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湖夜雨品水浒-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瞒着宋徽宗这一个大傻瓜。就像书所写的宿元景,虽然是以忠臣的角色出场的,但是宋江劫了金铃玉挂攻破华州这么大的事情,也被宿元景编好的花言巧语遮掩了过去,根本没有奏明皇帝。宿元景这忠臣字号的都欺君欺起来如家常便饭一般。看来这瞒上的功夫官员们都练得纯熟至极,这皇帝比三岁小儿还好哄。。 
欺下的现象也非常严重,不用说一般的老百姓,就是军兵将士也常被欺负。宋时的武将地位比较低,常受文官欺负。像花荣的造反动机可能主要就是因为清风寨的文官刘高欺压的原因。普遍士兵更不用说了,克扣粮饷是常有的事,像书中写官府带兵讨王庆时,居然在士兵们就要上阵拚命的时候还克扣粮饷。结果士兵忍无可忍,先起了兵变。像梁山招安后也先受了回气,“陈桥驿滴泪斩小卒”一回中梁山军卒杀死朝廷派来的人就是因为酒肉被克扣而起,这样的官兵哪里还会有战斗力? 
当时的牢狱中更是腐败黑暗,不多说了,参看拙著《水浒中的黑狱》一文。不过就书中所写的情况来看,当时的关系网却还没有蔓延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像武松在阳谷县当了都头,也没有提携他哥哥武大也混个公务员做做,再不然让武大利用武都头的权势开个大酒店什么的也好呀,还卖什么炊饼呀。又如孙立,是登州军界的一把手,大大有名的人物。但他的小舅子乐和却只在牢城营里当一名小牢子,经常被包节级这样的人呼来唤去,就算是在牢城营里干事,怎么说也要弄个副监狱长之类的干干呀。 
说来这几人还是关系学学得不太好,后来出了大事。解珍、解宝既是孙立的亲戚,还当什么猎户,打什么老虎呀。捉不住老虎还要吃“限棒”挨打,不如早投奔到孙立的军营中也混个连长排长的干活,以两人的武艺也不算孙立是任人唯亲吧。这样也就没有劫牢反狱的事了。孙立这人也不大懂关系学,既然自己是军官,我觉得用不着劫牢,先找地方官谈谈。说明是自己的亲戚,地方官总要卖个面子吧。然后毛太公知道解珍、解宝也是有来头的人,就办上一桌酒席,给两人赔个话,把老虎还给他们,不就得了。这样岂不是“眼睛睁一只,嘴巴呼一呼,耳朵遮一遮,皆大欢喜也?” 
这武松也是,如果早让武大依仗自己的权势在阳谷开了大酒店,武大家里也是“钱高北斗,米烂陈仓,赤的是金,白的是银;圆得是珠,光的是宝。也有犀牛头上角,亦有大象口中牙……”说不定潘金莲就喜欢上武大了,不再红杏出墙。就算潘金莲还是想和西门庆好,自然有好多美眉等着侯补呢,武大也绝不会死气白赖地赖着潘金莲。如此不是少了这场血光之灾,武松也不至于惹上官司而发配吧。看来真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呀。
变味的《水浒》
《水浒》中的故事,后世广为流传。评书、连环画、山东快书、电视剧、戏曲等各种题材都有。但比之原著的原汁原味,这些“嚼过一遍的馍馍”虽然有时更易被听众观众消化,但不免有些地方走了味儿。如同现在的仿古建筑一样,或多或少地透出些异样的感觉。 
先看袁阔成先生的评书《水泊梁山》,这部评书听者甚多,以致于有些人了解水浒中的故事来源不是读原著,而是听评书而来。评书中对书中好多人物的性格进行了极大的丰富,尤其是鼓上蚤时迁,在天罡地煞中排名倒数第二,原著中时迁虽出场好多次,但人物形象的丰满程度并不是太突出。但在评书中却是灵魂人物,十分出彩,更加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玉幡竿孟康在原著中单独描写的文字不过寥寥几十字而已,但在评书里也多了好多故事,比较印象深刻的是:说孟康(孟康也是帅哥一名)在某山寨做客时,被寨主的妹妹看上了。这个姑娘长得五大三粗,袁阔成先生特意形容了一会人家姑娘的大脚,说人家姑娘穿的那双绣花鞋,能把一字长蛇、二龙戏珠到十面埋伏十个超级阵型全都绣上去。这种特别夸张的风格正是评书的特色。其他像铁笛仙马麟、九尾龟陶宗旺等原书中着墨很少的人物,在评书也得以发挥和完善。 
