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非斗士曼德拉-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胸膛”,左右两侧前部各有一个团列,列成向里弯曲的扩散队形。在与敌方接触时,中央主力部队放慢步伐,让两侧迅速包抄敌军,而后中央主力跑步前进,摧毁陷入夹击的敌人。这支训练有素的部队曾达15000至30000人,在促使祖鲁各部落形成一个单一的民族国家这一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无怪乎不少西方学者都称恰卡为“天才的军事家”,他确实是南非黑人的骄傲。

丁干是恰卡的兄弟,他于1828年发动宫廷政变夺得王位。这时,布尔人为了摆脱英国殖民政府的统治,以维持其以奴隶劳动和大土地占有制为基础的旧的生产方式,保持其在南非社会的统治地位,开始着手准备大迁徙。1834年,布尔人的先遣队窜人纳塔尔,策划占地移民。为了对付白人殖民者迫在眉睫的侵略,丁干向纳塔尔港的英商购买枪支,用火器和马匹装备祖鲁部队。1837年10月,布尔人首领雷提夫带领一支民团,朝德拉肯斯山进发,并写信给丁干要求在与祖鲁领土毗邻的地区建立他们的家园。丁干采取缓兵之计,以便争取时间组织有效抵抗。他向雷提夫提出,如布尔人能替他追回被偷走的牛群,他将考虑向布尔人提供居留地,雷提夫满口答应。

1838年2月3日,雷提夫追回了部分牲口。随后即“带领70名壮士再次去见丁干”,胁迫丁干在割让乌姆齐姆武布河以南的文件上签字。但此时,布尔民团已越过德拉肯斯山,侵占了图盖拉河和布须曼河之间的地区。丁干决定先发制人。丁干借口请他们检阅军队,把他的武士全部集合起来。一声暗号,这些武士立即扑向布尔人。这样,雷提夫及其随从全部被抓获处死。随后,祖鲁军队将布尔人在纳塔尔建立的据点摧毁。11月,另一布尔人首领比勒陀利乌斯率领大批布尔人赶来救援,他被公推为民团司令,率兵向祖鲁人反扑。12月6日,布尔人在恩康姆河套摆好牛车阵,祖鲁军队以密集队形持矛冲击,但终于敌不过布尔人的炮火和弹雨,伤亡惨重。在这次战斗中,祖鲁军约3000人战死,恩康姆河被鲜血染红,以后被称为“血河”,此役则称为“血河之役”。后来,丁干向北撤退。1840年1月,他的兄弟姆潘达勾结布尔人,袭击丁干的部队。后来,丁干被抓住,凌迟处死。今天,南非黑人为纪念了干这位反殖民主义的英雄,仍将12月26日称为“丁干日”。

曼德拉早就听说过恰卡、丁干的名字,白人对他们恨之入骨。“原来是这么回事,”他自言自语地说。“那我们科萨族或滕布人有没有自己的英雄呢?”他忍不住还想刨根问底。“有的,有的。”老人向他们讲述了科萨人反抗殖民入侵的9次卡佛尔战斗,其中曼德拉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名字:马卡纳和农夸希。英国人在科萨人中间采取离间政策,引起了科萨人的内部分裂。科萨人酋长恩德兰比为了团结一致抗击英国侵略者,与马卡纳联合。马卡纳是著名的“先知”,他宣称自己是上帝派来驱逐欧洲人的。他不仅会催眠术,同时左手拿标枪,因而也被称为“左撇子”。1818年11月,他们的联合部队在东伦敦附近打败了英国人扶植的盖卡。盖卡向英国人求援,导致第5次卡佛尔战争爆发。英军打败了科萨人,抢走了‘23000头牛。殖民军撤退后,恩德兰比与马卡纳重新集合部队,渡过大鱼河,于1819年4月向格雷厄姆斯敦进攻。但这次进攻失败了,英军乘势侵占了大鱼河和凯河之间的地区,大肆屠杀科萨人。马卡纳亲赴英军营地,要求英国人停止杀戮,被英国殖民者抓住,流放到罗本岛。1820年,他领导囚犯暴动,不幸淹死于海中。

马卡纳虽死犹生,他的影响还在,他对科萨人的“预言”还在。同时,科萨人的原始宗教也为“先知”的产生和“预言”的传播创造了条件。1856年,一个名叫农夸希的科萨少女忽有一系列的幻觉,不久消息就在各个部落传开,说科萨人的伟大祖先们向农夸希显灵了,他们将要回来赶走白人。到那时,玉米自生,牛羊自增,所有科萨人都会过上幸福的生活。农夸希还肯定地说,要使这一切得以实现,必须在1857年2月18日将所有的牲畜和粮食全部毁掉。结果是可想而知的。25000人饿死,10万人向东迁徙,离开了祖辈生长的地方,40000人迁人开普,成为英国人种植园的农场工人。这一场灾难给科萨人的抵抗运动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作用。

