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朱明画卷(VIP完结)-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74章 醉了

明初尚武之风甚浓,朝官贵胄大多热衷骑射。
今日围猎竞技虽以九 王为主,众人依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直至夕阳西下红霞满天,才纷纷 勒僵而回。
骑射场之争,历来必有输赢,在众人只参与的情况下,九王 少不得一番龙争虎斗。
不过结果与住年无异,晋王虽射术败于燕王,围 猎却稳居第一,而众人以为的黑马燕王,也不过屈居第三,位于楚王之 晚上宫宴,作为主持射典的燕王,围猎斩获第一的晋王,二人自然 风光无限,俨然成了凯旋而归的蓝玉以外,另受众人追捧的对象。
犹 是燕王,雌伏多年,如今皇思渐浓,朝官贵胄多与结交,宴席上纷纷 举杯相邀,敬酒攀谈。
酒过三巡,终于酒阑人散。
走出金碧辉煌的皇宫,仪华深吸了口冷空气,一缕深秋微凉的夜风 吸进胸腔,身上卷缩的毛孔舒服的向外伸展,带走一身来自喧闹浮华殿 中的热气。
月亮升的很高了,皎皎一抹月光,淡淡的笼罩宫门。
宫门下块块三 尺见方的石砖银光灿灿,如镜光亮,映显出一道摇摇晃晃跌跌撞撞的 身影。
“王爷,您慢点走,仔细脚下……”
身后是内侍独有的嗓音略带焦 急的絮叼。
仪华转身,凝目一看,一时愣然。
朱棣竟然脚步虚软,要侍人搀扶,才能勉强一步步走出宫门。
今日席上应酬不过,仪华不免多饮醇酒,至酒意上脑忙暂避偏 殿,见席罢人散,她才到了皇宫后门外等候朱棣回府,没想到他酒量不 小却也酩酊大醉,这是过往六年不曾见过的。
“王爷,您慢一点!”
见朱棣脚立不住,高大的身躯让小内侍已扶 不住,仪华低叫了一声,赶紧疾步上前去扶,又朝立在马车旁的李进忠 吩咐:“王爷醉了,你一一”
一宇粹然断在喉间,身上猛加剧的庞大身 躯,满身浓重的酒气,让仪华下意识的偏开头,原本扶他的手也变成了 推拒。
朱棣浑浊泛红的眼睛闪过一丝不虞,咕哝了着喊道:“本王没醉, 谁说本王醉了?‘说时,一乎挥开小内侍,大半个身体全压在了仪华的 身上。
仪华肩上一重,脚下一个踉跄,两人双双向一边晃了几步,方堪堪 立住。
一干随行的内侍看得心惊胆颤,连忙低呼着上来帮扶,朱棣却像身 后长了眼睛,忽然大声道:“本王没醉,谁都不许扶!”
侍人闻声止步,莫敢上前。
仪华一时气结,骤然抬头,忍不住反诘一句,就被朱棣突然放大的 脸庞一惊。
他一脸潮红,喷出的鼻息,都带浓浓的酒热之气,说出的 话,也犹待酒肉臭气:“王妃,本王没醉,本王还清醒的很!”
仪华没有答言,只有喝醉者才会说他没醉。
这时,身后传来一道关切的女音,略略焦急道:“王妃,燕王他没 事吧?‘一听声音,仪华眉头轻蹙了一下,待艰难回身时,脸上却是淡淡 的笑容,摇头道:“没事,不过王爷多喝了几杯,回去用些醒酒汤就没 事了,大嫂你勿担心。‘常氏目光扫了一圈儿四周,见侍人焦急的立在一旁,倒是仪华吃 力的扶著,又想起先前老远听见一个声音喊着本王没醉,当下便估摸朱 棣正在闹酒,于是笑道:“二弟、三弟不胜滴力早就先回府了,您大哥 却是没有醉。
臣妾看燕王是有些醉了,不如让您大哥扶燕王上马车 吧。‘朱棣与徐辉祖一直未请利益牵扯,也无政敌不和一说,可二人却 似乎一直不对盘,只是一殿为臣,又是姻亲关系,面上倒也过得去。
仪华正犹豫不决,常氏已唤了徐辉祖帮忙。
徐辉祖看了一眼醉醺醺的朱棣,简洁有力的吐出一宇“好”
,便举 过朱株一只臂膀捞过肩胄。
顿时,仪华肩上一轻,不由微微的吐了一口气,向徐辉祖感激一 笑,道:“有劳大哥。‘徐辉祖沉默点头,扶着朱棣向树下的马车走去。
仪华不知道朱棣此时想些什么,只看到他高大的身躯压在徐辉祖肩 上,两人从后看上去仿若亲密无间的朋友。
她默默的想,也许朱棣真的醉了。
临到马车下,徐辉祖暗中扣住朱棣手腕,声音低沉道:“王爷您 醉了,可得走稳!”
“放手!”
朱棣怒喝一声,右手一甩,脚下却倒退三步,“嘭”
地 一声撞上车厢外壁。
“王爷!”
