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非的启示-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08'?最近的例子,见文贯中:《论降低城市化成本以提升内需的紧迫性》,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研讨会会议资料》,2007年。他建议叫“平民区”,这个说法恐怕过于浪漫:如果“流动人口”才是平民,难道户籍人口就是权贵?如果两者实现了自由混居,还有“区”分的必要吗?如果没有实现,中国政府能公然划出“权贵区”与“平民区”吗?
'109'?蒋耒文、庞丽华、张志明:《中国城镇流动人口的住房状况研究》,《人口研究》29卷第4期(2005年7月)。
'110'?秦晖:《以强凌弱,于国何福?于民何利?》,《中国新闻周刊》2003年06月23日。
'111'?纳尔逊·曼德拉:《漫漫自由路》,谭振学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130—140页。
'112'?J。 Allen; Rabble…Rouser for Peace: the Authorized Biography of Desmond Tutu。 New York: Lynn C。 Franklin; 2006。 pp。 58。
'113'?J。 Allen; Rabble…Rouser for Peace: the Authorized Biography of Desmond Tutu。 New York: Lynn C。 Franklin; 2006。 pp。 2。
'114'?《南方都市报》2004年4月13日。
'115'?顾则徐:《火烧“违建”宣示了什么?》,《南方都市报》2007年9月4日。
'116'?陈鸿奕:《暂住人员的安乐窝》,《深圳特区报》1993年4月28日。
'117'?乐山:《百万人的失语》,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928 PostID=542979
'118'?金城、陈善哲:《深圳“梳理行动”:急速城市化的中国标本》,《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8月9日。
'119'?“违章建筑”的概念不是不能使用,但必须在尊重人权的前提下。笔者认为首先这“章”不能只是利益有关一方(例如想给自己的官员找地方盖豪宅的某衙门)下个“红头文件”就算,像扒房赶人、甚至烧房抓人这样事关基本人权的事,怎么能不立法?而且立法过程也应该有各方参与,无论代议制还是听证制,都应该有“流动人口”的声音。其次,这“章”也应该合乎常人情理,至少要回答:如果不违这个“章”,“暂住者”能在哪里安身?最后,这“章”还应该有点严肃性,不能朝令夕改而且改了还追溯既往,不能我想用苦力就让你盖棚子算是“安置”,用完了你这棚子就算“违章”了,或者我没打这地的主意时不管你,我想用这地赚钱了就说你“违章”了。
'120'?纳尔逊·曼德拉:《漫漫自由路》,谭振学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64—65页。
'121'?李新烽:《南非土地制度研究》,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农业经济系博士论文,2000年,7—8页。
'122'?李新烽:《南非土地制度研究》,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农业经济系博士论文,2000年,28—31页。
'123'?M。 Bole…Richard; Victimes de la Politique d' 〃Urbanisation Ordonnee〃: Les 〃Surplus People〃 en Afrique du Sud。 Le Monde; 1…4…1987。
'124'?李新烽:《南非土地制度研究》,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农业经济系博士论文,2000年,27页。
'125'?徐歌:《独闯非洲》,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106页。
'126'?秦晖:《什么是农民工的“退路”?》,《经济观察报》2009年2月23日。
'127'?Govan Mbeki; South Africa: The Peasants' Revolt。 Harmondsworth; UK: Penguin Books; 1964,此书网络版见非国大官方网站。
'128'?中国失地农民的规模一直没有准确的说法,前些年流行的几种说法在3000—6000万之间。最近于建嵘认为早在2002年失地农民的数量已达6630多万人,约占中国公民总数的5%;(于建嵘:《深入到失地农民中去》,《南方周末》,2005年7月14日)如果是这样,如今这个数字不可能低于7000万。
'129'?《民进中央:失地农民数量迅速扩大2020年将超1亿》,《中国青年报》,2009年03月14日。
'130'?据中央电视台2001年9月21日《今日说法》节目:“如此土地流转”报导。
'131'?《中华工商报》2009年8月10日,《大宗土地流转监管不能缺位》。
'132'?如“蒋巷事件”在农民告状、镇上出动警力“维持秩序”、中央电视台等曝光此事后,11月间《中国民兵》杂志却推出重头通讯《挺进鄱阳湖》称:“广东省共产党员×××跨越千里当农民,率领一支以民兵为主体的青年科技队伍挺进江西省鄱阳湖畔,租种南昌县蒋巷镇土地5万亩,……体现了农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引起了江西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云云。而山东沾化“中澳公司”圈地后外资竟无下文,官府在这种情况下居然又把土地转给另一家公司,并多次抓捕上访人员。事件迁延至今。
