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绣外慧中-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咬咬牙,梁瑾瑜足尖轻点,猫着腰沿着屋脊来了城墙边,利用两只巡逻队换岗的机会,拿出腰间的钩绳勾住城垛,几个起落跳到城外。以前做赏金猎人时,夜间经常干这种勾当,“作案工具”齐全,想不到当了皇帝,这些工具还是派得上用场。
夜色中,梁瑾瑜唇角微勾,似得意似嘲讽,但所有的情绪很快淹没了凝聚眉间的忧惧中。
是的,他害怕,他害怕自己牵挂的人过不了这一关。即使她不属于自己,他仍希望她好好活着,这世上有个值得自己牵念的人,这让他感到温暖。
他起初不明白。为何会对一个早已名花有主的女人念念不忘。时间长了,他才有所了悟,他也许不是爱上了她,他爱上的,是想起她来心头的那股火热。他太久没为女人动心了,他留恋这种感觉。
快马驰骋,梁瑾瑜以平生最快的速度赶回大本营,随即派人去樊城寻来治痘经验丰富的大夫,再把他们送往潞州。
这次,还真多亏了他。赵佑熙发动了一百多人,每条大路小路打听,一直没问到刘大夫的下落,后来亲自跑到他家里,也没找见人。
就在赵佑熙满世界苦寻刘大夫的日子里,樊城来的大夫赶到了潞州,把刘大夫的方子做了一些调整,增减了一些药材,把俞宛秋给治好了。
得到消息的赵佑熙回到潞州,发现院子里多了几个陌生的大夫,虽然满腹疑问,却没问出口,他只来得及摸摸爱妻已经退烧的额头,就一头倒在枕上睡了过去——他实在是太累太困了。
赵佑熙醒来时,发现自己衣衫整洁地躺在床上,俞宛秋睁着清明的眸子看着他,用充满感激的语调说:“大家都担心死了,还好你没染上病。”
赵佑熙咧嘴一笑:“我身体好。”
俞宛秋点头附和:“确实好,几天几夜不眠不休,还能支撑到我眼前才睡着,醒来又这样神采奕奕。“赵佑熙忍不住好奇:“外面几个大夫是谁请来的?”
俞宛秋撒了个小小的谎:“戚长生请来的,其实还是照原来的方子,在分量上加重了一点。要大夫来,主要图个安心,我早说自己没事的,你自己要慌嘛。”
同人卷 第二百三十五章 不是双修
第二百三十五章   不是双修
一直到俞宛秋彻底痊愈。樊城来的大夫也全部打发走了,她才告诉夫君实话:“那些人是梁瑾瑜找来的。”
赵佑熙首先反应过来的是:“他怎么知道你病了?”
俞宛秋也只是猜测:“上次烧毁赵军粮草的那支骑兵,应该就是他亲自率领的。”
“即便如此,他也不可能知道你的病情啊,靖国骑兵又没进城。”
其实只要稍微开动脑筋,很容易想通前因后果。几天前的晚上,马厩莫名其妙地失火,之后却没有出现任何异常状况,让赵佑熙纳闷之余,更觉气闷。
他却不愿开口道明,因为那等于承认,他妻子的病是别的男人费心治好的,他不能忍受这一点,更怕自己的妻子会因此而感动。
看夫君的脸色阴晴不定,时而忿恨时而懊恼时而沮丧,俞宛秋也聪明地不点破,打了个马虎眼说:“要知道这一点并不难,我并没有刻意隐瞒病情,只是没派人向你禀告而已,府里很多仆人都知道,很容易打探到的。”
赵国在靖都樊城。甚至靖国皇宫安插了许多耳目,几国并立,战火频仍的年代,间谍从来不会缺少。所以潞州府衙里有靖国人埋伏的眼线也不奇怪。
夫妻俩言来语去,都尽量回避一种可能:梁瑾瑜曾亲自来过,却不是为战事,而是为了某种秘而不宣的理由。
怕赵佑熙心里不舒服,俞宛秋主动偎过去说:“你为了给我请大夫,几天几夜在外奔波,差点累垮了,我才过意不去呢,其实这事你完全可以交给手下去办,不必亲力亲为。”
赵佑熙揽紧身前的人,吻着她的头发说:“你是我的妻子,我为你做任何事都是应该的。”
俞宛秋趁机旧话重提:“这次生病,让我意识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关于这一点我们曾商议过好几次,你也答应了,但一直都没付诸行动。”
“什么问题?”
