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神箭无敌-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极为受用的吴欲刚,我心中暗道,这张珏倒很会做人。也难怪他如此年纪便能在骁骑军中做到部将的位置。如果是在边境的部队,像张珏这样的人才想要出头本也不难。不过在少有作战机会的临安,没有几分关系想要做到部将也着实不易。

“张部将觉得你排演的这些阵法有用吗?”我问道,在楚州之战时,我便在余玠处学了几天的古代阵法,不过在三峰山之战见识到了蒙军的战术后,我越来越觉得这些阵法实在是不值得一提。现在见到了熟悉阵法演练的张珏,便忍不住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自然是有用的。”张珏显然没有想到我会这样问,毕竟阵法、阵形可是宋国的精粹,宋国练兵也向来是以布阵为重,而如今我却问出这样的问题,一时却让张珏有些摸不着头脑。张珏在呆愣了一会儿后,旋又以为这是我在考他,于是连忙施礼说道:“回统制大人,以属下看来,阵法的精意便在于教给士兵进退的规矩,聚散的法度,这样才能在最大的限度上发挥部队的整体合力。如此在战场之上方能如臂指使,百战百胜。”

“张部将说的好。”我点了点头说道:“不过张部将的这种说法,应该只有在步军对步军的作战才会成立吧。”

张珏想了一会儿说道:“大人见谅,属下不敢认同大人的说法。属下认为,就算是我军的步军对付敌人的骑军,我军也尽可以用枪盾阵,或是拒马枪阵等克之。不足之处就在于敌军溃逃之时,我军无法追赶而已。”

闻言我在心里暗赞了一声,这个张珏果然是个真汉子,他并不会因为我是统制而附和我的观点。他错就错在没有见过蒙古骑兵的打法,不过这也难怪他,宋、蒙大战还未开始,真正了解蒙军的作战方式的又有几人?

“若我是敌人骑军。”想到这里,我轻轻地摇了摇头说道:“我便会给骑军装备轻装劲弓,无论张部将如何布阵,如何进退聚散,我只在外围以劲弓扰敌,与张部将打不接触战。待张部军的部队锐气竟失、阵形凌乱时,再以重骑冲锋。张部将以为如何?”

张珏闻言脸色大变,因为宋国长年与金国作战,而金国与宋国向来有骑兵则必为重骑,所以张珏从来就没有听说过这种轻骑与重骑配合的作战方式,他一时搜肠括肚地想遍毕生所学,却也想不出对付的方法。

过了良久,他好像突然想到什么似的,双眼闪动着惊恐之色向我望来,骇然说道:“统制大人所说的,可是蒙军骑兵所用的战术?”

“正是。”我无奈地叹道:“只不过蒙军所谓的重骑,全身装备也不过四十余斤,却跟大宋弓箭兵的轻盔差不多。再加上蒙军骑术高超,人强马壮,所以蒙军重骑的冲锋也是来去如风,有如风驰电掣一般,让人防不胜防。”

闻言张珏脸色刷的惨白,一时有如遭电击般地呆愣当场。其实不单是张珏,身旁听到我二人说话的王坚等人,包括吴欲刚在内,都露出惊惶之色。他们也都想到了,若蒙军确是以此战术作战,那么宋军就算拥有最强的步军,只要蒙军的箭足够多,也可以轻松取胜。

“以骑制骑。”良久,王坚才吞吞吐吐地憋出了四个字,但看王坚的表情,显然他自己也知道以骑制骑的问题在哪里。

我摇了摇头说道:“若是孟将军的‘忠顺军’或许可以。但是其它的军队,比如说骁骑军。”

我指了指校场中的两千余匹瘦得比山羊也大不了多少的战马,众人便无语了。说起来骁骑军还是一只骑军,骑军尚且十有七、八无马,有马也是瘦弱不堪,有些军士甚至连骑马都不会,就更不用说步军了。

“那么……以弓制弓?”张珏想了一会儿,抬起头来望着我说道。

不可否认这也的确是一种方法,蒙军在外围以弓箭侵扰,我军也可以用弓箭还击,这样便会形成一个弓箭对射的局面,但是……

我取下挂在腰间的弓箭张了张弦对张珏说道:“我军部队十有五、六是弓箭兵,所以‘以弓制弓’的确也是一种方法。不过我军所用的弓弓力只有六十余斤,而蒙军的强弓却达八十斤,普通的蒙古军士骑射也近两百步,而且还精准无比,此法只怕也不成。”

