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迈步修神路-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这时,一位长老打破了僵局,问道,“弟子钻研佛法已久,但是有些疑惑还望佛主指点指点。”
    接着便问道,“经中所说,佛令众生修造伽蓝,铸写形像,烧香散花燃灯,昼夜六时绕塔行道,持斋礼拜,种种功德皆成佛道;若唯观心,总摄诸行,说如是事,应虚空也。这该作何解?
    佛主念了一声佛号,答道,“佛所说经,有无量方便,以一切众生钝根狭劣,不悟甚深之义,所以假有为,喻无为;若复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言伽蓝者:西国梵语,此土翻为清净地也;若永除三毒,常净六根,身心湛然,内外清净,是名修伽蓝。铸写形像者:即是一切众生求佛道也;所为修诸觉行,彷像如来真容妙相,岂遣铸写金铜之所作也?是故求解脱者,以身为炉,以法为火,以智慧为巧匠,三聚净戒、六波罗蜜以为模样;镕炼身中真如佛xìng,遍入一切戒律模中,如教奉行,一无漏缺,自然成就真容之像。所谓究竟常住微妙sè身,非是有为败坏之法。若人求道,不解如是铸写真容,凭何辄言功德?
    烧香者:亦非世间有相之香,乃是无为正法之香也;薰诸臭秽无明恶业,悉令消灭。其正法香者,有其五种:一者戒香,所谓能断诸恶,能修诸善。二者定香,所谓深信大乘,心无退转。三者慧香,所谓常于身心,内自观察。四者解脱香,所谓能断一切无明结缚。五者解脱知见香,所谓观照常明,通达无碍。如是五种香,名为最上之香,世间无比。佛在世rì,令诸弟子以智慧火,烧如是无价珍香,供养十方诸佛。今时众生不解如来真实之义,唯将外火烧世间沉檀薰陆质碍之香,希望福报,云何得?
    散花者,义亦如是;所谓常说正法,诸功德花,饶益有情,散沾一切;于真如xìng,普施庄严。此功德花,佛所赞叹,究竟常住,无雕落期。若复有人散如是花,获福无量。若言如来令众生,剪截缯彩,伤损草木,以为散花,无有是处。所以者何?持净戒者,于诸天地森罗万像,不令触犯;误犯者,犹获大罪,况复今者故毁净戒,伤万物求于福报,yù益返损,岂有是乎?又长明灯者:即正觉心也,以觉明了,喻之为灯;是故一切求解脱者,以身为灯台,心为灯炷,增诸戒行,以为添油;智慧明达,喻如灯火。当燃如是真正觉灯,照破一切无明痴暗,能以此法,转相开示,即是一灯燃百千灯,以灯续然,然灯无尽,故号长明。过去有佛,名曰然灯,义亦如是。愚痴众生,不会如来方便之说,专行虚妄,执著有为,遂燃世间苏油之灯,以照空室,乃称依教,岂不谬乎!所以者何?佛放眉间一毫相光,上能照万八千世界,岂假如是苏油之灯,以为利益。审察斯理,应不然乎!
    又六时行道者:所谓六根之中,于一切时,常行佛道,修诸觉行,调伏六根,长时不舍,名为六时。绕塔行道者:塔是身心也,当令觉慧巡绕身心,念念不停,名为绕塔。过去诸圣,皆行此道,得至涅槃。今时世人,不会此理,曾不内行,唯执外求;将质碍身,绕世间塔,rì夜走骤,徒自疲劳,而于真xìng,一无利益。
    又持斋者:当须会意,不达斯理,徒尔虚切。斋者齐也,所谓斋正身心,不令散乱。持者护也,所谓于诸戒行,如法护持。必须外禁六情,内制三毒,勤觉察、净身心。了如是义,名为持斋。又持斋者,食有五种:一者法喜食,所谓依持正法,欢喜奉行。二者禅悦食,所谓内外澄寂,身心悦乐。三者念食,所谓常念诸佛,心口相应。四者愿食,所谓行住坐卧,常求善愿。五者解脱食,所谓心常清净,不染俗尘。此五种食,名为斋食。若复有人,不食如是五种净食,自言持斋,无有是处。唯断于无明之食。若辄触者,名为破斋。若有破,云何获福?世有迷人,不悟斯理,身心放逸,诸恶皆为;贪yù恣情,不生惭愧,唯断外食,自为持斋,必无是事。