'133'?农口有专家告诉笔者:全国失地农民数字是根据全国征地总规模除以农民人均有地规模得出。但是很多农民并非全部土地被征,因此全部失地的农民会少于此数,而部分失地的农民则超过此数。但国际上所谓“无地农民”并非仅指完全无地者。只要余地不足以谋生都算,如果这样,则我国的“无地农民”已经为数惊人。
'134'?Keith Griffin; Azizur Rahman Khan and Amy Ickowitz; Poverty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Lan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2000。 pp。 80。
'135'?Azizur Rahman Khan and Carl Riskin; 〃Income and Inequality in China: Composition; Distribution and Growth of Household Income; 1988 and 1995;〃 in China Quarterly; No。 154; June 1998。
'136'?L。 E。 Neame; The History of Apartheid; London; 1962。 pp。 119。
'137'?纳尔逊·曼德拉:《漫漫自由路》,谭振学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160页。
'138'?Govan Mbeki; South Africa: The Peasants' Revolt。 Harmondsworth; UK: Penguin Books; 1964。
'139'?夏吉生主编:《南非种族关系探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148—149页;宁骚:《试论南非班图斯坦制度》,《北京大学学报》1980年第1期,88页。
'140'?英国人在黑人区设立的议会1/4成员是白人,3/4是黑人,但议会是咨询性的,其决议要白人行政长官审查后才能生效。
'141'?纳尔逊·曼德拉:《漫漫自由路》,谭振学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155页。
'142'?L。 E。 Neame; The History of Apartheid; London; 1962。 pp。 78。
'143'?夏吉生主编:《南非种族关系探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145页。
'144'?夏吉生主编:《南非种族关系探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146—148页。
'145'?夏吉生主编:《南非种族关系探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151页。
'146'?葛佶:《南非——富饶而多难的土地》,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107页。
'147'?1991年共约1685万人,见夏吉生主编:《南非种族关系探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36页。
'148'?所谓福利国家,其福利并非“皇恩浩荡”,而是民众责成政府履行的一种服务。有之民众无需感恩,无之民众可以问责,显然这样的国家只能是民主国家。
'149'?夏吉生主编:《南非种族关系探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162页。
'150'?R。 W。 Fogel and S。 Engerman; Time on the Cross: the Economics of American Negro Slavery。 Little Brown; 1974; R。 W。 Fogel; Without Contract or Consent。 Norton; 1989。
'151'?夏吉生主编:《南非种族关系探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201—208页。
'152'?参见秦晖:《全球化中的“中国因素”与世界未来》,《领导者》总20期,2008年2月。
'153'?以上跟贴见凯迪网络“猫眼看人”http://club2。cat898/newbbs/dispbbs。asp?boardid=1 id=2825877。在60多个跟贴中有“丁小平特别局”、“灰色空间”、“duket”、“阿田”等几个网友都发表了类似意见。另外,正式为文批评笔者的法国华人宋鲁郑先生也有类似观点,他在提到本人指出南非民主化后的问题时就对南非变革极表不屑,认为“这样的民主”不如不要。见宋鲁郑:《中国经济奇迹的根源是“低人权成本”吗?——谈秦晖先生〈南非:中国的前车之鉴〉》,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395167。shtml
'154'?课题研发组:《城管执法操作实务》,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6年。这本培训教材关于“城管”抓小贩时出手要狠,“不能轻易放过”,要干得“干净利落”,“将所有力量全部使用上”,做到“脸上不见血,身上不见伤,周围不见人”的说法在网上披露后引起舆情哗然。
'155'?china…review/gao。asp?id=20942。
'156'?H.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97页。
'15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105页。
'158'?《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36卷,350页。
'159'?见《毛泽东选集》一卷本,人民出版社1968年,5—8页。






