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京宰相-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乔冠华在开城谈判桌上纵横捭阖,谈笑自如,才华横溢,令到美方谈判代表都朝他出示过大拇指,表示由的衷的赞许;他的夫人龚澎在北京的生活却出现了麻烦。

那是一次中央人民政府召开的、讨论有关朝鲜停战谈判局势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主席又见到了前来列席会议的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龚澎。龚澎衣着朴素,依然仪态万方,秀丽迷人。毛泽东看着在眼里,记在心上,又动了请龚澎做他的私人英文教员的念头。

毛泽东欲见某位女子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让机要秘书去交代中央办公厅,送春藕斋的舞票或是怀仁堂的戏票给谁谁谁。大都为三军文工团的那些漂亮妞儿。能够进中南海跳舞、观剧,陪伴的又竟然是伟大领袖,自然是喜从天降,皇恩浩荡了。龚澎接到了几次这种「不准转让」的舞票、戏票,却都给中办的办事员回了电话,称南乔出了国,孩子年纪小,公务家务都忙,分不开身。

毛泽东也像凡人一样,越是到不了手的事物,越是急欲到手。可他又毕竟身为「人民领袖」,不是过去的封建皇上,有的事情也不得不有所顾忌,不可以为所欲为的。何况以毛泽东的性情,在男女情事上,从来主张「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半点勉强不来的。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就是这个道理。他也只好再次通过组织途径,向外交部要人。这次他没让中办主任杨尚昆出面。杨尚昆办事面面俱到,动辄顾及大局,四平八稳,有些油了。他十分信任自己的年轻秘书田家英。田家英对他以师长相尊,唯命是从。他让田家英出面,去直接找外交部长周恩来谈,借调龚澎做兼职英文教员,每天一小时,由毛从自己的著作稿费中付薪酬,并派车接送。

田家英已升任为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他受命来到西花厅。在后院小会客室,周恩来亲切接待田家英。凡是菊香书屋的工作人员,上至陈伯达、师哲、胡乔木、田家英四大秘书,下至医生、护士、卫士们,周恩来都十分敬重,态度谦和。他尤其喜爱田家英这位小他二十四岁的青年干部,为人正派,又有学问,又有头脑,毛泽东主席的许多重要讲话都出自他的手笔。当田家英说明来意,周恩来略略有些吃惊:「这是第二回提出借用龚澎了。记得去年是尚昆同志来提过。后来尚昆同意了我的意见,主席的私人英语敦员,还是找位男青年为好……不是有了一位男青年任他的英文教员兼秘书了吗?怎幺又忽然记起龚澎来了?」

田家英恭敬地说:「主席也的确有他令我们这些菊香书屋的工作人员心疼的地方。他和江青貌合神离已不是一两年了。但又要顾及党内外影响,不好休了再娶。长子岸英牺牲后,他更是内心里感到寂寞,甚至可以称为凄凉。他多次私下里对我说:「家英啊,一个儿子死了、一个儿子疯了,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入朝参战是我力主的,报应到了我身上。……我心里缺了块东西埃」每次听到他这番内心独白的话,我都忍不住想掉泪。」

周恩来神情寂然,过了一会,才问:「家英,借龚澎这事,你看怎幺办?」

田家英想了想,说:「从主席的角度来说,恕我大胆妄言,倒是真希望他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人,给他些精神的藉慰……。但龚澎却是不合适。」

周恩来点着头,感激地看着田家英,对自己这幺信赖和坦诚:「是啊,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了六位亲人,这在中央领导人中,是绝无仅有的。特别是长子岸英在朝鲜被炸死,可以说是主席个人生活中最大的不幸。

所以,他有时发脾气、骂人,大家也都让着他,不计较。毕竟,他对革命的贡献最大,丰功伟绩,无人企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泽东,一九四九年的全面胜利,不会这幺快就到来。这是个大道理,大前提。照说,我们服从毛主席,替他做任何事,都是应该的。可是呢,具体到某某人,某某事,就又感到很为难,很棘手。当然,不是说龚澎去做了做私人英语教员,就一定会有什幺事。……她毕竟是位有夫之妇。你说,南乔作为我国政府的首席谈判代表,正在朝鲜开城跟美方代表唇枪舌战,斗智斗勇,我们更应当确保的家室安静。何况他们的两个孩子年岁太小,龚澎下了班不往家里跑,还要去兼做第二份工作?这事,真是棘手又棘手呢。」