    又礼拜者:当如是法也,必须理**明,事随权变,理有行藏,会如是义,乃名依法。夫礼者敬也,拜者伏也;所谓恭敬真xìng,屈伏无明,名为礼拜。若能恶情永灭,善念恒存,虽不现相,名为礼拜。其相即法相也。世尊yù令世俗表谦下心,亦为礼拜;故须屈伏外身,示内恭敬。举外明内,xìng相相应。若复不行理法,唯执外求,内则放纵嗔痴,常为恶业,外即空劳身相,诈现威仪,无惭于圣,徒诳于凡,不免轮回,岂成功德。”
    一干众人听得如痴如醉,那名询问的长老更是陷入了沉思。场面虽然又静下来了,但却不同于之前无人询问的冷场。
    (:)

第十六章 论佛大会(下)
    佛主见众人若有所思,微笑着点点头,回头去看坐在旁边的枯木,她却是一副心神不宁的样子,不由地皱起眉头,暗暗叹气。真是孽缘啊,他在心中叹道。
    这时,一个清亮的声音说道,“原人之心,皆具佛xìng。泛观诸家禅说经文,原其至当之理,未有不言自己xìng中本来真佛。达磨西来,直指人心,见xìng成佛;盖谓自己真佛,不出一xìng之中。人人不自委信,所以向外驰求。将谓自xìng真佛外更有别佛,故诸佛诸祖师说法要人省悟自己本来真佛,不假外求。那么何谓‘心’,何谓‘佛’?不知佛主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佛主闻言,神识一扫,这才发现场中不知何时来了个佛力jīng湛之人,那模样分明就是此前在山下搞出大动静的金一二。心下有了计较。
    此时枯木显然也发现了金一二,神情略显激动。但金一二哪里认得她,只是催促佛主回答。
    其余一干弟子却是大感尴尬,这是修佛最基本的问题,可是真要自己说个子丑寅戊,却是说不清楚,一时间,纷纷觉得金一二这个问题问得高深,都静下心来,洗耳恭听佛主的回答。
    就连众位长老都眼冒jīng光,仔细打量了金一二一番,这才细细思索这个问题。
    佛主略一沉思,道,“此心从无始旷大劫来,与如今不别;未曾有生死,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好不恶,不来不去;亦无是非、亦无男女相、亦无僧俗老少、无圣无凡;亦无佛、亦无众生、亦无修证、亦无因果、亦无筋力、亦无相貌;犹如虚空,取不得、舍不得,山河石壁不能为碍;出没往来,自在神通;透五蕴山,渡生死河;一切业拘此法身不得。
    此心微妙难见,此心不同sè心,此心是人皆yù得见。于此光明中运手动足者,如恒河沙,及乎问着,总道不得,犹如木人相似,总是自己受用,因何不识?
    佛言一切众生,尽是迷人,因此作业,堕生死河,yù出还没,只为不见xìng。众生若不迷,因何问着其中事,无有一人得会者,自家运手动足因何不识。
    故知圣人语不错,迷人自不会晓。故知此难明,惟佛一人能会此法;余人天及众生等,尽不明了。若智能明了,此心号名法xìng,亦名解脱。生死不拘,一切法拘它不得,是名大自在王如来;亦名不思议,亦名圣体,亦名长生不死,亦名大仙。名虽不同,体即是一。圣人种种分别,皆不离自心。
    心量广大,应用无穷,应眼见sè,应耳闻声,应鼻嗅香,应舌知味,乃至施为运动,皆是自心。一切时中但有语言道断,即是自心。
    故云如来sè无尽,智能亦复然。sè无尽是自心,心识善能分别一切,乃至施为运用,皆是智能。心无形相,智能亦无尽。故云如来sè无尽,智能亦复然。四大sè身,即是烦恼,sè身即有生灭,法身常住无所住,如来法身常不变异故。
    经云:众生应知,佛xìng本自有之。
    悟得本xìng,本xìng即是心,心即是xìng,xìng即此同诸佛心。前佛后佛只传心,除此心外,无佛可得。颠倒众生不知自心是佛,向外驰求,终rì忙忙;念佛礼佛,佛在何处?