  
    从南非看中国:“低人权优势”下的“经济奇迹”
    
  


  
附 录
另一个奇迹:南非经济发展中的低人权优势
(2008年11月21日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演讲及答问)

盛洪:非常感谢秦晖教授终于赶到了。可能花太多精力在做学问上了,在找路上就稍微欠缺点,稍微晚了一点,也感谢大家比较有耐心。秦晖教授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另一个奇迹:南非经济发展中的低人权优势》。我认为这是个非常好的题目。因为我们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纪念活动和讨论中,我们也在讨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经济发展我们很有成就,但是在经济发展获得成就的过程中,有可能是以侵犯人权,以不平等为代价的。当然这是有争论的。有些人说这样的一种状况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为我们追求的是大家在权利上平等、共同富裕的目标。当然也有人说这是必不可少的代价。所以这是一个很引起争论的话题。秦晖教授的题目主要是讲南非。南非从这个题目上来看就是所谓的低人权优势,暗含的含义就是南非有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经济奇迹,在人权上是有问题的,是以这个为代价的。现在我们就请秦晖教授来讲。来晚了,就要讲的更压缩一点,在一个小时之内。

秦晖:关于中国奇迹,大家议论很多了。姚洋先生在这个问题上对我有很多批评。可是在事实判断上,其实我跟姚洋先生有很多说法是很类似的。例如他说造成中国奇迹的原因有两个,即“华盛顿共识”加“中性政府”。而我认为造成中国奇迹的两大原因是是全球化加“低人权优势”。这里我讲的全球化是指全球市场,就相当于他讲的华盛顿共识,而我讲的低人权优势在某种意义上跟他的所谓“中性政府”是很有关系的。因为没有这样的政府,中国可能就没有这样的“优势”。区别只在于价值判断上,我对“低人权优势”的评价是负面的,而他则对“中性政府”大加赞赏。这个问题的确很有意思。
其实在我看来,中国如果只有低人权而不搞市场经济、不搞全球化,那么中国就像北朝鲜,没什么奇迹可言。但是如果中国只搞市场经济而没有“低人权优势”,那么中国就像东欧。当然东欧转轨后的经济发展成就也是非常大的,但是无法跟中国相比。中国的经济,至少在目前要比东欧发展得快。我曾经写过关于中国与东欧对比的文章,我说东欧的吃亏根本不是吃亏在休克疗法上,与中国相比它真正的“吃亏”就在于我所说的那四句话:民主分家麻烦大,福利国家包袱多,工会吓跑投资者,农会赶走圈地客。那么这四点中国都刚好相反,这就成了中国的四个“长项”,反过来就是东欧的短项。如果中国没有“低人权优势”,这四个长项也就不会有。
但是既搞了市场经济全球化又具有“低人权优势”,两者俱备的,除了我们还有谁呢?现在有很多批评中国的人,把中国和印度、拉美作比较。但是我们的中资机构一到这两个地方就会发现它们都跟中国天差地别。老实说,只要是去过这两个地方的人就知道它们和中国有很大不同。首先,一个人不需要太多的学问,他到拉美和印度都会看到大片的贫民窟。这是批评这两个地方的人经常提到的。但是如果他去到南非,当然现在不行了,因为现在种族隔离制度已经废除了。
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如果他去到南非,会有一个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