田家英品着茶,静静地聆听着。总理谈论麻烦问题,常常会连续绕几道弯,绕出去老远,才又回到主旨上来。……田家英说:「主席是诗人气质,豪放、浪漫、温情、细腻、粗犷、温和、严厉……融于一身,他平日喜欢和年轻女孩子在一起,倒也不必求全责备。告诉总理一个事吧,但不能传出去,我会掉脑袋的。前些时,不知什幺人,引荐一位老道士来见主席,听说做过白云观的老道长,来大谈《黄帝真经》、《素女经》、《闺房秘籍》等等,说黄帝长寿一千二百多岁,就是因为有一位叫彭祖的,传授皇帝以采补术,每夜驭童女十名。……主席听得很入迷。第二天就让到文津街对面的北京图书馆内库里,去找上述古籍来读。」

周恩来双眉紧拧,沉沉地叹了口气,才说:「家英,这话到此为止。

以后道士尼姑之类,绝不允许进中南海。邪门歪道,妖言惑众。当然重要的宗教界统战人士除外。你看,龚澎这事,主席那边又催得急,我们该怎幺回复呢?你能不能帮我出个主意?」

田家英笑望了总理一眼,抿紧了嘴唇,心想:生姜是老的辣哩!总理明明自己有了主意,却要我来替他说出来呢。说就说吧,反正总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出卖我这个后生晚辈的:「为了顾全大局,也是为了南乔夫妇。……总理可不可以在近几天,把龚澎同志调去朝鲜开城,恊助我国和谈代表团工作?那里不正有大量的英文资料和中文资料,等着英翻中或是中翻英?龚澎同志英文能力强,好钢不正好用到刀刃上?」

周恩来一听,眉头舒展开来。的确,他自己心里也早就这幺想的。如今话由田家英说出来,他不禁喜上心头,紧握住田家英的手说:「家英,如果我没有记错,你正好跟岸英同年,都是一九二二年出生。我痴长你二十四岁啊,主席更是长你二十九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再干个十几二十年,我们一辈就该退休了,休息了,你们一辈接我们的班,可以放心了。谢谢你,谢谢你给我出了这幺个好主意。就这幺办吧,你回去替我向主席汇报,就说是我说的,本来派外交部新闻司龚澎同志做主席的兼职英语教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相信龚澎同志本人也是很乐意的。但外交部上星期已知会了北朝鲜驻京使馆,我们将立即派龚澎同志(乔冠华夫人)赴朝鲜开城,协助我和谈代表团工作。我代表团积压了大批英文资料急待翻译成中文。因为已经知会了朝鲜方面,外交部不宜收回成命。龚澎本人亦已作好了准备,不日即离京赴朝。……」

说来有趣,周恩来亦曾经力图保护干女儿孙维世。怎奈干女儿不甘寂寞,或者说是禁不住诱惑,自己要往上凑,你想保护她,她都不让你保护。话就放在这里吧,只要江青不死,或是不被毛泽东同志休掉,总有一天,孙维世要吃亏的。究竟吃多大的亏,当然一时难以说准。维维有句话算说对了,绝不可小看江青这女人。

龚澎不同,在公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官员,在私是一位贤妻良母。因之在保护龚澎不让毛泽东同志染指一事上,周恩来不动声色,不遗余力,像他在国共谈判及外交谈判上那样,表现出来的一种不屈不挠的韧劲。 

※※※※※※※※※

第四十章 高岗进京播火种
朝鲜战局边谈边打,中、美双方军队在三十八度线上呈胶着状态。北方的金日成和南方的李承晚,都是借用了外力,才保住了各自的半壁江山。

一九五二年秋季,毛泽东下令调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回北京,入住中南海永福堂,专职中央人民政府国防部部长,中央军委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主席。彭德怀曾向毛泽东提出返回西北局工作,他念念不忘自己那份大西北开发计画书。毛泽东笑问:「老彭,在北京住不惯?是不是嫌官小了啊?以后还可以加官晋爵嘛。」彭德怀被问得脸红脖子粗:「老毛,我受不起你这个玩笑。我老彭自拉队伍上井岗山,二十几年来什幺时候向党伸手要过名,要过位?」毛泽东仍是笑呵呵的:「那就好,那就好,功高不震主,主就是党中央。还是留在北京,大家一个锅子里舀饭吃罗。」

