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舍我其谁:胡适-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幌砝种饕迮校恢辽疲焕止壑饕逵氡壑饕澹蛔杂梢庵居朊邸!闭饷趴蔚慕炭剖椋褪堑依硭摹堵桌硌У悸邸罚↖ntroduction to Ethics)。'32'这门伦理课,胡适得76分。
胡适在1912年秋天选的课有七门之多:一门心理学、两门政治学、三门哲学,外加“建筑30:美术史”。也许那学期胡适选的课太重了,还必须学校特准。那学期是9月26日开学,注册组在10月1日批准他加选“建筑30:美术史”。'33'这门课是布劳纳(Olaf Brauner)教授教的,胡适喜欢。他在9月27日的《留学日记》里说:“美术史一科甚有趣。教师Brauner先生工油画,讲授时以投影灯照古代名画以证之。今日所讲乃最古时代之美术,自冰鹿时代(约耶纪元前八九千年)以至埃及、巴比伦,增长见闻不少。”'34'他11月14日的日记说:“夜作一短文论建筑五式。”'35'应该就是为“建筑30”这门课作的报告。可惜,他这门课的成绩大概是他在康乃尔大学所得最低的一科:65分。唯一能跟这个低分同病相怜的,是他在1913年春天的一门体育课,也是65分。'36'
这时候,胡适已经在哲学系选了六门课了:五门哲学、一门心理学。当时康乃尔,哲学与心理并为一系。也就是说,他在哲学系修了十八个学分了。所以,胡适在1913年的春季班,只选了一门哲学课:“哲学五”。这门课是克雷登教的哲学史,是一整年的课,延续上学期的课。加上这门课的三学分,用胡适在《口述自传》里的话来说,他就修满了哲学专业所必须要有的学分。胡适这门课得85分。'37'
胡适在康乃尔大学的身份,在1913学年度产生了转变;他既是一个大四的学生,也是第一年的研究生。这个缘由颇为复杂,只有了解了美国的学制才能澄清。由于胡适接连三个夏天都选了暑期班的课,他到1913年夏天,实际上已经修足了大学毕业的学分。康乃尔大学在该年的5月16日,就已经正式批准,说他修完了毕业所需的学分。只是,康乃尔大学规定每一个学生必须在学注册满八个学期才能毕业。等他修完了1913年秋季班第七学期的课以后,校方把这七个学期,加上他三个暑期班的折算,认为他已经符合规定可以毕业,所以在2月4日批准他毕业。但他一直要到1914年6月17日,才参加毕业典礼。有关这点,胡适在毕业典礼当天的《留学日记》里作了解释:“余虽于去年夏季作完所需之功课,惟以大学定例,须八学期之居留,故至今年二月始得学位,今年夏季始与六月卒业者同行毕业式。”'38'胡适既然在1913年5月得到学校的批准,说他已经修够了毕业的学分,他于是申请研究所。该年9月25日,学校正式批准他作为哲学研究所的研究生。
图8 1914年着毕业服照片。胡适(中)与友人陆元昌(左)、王彦祖(右)着康乃尔大学学士服的合影(杨孝述摄)。(胡适纪念馆授权使用)
由于胡适在1913年秋天成为哲学研究所的研究生,虽然他在那学期选了我们在上文提到的“政治学87:经济理论史”以及“英文52:维多利亚文学”,但哲学课程才是他那学期的重点,一共四门:“哲学19:近代哲学问题的发展”(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Philosophical Problems)是克雷登教授教的;“哲学20:伦理学史:从古代、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是哈孟(William Hammond)教授教的;“哲学26:伦理学进阶”;以及“哲学37:伦理学讨论课”。后面这两门课都是狄理教授教的。“哲学19:近代哲学问题的发展”,根据克雷登教授的课程说明,这门课的主旨为:“在评论并诠释近代哲学派别与系统的主导概念,其目的在追溯哲学观念的演化,特别是去审视它们与十九世纪的的科学、社会、宗教问题之间的纠结关系。”'39'胡适在《口述自传》里,提到康乃尔大学哲学系的老师老爱在课堂上批判实用主义和杜威,他指的大概就是克雷登的这门课。