“尧儿生病的那几天,我一直很自责,总是忍不住想,如果我不带着他随军,老老实实地住在宫里,他是不是就不会得这种病?他还小,抵抗力差,跟着我们东奔西走,难免水土不服。”幸亏没留下什么后遗症。要不然,这份沉重的愧疚感会把人压死。
赵佑熙面带歉意地说:“不只你,我也这样想过。可真要把你们丢在宫里,我独自领兵出征,一年半载见不到,我肯定受不了。”
认识她之前,他一心沉迷武学,虽然明白自己终有一天会娶妻生子,也只当作一件任务,从不曾产生过什么绮丽幻想,他压根儿不认为自己是女儿情长的人。那时要有人预言他会恋妻成狂,他肯定嗤之以鼻。现在却知道,那不过是因为,还没有尝到情爱滋味。
俞宛秋垂下头:“我以为,我们跟在你身边,你才会安心,结果给你添了这么多麻烦。幸亏那些天梁国没来得及调兵遣将攻打我们,要不然,你两头分心,万一因此而兵败,我难辞其咎。”
“傻瓜。就算真的兵败,也是我领兵经验不足,决非你和尧儿跟在身边的缘故,你别把不是自己的责任揽到身上。”
“好在一切有惊无险”,俞宛秋很是感慨,“不过我今天想跟你说的是另一件事。”
赵佑熙笑道:“为夫洗耳恭听。”
俞宛秋起身端来水晶梨,搁在自己膝上,夫妻俩你一口我一口地吃着。她想借此来整理思路,但愿这次能真正奏效。
用牙签叉起一块梨,俞宛秋对自己的夫君说:“你瞧,我每次切梨子,都切成小块,从不分成两半,因为不想跟你分离。这样一来,我就必须加强体质,才不会成为你的累赘。比如这次尧儿出痘,你也没少在床前作陪,最后却只有我染上了,你好好的。即使你累得几天几夜不睡,也只是犯困,没有昏倒,更没有生病。这说明,练武确实是健体强身最好的途径。”
赵佑熙笑睨着她:“你不会是拐着弯,让我教你练武吧?”
“我就是”,俞宛秋语气郑重,态度严肃到没有笑意。
赵佑熙这回没有说“练武很累的”,“有我保护你就行了”,而是静静地瞅着她。
既然他没出声反对,俞宛秋趁热打铁:“难得这两天没开战。你有点空闲,现在就教我打坐练气好吗?”她想真正有个开始,不要又像前两回一样,说过就丢下,最后不了了之。
看赵佑熙没应和,俞宛秋继续游说:“如果我的身体始终这么弱,随你到处奔走,很容易感染上各种时症。这次侥幸医好了,下次就不见得这么幸运了。”
赵佑熙听到这里,才动容道:“好,我教你。”
放回果盘,绕到多宝格前看了一下漏刻,将近未时,若在宫里,这会儿该是歇晌的时时候,俞宛秋不禁问:“你晚上睡得那么少,又从没你见歇晌,都不困吗?”
赵佑熙已经脱下外袍坐在床沿,笑着回道:“这是打坐练气的另一个好处,我以前有个师傅,每晚打坐到三更,只睡一两个更次,鸡叫即起。”
俞宛秋说:“干嘛举你师傅的例。我看你经常这样。”
赵佑熙摇摇头:“我只能偶一为之,经常这样还是会困的,最近军务繁忙,我也很少打坐了,老这样下去,轻功会退步的。”
“那正好,教我的同时,你自己也可以用功。”
待俞宛秋脱下衫裙,只着一件白色中衣坐在赵佑熙面前时,他却迟迟不出声,只是看着她。目光渐渐火热。
俞宛秋双手遮胸,不满地发出警告:“你别动歪脑筋哦,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正经事。”
赵佑熙叹了一口气,把她车转身子,看着她的后脑勺说:“那只能这样练,要不然,动歪脑筋的恐怕不只我。”
“怎么可能?”有人不信邪,非要跟夫君面对面。
赵佑熙乐得接受,一番指导后,两人开始安安静静地打坐。
没一会儿,俞宛秋睁开微阖的双眼:“‘意守丹田’,丹田到底在哪儿?”