“那该如何是好?”张珏闻言忙对我施礼道:“还请统制大人赐教。”

“我也没办法。”我无奈地摇了摇头道:“在野战上,我想是没有任何部队能与蒙军匹敌的,否则也不会让蒙古灭国四十了。所以我说张部将只需训练防御蒙军轻骑的弓箭,和防御蒙军重骑冲锋的阵形便可。其余的阵形,大多已可以弃之不用了。”

第七章 好奇心

本书能够上周点第十名,全靠各位大大的支持。谢谢。

——————

寒风任意扫着军营里的几棵大树,发出一阵悉悉索索的声响,天上看似很温暖的阳光,却被我身上冰冷的盔甲挡在了外面。我独自一人站在校场边,无奈地看着校场中正在操练的军士们。

虽然这一次他们不一定要出战,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们会与凶如恶狼的蒙军刀兵相向。我也知道那时失败的一定是他们,可叹我虽然知道蒙军的战术,却无力改变这个结果。或者也可以说,校场中的军士现在所做的操练,{奇}依然是无用的操练。{书}就算他们训练有素,{网}也许也只能让他们死得好看些。

前几日的阅兵之后,我便对骁骑军做了一些人事改革。

我首先将张珏晋升为统领,让他负责骁骑军中五千余人的弓弩兵。宋国的军队弓弩兵占的比例是最多的,一般都会有六成左右。弓弩兵有弓箭手,神臂弓手和床子弩手,而如何配置这些不同射程的弓弩,确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我便将这个难题交给了张珏。以他对阵法排演的熟悉,训练这些弓弩兵应该不是难事。

吴欲刚则负责剩余的三千余名刀盾手和长枪兵。我并不是认为吴欲刚有什么本领,只是因为这些刀盾手和长枪兵早已被张珏训练得有模有样了,他所要做的只是继续训练防御阵形而已。再加上我考虑到吴欲刚在骁骑军中素有人缘,让他继续做统领也未尝不可。

新兵营的军士也被编入了骁骑军,由于他们个个吃苦耐劳,再加上他们个个都有马,所以我便将他们编为骑军。我再从骁骑军原有的骑军中,精选出几百个骑兵,凑足了一只千余人的骑军,由王坚做统领。

我也以宁缺勿滥的原则,将原骁骑军剩余的骑军全部编入弓箭兵中,腾出的马匹全部配给骑军。这样骑军每人就有两到三匹马,虽然这些马都瘦弱不堪,但三匹马轮换着使用,长途奔袭应该不成问题。

就我所知,临安共有四支像骁骑军这样的骑军,他们是捧日、拱圣、骁骑和龙卫。也就是说在临安大慨有一万匹马,这完全可以组建起一只实际意义的骑军。宋国为什么要将这些为数不多的马分散在步兵当中呢?对此我百思不得其解。

马太少了,我对自已说道,如果每人都有一匹马的话……也不行,我摇了摇头,很快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宋国的马与蒙古马差得太多不说,蒙军几乎人人都是在马背上长大的,他们从小的玩具就是弓箭,和他们比骑射……

想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投向了校场中的正练习骑射的骑军。王坚等人虽会骑马,也会射箭,但是骑在飞奔的马上射箭却是另一回事。因为要射箭,就必须腾出双手张弓搭箭,在上下颠簸的马上掌握平衡,就只能靠双脚了。虽然这时代已有了马蹬来借力,但这对于马术不精的王坚等人来说依然是件困难的事。他们中有些人甚至才开弓便东倒西歪的差点摔下马来,更不用说要射中目标了。而且他们在开弓时,也没有办法腾出手来拉住缰绳控制马跑的方向,以至于时不时便会有几个骑兵奔离了队列。

如些看来,在以后的宋、蒙大战中,宋国好像依然只有守城一途了。我皱着眉头想到,现代有很多人对宋朝政权的评价是“偏安一隅”、“不思进取”、“消极防御”,可笑的是只有真正到了宋朝才发现,宋国的“消极防御”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郑统制。”

正当我苦思如何对付蒙军之时,一个尖细的声音在我身旁想起。我不用回头也知道那是黄门发出的声音。同时心中不禁有些奇怪,这些黄门都是轻易不出皇宫的,出宫便定是有什么不寻常事了。

“啊,原来是杨公公。”当我转过身时,发现那黄门却正是在楚州给我宣读圣旨的杨公公。

“郑统制真是好记性,还记得咱家。”杨公公面带微笑地微点一下头说道:“皇上宣统制大人进宫见驾呢,咱家已在门外备好马车了。”

“哦,如此便有劳公公了。”我对着杨公公施了一个礼,心中的疑惑却不减反增。赵昀要见我应该不假,谅杨公公天作的胆也不敢假传圣旨。但是以杨公公这样一个老资格的黄门,完全可以让一个小黄门出宫来宣我,为什么他要亲自出来呢?

