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薛雷扫北-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了五、六个回合,薛刚拨马就败。薛奎、自文豹一使眼色,便紧紧追赶。

薛刚佯败回城,亮开兵刀,见将就杀、遇兵便斩。

薛奎和白文豹也涌进城来,好一场厮杀。

城内番兵见势不妙,纷纷逃窜。

庐陵王麾军进城,来到王府的银安殿上,等待各路人马报捷。

时间不长,一一上殿启奏:张.武两党和牧羊王早已逃循,就连宫娥、才女也没有留下。

那位说,这是怎么回事呢?武则天老奸巨滑。薛刚初来之时,她与张天佐争辨真伪。牧羊王嗔责张天佐,她没多言,只是暗中留神,静观其变。薛刚带兵出城,她就和牧羊王上城观阵。她见薛刚虽然拼命厮杀,可是,却边打边谈。于是,猜知了情由。紧接着,就把她的看法晓说于牧羊王。

可是,牧羊王不以为然。后来,薛霆败走,唐将并未派将上阵,牧羊王才起了疑心。他知道:薛刚已被派出城去。再难调回。真要里应外合,必然成了瓮中之鳖。于是,慌忙传旨,领着城内的文武百宦,眷属宫娥,跟着武则天,从北门仓皇逃走。

书接前文。薛刚来到银安殿上,见庐陵王端坐上面,忙撩衣跪倒磕头:“万岁,罪臣薛刚见驾!”

庐陵王急忙起身,双手相搀:“薛王兄,快快起来。你为大唐的江山,置个人安危于不顾,诈进北国,立下如此大功,何罪之有?”

薛刚听了李显这几句话,十分痛快。君臣们重新入座,其叙往事。

闲言不表。几天以后,忽有蓝旗官来报:“元帅,城外来了三川六国九沟十八寨的番兵,已把牧羊城团团围住。”

庐陵王忙传旨意:“众爱卿。与朕到城头观阵。”

众臣随李显来到城上,向四外一望:呀,只见四周的番兵,营挨营、帐挨帐,密密匝匝。战马如龙,人群如蚁,一眼望不到头。

那位说,番兵怎么来得如此之快?原来,武则天早在北国游说,借兵反唐复周。这些年来,北地各国都是貌合神离,难以联合在一起。最近,武则天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才把六国的兵马联合起来。前几天,牧羊城失守。她又忙派人四处送信,约定时间,到牧羊城外集结。所以,六国兵马同时来到牧羊城外。

庐陵王看了阵势,忙说:“薛王兄,抉派兵将,出城杀他一阵。”

薛刚说:“万岁,不必着急。等安下营来,再战不迟。”

“唉呀!他们安下营来,咱们岂不被困入樊笼了吗?要不,咱现在就赶快突围吧!”

薛刚说:“万岁,现在出城交战,敌众我寡。犹如杯水车薪,难以取胜;如果突围,张、武两党又要逃遁他乡。到那时,岂不前功尽弃?”

庐陵王说:“如此说来,难道我们死守孤城.束手待毙不成?”

薛刚说:“此处不是说话之所。万岁,请回城再议。”

庐陵王听了,率领众臣,回到银安殿内。

薛刚说:“依臣之见,我们暂守此城,可以牵制武则天。然后,派人到中原调遣人马,从城外围剿。这样,就形成内外夹攻之势。到那时,番兵腹背受敌,谅武则天插翅难逃。”

庐陵王听罢。拍案叫好:“薛王兄,该让谁回去遣兵调将?”

庐陵王话音一落,殿下就有人高声说道:“皇上老丈人,这个差事交给我吧!”

薛刚见薛奎讨旨,心中有些迟疑。

薛奎上前几步,说道:“爹,您快传令吧!你想,哪一次不是我搬兵调将?”

庐陵王说:“薛王兄,就让皇儿去吧!”

薛刚琢磨一时,这才下令:“薛奎听令!命你回中原调兵,顺便寻访薛林的下落。速去速回,不可惹事生非。若贻误军情,定斩不饶!”

