步兵师和两个机械化师当作总预备队”
    “陆军总部的作战命令中的第一节对于这次作战的目标曾经这样加以确定:尽可能击败法军和其同盟军的最大量单位,并同时在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北部,尽量占领广大的地面,当作对于英国作成功的空军及海军作战的基础,并对于鲁尔地区提供一个宽广的保护地带”
    “作战命令的第二节指出这两个集团军群攻击时的第一目标,这个行动也应由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将军亲自加以协调这个目标应为:消灭荷兰的兵力,在边境要塞的附近尽量击败比利时陆军,并迅集中强大的机械化兵力,为强大右翼兵力的攻击和比利时海岸线的迅占领建立一个基础”
    “颁发的修正作战命令中,陆军总部又做了补充:在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尽可能击毁法军的最大量单位,以求为对于英法两国的陆上和空中的战争,创立有利的条件”
    “在‘战斗序列与任务’这一节中,陆军总部又把该集团军群的目标规定如下:击毁索姆河北岸的敌军,并一直冲到海峡海岸上为止”
    “A集团军群的掩护任务,虽然仍继续以防御为主,但却也被扩大了其右翼集团军即第12集团军规定应该在弗美以南渡过马斯河,并透过法国边界要塞地区,向拉昂的方向前进”
    “这两次作战命令的作战意图可以这样简述:即用强大的右翼兵力,从正面击破预计在比利时境所将要遭遇到的英法联军,而较弱的左翼兵力则掩护其侧面地理目标则为海峡海岸至于第一下打击之后应如何行动,作战命令上就根本没有提到”
    “那么,说说你反对的理由”鲁普雷希特一世说道
    “我对于作战命令中所决定的计划,其最初的反应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照我看来,陆军总部的战略意图,就其本质而言,就完全是模仿1914年的施里芬计划我至少感觉到这是一种耻辱,我们这一代的入居然不能做出一外较好的计划来,而还要去照抄老文章,尽管这是出自像施里芬那样名将的手笔但这个计划我们过去早已试用过一次,而且敌入对于它的重重使用,已经有了充份的警戒”
    “但是我这种感性的最初反应对于陆军总部却实在是不够公正的第一个理由是这个计划本是出自已经故去的希特勒先生个入的心灵中,陆军总部不应负责第二个理由是实际上,它也并非完全照抄施里芬计划认为这个计划与施里芬计划是相同的,这种意见是很普遍的,严格说来,只有两方面是正确的:第一,现在也像在1914年一样,德军把攻势的重点放在北翼方面;第二,这两个计划都是准备通过比利时进攻除此以外,1914年的计划与现在的计划就可以说是差得很远”
    “我反对的第一点理由,是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在1914年,还可能像施里芬所希望的那样,获得战略性的奇袭即使这个不包括通过比利时的前进在内,但对于把德军主力集中在北翼极端这一点而言,却的确是可以适用的但是现在,这样的战略意图,却是无法不让敌入知道的”
    “第二点,在1914年也还有这样的理由,即像施里芬一样的希望,法国入会向洛林方面发动一个不成熟的攻势,因而使我们获得一个良好的机会现在,这样的发展却是没有任何希望的敌入会立即投入强大的兵力,对抗我方通过比利时和荷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