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非斗士曼德拉-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包括奥立弗·坦博,在以后的民族解放斗争中,他俩成为了生死与共的患难之交。巧得很,坦博也是科萨人。

坦博出生于特兰斯凯庞多兰一个名叫比赞纳的小村庄。他的父母从未跨进过学校门,坦博自己小时候也很调皮,从未有过进学校受教育的非分之想。直到有一天,一位英国圣公会传教团的教士到比赞纳来传教,他的父亲皈依了圣公教会。一天,一位朋友告诉坦博的父亲,说圣公会传教团办了一所免费寄宿学校。父子俩跋山涉水赶去时,才知道并无此事。这时,有两位英国的女会员写信给教团,愿意支付一个非洲孩子的学费。这样,奥立弗就成了寄宿学校的学生。后来,他又被圣彼得学校接受。由于他刻苦学习,竟然得到了特兰斯凯部族议事会的奖学金。这笔奖学金不仅可供他完成圣彼得学校的学习,并保证他可继续去黑尔堡大学深造。

与曼德拉不同,奥立弗·坦博专攻科学。这并不是说他喜欢科学,他最终想学医。从小听到的那些巫医或祭师的故事,关于医师可以掌握天气呼风唤雨的传说以及一些乡村医生用种种奇妙的方法和神秘的药方给人治病的传闻使他着迷,他从小就想解开这些谜。这才是他攻读理科学士学位的原因所在。然而,坦博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他发现实在难以适应学校的清规戒律。很快,他就在三方面得罪了学校的领导。首先,是关于礼拜天体育锻炼的事。其次,作为学生代表委员会的秘书,他应该向校领导提交一份关于学生精神生活和宗教职责的保证书,他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我知道我不能在那份保证书上签字。它是在向我要求某种我不能给予的东西。”当然,最令校方恼火的是他参与和组织了学生罢课。最后,他被校方开除了。

曼德拉在学校里很喜欢听马修斯教授的课,主要是因为马修斯在他所开的社会人类学中对政府的社会政策进行激烈的抨击。他旁征博引,批评种族主义的非人道和不公正,这对已逐渐萌发民族主义思想的青年们影响很大。曼德拉的另一个崇拜者是贾巴伍教授。他是1916年黑尔堡大学成立时就在此的元老之一,开设了科萨语、拉丁语、历史和人类学等课程。贾巴伍教授对学生的提问总是不厌其烦、耐心讲解。尤其是他对科萨人历史的渊博学识使曼德拉惊叹不已。曼德拉经常为自己那一点贫乏的知识感到羞愧,并像海绵一样贪婪地吮吸着各种知识。他立志要成为一个对自己的民族有用的人。

校园生活紧张枯燥,但有时也颇有情趣。志同道合的朋友周末聚在一起,或野餐,或郊游。有一件事使曼德拉永难忘怀。一天晚上,曼德拉和一群朋友决定到学校附近一个村子里的黑人舞厅去练一练新学的舞步。他们商量了很久才最后下决心的,因为这所舞厅的主要光顾者是黑人社会的“精英”,如大学老师和其他社会地位较高的黑人。进入舞厅后,曼德拉注意到马修斯等几位教授在场,但他的注意力很快就被一位端庄秀丽的女子吸引住了。他挺直腰,整理了一下西服,走过去很有礼貌地邀请这位漂亮女士跳舞。欢快的旋律、轻盈的舞步,醉人的情调,这些很快就把曼德拉那颗年轻的心撩拨得异想天开。“请问您贵姓?”曼德拉勇敢地问道。女人看着他天真的面容,微微一笑,轻轻地吐出几个字:“鲍克韦大太。”“我的天啊!”曼德拉的脑袋一下炸开了。鲍克韦博士是当时学校里颇受尊敬的一位青年学者。一曲终了,曼德拉狼狈地逃离了舞场,随后好几天上课都提心吊胆,忐忑不安。

曼德拉在黑尔堡大学的另一位好友是凯泽·马坦齐马。马坦齐马一直很喜欢曼德拉。虽然他比曼德拉大3岁,①但对曼德拉很钦佩,认为他将来会大有作为。在与曼德拉相处的日子里,他发现曼德拉考虑问题成熟,人很善良,他曾评价曼德拉说:“不管曼德拉说什么,他总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值得一听的。”虽然他们俩年轻时是好朋友,虽然他们同是科萨人贵族出身,虽然他们同是黑尔堡大学的学生,虽然历史将他们俩都送上了政治舞台,但他们俩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路。马坦齐马在1942年被任命为统一的特兰斯凯领土会议议员,后辞去政职,攻读法律,并通过律师考试。1955年再次成为特兰斯凯议员并于1958年成为滕布族大酋长。虽然他早年参加非洲人国民大会,但1960年该会遭禁后,他转而支持南非当局的“分别发展”的政策。1963年特兰斯凯举行立法会议选举,他领导的民族独立党获胜。旋即出任立法会议首席部长兼财政部长。1976年特兰斯凯宣布“独立”后,他出任“总理”。1979年当选为特兰斯凯“总统”。