“郑统制,咱家有一事相求,不知……”当马车行到半路时,杨公公的话终于解开了我的疑惑。

“杨公公说笑了,我郑言区区一个统制,哪能帮得上公公什么忙啊?”我婉言拒绝道,同时心里打开了小算盘,原来是有事找我办来着。这些黄门要人办的事,一般都会牵扯到宫廷内斗,轻易不能答应,再说,我又哪有什么能力帮他啊。

“呵呵,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杨公公浅笑几声道:“只不过是宫中有位宫女听说郑统制足智多谋,便找个难题让郑统制解答而已。既然郑统制不愿意,那咱家就替郑统制回绝了吧。”

“哦,是个怎样的难题,公公说说也无妨。”我不由被勾起了几丝好奇之心,心想若只是解答一个问题的话,应该不会落下什么麻烦。

“这……还是不用了。”杨公公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说道:“若让郑统制感到为难,那咱家可就过意不去了。”

“无妨,无妨,公公请说。”我被勾起的好奇心却哪里还压得下去,连声催促道。只是我却没发现杨公公嘴角扬起了一丝奸计得逞的笑意。

第八章 神臂弓

“事情是这样的。”杨公公清了清嗓子道:“后宫有位待奉先皇妃嫔的宫女,进宫一年尚未得见天颜。而这位宫女又听说了郑统制的诸多抗金事迹,十分佩服统制的智谋,是以请咱家来托郑统制出谋划策。”

我心道原来如此,待奉先皇的妃嫔,便和打入冷宫相差无已了,也难怪会进宫一年都看不到赵昀了。不过这事却也难不倒我,想罢我不答反问道:“不知皇上有何喜好?”

“皇上的喜好?”杨公公略一思索便道:“皇上最喜书画,其次便是赏花,马球……”

“成了。”我嘿嘿一笑道:“公公只需引皇上前去赏花,却叫那宫女在路上等侯,不就可以见着了?”

“果然是妙计。”杨公公赞了一声道:“郑统制果然智计过人,咱家代那位宫女谢过郑统制了。”

“客气客气。”我谦逊了一番,但心中却还有些疑虑,这样的雕虫小技,以杨公公这样的老奸巨滑,没道理会想不到的。

“既然如此。”杨公公满面笑容地说道:“曹太妃宫旁便有一处梅园,还请郑统制在皇上面前说上一声,咱家进宫后便去知会那宫女,郑统制你看……”

啊,得寸进尺啊。

******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我一进御书房,便发现房内除了赵昀外,还有一位年近知命的老者立于一旁,此时正笑眯眯地望着我。

“爱卿平身。”此时的赵昀看起来心情不错,他一把拉着我说道:“爱卿,朕替你引荐,这位便是赵葵赵置使。”

“这位便是郑统制吧。”只见那赵葵轻抚了一下嘴上的山羊胡道:“义夫常在老夫面前提及你呢!”

哦,原来是余玠的顶头上司,听到赵葵提起余玠,我才猛然醒悟到面前这位老者便是淮西制置使赵葵。连忙抱拳说道:“属下参见置使大人。”

“免礼。”赵葵笑呤呤地扶起了我道:“义夫向来心高气傲且从不服人,但却对郑统制赞不绝口,称郑统制为当世奇材。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置使大人过奖了,郑言实不敢当。”我忙抱拳说道。

“两位爱卿不必客气了。”赵昀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笑道:“爱卿有所不知,赵置使此来,可为大宋带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蒙军主力已然北撤,留在河南的蒙军已不过万,我大宋有望收复三京了。真是天佑我大宋啊,呵呵。”

“皇上这便要挥军北上吗?”闻言我大惊道:“蒙军不易对付,皇上不可轻敌啊。”

“爱卿莫慌。”赵昀笑道:“朕虽不敢自称明君,却也不是昏庸之辈。赵置使此番已探明了蒙军的情况,大至与郑卿所说的相差无已。不过赵置使却已有了解决的办法。”

“哦,还请置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