滕布人在反对白人侵占土地的过程中亦多次举起义旗、马法沙是滕布人查楚部落的首长,他在1846年和1851年两次加入科萨酋长恩戈奇卡的暴动。1848年,滕布人的女酋长农内希已因与白人农场主发生冲突而受了开普政府的限制。思干杰利芝维酋长和马法沙的继承人冈古别列等都加入了反对白人占地的斗争,曾引起开普总督格雷恼羞成怒。1884年,被授权主持特兰斯凯的滕布人国民教会的奈赫米亚·泰勒,背离了教会的荷裔白人(即布尔人)方针,与滕布人最高酋长一起,率先建立了一个土著教会,并声称其教会愿意接纳任何人人教而不看其肤色。

从老人嘴里,曼德拉还听到了很多在教会学校历史课中没有讲过的近期事件,特别是白人政权在布尔霍克的屠杀和对邦德尔斯瓦特族的轰炸,在他幼年的脑海里留下了痛苦的印记。1921年,南非总理史末资将军刚上任两年。当时,邻近的东开普境内布尔霍克有一个犹太人教派拒绝迁出他们在那里宿营的公用地。结果,史末资派遣军队进驻,在该地屠杀了163名男人、妇女和儿童。1924年,西南非洲的行政长官带领一支军队镇压了该地邦德尔斯瓦特族人民反对狗税的起义,有200多非洲人被杀死。

对于这些口述历史,曼德拉仍记忆犹新:“长老们常讲述我们的祖先为保卫祖国而进行的战斗,还讲述那些英雄岁月里将军们和士兵们所表现的英勇行为。祖鲁人中间的丁干和班巴塔,科萨人中间的欣查、马卡纳、恩德兰比,以及北方的塞库库尼等人,这些名字为人们提起,作为整个非洲民族的骄傲和光荣。”从自己家族的遭遇、村庄变迁和民族兴衰的历史中,他想了很多很多,也懂了很多很多。他暗自下定决心,要改变现在的世界,将黑人从白人种族主义残酷统治下解放出来。

曼德拉在与家人及亲戚朋友的交往中经常表现出一种早熟。他乐于助人,勇挑重担,对公众事务很有兴趣,并经常表示要为自己的民族服务。他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曼德拉九岁那年,父亲得了重病。在他临去世前,他将罗利赫拉赫拉托付给当时任滕布人大酋长的荣欣塔巴,嘱咐荣欣塔巴无论如何困难也要送这个孩子去读书。盖拉·曼德拉在他的遗嘱中写道:“上帝将帮助你为孩子提供生计。”荣欣塔巴仍然记得是盖拉坚持让他当上了大酋长。当他的父亲、胜布人大酋长达林戴波去世时,按传统习俗应由第一夫人之子萨巴塔继任。然而,萨巴塔年岁尚小,继任者只能从其他夫人生的儿子中选择。当时的候选人有三人,但盖拉力主荣欣塔巴是最合适的人选,认为他不仅受的教育最好,而且还会照顾萨巴塔成人。最后,滕布人和英国政府两方面都接受了这一选择。现在,荣欣塔巴终于有了一个回报盖拉知遇之恩的机会了。

这样,父亲死后,曼德拉就随着荣欣塔巴来到姆克凯芝万尼读书。丧父的痛苦以及与母亲和姐姐的离别在曼德拉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然而,他勇敢地抬起头,面对新的生活。








南非斗士曼德拉第二章 求学期间






第二章 求学期间

·成年割礼的历险、惊喜和激动:“我成年了!”

·克拉克伯里寄宿学校:曼德拉的第一次个人宴会

·希尔特敦学院的反差——英国的威灵顿公爵后裔与非洲的科萨族著名诗人

·“我要为你做一套西服”

·黑尔堡大学:学习与交友、天真与成熟

·勒令退学

·“现在是该你成家的时候了”

·逃往约翰内斯堡

曼德拉到了姆克凯芝万尼以后,在大酋长家里开始了新的生活。荣欣塔巴的儿子贾斯提斯比曼德拉大四岁,他个头很高,英俊潇洒,歌喉诱人,往往吸引了一大群“女崇拜者”。他当时已在离家60英里的克拉克伯里寄宿学校读书。这样,贾斯提斯很快就成了曼德拉的崇拜者。俩人关系密切,在家时总是形影不离。