但评书明显受了如《七侠五义》之类的旧侠义公案小说的影响,像祝家庄被说成是机关重重的八卦乾坤庄,必须到处寻访懂机关的高手来破(这点倒和现在电脑上的RPG游戏有几分相似),明显有《七侠五义》上襄阳王的铜网阵的色彩。有些人物强拉关系,像卢俊义、林冲、史文恭、岳飞成了师兄弟。矮脚虎王英也不再是原著中那个贪财好色的草贼,还常常见义勇为打抱不平,惩罚其他的色狼恶棍。而且和扈三娘早定有“娃娃亲”。燕青认了生铁佛做师父,并且被夸张成人人见了都要认为他是女扮男装的“人妖型”美男。所以袁阔成先生的评书精彩是很精彩,但和原著中的情节人物却有了不少的差距,加入了一些通俗化的成份,另外可能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加入了些政治色彩,讲了点阶级斗争的东西。虽然没有像姚雪垠写李自成一样,把李自成的“老八队”写成和八路军似的,但有些地方还是存有印记。这虽然也算不上瑕疵,但毕竟和《水浒》原著有所区别。 
至于连环画,我见到的几本全是文革后期,毛主席他老人家让批《水浒》、批宋江时出的,当然政治色彩极浓。有本叫《投降派宋江》的画书上,把宋江描写成梁山上的一个“走招安道路的当权派”,极尽丑化。我觉得这种影响到现在还存有,像电视剧上李雪健演的宋江的形象,尤其到了后期招安时就丑态百出,让人又气又恨。另一本叫《逼上梁山》,虽然大致也是叙述了林冲上梁山的故事,但是加入了好多阶级斗争的成分,其中有高衙内指使税吏殴打群众,结果被李小二(就是书中在沧州开酒店的,这里他被改编成具有反抗性的农民英雄)打了一顿,然后在林冲的帮助下逃脱。于是在这本小画书中高衙内和林冲的矛盾就升级到了阶级矛盾,最后林冲率领李小二等人组织了一支革命队伍轰轰烈烈地上了梁山。这画书绘画精美,有著名人物画家任率英参与绘制,但情节却和水浒原著相差许多,时代色彩极浓。 
央视的电视剧基本上忠于原著,但我觉得也有些地方改动的并不好。比如像鲁智深下山找酒喝,本来书中是智深自己的任性而为,在这里却成了寺里的和尚故意撺掇他去犯“错误”,然后看他笑话。这样一改,虽然智深的品德比原来“高尚”了许多,但总觉得有点削弱了智深任性而为豁达不羁的性格。强要把智深塑造成“高大全”的人物,不免有点弄巧成拙的意味。另外,寿张县李逵坐衙一节戏,原著中李逵只是如顽童胡闹,而电视剧中却改成李逵真的明断如神,当场为前来上访的群众申冤,黑李逵不亚于黑老包,这样一改,不大合李逵原有的性格和其固有的素质。再一则,李逵误认为宋江抢了人家的女儿而砍了杏黄旗后,宋江坚决要斩李逵,众头领三番两次求情不允,直到寿张县的群众来要求刀下留人时才不得不放了李逵。书中其实并没有这样写,只是大家笑了一场,就罢了。根本没有真想杀李逵的意思。不知电视剧这样改动,想表现些什么,有什么企图。。难道想表现宋江真的要杀李逵?突出宋江的丑恶?或者表现梁山和附近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在下百思不得其解。 
戏剧中《水浒》题材的也是不少,像传统曲目中《林冲夜奔》、《野猪林》、《翠屏山》、《武松杀嫂》、《坐楼杀惜》等有很多,其中大概以《林冲夜奔》最为有名。在下对戏剧研究不深,但看电影《霸王别姬》上说,男怕唱《夜奔》,女怕唱《思凡》。看来这《林冲夜奔》也是个难度颇大的剧目,如果戏剧也兴考级,这个《林冲夜奔》恐怕也要够上十级的标准。《林冲夜奔》一剧,据说也被改动了不少,剧里的林冲几乎和卖马的秦琼差不多的味儿,而且有的剧种为了热闹起见,还让高俅派金枪手徐宁来追赶林冲,林冲和徐宁斗得难解难分,这时候王伦派杜迁、宋万等来接应,大打一场,打跑了徐宁,然后林冲才上了梁山。这样改热闹是热闹,但有点胡炒包子乱炒面的意味。而且无形中拔高了王伦,贬低了徐宁。据说有些草台班子将《翠屏山》等戏几乎都改编成了“三级片”一般,那更是如佛头着粪,践踏原著。 
