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龟大陆-第3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机灵的小狐狸刚刚就是这么想的,想想要是有这样一个自助戒指的话,每天刷一刷,就有成万上亿的晶币打进自己的卡里,那岂不是幸福死了?
  小狐狸听着这话红着脸低下头,就像被抓住狐狸尾巴一样。而老狐狸阿狸大人,这笑着对流袖说道:“阿袖,来,把你的晶卡拿来。”
  于是,在两个人惊愕的眼神注视下,阿狸大人快速的把自助戒指中贵重的物品都快速的刷了一遍,拿出来又马上卖掉.
  “好吧,手有点酸了,今天就刷这么多,什么时候有空再来吧!”阿狸一本正经的说道。
  哭!将夜有要扑街的冲动,这大小两只狐狸也太极品了吧,还真这样作弊一样的干上了。
  在另一边的戈乾观察到了这一幕,有点吃惊的自言自语:“将夜这孩子这么缺钱么?这几下子可有几十亿晶币打过去了。”
  流袖妹子看着晶卡感应器上的数字,笑得前仰后合:“呵呵,赚了,赚大发了,今天我请客,你们随意吃随意点。”
  好吧,这妹子倒是擅长于慨他人之慷。
  交了学费,将夜自然想要学点什么东西,以弥补今天这几十亿晶币的精神损失。想来想去,将夜还是觉得阿狸大人身上那个什么心灵分身最吸引他,谁叫他是一个分身控呢?
  “小妈,那个什么心灵分身,到底是怎么一个原理呢?”将夜问道。
  “这心灵分身的原理,自然是从儒学的心学一门中演变而来的法门。”阿狸笑道,“如果你想学的话,就需要先明白心学是怎么一回事了。”
  对于儒门两大宗派,将夜早有耳闻,儒门有两大双子星,一个是人皇,一个是天心人皇,两个人留下了儒门中对立而又互补的两种法门,分别称为理学和心学。
  “天理人皇创建了道统和道器的理念,将天人沟通起来,形成了理学,让人循序渐进,学而可为尧舜。天心人皇在前人的基础上,创立了“致良知”的学问,提倡知行合一,实际上是一种经世致用之道,将人和地沟通起来。
  这两个家伙虽然没有孔圣的成就大,但是也算是成就了一门伟大传承。理学和心学都不纯粹,理学近于道,而心学近乎禅,失去了儒者原汁原味,坏了本来面目。相对来说,心学较理学更为接近原本的儒道,所以我更喜欢一点。”阿狸随意说道。
  “小妈,那你给我稍微讲一讲心学!”
  “心学呀,你也只需要大致了解是怎么回事就好,不要陷进去。天道浩渺,地道幽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极其容易出现分歧和迷惘。所以原儒只知天命,而不知天道,天道弥远,孔圣都不得闻,何况是天理和荀机这两个家伙呢!
  其实,孔圣研究周易,算是知道天道的了,而他的传承之中,对天道却言之甚少。那是因为,儒道是以人为本,以人入道的王道,面对的是智愚贤孝不同的众生。
  如果高明的作为别人老师的儒者都不能够对天道统一意见,说出个所以然来,那么怎样才能够教化好那些智力不及中人的下人呢?