薛奎说,“遵命!”他正要下殿,忽然想起一事,忙转回身来,对李显说道:“老丈人,你给我刷一道折报吧!不然,那个皇上又要难为我了。”

庐陵王当即刷下折报,递给薛奎。

薛奎接过,这才走出银安宝殿。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第三十九回 袁成霸夸官积怨气 校军场比武选帅才

薛奎奋力杀出城来,不走大路,专走小道儿。遇关不站,逢寨不停。不一日.就来到了长安城里。

薛奎进城,正要回两辽王府,忽听对面鼓乐喧天,鞭炮齐鸣。顺声音一瞅;只见来了一哨人马。前面的军兵,高举着“回避”、“肃静”大牌。紧跟着,是手持棍棒的卫队。再往后,还有旗皤、鼓乐。军兵之间.簇拥着四匹高头大马。前面一匹马上,端坐一人:头戴乌纱,身穿蟒袍,腰横玉带,足蹬朝靴。往脸上看,面如傅粉,两道八字眉,一对鹞子眼,塌鼻梁,柿于嘴。十字披红,年纪有五十开外。后面紧跟着三匹马,马上的三个人,最大的有三十来岁,最小的也够二十。他们的长相差不多,一看便知是同胞弟兄。

薛奎询问行人,才知是掌朝太师袁成霸夸官。后面跟着的,是三个儿子:老大袁文、老二袁武、老三袁英。

书中暗表;这个袁成霸,原来只是个四品官。他女儿袁飞燕被选为西宫娘娘之后,女贵父尊,一跃成了掌朝太师。这个袁成霸,原来就是个贪官;现在,权重位高,贪赃枉法更不择手段。有人送他一块挂匾。上书“青天高三尺”,那意思说他刮地皮太狠,天都显得高了。他却不解其意,以为颂扬他是青天大人。将这块匾还高悬中堂,自得其乐。

话休絮烦。薛奎见新太师夸官,虽然心里有些气愤,但想到父帅临行吩咐,不敢惹祸。同时,重任在身,就想忍忍气过去。

可是,卫队手持红油大棍,已经来到他跟前:“太师夸官,闲人都得回避。你为何站在这里?”

薛奎一听,火往上蹿:“奎爷回朝,你们为何不来让路?”

卫队见薛奎的茬口挺硬,“忽啦”一下,围上前来,七嘴八舌地训斥薛奎。有些不知趣的,就要抽打。

这时,有认识薛奎的人,高声喊道:“千万不可乱打。这是当朝的二驸马!”

卫队听说薜奎到了,赶紧闪开道路。

太师袁成霸见导队停下,厉声喝道:“为何停步不前?”

有人禀报:“太师爷,前面有人阻挡,不能前进。”

袁成霸说:“何人如此大胆?给我把他抓来!”

这阵儿,薛奎的战马已插入卫队中间:袁成霸的这句话,听了个清清楚楚。他怒气不息,催马上前,端锤点指袁成霸:“老小子,你敢抓我吗?你若动我一根毫毛,我就把你的脑袋揪下来当球踢。”

袁成霸没见过薛奎。一听他说话这般狂妄,回头对三个儿子说:“孩子们,给我打!”

三位公子拍马上前,抽出腰间的宝剑,就要和薛奎较量。

这时,有人赶紧跑到袁太师跟前,禀报道:“太师爷,可不能打啊,他是二驸马薛奎!”

袁成霸一听,不由得例吸了一口凉气:瞎,真倒霉。想不到头一天夸官,竞遇上这个活雷公。他急忙高喊:“孩儿们,快走!”话音一落,率众就跑。

薛奎见了,怒气未消:“你往哪里跑!”撒马就追。

袁成霸仓皇逃命,帽歪袍扯,花掉绸落。他想。今天,逃到哪里也不行,只有上金殿平安,于是,一溜烟跑进午朝门内。

这时,李旦正在后宫,与袁飞燕嬉戏调情,就见袁太师哭丧着脸进来。

李旦忙问:“老爱卿,为何落成了这般样子?”

袁飞燕也问:“爹爹。您受了何人欺负?”

袁成霸稍微喘了喘气,说道:“臣奉旨夸官,刚上大街,便遇到二驸马薛奎.臣不认识他,未曾下马拜见。他恼恨老夫,举锤就打.要不是我跑得快,老命休矣!”

袁飞燕一听,忙撒娇说:“万岁。可要给我爹爹作主哇!”说着话,便哭了起来。

李旦不急不怒,暗自琢磨道:太师,你就认个倒霉算了。前任的太师和娘娘都死在他的手下,我干生气也没办法.刚说他把你赶回来,就是打你几下也得自挨!

正在这时,忽听金鼓齐鸣。李旦说:“此事以后再说,先随朕上殿。”

简短捷说。李旦来到八宝金殿,问道:“何人击鼓鸣钟?”

殿头官报:二驸马回朝见驾。”

“宣他上殿。”

殿头官一声高喊,薛奎“噔噔”走上殿来,跪倒在品级台前:“臣薛奎参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免礼,平身。”

“谢万岁。”薛奎深施一礼,坐定身形。

“皇儿,你何时还朝,可有急事要奏?”

薛奎看了看袁成霸,启奏道:“我奉庐陵王旨意,回朝搬兵来了。俗话说,‘救兵如救火’。可是,你的这位老丈人倒不着急。不光拦住我的去路,还要抓我闻罪。今天,我打鼓请驾,要叫皇上评理。到底是夸官当紧,还是搬兵着急?”