红楼梦一书中也提到一出水浒戏,就是薛宝钗点的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钗称这戏文中的词句好。并念给宝玉听。这件事还引发了不少红学家的考证文章,来揣摩薛宝钗这样一个大家闺秀,为什么喜欢这出戏。这里不去多提,提多了就成了点评《红楼梦》啦。不过江湖夜雨却觉得这戏文里的词句有什么鸟好,一点也不符合鲁智深的性格。且看《红楼梦》书中所写:“宝玉见说的这般好,便凑近来央告:‘好姐姐,念与我听听。’宝钗便念道:‘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其实这里面说的鲁智深根本不像鲁智深,想智深敢做敢当,率性而为,是个天塌下来也能当被盖的人,哪里会因为被五台上的老和尚“勒令退学”,就这样哭哭啼啼,和被赶出大观园的丫环们一般?还说什么“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俺家智深哪里是这等窝囊废,以智深的本领哪里会拿什么芒鞋破钵,还是《水浒》中说的好:“欺佛祖;喝观音;戒刀禅杖冷森森。 不看经卷花和尚;酒肉沙门鲁智深。”凭俺智深百丈的威风煞气,哪里讨不得些酒肉来吃。叵耐这红楼的女儿们一个个娇嫩惯了,就以女儿之腹,度好汉之心,认为人家鲁智深也这般无能。 
所以读《水浒》,还是要读原著,有些朋友只看过改编的水浒故事,而并不了解原著的本来面目,很是可惜呀,希望大家还是要读一下原汁原味的《水浒全传》。这应该是最接近于作者初衷的故事。


论李逵之死
李逵在梁山好汉中虽然算不上武艺最高的,但性格鲜明、憨直可爱,给人们印象中是很深的。梁山如果没有李逵,也会减色许多。对于李逵之死,多数人都怒骂宋江,觉得宋江临死还要拉上李逵,用心何其毒也。痛恨之余又在宋江的罪行上加上重重的一笔。 
且看宋江所说的要害李逵的理由:“我自幼学儒,长而通吏,不幸失身于罪人,并不曾行半点异心之事。今日天子轻听谗佞,赐我药酒,得罪何辜。我死不争,只有李逵现在润州都统制,他若闻知朝廷行此奸弊,必然再去哨聚山林,把我等一世清名忠义之事坏了。只除是如此行方可。”李逵得知宋江骗了自己喝了药酒后也并没有埋怨,却也只是说:“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宋江如此对待李逵,我虽然一贯不喜欢宋江,对宋江颇有微词,但就此事而言,我倒觉得宋江确实是出于无奈。 
以李逵的性格而言,得知宋江被朝廷药死后,必定要造反的。且看李逵的打算:李逵大叫一声:“哥哥,反了罢!”宋江道:“兄弟,军马尽都没了,兄弟们又各分散,如何反得成?”李逵道:“我镇江有三千军马,哥哥这里楚州军马,尽点起来,并这百姓,都尽数起去,并气力招军买马杀将去!只是再上梁山泊倒快活!强似在这奸臣们手下受气!”这是十分弱智的,镇江楚州的军马并非梁山的原班人马,怎么就会那么顺顺当当地听李逵的调遣?那些百姓也不会就一呼百应地和李逵一起造反,就算能胁迫着集结起一些人马,李逵自己一个人,孤掌难鸣,哪里还能再成气候?这时候梁山上的众兄弟早已星飞云散,已不是“梁山好汉全伙在此”的时候了,李逵自己一介勇夫,必然很快被朝廷所擒。到时候,不仅李逵会被斩首甚至受到更残酷的极刑,而且四大奸臣如蔡京、高俅等必然趁机上奏朝廷。说梁山众人反心不死,将梁山众好汉再定性为“反贼”,梁山上经打方腊一役后劫后余生的二十余位大小头领都要被或杀或擒,残废者如武松等或者死亡头领的家属的抚恤金也一律不发,甚至还要问罪。梁山的人连同家小都要面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厄运!如果这样,梁山众好汉的鲜血更是白流了,这是宋江深为担心的。 
其实,宋江所导演的这场悲剧,在受招安去打方腊时就种下了。宋江等在梁山泊时高举“替天行道”的大旗,就算是“只反贪官,不反朝廷”,但总要贯彻反贪官的宗旨吧?而后来一有受招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