荣欣塔巴和他的妻子非英格兰(No—England,多么奇怪的名字!)对曼德拉就像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孩子们吃一样的食物,穿一样的衣服,干同样的活计。荣欣塔巴对曼德拉的管教亦与对其他小孩一样,操心费力,既严厉又慈爱。他们一般都叫曼德拉“塔陀姆胡鲁”,一个很有趣的爱称,意思是“祖父”,因为他们看到曼德拉严肃认真时,活像一位老人。虽然曼德拉很快就适应了姆克凯芝万尼的新生活,但是他仍不时回想起库努的孩子们,一起放牧的日子和最后与姐妹们离别的日子。有时,他一个人坐在草地上,回忆起他第一次和白人用英语交谈的情景。

村里的小朋友中只有他会说英语。当然,用英语的机会几乎是微乎其微,但并非绝无仅有。有一天。曼德拉将家里的牛群赶进牛圈以后,突然听到摩托车的声音。这是从那条由乌姆塔塔通往伊丽莎白港的公路上传来的。这辆摩托车的发动机咆哮了很长时间,就是发动不起来。“姐姐,我们过去看看!”曼德拉边嚷边跑过去了。只见路边一个白人,他使劲用脚踩摩托车踏板,但发动机每次就响那么几下就不动了。围观的孩于们悄声议论著,谁也不敢大声说话。曼德拉走上前去,很有礼貌地用英语问道:“我能帮忙吗?”那个白人抬起头来皱皱眉头,没有回答。但曼德拉已卷起袖子干起来了。他一会扳着这个,一会儿压着那个,在那个白人的指导下干得挺欢,并用英语和白人谈起话来。白人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回答:“纳尔逊。”这是学校的老师姆丁干小姐给他取的欧洲名字。

当夜幕降临时,摩托车修好了。白人朝这位乐于助人的黑人小孩笑了笑,从口袋里掏出一点东西交给曼德拉,然后开车走了。其他的孩子纷纷围上来,想看看是什么。曼德拉将握紧的拳头举过头顶,笑着走开了。然后,他从手上拿出3个便士,分别交给3个姐姐。“其余的我要留着交学费。”他们一起笑着回家了。除了一般的家务外,曼德拉经常和姐姐们一起放牛。他为每一头牛取了名字。有时回家,他赶着牛群,喊着它们的名字,很亲呢地和它们交谈。有时则一边放牧一边复习学校里学的诗歌或各种公式……

曼德拉在荣欣塔巴大酋长的“克拉尔”学习生活。在南非的班图人中,克拉尔是一个大家庭的住宅。丈夫、妻子和孩子统统住在一个克拉尔里头。它由排成圆形的小茅屋组成,周围有篱笆。这些房屋中,一间为寝室,一间为日常杂居室,其余的分别由妻子们居住,第一夫人的房间靠近牛栏。女人们各自有谷仓和田地,孩子们长大后男女各用一间房子。这种结构是很有象征意义的。圆形结构象征着子宫,它既表示生老病死的人生观,又是家庭维系的纽带。克拉尔的大家庭由集体精神来支配。一天的伙食由妻子们集体准备,然后端到作为饭厅的第一夫人的小屋里。屋内男人们坐在左侧,女人们坐在右侧。饭菜循环传递,直到吃完。这不仅是全家人聚餐的时候,也是家人闲谈的社会场所。而且此时大人们有意识地向小孩子传授各种礼仪常规。

在荣欣塔巴的克拉尔,曼德拉和贾斯提斯一边继续读书,一边学习传统的科萨人战斗技巧,为参加成年割礼作准备。与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割礼不同,科萨人进行的是成年割礼,即要等孩子到了18岁左右才进行这一痛苦的手术。在此之前,他们被看作是未成年的孩子,可以尽情嬉闹。而割礼这一天是他们生命的里程碑。曼德拉从小就对成年割礼有一种敬重的感觉,一直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因为他知道,从这一天起,他将成为成年人,开始享受成年人的尊严和权利,同时承担成年人的责任和义务,他可以参加部落会议和选举酋长。也是从这一天起,年轻人可以娶妻结婚。割礼分成三阶段,第一阶段是自由活动阶段,第二阶段是仪式本身,第三是康复阶段。

自由活动阶段可以说是将要接受割礼的人对自己的孩童时代的告别仪式。他们身披兽皮作为伪装,带上长矛和盾牌,离开酋长的克拉尔,自己出去寻食打猎,享受“完全的自由”。他们将自己的脸上和身上涂满红赭石粉和白粉,带上装有发过酵的牛奶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