①在辈份上,他实际上是曼德拉的侄子。

曼德拉入校两年后即与校方发生了冲突。由于他当选为学生代表委员会的成员,很多事情他都必须亲自出面与校方交涉。当时,同学们对学校的生活条件之恶劣极为不满,特别是伙食问题经常引起学生的抗议。校方为了控制局面,极力想削减学生代表委员会的权力,这引起了学生的抗议活动。学生代表委员会经过协商,一致同意支持学生的行动。曼德拉不仅参与了这次行动,并自始至终坚持站在学生一边,因而被校方暂令停学。他只好卷起铺盖回家,并极力向荣欣塔巴解释原由。当大酋长听到他竟然敢向学校领导说三道四时,气急败坏,“马上给我回学校去!诚诚恳恳向学校承认错误,赔礼道歉。为了送你上大学,我花费了多少心血。等学校开除你,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但是,已逐渐成年的曼德拉已不是像小孩子那样好摆布了,他拒绝到学校去承认错误。“我们仅仅是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我们代表的是学生利益,也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曼德拉深知大酋长为他操的那份苦心,但他不愿意随便放弃自己的立场。但是,大酋长软硬兼施,一味坚持要他去学校赔礼道歉,他觉得不便固执己见,就准备同意酋长的要求。

“对了,罗利赫拉赫拉,你也不小了。成年礼后,你提出要继续读书深造,要求推迟婚姻,我们同意了。现在是你成家的时候了。”荣欣塔巴郑重地对他说。“可是,我还在读书呀!”曼德拉不禁着急起来,他有自己的想法,在经济自立以前,是不能考虑这一问题的。“不用多说了。我已经帮你找好了一个女人,彩礼已经送去了。我们选一个吉利的日子就把这事办了。”这种处理办法是曼德拉难以接受的,后来他回忆道:“我的监护人觉得我该结婚了。他很爱我并像我父亲那样对我精心照料。但是他不民主,他不认为娶亲的事值得和我商量一下。他挑选了一个丰腴端庄的女子,下了聘礼,为婚礼进行了各种安排。”酋长亦为贾斯提斯选择了一个女人。

为了逃避这种传统的婚姻安排,曼德拉决定逃跑。贾斯提斯也愿意跟着一起逃往约翰内斯堡。为此,他们一起商量了很久。首先,是时机的选择。荣欣塔巴注意到贾斯提斯对曼德拉的影响,因而总是想办法将俩人分开。但是,当大酋长不在时,他们俩即开始筹划逃跑的细节。他们决定等大酋长在特兰斯凯议会开会期间动身。为了筹集路费,他俩又将荣欣塔巴的两头公牛卖给了牛贩子。随后,荣欣塔巴一离开,他们就直奔火车站。“请买两张去约翰内斯堡的票。”俩人气喘吁吁,一边擦汗,一边将钱递进售票窗口。“对不起,不行!”“为什么?”“你们的父亲刚到这儿来过,说你们想逃跑。”

原来,荣欣塔巴对这两兄弟近日的举止早有所觉察,但又无十分把握,故在离开前嘱咐了火车站的负责人。没法,他们只好又叫了一辆车,将他们带到下一个车站。当他们好不容易买了票后,才发现火车只开到昆士兰。由于他们缺乏作为一个黑人所需的必要旅行文件,①他们只好硬着头皮来到昆士兰,想在一位亲戚家住下后再想方设法将旅行文件搞到手。不巧得很,他们碰上了荣欣塔巴的兄弟——姆蓬多姆比尼酋长,他最喜欢贾斯提斯和曼德拉。“行,就让他帮我们弄旅行文件吧。”贾斯提斯向曼德拉耳语。