  所以,现在你看到的天朝那套纲常伦理还有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念,就是天理那个家伙留下的祸根。天理强行要将王道和圣道融合,却造就了个四不像的毒瘤,圣道成为工具,而王道变成了者的傀儡。上古时代,那种纯粹的淳淳儒风,早已经不见了。
  你也看见了,圣人本以礼教人,现在却是以礼杀人,这礼变成法和兵都不如的繁文缛节和细枝末节。
  相反,心学倒是教人直指本心,想要用思维,辩论和修养的方法让人找到儒者的本心,虽然同样不是纯粹的儒学,只有少数人能够真正受教得益,但是能够做到经世致用,已经算是王道的一部分了。
  我不喜欢理学的繁杂,欣赏心学的简约。其实,心学并非天理人皇首创,是由真儒陆九渊所发起,再由天心人皇所完善。比起荀机说得那么一大堆,我倒是更欣赏真儒陆公的“直指本心,”。
  所谓先立其大,就是先寻找到儒门本心,然后慢慢扩充这颗本心,就自然而然可以达到圣人之境。
  他说:“宇宙不曾限隔人,人自限隔宇宙”。这点我很赞同,“立其大”是他的修养法门,让人心如宇宙,心之宇宙不断以浩然之气,中庸之气扩大,最后和外在宇宙相合为一。
  当然,陆九渊的这种明心见性的法门,很接近于白魔的禅道,不是悟性极佳的人,无法领悟,进入圣道。这也是他的学说没有被推而广之的原因。
  天心人皇继承他的衣钵,以知行合一的致良知作为经世致用的法门,让心学更加完善。两人相距几百年,而能够心有戚戚焉,真算是古今之人,跨越时空相往来。”
  流袖妹子听得有点迷糊,什么心学,理学的,像一团浆糊一样飘在她的脑子里,让她晕晕乎乎,找不到东南西北。
  人各有其秉性天赋,流袖妹子天生机灵,对生意,兵道上领悟很快。但是对于学问上的悟性却是差了点。
  相对来说,纯纯志于求道,涉猎广泛,如果换做她在这里,肯定会受益良多。
  将夜的悟性自然是足够的,他听懂了许多,尤其喜欢阿狸所讲陆九渊的心学。他感觉这个法门很符合他的心性,只要先立其大,然后慢慢扩充,就能够沟通天人,和宇宙相与为一。
  这显然是一个懒人的法门,先找准方向,然后骑着牛往前走,可以倒在牛背上呼呼大睡,等睡醒了,目的地也就到了。


'正文 第三百九十四章 心之分身'

  阿狸见将夜听得入味,便继续说道:“这心学走的是简约的路子,明心见性便可顿悟。不过他一辈子说了很多,倒是把心学说的复杂了。
  照我看来,他这一辈子,说的做的,也不过是在用他的法子解释《大学》中的十二字教而已。”
  “大学?十二字教?”将夜不知所以。
  “大学开宗明义的说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十二字教也就是指这十二个字而已。
  大学之道,是大人之学问,所谓大人就是能够不自限宇宙的真人,达到天地万物一体的境界。
  而在明明德,就是明心见性,不因为自身的私欲而自限宇宙,通过消除私欲的蒙蔽,让心性恢复天地一体的本来面目。
  在亲民,意思就是说,已经明心见性,“立其大”之后,在慢慢扩充这个本心,扩充本心的过程,就是运用万物一体的境界的过程,让君臣父子父亲,乃至山川神鬼鸟兽草木都不将他限隔在自己宇宙之外,不断亲近他们,最后达到自身一体之仁。那个时候,这真实宇宙就和心中宇宙合二为一,并无分别。
  至于至于至善么?就是至于儒者最为本初的中庸之心,心学之中,能够保留这点儒门原汁原味的道统,是我喜欢它的原因。所谓中庸之心,就是不偏不倚,让智者不乱用智慧,而愚者努力学习求知,最后实现大同。
  至善之道,莫过于知止而得中。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天道和圣道都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天道,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知道适可而止,并且保留在恰到好处的中道上,是一件美妙而神奇的事情。
  行使中庸之道,进行祭祀万物,能够达到天下大同的王者之镜。
  所以,这心学最后的目的还是达到王道,荀机这家伙无论从立言上,还是事功上都完全达到了王道的境界,他是一名真正的儒者。”
  将夜刚刚在大胖子书灵千钟粟的帮助下,体会到了“祭祀万物”的美妙之处,完全能够理解“王道”境界是什么样子。因此,对于能够从立言和事功都达到王者境的荀机大爷,将夜是真正佩服。
  随后,阿狸随意给他将了一些关于心学中良知和致良知的学问。
