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神-第4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的心理就是这么奇怪,以前叶石生不觉得夏想如何,今天近距离接触下来,又被他的老朋友成达才一夸,还当着他的面要人,就让他越加觉得夏想可堪造就,再结合范睿恒和钱锦松的话,他心中升起的有意向前再迈一步的想法,就不可抑制地强烈起来。

    再迈一步就是副总理级的待遇了,就可以身居京城,放眼全国,是何等的风光?人之一生,不就是一个努力攀爬步步上升的过程吗?一旦看到前方无路可走之时,任谁都会想只要将眼前的事情做好就成,至于更长远的规划。不想也罢,不再想着如何将事情做强做大,因为做强做大会付出不小的风险,但却没有更大的收获……

    燕省向来升迁难,最有望升到京城的高成松最后却身败名裂,叶石生也自知年龄偏大,而燕省经济也不上不下,守城易,进取难,他就想既然升不上去,不如就平稳地当上几年书记。最后落一个不高不低的名声,回家养老。却突然之间,出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事端,在众多推手以及上层压力的共同推动下,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更让人感到难以置信的是,他一向认为即使有试点城市推行产业结构调整,也难以成功,谁知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单城市和宝市相继有了喜讯传来,而且听夏想所说,才仅仅是开端,后继将会有一系列的措施推出,而且有可能会有更大的成功。

    叶石生就突然生发出一种时不我待的急迫感,就感觉自己这个省委书记对领导小组的关心太少了,如此能出政绩的一个部门,竟然放任省政府班子全权掌握,真是天大的失职。

    “夏想同志,你的工作很扎实,作风很稳健,应该提出表扬。”叶石生微一沉思,还是说道,“虽然领导小组是省政府在主导,但实际上还是在省委省政府的共同关怀下才成长起来的,有什么困难,也要及时向省委汇报,我对领导小组的工作进展,也一向是非常关心的。”

    夏想岂能不明白叶石生的言外之意,忙恭敬地答道:“我会多向叶书记汇报工作的,我也一直觉得,领导小组在省委省政府的亲切领导下,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完成既定的目标。”

    叶石生点点头,没有说话,只是目光投向了远方,陷入了思索之中。

    周一一上班,领导小组就有好事降临——鉴于领导小组工作突出,省委省政府决定给予通报表扬——夏想笑了。表面上是表扬,是好事,实际上表明了叶石生的立场,他要收权了。

    不过收权也不是坏事,既然崔向也能想方设法影响到叶石生的决定,夏想相信凭借他的能力,也能做到和叶书记越走越近。毕竟叶书记对领导小组也是寄予厚望,大家的共同目的是相同的,叶书记要政绩,夏想要成绩。

    夏想是非常乐观叶石生对领导小组的支持的,叶石生其实和范睿恒不存在太大的矛盾冲突,范睿恒要接任书记,叶石生要往上走,只要二人求同存异,产业结构调整是二人共同的机会。但对崔向来说,形势就不乐观了。

    产业结构调整如果获得了成功,功劳是叶石生和范睿恒的,宋朝度也会借此机会大露风头,基本上没崔向什么事情,此消彼长,叶石生到点之后,不管升还是退,范睿恒基本都会顺理成章接任书记,而省长人选,宋朝度因为在担任产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组长时的杰作表现,在上层眼中也增加不少分数。如果运作得当,宋朝度接任省长的呼声一举压过崔向也不是没有可能。

    其他人都不足为虑,宋朝度最大的威胁还有马万正。马万正身为常务副省长,按照递进的原则,他应该是第一候选人。不过官场上的事情,变数很大。夏想肯定,只要产业结构调整获得成功——不需要大获成功,只要单城市和宝市两市完成既定目标,宋朝度的威望就会直逼马万正。