众人惊呼一声,仪华忙上前扶住。
朱棣这次没再挥开扶他的人,脸上却有厌色浮现,看着满前的徐增 寿,口气不善:“本王说了没醉,何须你多管闲事……来扶。‘徐辉祖负手站立,面上依然带着淡笑,却是笑中隐含薄怒。
仪华、常氏却是惊惶不小,徐辉祖朝廷重臣,深受朱元璋重要,就 连太子朱标都多有相遇,何时受过他人的不敬。
仪华心中暗暗着急,恐朱棣醉话有失,好在朱棣一言过后,忽而转了话题另道:“……王妃,夫荣妻贵,你嫁于本王多年,今日本王箭无虚发,也是为你争了体面……你可是满意?”
话音落下,仪华跌落在马车上,后背重重靠上车壁,不禁吃痛一声,方始抬头,下一瞬迎上朱棣灼亮的黑眸。
眸光湛湛,澄如皎月,哪有醉酒人半分的浑浊?!
仪华靠着车壁,盯着咫尺间凝望她的人,怔怔道:“王爷,您没醉?”
车厢里尚没点灯,只有半敞的车帘,有淡白的光斜斜照入。车帘随风摇曳,光亮忽明忽暗,而他的神色亦晦暗不清。可是他一双眸子清湛雪亮,她能清楚的看见他眼底的认真与等待。
仪华忽然呼吸滞住,不知该如何回答的话,更不知是否该相信他的话——今日射场争锋,为的是她!
“没醉?本王当然没醉!”正神思起伏,渐渐沉溺于他眸子的漩涡,朱棣突然高声一喊,然后不雅的打了一声酒嗝,“咚”的一下栽倒在仪华的身上,埋首在她的颈间。
听到朱棣陡然又拔高的声音,常氏探头往马车上一看,轻咦道:“王妃,王爷他……?”
仪华回过神,忙吃力的推开压在自己身土的朱棣,示意李进忠将他扶在棉毯上躺下,方坐起身朝车外探身,看着立在车下的徐辉祖夫妇,摇头笑道:“没事,车里还有人伺候呢。”
一言未完,只听李进忠唉哟一声,旋即又是朱棣醉言醉语,吼道:“滚下去,本王没醉!”
“王妃,王爷他……小的我……”李进忠一脸愁眉苦涩的望着仪华,断续道。
“王爷让你下去,就下去吧。坐后面的马车跟来就是。”只觉场面尴尬,仪华极快的吩咐了李进忠下车,便向讪汕然一笑:“时辰不早了,先行离开。”
言毕,车帘一放,坐进马车。
车轮辘辘的转动,三辆马车在重重卫护下,消失在漫漫夜色中。
远远地,朱棣得意的笑声,“箭无虚发”的猖枉笑语,似乎还在宫门外久久排徊。
依旧长身玉立的徐辉祖,望着渐渐远去的车辆,深深的笑意一直从冷峻的唇角,蔓延开来。
夜深人静,了无人烟的街道上,冷月寒光灿灿,一辆梯踏梯踏行驶的马车内,却因昏黄黄的宫灯照耀,一室融融暖意。
朱棣静静地仰在仪华的腿上,双目阖闭,呼吸沉稳,似乎陷入了安恬的睡梦。可即使在睡梦中,那一刀一划仿若刀琢斧削般的眉目依然严肃的皱着,薄薄的双唇也紧紧抿着,在他刚硬的面庞上找不到一丝一毫的松懈。
仪华久久的凝望着他的睡颜,眉宇间渐渐浮起一丝忧色。
她有多久没这样看他了?似乎是从离开北平的那一日。可不过短短七个月的光景,他眉间的褶皱深了,脸上的神情也月发冷峻了……
这样看着,仪华不禁心生怨怼,很想他摇醒,问一问:难道在一方做过闲散的富贵王爷还不够?非要拼过大权在握,成为诸王中的翘楚,劳心又劳肺?这是何苦来哉!