    不应作如是等见,但知自心,心外更无别佛。
    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又云:所在之处,即为有佛。
    自心是佛,不应将佛礼佛;但是有佛及菩萨相貌,忽尔见前,切不用礼敬。我心空寂,本无如是相貌,若取相即是魔,尽落邪道。若是幻从心起,即不用礼。礼者不知,知者不礼,礼被魔摄。恐学人不知,故作是辨。
    诸佛如来本xìng体上,都无如是相貌,切须在意。但有异境界切不用采括,亦莫生怕怖,不要疑惑,我心本来清净,何处有如许相貌。乃至天龙夜叉鬼神帝释梵王等相,亦不用心生敬重,亦莫怕惧;我心本来空寂,一切相貌皆是妄见,但莫取相。若起佛见法见,及佛菩萨等相貌,而生敬重,自堕众生位中。若yù直会,但莫取一切相即得,更无别语。
    故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无定实,幻无定相。是无常法,但不取相,合它圣意。
    故经云: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说到这里,佛主微笑着道,“金施主,佛法修为jīng深,一来就能找到这佛法的根本,但是贫僧说的只是贫僧的看法。这修佛之人,对这‘心’和‘佛’都有自己的看法,千百人就有千百人的看法。贫僧这些粗陋的看法不知金施主是否满意。若是仍有疑问,贫僧认为金施主应该自行翻阅佛经,金施主对佛法的顿悟比起贫僧是要强多了。”
    金一二闻言,脸sè通红,他自然明白佛主所指为何。本来在长老发问的时候他就醒来了,醒来后他就想走了,可是一则心念枯木,她请自己到佛宗,自己把佛宗搞了个鸡飞狗跳,不打招呼就走,实在说不过去;二则,自己也不是无所担当之人,再说就这么走了,对师门的影响也不好;再则,他远远就听到佛主的讲解,觉得有所体悟,再加上心里也确实有很多疑惑没有解开,需要高人指点一二,于是就摸上山来。
    枯木跃跃yù试,正要起身,却被佛主的话拦下了。只听佛主道,“金施主与我佛有缘,既然有缘,贫僧就借花献佛,不知道金施主是否有意去我佛宗藏经阁看看。”
    金一二先是一愣,他不明白佛主怎么会对自己如此优待,更不明白对方肚子里打的什么主意,于是皱着眉头,并不答话。
    佛宗一干人等也是目光炯炯地盯着佛主。这佛宗藏经阁里收藏了经文无数,是佛宗弟子人人向往的地方,但是并不是所有弟子都有资格进入。今rì佛主却应允一个外人进入众弟子心中的圣地,众人脸上都现出了不平之sè,只有少数几人面sè如常。
    佛主这才发现自己说话说得太直,不仅弟子起了不满之心,就连金一二也深表怀疑。笑笑,这才道,“金施主,贫僧看你根骨甚佳,悟xìng又强,加入我佛宗正是投桃报李。而我佛宗所藏甚丰,金施主一定能有大收获。”
    众人闻言,都松了口气,明白了佛主的用意。
    金一二却摇摇头,道,“多谢佛主抬爱,晚辈虽然对能够钻研佛法深感兴趣,但是晚辈尚未有加入佛宗的意思。晚辈虽然不才,但也明白不得无故叛出师门的道理,而且晚辈……”说到这里,金一二吞吐起来,半天才道,“晚辈并不想做和尚。”
    众人一片愕然,对他前面那个解释还能接受,只是后面这个怎么听怎么古怪。
    佛主尴尬一笑,道,“嘿嘿,那个没有问题。金施主能够悟出‘莲开遍地’这等高深的佛法,想也是心xìng淳朴之人。贫僧邀施主进入藏经阁一同钻研佛法,不知金施主可允?”
    金一二一想,哪有天上掉馅饼的事,可是又实在想去藏经阁看看,不知道跟子玉和尚给自己的那些典籍相比,有何不同。不想还好,一想便心痒难耐,只得点点头道,“那我们只是钻研佛法哦?”
    佛主笑笑,道,“那是自然。”说着,便带着金一二去了藏经阁,留下面面相觑的众人。枯木更是在后面跺脚,连声埋怨。
    (:)

第十七章 七彩琉璃塔(上)
    跟着佛主来到飞到山上一处虚空,佛主停下来表示这里就是藏经阁了。说着,吐出一颗圆溜溜的**石头,往那虚空处扔去。石头是半透明的,里面有一个小小的佛像,看来是开启这山门的必要用具。
    随着一片黄光,虚空中出现了一个黑暗的大门,大概有一人高。那**石头正镶嵌在门顶。佛主招呼金一二进去。
    刚跨进门,那大门就消失了。出现在金一二面前的是一片仙山,前面仙烟袅绕,佛音阵阵,一座宝塔似的的楼阁屹立在不远处,颇为显眼。那应该就是藏经阁了吧。
    金一二隐隐觉得有些奇怪,这附近竟然没有一个法阵,看刚才那些弟子的脸sè,这藏经阁应该是很重要的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