胡适在1914年春天选了两门哲学课:哈孟教授教的“哲学16:德国哲学选读”,以及艾尔比(Ernest Albee)教授教的“哲学21:近代伦理学史”。艾尔比的“近代伦理学史”着重的是英国的伦理学发展史,重点在阐明伦理学如何发展成哲学系统里一个独立的科学。'40'哈孟的“德国哲学选读”,用的教科书是德国新康德派哲学家温德尔班(Wilhelm Windelband)所著的德文作品《柏拉图》(Platon)。值得指出的是,哈孟教授自己为温德尔班这本《柏拉图》写了一篇书评。他称许:“温德尔班在所有他的著作里,都展现出他的长才,用求因溯源(genetically)的方法去彰显他所分析的人物、思辨的运动或问题。”他说温德尔班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就,就在于他能够充分地引用语言学与历史学研究的成果,能够批判地运用文献、以及用证据来判定其真伪。他在总结里称赞温德尔班的这本《柏拉图》“是第一流德国学术论文的代表作,反映了当代研究的精华。它行文的对象是大众,但完全没有牺牲其科学的内涵。作者对如何说他想说的话,有他神来之笔的领会。他得到了柏拉图之灵的感召,在这本著作的优美的架构里展现了他的魔力,以及他这位雅典师祖的影响。”'41'我在下文会提到“求因溯源”这个当时许多哲学派别共同使用的字眼,胡适后来翻成“历史的方法”、“祖孙的方法”,把它拿来解释杜威的实验主义。我也会再进一步地分析康乃尔大学这个唯心论的哲学背景,如何影响了胡适研究中国哲学史的方法。
胡适在1914年秋天选了一门哲学课,是“哲学30:经验论与唯理论”。这门课是艾尔比教授教的。有关经验论,他们所读的代表哲学家是洛克、伯克莱、休姆;唯理论的代表,他们所读的则是笛卡儿、斯宾诺沙、莱布尼兹。胡适在康乃尔哲学研究所所选的最后一门哲学课是他在康乃尔的最后一个学期,也就是1915年春季。他选的是“哲学31:康德的批判哲学”。这门课也是艾尔比教授教的,读的是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用的是缪勒(Max Müller)的英文翻译本。他们除了读各家的笺注以及当代的研究论著以外,还研讨了康德三大批判之间的关系。'42'
胡适在康乃尔大学主修哲学三年,扣除当时算在哲学学分里的心理学那一门课不计,一共选了六门哲学的课。他在哲学研究所两年,又选了八门哲学的课。总之,胡适在康乃尔大学五年,总计选修了十四门哲学的课。与之相比,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两年,总共只选了四门哲学的课(详下文)。我们要比较康乃尔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系对胡适的影响或潜移默化之功,孰重孰轻,似不待言。
邵建认定胡适“对古典自由主义生疏”。他说:“在他的日记中,我尚未发现胡适读过洛克。”他又说:“胡适在美国读过洛克吗?看不出来。”在他看来:“没有古典主义基础的自由主义,在来路上不明,就可能导致去向上的偏差。”他说他“相信胡适如果读过《政府论》”,就不会“走到了自由主义的反面”。'43'事实上,胡适在《留学日记》里提过洛克。他在1916年4月13日记完的《评梁任公〈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那一则日记里,在“法之起因”条下,就把墨家的说法比拟成:“此近于霍布士之说”;而把法家的管子的说法比拟成:“此近于洛克之说。”'44'邵建看到这句话就打心里不高兴,认为胡适牵强附会,于是指斥胡适说:“管子会和洛克的思想一致吗?那么中国自由主义的时间表应该是先秦了。”'45'殊不知胡适在这里所比拟的跟自由主义一点都不相干,而是有关人类社会的起源论。我在这里指出胡适在《留学日记》里提到过洛克,重点在于指出胡适读过洛克。
邵建不是不知道胡适在《留学日记》里是不记哲学的。胡适解释了他在日记里不记他所读的哲学的原因:
或问吾专治哲学,而札记中记哲学极少,何也?则答之曰:正以哲学为吾所专治,故不以入吾札记耳。吾日日读哲学,若一一以实吾札记,则篇篇时日皆有所不给。且吾之哲学功课,皆随时作记(notes);其有有统系的思想,则皆著为长篇论文,如前论墨子、康德(Kant)、胡母(Hume)'休姆'诸文,皆不合于札记之体例也。且吾札记所记者,皆一般足以引起普通读者之兴味者也。哲学之不见录于此也,不亦宜乎?'46'