①在40年代,黑人在外旅行时,除了通行证外,还需有旅行文件、许可证和雇主(或监护人)的信。

当他们编了一个理由提出这要求后,酋长爽快地答应了,“没问题,孩子们,包在我身上了。”姆蓬多姆比尼原在土著事务部当翻译,和地方行政官很熟。他将两个年轻人带到办公处,向地方行政官解释了一番。一切都很顺利,贾斯提斯看着行政官签完文件,向曼德拉眨了一下眼睛,好像是说:“怎么样?我们的运气不错吧。”行政官刚准备将文件递给他们,突然自言自语地说,“对了,我还是给乌姆塔塔的行政官打一个电话吧,应该告诉他一下,你们还是属他管呢。”真是祸不单行,当电话铃在乌姆塔塔的行政官的办公室响起来时,荣欣塔巴正在那里拜访,一切都败露了。“将他们逮捕起来,立即押送回来!”两位年轻人听到电话里大酋长气势汹汹的吼声。

行政官十分生气,要立即将他们逮捕。曼德拉站起来,用他在课堂上学的那一点可怜的法律知识为自己辩解。“不错,我们确实撒了谎,欺骗了您。但我们没有违反任何法令。您不能仅仅根据一个酋长的建议就随意逮捕我们。”行政官觉得有一定道理,“你们走吧,不要再踏进我的办公室。”姆蓬多姆比尼酋长知道真情后亦很不高兴,“孩子们,我可帮不了你们什么忙。你们自己做决定吧。”

最后,在贾斯提斯的一个朋友的帮助下,他们决定搭乘一位白人老太太的车,条件是支付15英镑的车费。“这比火车票贵多了,但没别的招了。”贾斯提斯有些沮丧。但由于他们没有旅行文件,在白人车上可能会少碰到一点麻烦。就这样,两位涉世未深的黑人青年来到大都市——约翰内斯堡。








南非斗士曼德拉第三章 只身约堡






第三章 只身约堡

·桔河那颗重21克拉的“闪闪发光的石块”

·口哨与警棍

·“西苏鲁是谁?”

·两只新口杯与6便士的洗发剂

·“优秀而体面的青年伙伴”

·“你们怎么把一个卡佛尔人带到电车上来?!”

·亚历山大人的怒吼

如果你在南非问起黄金和金刚石是怎么发现的,人们就会给你讲一个遥远的故事……

1866年的一天,在金伯利地区,一个小女孩在桔河的南岸边拾到一颗闪闪发光的石块,便带回家给她妈妈看。“你们拿着玩吧。”妈妈说。第二年,另一个布尔人农场主沙尔克·范·厄凯克来雅可布斯家访问。这块闪光的石头引起了他的兴趣,“我可不可以买下呢?”他不好意思地问。雅可布斯的妻子,即那位小女孩的妈妈觉得好笑,“你就拿去吧,反正我们也是让孩子们玩的。”尼凯克又把它转交给一位名叫奥莱利的商人,请他鉴定是块什么石头。这位商人将它带到霍普敦,逢人便出示,一口咬定是钻石,结果遭到友人们的嘲笑。后来他又把这块石头带到柯勒斯堡,有些人劝他把这块石头寄给格雷厄姆斯敦的亚瑟斯顿博士鉴定。这位博士经过长时间的沉默后宣告,这块石头是钻石。这块钻石重21克拉,被命名为“欧雷卡”,并在经过一系列曲折的周转之后,以500英镑卖给了开普殖民地总督菲利普·沃德豪斯爵士。

尼凯克先生是一位诚实的人,他将卖得的钱的一半分给了雅可布斯太太。两年后,尼凯克先生听说一个黑人巫医拥有一颗闪光的大石头,就去拜访他。他们的交易很快就做成了。尼凯克先生以价值250英镑的牛群换取了这块石头,这令黑人巫医惊异不已。当然他不会知道,这位白人先生又以11200英镑的价钱将这块不起眼的石头卖给了利立菲兄弟公司。这就是那闻名于世的被后人称为“南非之星”的金刚石。随之而来的就是疯狂的“金刚石热”。这样,一座城市就于1870年建立起来,并以当时的英国代理殖民大臣金伯利的名字命名。金伯利城于1911年上升为南非的第六大城。因为这座城市以金刚石闻名,在短期内没能发展其他产业。同时比较容易开采的砂矿以及金刚石产量在世界市场相对过剩,“金刚石城”在南非历史上就像一颗稍纵即逝的流星,在经过几次起伏后衰落下来。1946年,它的居民还不到56000人,因而被“黄金城”约翰内斯堡取而代之。

1870年,在瓦尔河北岸的祖潘斯伯格地区发现了金矿富集层。三年后,在莱登堡地区又发现了更多的金矿富集层。1884年,在东部的巴伯顿地区发现了更有价值的矿层。两年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