    作为新兴事物产业结构调整是挑战,但也是最大的机遇。

    和马万正相比,夏想自然更愿意让宋朝度接任省长。

    周三,夏想就安排好手头的工作,和邱绪绪一起,连同达富胶卷的负责人,一同飞往位于美国罗彻斯特的柯达总部。

    落地之后,夏想先给连若菡通了电话,得知她现在一切正常,暂时还没有要生的迹象,也就放了心。

    夏想先和达富胶卷的人进行了沟通,本来柯达集团想要购买达富胶卷百分之四十的股份,出于保护国有品牌的考虑,达富不同意。

    到了下榻的宾馆,稍事休息之后,夏想就会同邱绪峰一起,和达富的人开了一个小型会议。

    达富的负责人名叫常青松,是个副总,40多岁左右,据说早年留学于美国,精通英文和谈判技巧。常青松人如其松,走路时昂首挺胸,格外精神,起码在气势上不输于人。

    夏想也没说废话,开门见山地说道:“常总,你早年也在美国求学,应该对数码产品以后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依你说,胶卷相机的市场,还会长久吗?”

    常青松微微摇头:“前景不太乐观,但短时间还是主导,估计还有十年左右的生命期。数码相机的优势很明显,但需要和电脑配合使用,目前国内的电脑还不算普及。”

    “中国已经落后了世界许多,唯一不落后的就是电脑潮、数码潮和互联网。电脑的普及目前来说还远远比不上美国,但我相信用不了多久,电脑就会走进寻常百姓家。正是因为电脑的普及,由此带来的数码产品和互联网的应用,也会如潮水一样成为大潮。我的想法是,答应柯达控股百分之四十的要求,我们的条件是,向柯达要10亿美元的投资,其中一半注入达富胶卷,一半用来投资LCD液晶屏生产线……”

    常青松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夏……夏处长,柯达当初提出百分之二十的股份时,只肯出资3亿美元,还没有谈妥,现在开口要10亿,才转让百分之四十的股份,是不是太狮子大开口了?对方肯定会一口回绝。”

    “谈判,就是一个互相妥协的过程。”夏想自信地笑了,他很清楚柯达想要占领国内市场的迫切心情,因为在国际市场上,柯达已经被日本的厂家逼得节节败退,如今都看中了国内是一个巨大的新兴的市场,谁抢先占领了市场,谁就获得了打开国门的许可证。夏想根据后世柯达和达富的谈判中,不断让步也可以得知,柯达必定有了强烈的危机感。

    谈判,谁掌握了对方的底线,谁就拥有了必胜的把握。柯达现在有了危机意识,同时,也面临着一次重要的转型。可惜的是,在后世,柯达选择了保守路线,没有及时抓住数码大潮,惨被淘汰出局。日本的数码相机借机兴起,占领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市场份额。

    更不用说在LCD液晶屏上,更是没有柯达的什么事,柯达由曾经的三大胶卷商一下沦落,甚至在后来的新生代之中,几乎无人知道柯达之名!

    全是因为柯达的决策失误,没有抓住此次机遇。

    夏想相信,只要能够说服柯达改变主意,他就有可能从柯达手中要出更多的钱!

    “只要常总照我的思路去和柯达谈判,说不定还能要来15亿的投资。”夏想看了邱绪峰一眼,又说,“试想,如果你们能为宝市拉到15亿美元的投资,你们将是宝市最大的功臣。”

    一句话说得邱绪峰也是热血沸腾。

    15亿美元是何等惊人的数字,此行如果真能如夏想所说,能够引进柯达15亿美元的话,常青松会受到达富集团的什么奖励,邱绪峰并不关心,他所关心的是,他就会一举成为宝市最耀眼的政治明星。

    15亿美元,将会成为燕省有史以来吸引的最大一笔外资,有了这份沉甸甸的政绩,邱绪峰以后就算一件事情也不做,也能当上下一任市长。

    邱绪峰双眼放光,直直盯着夏想的眼睛:“夏处长,你可不要给我们画一个大饼,然后就没有了下文。别说15亿,此次谈判的底线是3亿美元转让百分之二十的股份,就是达到了目标。我倒想听听,怎么样能让柯达心甘情愿拿出15亿出来?”

    夏想坦然一笑:“谈判就是一个试探对方底线的过程,你进我退,或是我进你退,总之大家都要为各自的利益争论不休,都试图说服对方,让对方觉得付出就有回报,对方就会掏钱。如果你清楚地知道对方目前的困境和底线,又能为对方走出困境出一个好主意,当然,好主意的落脚点还是要让自己有好处可得,这样,你在谈判中就能掌握主动权,就能一点点消磨对方的信心,超过对方的底线,前进再前进。”

    常青松听出了关键之处,不解地问:“夏处长难道有信心说服柯达?是不是知道了对方的底线?”