赵佑熙的手指点向她身上某处:“这儿是中丹田。”俞宛秋微微颤抖,因为他的手触到了她的胸房,再一路划下,“这儿是下丹田”,那是肚脐下方的位置,再往下俞宛秋猛地捉住他的手,赵佑熙也没勉强,两人继续打坐。
可她自己越来越坐不住,因为打坐时,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力特别敏锐。两个人穿得少,坐得近,彼此气息交融,渐渐心浮气躁起来,甚至产生了异乎寻常的渴望。
也不知是谁先伸出手,两个人喘息着投入彼此的怀抱,吻得难舍难分,一面手忙脚乱地解衣服,然后迫不及待地合为一体。
等理智回笼时,他们已经结束了一次激烈运动。
“为什么会这样?”俞宛秋捂住脸哀叹。
赵佑熙满足地拥紧她,笑得像只刚偷到母鸡的狐狸:“男女双修,本来就容易变成这样,我早告诉过你的。”
“那我们以后……”还怎么练啊。
“你背对着我,或者离我远点。”
“嗯”,口里虽然答应着,她很怀疑。只要两个人都在床上,只怕最后的结果还是一样。
赵佑熙抚着怀里的人:“我等会要去议事厅,你好好休息。”
俞宛秋看着他,语调有些迟疑:“除了学武,我还有一个想法。”
“你说。”
“牟翊是尧儿的师傅,他同时也是你的军师,肩上责任重大,不可能抽出很多时间来专门教他。不如,我抱着尧儿列席你们的议事会,好不好?让他从小听着这些,耳濡目染,比照本宣科,效果要好得多。在军营中成长,从小参与军事会议的尧儿,将来必是真正的帅才。牟军师也省得另外花时间和力气施教,他这个军师本来就够累了。”
俞宛秋会这样提议,除了确实想让儿子接受最生动的教学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她自己也想参与,而不是守在后院做“家属”,这不是她随军的目的。她不只是想跟他相守,她想给予夫君实质性的帮助。比如,在他领兵出战的时候,自己能成为营地的主心骨。夫妻俩一个在外杀敌,一个在内主事,这样的组合更牢固,更可靠。她不是不相信丈夫身边的那些将领,但自己坐镇,不是更放心些?
甚至,如果情况危急的话,她也能调兵遣将,为他守住阵营。
赵佑熙不是不支持,只是觉得:“尧儿现在还太小了,什么都听不懂,等他大点再说吧。”
俞宛秋却说:“你别小看了孩子,他听不懂不要紧,从小受熏陶,长期下去,必有所获,比死读兵书强得多。“赵佑熙挑眉道:“你在笑话为夫吗?”
“不敢,你是没那个条件,父皇到你十八岁才称帝。尧儿适逢其时,我们为什么不利用这样的好机会,有意栽培他呢?”
赵佑熙想了想说:“这事,我要征求一下牟军师的意见。”
“应该的,那几位将领也提一下。我不会很突兀地出现,可以借着送点心的机会,然后赖在那儿不走,第一次他们可能会有些别扭,时间长了就习惯了。”
同人卷 第二百三十六章 翠衫将军
第二百三十六章   翠衫将军
这是俞宛秋第一次列席军事会议。议事厅里连同她和尧儿在内,共有二十三人。赵佑熙坐在主位,她坐在夫君身侧,下面左右两排,一排十人。
右边第一位是牟翊,第二位和第三位是陈学愚和谢又安,中间几位打过照面,但叫不出名字,最末一位是军需官刘明仰。
左边起首两位是绵远大营的陆满仓、陆满屯兄弟,第三位是云州军营的统领赵真,第四位是昴州军营的统领张庭,后面几位不大认识。
从他们互相之间的称谓,还有穿着打扮上,大抵可看出,右手是军师、参事等文职官员,也就是俗称的智囊团;左手一排则是武将,各地军营的统领一大半都在。
赵国目前为止仅开了这一条战线,所以主力干将都集中于此,等打退了西北军,把梁国江北三州全部占领后,战线应该就会铺开。兵力也要分散了。
这次会议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厅外有人通报,皇帝派来了一个慰问团,由何洛绘带领。使团成员中有司礼监总管马公公,还有两名御医和两位东宫女官,是赵延昌听说太子妃和小郡王染病后特地派过来,让他们随军照顾的。
赵延昌会派出最得力的助手,现任枢密使的何洛绘走这一趟,是因为要宣读几份重要的诏书。潞州大捷,朝廷论功行赏,晋封了许多官,改封了一些职衔,等于在军中草创了一个太子詹士府。
赵国还是安南王府的时候,赵延昌就准备给儿子开府了。称帝立国之初,朝廷忙着建立体制,赵佑熙忙着训练水军,这事一拖再拖,到现在才着手创建。
牟翊早就表明不接受官位,所以封号是荣誉性的,称为“明远大军师”。陈学愚做了正三品詹士,谢又安为正四品少詹士,余下尚有长史、参事、录事、记室数人。武将那边以陆满仓的品级最高,为正三品宣威将军,陆满屯为正四品明威将军,赵真为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