彭德怀有个明显感觉,自毛岸英牺牲、朝鲜战局稳定下来之后,毛泽东对他已经没有了一九五0年十月上旬请他挂帅出征时的那股亲热劲了。

那时每次谈话,毛泽东都要拉住他的手,真要比亲兄长还亲。现在又恢复到了四七年陕北转战之后的那种疏离感,又开始对他敬而远之,不亲不痛了。

安顿了彭德怀,毛泽东开始了自己的「削藩」行动。他亲自拟定名单,调东北人民政府主席高岗、西南军政委员会书记邓小平、中南军政委员会书记邓子恢、华东军政委员会书记饶漱石、西北军政委员会书记习仲勋等人进京,充实中央领导班子。毛泽东并提名高岗为主席,组成国家经济计画委员会,与周恩来任总理的政务院平行,为中央人民政府属下的两大执行机构。顾名思义,国家经济计划委员会专司财政经济,因之又被称为「经济内阁」,委员则包括陈云、董必武、彭德怀、邓小平、林彪、饶漱石、彭真、薄一波、邓子恢、李富春、习仲勋、李先念等中共最重要的负责人。董必武老人说:「今年是五马进京,一马当先,都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千里驹罗。」由于名单是毛泽东亲自拟定,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均不便提出不同意见,政治局会议上也就无异议通过。事实也一再说明了,毛泽东的权力已不受任何制约。

高岗以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之尊,出任国家经济计划委员会主席,正式处在了与周恩来平起平坐的地位,并有了一种凌驾、取代周恩来的态势。这是毛泽东对周恩来、刘少奇二人所采取的一项重大的分权行动。高岗的权力炙手可热。政治局会议通过高岗新职任命那天,毛泽东特意请全体政治局成员在颐年堂门口照相留念。刘少奇很识趣,自觉地将高岗让到了毛泽束身边。高岗倒是谦虚了一下:「少奇同志不可以的,主席身边是你,位置早已确定。」毛泽东却说:「什幺确定不确定?你就站到我身边来嘛,少奇也可以站到你身边去,大家轮换轮换嘛。」

此后,中央日常工作采行刘少奇、周恩来、高岗三人轮值制,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可是此一来,也就造成了中央政府领导体制的混乱,政务院与国家经委分工不明,职能重迭,陈云、邓小平、邓子恢、薄一波、李富春等人更是两边挂职,权责含混。高岗虽然才干出众,能力超群,在抗美朝鲜战争中为百万志愿军办后勤,处理大小问题果断坚决,立下了仅次于彭德怀的大功劳;但他并无中央工作经验,也无自己在北京的工作班底,更来不及营建起他个人在中央机关的人际关系。周恩来则不同,早在主持中共驻重庆办事处期间,便广罗人才,广结善缘,经营起了自己的「影子内阁」。周恩来二、三十年来所刻意提拔、栽培起来的中高级干部,如今遍布中央机关各个部、委、办、厅、局,包括备受毛泽东器重的陈云、邓小平、薄一波、李富春、习仲勋、邓子恢等人,都十分敬重周恩来,遇事愿意找周恩来讨教、相商。周恩来虽在新成立的国家经济计划委员会内无一名分,却仍然实际掌握着中央政府的财经大权。高岗虽有名分,但他名下的国家经委却是个空架子,有待他去奋斗,去充实,以期不负毛泽东主席的厚望,早日把中央政府的财政经济大权从周恩来手中拿过来。

毛泽东之所以要在中央政府的权力架构上动这项大手术,是出于对刘少奇、周恩来二人权力日益稳固和扩展的担忧。刘少奇在党内分管组织人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在中央人民政府里也处于第一副主席的高位,并具体指导农村工作;周恩来则在国家行政系统总揽一切,包罗万象。刘、周二人合作密切,事事默契,大有一种欲把他毛泽东奉为神明,尊为圣人,而实际上权力架空了的趋势。以毛泽东的精明锐利,雄才伟略,他怎幺能够容忍被人权力架空,变成一位只有荣誉没有内容的「开明国君」?那他不就成为日皇、泰皇、英国女皇一类人物了?

说起来,还是去年七月五日,刘少奇在中南海春藕斋对中央马列学院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