    对于夏想的随行,常青松没有太多的想法。在他看来,夏想虽然是领导小组的成员,还是关键人物之一,但他太年轻,未必有什么见识,就算在商业上有些小见解小聪明,但隔行如隔山,他对胶卷行业的了解肯定一知半解,对国际和国内胶卷的现状也未必透彻,充其量就是一个寻常的小官僚,跟着来美国出访,也是出于沾光游玩的目的。

    所以当他听到夏想提出的15亿美元的目标时,表面上还是恭敬地请教,实际上在内心深处对夏想无比鄙视。他见过不少外行指挥内行的不懂装懂的官员,还是第一次见到夏想这样不但年轻还狂妄得忘乎所以的官员,别的官员好歹说的话还能靠谱,夏想的话简直就是信口开河,滑天下之大稽!

    柯达公司是美国的老牌公司,谁不知道美国人精明得很,在谈判的时候不但傲慢,而且还寸步不让。达富和柯达的谈判进行了一年有余,柯达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5亿美元收购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取得控股权。二是2亿美元收购百分之二十的股份,但有许多苛刻的附加条件。结果大小谈判谈了不下十次,还是没有谈成共识。

    PS:值此阖家团圆之际,老何和夏想一起恭祝各位兄弟姐妹节日快乐,幸福安康!别走开,后面还有……

    第434章 不要和美国人讲人情

    第434章 不要和美国人讲人情

    控股权不能让,这是底线。百分之二十的股份也是底线之一。不能再多,但达富希望能卖到3亿美元,同时取消一些苛刻的附加条件。因此,常青松对此次前来美国谈判的前景并不乐观。美国佬很难对付,也比较奸诈,一触及到底线,就会摇头说“NO;NO”,没有一点回旋了余地,让人摸不清他们到底有没有诚意。

    说没有诚意,他们又会经常主动要求谈判。说有诚意,一谈判的时候,就又死咬住他们的条件不放,就是弄得人左右不是。

    夏想没有见识过美国佬的厉害,开口就说要让他们吐出15亿的资金,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想当然的想法。

    夏想也看出了常青松在恭敬的表面之下,有不以为然的神情,就笑着回答:“我又不会未卜先知,怎么可能知道对方的底线?那是柯达最重要的商业机密了,没人敢透露给我。但我敢说,只要常总配合,只要邱市长有胆气。我们就要和美国人打一场漂亮的迂回战争。”

    常青松尽管不服气,对夏想的说法也是嗤之以鼻,而且此次谈判虽然以他为主,但宝市现在既然是试点城市,又有邱市长随行,他就得听从上级领导的意见,就对邱绪峰说道:“一切看邱市长的安排了,杨总也说了,谈判以我为主,但何时开始谈判,何时中止谈判,我听取邱市长的意见。”

    邱绪峰想了想,笑了:“一直以来我都相信你,夏处长,你好象还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既然今天你这么有信心,那我们就试一试,反正对于这一次谈判,我也不怎么乐观。美国佬在我们临上飞机之前,还没有松口。”

    夏想点头一笑:“那就好,既然让我来安排,我就不客气了……下午和柯达的人见面后,先不提谈判的事情,就让他们带领我们四处游玩一番再说。”

    常青松不满地说道:“夏处长,我们是来谈判办正事的,不是旅游来了。”

    “我知道。”夏想还是笑容可掬的样子,“兵法上说。两军交战,勇者胜,现在美国佬以逸待劳,我们旅途劳累,和他们马上进行谈判,体力上就吃了大亏,要好好休息两天,养精蓄锐,然后才能一决高下。”

    邱绪峰有点明白了夏想的意思,说道:“老常,难得出来放松一次,就先放下包袱,欣赏一下美国的风景。根据我以往的经验,夏处长的为人还是十分可靠的,他一般不开玩笑。”

    常青松无奈地一笑:“不开小玩笑,就开天大的玩笑。反正我听从领导的安排,谈判不成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