李旦一听:蠖,他倒先咬了太师一口。略思片刻,好言相劝道:“皇儿不必生气。袁太师刚调京城,不认识你。如果认识。决不会阻拦。”

袁太师见李旦如此讲话,也只好强压怒火,走到薛奎跟前,施礼说道:“都怪老夫有眼不识泰山,拦了你的道路。驸马爷,我给你赔礼了。”

薛奎见好就收:“不知者,不怪罪。我就这个脾气,吃软不吃硬。以后,若敢对奎爷来硬的,可没你的好处。”

袁成霸唯唯诺诺,不敢多言。心里却暗骂道:小兔崽子,咱们走着瞧吧!

这场风波,总算平息了。李旦暗自庆幸,这才问道:“皇儿,你回朝搬兵,可有折报?”

“唉呀。叫你老丈人把我气糊涂了,这里有我老丈人的折报。”

传旨官接过折报,递给李旦。

李且看罢,说道:“庐陵王和众将,被六国兵马困在牧羊城内。众位爱卿,有何良策?”

薛奎启奏:“玉兰关还有十万人马。皇上刷道圣旨,奎爷就能调来。不过,就是缺少战将。”

袁成霸奏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老夫在朝为官,与国同荣共辱。臣愿忍痛割爱。令犬子袁英上阵杀敌。”

马周心里明白。袁成霸想叫他儿子争夺帅印。于是,急忙启奏道:“朝廷用人之际。一二战将不济于事。不如在校军场比武,广招天下英雄。到那时,也好量才使用。”

李旦听着有理,当殿传下旨意,命薛奎速到玉兰关调兵,命程咬金、马周为主考。三日后校场比武,选帅将之才。

朝廷榜示天下。三日后,天下各路英雄,都云集在校军场内。

天到午时,马周登上彩棚。高声说道:“各位英雄听了!今日,我与程千岁奉旨主考,选北征的帅将。无论哪路好汉,都得先到标名棚里挂号。再下场比武。五阵定输赢,夺魁者为帅、贤能者为将。跳出梅花圈外,不准追赶。违者,严惩不贷!”

马周说罢,一声号令,此武开始。

第一个下场的,就是袁成霸的三公子袁英。他在校军场内,催马走了三圈儿,将马带住,冲四外拱手施礼道:“众位英雄,哪个来与我比武?胜了我,您就是扫北的元帅,败在我手下,我也让您在帐下做个将军。谁想试试,赶快下场吧!”

过了好大一阵儿,没人应声。袁英就有点趾高气扬了,说道:“怎么,这么大一个长安城,就没有一位英雄敢下场吗?看来,这元帅可是我的了!”

袁英的话音刚落,就听有人大声喝喊道:“休要张狂。我与你较量较量!”

眨眼间,一匹红马奔进梅花圈内。众人举目一看:马上之人怀抱大斧,面如蝌盖,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袁英高声问道:“你是何人?”

“不认识我吗?我老爷爷是程咬金,我叫程飞虎。”

那位说。程飞虎和秦、罗两家的小将,不是到阵前打仗去了吗?是的,他们是跟着薛强出征打仗去了。可是,拿下白狼关之后,薛强就把他们打发回家了。

袁英一看是鲁王府的子弟,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因为老程家祖祖辈辈都一样,只有三斧子的能耐。于是。说道:“程飞虎。你可曾标名挂号?”

“嗳,标不标名都一样,谁赢谁输,大伙儿看得明白。”

“那可不行。你快去标名挂号吧,这是比武场的规矩。”

程飞虎无奈,只好去标名挂号。

程咬金放心不下,也跟到报号棚内,叮咛程飞虎:“重孙子,你可要小心点儿,别给老爷爷丢脸。能打胜就打,打不了就跑。”

“老爷爷,放心吧!您不是常说吗?到了战场上,连蒙带唬,见好就收。对吧?”

程咬金笑了笑:“对,对……

程飞虎标过名姓,二番上马,进了梅花圈,把斧子一摆:“三国舅,请吧!”

“好,请!”

袁英一摆三尖两刃刀,就和程飞虎杀在一处。

程飞虎的招数,可真够快的。大斧一抡:“叼嘴!剜眼!掏耳朵!”这三招来得麻利,一招紧似一招。

袁英只顾招架,无法还手。

这时,程飞虎又把斧子砍来。

袁英运足力气,猛地用刀击架。只听一声巨响,把程飞虎震得两臂酸麻。

程飞虎不敢再战,急忙跳出梅花圈外:“好小子,一点情面也不留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