念西方哲学的胡适,在选课的时候一定会读到洛克,这是毋庸置疑的。现在,我们知道胡适在“哲学30:经验论与唯理论”这门课读了洛克。此外,北京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藏的“胡适档案”里,就有一篇胡适的读书报告,写的就是邵建所谓的要了解自由主义的真谛所必读的《洛克〈政府二论〉的研究》(AStudy of Locke’sTwo Treatises on Government)。'47'我们不能确定这篇读书报告是为“哲学30:经验论与唯理论”所写的,还是他到了哥伦比亚大学以后上杜威的“社会政治哲学”那门课所写的。重点是,胡适是好好地读了洛克的《政府二论》的。如果胡适作出了与古典自由主义不合的论点,那绝不是像邵建所说的,是因为胡适“对古典自由主义生疏”,而是他站在了解的基础上来批判古典自由主义。所有研究胡适的人都必须先抱持着一个态度跟一个假定。那个态度就是虚心:我们所面对、所分析的,是一个天才,他的天分跟努力是我们望尘莫及的;那个假定就是:如果胡适敢谈任何问题,我们必须假定他知道他在说什么。我们必须假定该看的书,他都已经看过了。
胡适在康乃尔大学五年,其中三年是大学部的学生,最后两年是哲学研究所的学生。这是胡适一生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他在《口述自传》里强调他在康乃尔大学有三个专业:哲学心理、英国文学以及政治经济。他没有特别提起两年的研究所生涯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无论是从他自己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世人对他的了解来看,他的哲学家的名声与依傍,都是跟哥伦比亚大学的杜威连结在一起的。我在下文会分析康乃尔大学哲学系对他的影响要远大于杜威对他的影响。我们在本节讨论胡适在康乃尔大学的教育,还有一个环节是必须处理的。而这个环节也是胡适在《口述自传》里刻意忽略的,那就是他在康乃尔大学所受到的史学训练。
胡适第一次选历史课是在1912年的夏天,也就是他转到文学院,上过一个学期的课以后。他在该年的暑期班选了两门历史课:“历史C”、“历史D”。这两门课都是达确(Gee Dutcher)教授教的。达确是卫思理言(Wesleyan)大学的教授,那年的暑期班在康乃尔任教。“历史C”这门课教的是“大英帝国的发展”(Growth of the British Empire),从都铎(Tudor)时期到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讨论的主题包括英国的印度、北美殖民政策的比较,以及殖民帝国重建期在非洲、澳大利亚、印度的政策。达确教授强调这门课所讨论的不只是大英帝国在北美、澳大利亚、南非、印度及其它地区扩张的历史,而更是要去分析英国如何处理移民、代议政府、殖民地联邦、帝国统治、落后民族以及帝国主义观念兴起等等问题。“历史D”的主题是“拿破仑时代”(Napoleonic Era),从拿破仑的身世与法国大革命时代的特征入手,再进一步分析拿破仑的事迹、法国的历史,以及欧洲从1796年到维也纳会议之间的历史。维也纳会议是奥、普、俄、英等国打败拿破仑以后,在1814到1815年召开的。达确教授在课程大要里说,虽然这门课非处理军事问题不可,但其分析的重点在于朝代、疆域与政制的变迁;法国大革命的完成及其建设性的工作;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在欧洲的传布;特别是民族主义的兴起。'48'“历史C:大英帝国的发展”,胡适得70分;“历史D:拿破仑时代”,得80分。'49'
胡适虽然在1912年的秋季班没有选历史的课,但是他去旁听了布尔(Gee Burr)教授教的西洋中古史。他在9月26日的日记说:“下午往旁听Prof。Burr之中古史,甚喜之。”'50'这门课是“历史11:中古史”。其课程说明是:“基督教世界从中世纪的前夕到文艺复兴初露曙光的通史,时间是从公元300到1300年。着重点在社会生活以及文明的进步。”这个布尔教授,就是胡适晚年说他说“容忍比自由重要”的那个“老教授”。更值得指出的是,布尔教授在康乃尔也教一门“容忍史”的课。这门课是“历史13:容忍观念的发轫(The Rise of Tolerance)”。课程说明说这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