  大概的意思是,致良知就是知行合一,良知是明德,而致良知是亲民,能够亲民,就已经是知行合一。
  心学在阿狸口中讲得极其简略,将夜也喜欢心学的简略之处,这非常符合将夜的懒人口味。
  他甚至觉得,心学就是懒人之道。不就是立懒人本心,然后吃吃饭,睡睡觉,用什么中庸之气,浩然之气什么的扩充这个本性,做的好事,助人为乐什么的,自然就做到亲民,然后心中宇宙无限扩大,就和现实宇宙合二为一,真正做到了大人之学。
  这样,怎么说都只是懒人的道理。
  至于无法立懒人的本心,那是自己的心胸不够开阔的原因,至于无法让心中宇宙和现实宇宙合二为一,那是没有霸气实现王道的原因。
  心胸和霸气么?懒人都有。
  最后,阿狸又强调一次,说道:“真正的儒学,其实就是礼学,礼学是王道之学。后世儒者所说的什么内圣外王什么的,不过是他们创了一种新学问,却要姐孔圣的儒门之名说出来,以示正统而已。
  圣道不是普通人能够追求得了得,对于实现天下大同的王道之治根本没有什么好处。所以,中庸之道才是最为原滋原味的儒道,儒者不追求天道,只追求人道,治理天下苍生,达到人道的极致。所以,立天下之极就是圣人的境界,而不是荀机所追求的那种天地万物一体的境界。
  那是天道之中圣道的境界,而不是圣人的境界。人和道是不一样的,圣人圣人,那也还是人。追求天道的人,突破极限,那就不是人了。”
  这下,将夜是彻底懂了,感觉儒学不再陌生,反而极其容易掌握。
  当然,最后将夜还是回归他学习心学最初的“本心”学习心之分身上来,求着阿狸教他心之分身的凝练方法。
  阿狸收了将夜的供奉,自然是倾囊相售,毫无保留。
  “你说,人是用心思考,还是用脑袋思考?”阿狸先问了一个看似无关的问题。
  将夜拍了拍脑袋,懒懒的说道:“自然是用脑袋来思考,心只不过是全身的能量之源。”
  阿狸微笑道:“那你说,这心学所说的心是什么?”
  将夜迷茫了,还真不知道这心是指什么。
  “傻孩子,心只不过是人将外物的影像摄入精神后产生的模型而已。你将这本书的影子摄入你的精神,这本书就出现在你心中,就是这么简单。
  所谓心之分身,就是将心中的模型赋以自身的精神意念,使之独立成为分身。”阿狸解释道。
  将夜是分身控,这样小小的点播,他觉得眼前的世界豁然开朗。他以前凝练分身都是将自己的念头进行寄托,自身的念头再多,也终究会有寄托完的时候。现在,如果将现实世界中的外物的影像,投射到心中,再以阴影寄托之法寄托,就能够将外物之影,祭炼成为自己的分身。
  将夜马上尝试着,将他心中对《礼记》的影像,化为阴影寄托出去,居然真的凝练成为一本礼记分身。这分身包含了将夜从千钟粟胖子那里领悟道的所有法门。
  书灵阴影分身状态的将夜,向千钟粟打了个招呼。千钟粟先是一愣,最后发现将夜居然变成他的同类,便乐不可支的和书灵将夜交流起来。
  将夜懒懒的将心中所拥有的外物的影像都寄托成为阴影分身,就连将夜昨天见过的分身,也被寄托出来,成为一个小小的锥形分身。
  阿狸此时笑着问道;“将夜,你说你有几个心?”
  将夜一愣,懒懒的说道:“当然只有一个心啦?”
  “那你怎么有这么多个心之分身?”
  这个问题把将夜问傻了,他愣在哪里,心里矛盾之极:“现实中事物的影像投映到我的心中,我便有这样一个事物的心,这样我看到多少东西,就有多少个东西的心,外界的事物组成风景,我心中的心之分身,也就组成了多少风景。我学习了礼记之道,我心中就有一个礼之心,我学习逍遥之道,心中就有一个逍遥之心。那到底那颗心才是我真实的心呢?哪个又是真实的我呢?”
  将夜叹道:“我已经不知道这么多心中,哪个才是我的本心了。”
  阿狸笑道:“傻瓜,人的心至始至终都只有一个,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算是“立其大”,外界的景象都只不过化为虚幻的模型,进入我们的心中。
  心学教我们的,就是让我们的本心的法器模型包涵外界万物映照在我们内心的模型。你可以理解为,我们的本心是天地,外界的事物模型再大,那也只不过是这天地之间的风景而已。“立其大”就是要让自己的本心拥有一个足够大的模型。
  你来看,我们最为纯正的儒者,拥有的模型就是这样一个球,中庸之道,就是让我们站在球的中心,这样中心用力,就能保证球的平衡,不会翻滚。
  中庸中,中是中间的意思,庸是平衡的意思,现在明白了吧?
  先找到这样一个中庸的大天地,世界万物都可以存在这模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