然而她终究没这样做,只是情不自禁的伸出手,以柔嫩的指腹轻轻抚着他眉心那道褶皱,动作轻柔,神情专注。
朱棣感到温热的触感游走在他的眉间,他依旧一动不动的躺着,紧抿的双唇却微微的向上翘起,勾勒出一抹淡淡的笑意。
夜风徐徐,窗帘一角随风飘起,一束光闪电一般晃过眼前,晃过他带笑的嘴角。
仪华动作一僵,脸色忽而飞起两抹红霞,手上触电一般收回手指,神情尴尬的跪坐在绵毯上。却冷不防那紧闭的双眼突然睁开,伸手拦住她的腰肢稍一用力,已被先前还在沉睡的人压在身下。
“王爷……”这十余日的刻意疏远,她历历在目;前一刻,她的凝视她的动作,被抓了正着。此刻,仪华飘飘忽忽的叫了一声,想要解释什么,又或是想要不满他的欺瞒,却什么也没出来,已被他打断。
“别说了,本王真醉了。还有小半个时辰的路程,你陪本王躺一会儿。”
朱棣打断她的话,随后一个翻身,至两人相拥而卧,他才舒服的叹了一声气,闭着眼睛,平静的说:“本王没去你在徐家发生的事,不过你今天应该是明白了,到底那里才是你该心向的地方。”
说着话,声音已渐渐地低不可闻,显然已是小憩而眠。
嘚嘚嘚,马蹄声慢慢向燕王府驶去。

第175章 平衡

洪武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七,大雪罕降,整个金陵城在漫漫雪花下。皇城里一片琼搂玉宇,城郭外护城河凝了一层晶莹的冰霜,远郊上莽莽苍苍的钟山也显得更加雄浑壮丽。第二天,铁天监官员拟奏上表:瑞雪吉兆,天佑大明。
朱元璋龙心大悦,欲与诸子共庆。
是乎,朝官又奏:九王远赴藩国,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乃圣上为公舍亲之举。今时国泰民安,天下大统于明,又有皇天眷祐示祥瑞,当祭祀先上,阖家共聚,以慰皇家天伦。
百官纷纷附和:以慰皇家天伦。
朱元璋沉吟思索一番,便于二日后做下决定,留九王度新年,冬至祭祀先上。
转眼到了二十二日,冬至。
冬至这一天,自汉代以来,皇室都要在冬至日举行庆贺大典,宋时仪式尤为隆重。今年因大破北元皇室,元主脱古思帖木儿被杀,朱家天下进一步巩固,朱元璋与宋代相同,大肆庆祝一番。于是,便率藩王皇子、文武百官至圜丘祭祀,待祭过皇天上帝,受百官三跪九拜后。方是礼成。
在民间,冬至日是祭祀祖先、阖家相聚之日。在皇家也不例外,祭毕,朱元璋遣散百官,至晚间共享家宴。
此时天色将晚,铅云夹杂暴雪压迫着上空。
长路漫漫,大雪纷飞,一支黑衣铁骑护着一辆马车在街道上行驶,道路两旁林立的商铺紧闭,却是人烟稀少。这里是皇城脚下,理应热闹繁华,只是冬至前后街市闭市三日,所以平日熙熙攘攘的街道上。才至如此冷清的境地。
仪华坐在马车上,车门窗户掩的严实,炭盆火炉燃烧正旺,烘得车内暖如春天。只是她素不喜这种憋仄之地,又厌炭火烧得空气干燥,即使炉火旁放了姜水、燃了青松,也让她难以心平静气。朱棣却是安享这片刻的闲适,他今日天未亮就去了圈丘,在寒风暴雪下跪了快两个时辰,再快马加鞭赶回府,饶是他时常风里来雨里去,也稍呀吃不消。
现在靠在翻毛皮上,围着炭盆闭目假寐,实为美事。
回眸瞥了一眠见朱棣头靠车壁,浓眉时蹙时松,料是正自顾凝神思索,仪华也不愿打扰他,遂撩起右窗帷幔一角,打发进宫路上的无聊。
如柳絮纷飞的窗外,是一列驾马的黑衣铁骑,他们外围的街道除了零零落落的商旗,在寒风中迎风招展,却不见半个人影。这般看着,未免无趣,仪华正意兴阑珊要放下帷帽,忽见白茫茫的视野下,恍恍惚惚出现两个小黑点,顿时稍提兴致,定晴看去。
待马车渐渐驶进,那两黑点已呈现目中。
一个插着蓝布旗杆、上大书“药”字的铺门下,一个衣衫槛楼的妇人怀抱着一条半旧不新的短褥子,艰难的靠在门板上,死命的拍打着门板,神情满是凄惶。因是隔的远,仪华看不清毯子里抱的什么,也听不清妇人在喊些什么。正犹自猜想着,马车又进了不少,前方的情形也跟着变了。
只见紧闭的门板忽然打开,出来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男子,男子缩着脖子、搓着两只手,一脸恶狠狠的对妇人骂咧着,妇人神色越发凄惶,竟一手抱着毯子一手拉着男子的裤腿跪下。男子不耐烦,一脚踢开哀求的妇人,妇人是体弱无力之人,不堪这一脚滚在地上,怀里的毯子也顺势散开落地,一个大约周岁的孩子翻落在雪地上,“哇”地一声在寂静的街道上哭嚎。
“啊!”一声短促的低叫,消失在仪华紧捂朱唇的手心间。
“怎么了?看见什么了?”朱棣欺身上前,低低的声音在耳畔响起。
仪华闻声转头,他灼热的呼吸微微拂过耳垂,她身子颤了颤,望着朱棣疑问的面庞,心中几番挣扎,终是牙一咬摇头道:“没什么。”
朱棣看了一眼仪华犹在挣扎的神色,又看了一眼微晃的帷帽,勾了勾唇只“嗯”了一声,使闭目坐在仪华身边。
仪华愕然,定定的望着朱棣,仿佛不相信他就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