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史-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6章① 汉代至隋代之间的哲学与宗教
后汉时期哲学的衰颓
汉代末年民间的道教
佛教的传入
公元3世纪的哲学复兴
佛教和道教的诺斯(GNōSIS)
南北朝时期的佛教
南北朝时期的道教
隋代的佛教和道教
第16章 跋
后记
剑桥中国隋唐史
内容简介
中译本前言
总编辑序
第一章 导言
全国统一的形成
制度变化
经济和社会变化
隋唐和外部世界
史料的问题
第二章 隋朝(581—617年)
六世纪的中国
开国者隋文帝(581—604①年在位)
隋代面临的大问题
炀帝(604—617年在位)的个性和生活作风炀帝在位时的问题
第三章 唐王朝的建立:
夺取政权的经过
唐王朝对全国控制的扩展
对内政策
唐王朝与东突厥的关系
玄武门之变和内禅
第四章 唐政权的巩固者唐太宗
太宗朝的群臣
朝廷的“地区性政治”
国内政策和改革
旨在加强中央权力的政策
继承问题的斗争
第五章 高宗(649—683年在位)与武后:
武后的兴起
武后的当权
高宗的对内政策
对外关系
第六章 武后、中宗和睿宗的统治
周朝(690—705年)
中宗和睿宗(705—712年)
这一时期的回顾
第七章 玄宗(712—756年在位)
玄宗在位初期(713—720年):姚崇和宋璟玄宗朝中期(720—736年)
李林甫的掌权(736—752年)
杨国忠的掌权(752—756年)
玄宗朝的终结
第八章 中唐和晚唐的宫廷和地方
东北边境
德宗(779—805年在位)
九世纪之初的藩镇
宪宗(805—820年在位)与藩镇问题
宪宗继承者治下的藩镇
藩镇制的衰落
第九章 晚唐的宫廷政治
安禄山之乱及其后果(755—786年)
内廷的发展(786—805年)
宪宗时代的中央集权进程(805—820年)
九世纪中叶的朝廷(820—859年)
第十章 唐朝之灭亡
懿宗(859—873年在位)统治时期的朝政僖宗(873—888年在位)
晚唐时期中国权力的新结构
后记
剑桥中国辽金夏元史
中译本前言
总编辑序
第六卷序
导 言
晚唐的力量平衡
边 界
外族人
外臣与太上皇
多国制
盟约关系
政府的模式
多语状态
外族统治下的汉族中国人
第一章 辽①
建立王朝前的契丹
阿保机起而争权的背景
阿保机的兴起
阿保机称汗与登基
继承危机与太宗朝
世宗继位
统治制度的发展
与中国境内诸国的关系
穆宗朝,951—969年
景宗朝,969—982年:与宋朝对抗
承天皇太后摄政
朝政的变化
对外关系
兴宗朝
道宗朝
天祚帝朝与辽的衰落
最后的灾难
第二章 西夏
党项族的起源
归附唐朝和定居鄂尔多斯
唐朝的灭亡
五代时期的党项
党项人谋求立国,982—1002年
凉州和党项人入占河西
吐蕃宗哥朝的兴起
李德明,1004—1032年
党项征服后的河西
李元昊(嵬名囊霄,景宗),1032—1048年嵬名元昊帝位的继承
国政危机:毅宗朝(1048—1068年)、惠宗朝惠宗朝(1068—1086年)
西夏的成年:崇宗(1086—1139年)
西夏末世与蒙古的征服
第三章 金朝
女真人及其开国前的历史
阿骨打的统治和金朝的建立
从战争到并存:1142年和议以前的金宋关系1142年后的金朝政治史
金朝的覆亡,1215—1234年
行政体制
社会结构
种 族
经济状况
学术、文学和艺术
宗教生活
结 论
第四章 蒙古帝国的兴起及其在中国北部的统治
成吉思汗与早期蒙古国家1206—1227年帝国的组织:窝阔台和贵由汗时期
帝国的极盛:蒙哥汗时期,1251—1259年结语:处在内战前夜的帝国
第五章
忽必烈和中国,1253—1259年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汗位争夺
向外扩张
社会和经济政策
作为中国皇帝的忽必烈
忽必烈与宗教
忽必烈与中国文化
保存蒙古旧俗
在位后期的经济问题
桑哥理财和佞教
灾难性的对外战争
忽必烈的晚年
第六章
铁穆耳汗朝(成宗),1294—1307年铁穆耳的即位
忽必烈成就的守护者
衰落的迹象
向和平过渡
卜鲁罕皇后干政
海山汗朝(武宗),1307—1311年
行政机制的变异
“新政”
爱育黎拔力八达汗朝(仁宗),1311—1320年硕德八剌汗朝(英宗),1320—1323年南坡之变
也孙铁木儿汗朝(泰定帝),1323—1328年图帖睦尔朝(文宗),1328—1332年调解继承关系的失败
时代的回顾
第七章
妥欢贴睦尔即位与伯颜专权,1333—1340年脱脱及其对抗势力,1340—1355年
元朝的瓦解
结论:元朝为什么灭亡?
第八章
社 会
第九章
元代中国的人口
社会—心理因素
社会阶层:传统精英与新兴精英
儒 户
精英作用的扩散
元杂剧在元代社会史中的意义
多元文化
色目人与汉人精英关系的改变
社会阶层:中等阶层与平民
元代社会史的其他方面
驱 口
书目介绍
1。辽
2。西夏
3。金朝
元史的传统史料①
4。蒙古帝国的兴起及其在中国北部的统治
5。忽必烈汗的统治
6。元中期政治
7。顺帝与元朝统治在中国的结束
8。元代政府与社会
9。蒙古统治下的中国社会
剑桥中国明代史
译者的话
总编辑序
明代度量衡制
明王朝诸帝
导 言
第1章 明王朝的兴起,1330—1367年
日益恶化的中国情况,1330—1350年中央权力的瓦解
朱元璋的生平,1328—1367年
第2章 明代的军事起源
妥懽贴睦尔时代的叛乱
明汉之战,1360—1363年
明军在全中国的胜利,1364—1368年军队与边疆,1368—1372年
第3章 洪武之治,1368—1398年
从1371年到1380年:帝国的巩固和稳定1380年:过渡和改组之年
1383年至1392年:监视和恐怖加剧的年代
第4章 建文、永乐、洪熙和宣德之治,1399—1435年
建文统治时期
永乐统治时期
洪熙统治时期
宣德统治时期
第5章 正统、景泰和天顺统治时期,1436—1464年
北京的防御和新帝的即位
英宗的第二次统治:天顺时期,1457—1464年
第6章 成化和弘治统治时期,1465—1505年
成化和弘治时代文官政府中的问题
军事问题
第7章 正德时期,1506—1521年
刘瑾控制下的朝廷
安化王的叛乱
1510年后的帝国行政
皇帝的巡幸
宁王的叛乱
南巡
空位期
对本朝的评价
第8章 嘉靖时期,1522—1566年
权力斗争
对外政策和防御
道教和朝廷政治
严嵩掌权
财政危机
贸易和海上抢劫
严嵩之死
皇帝的晚年
16世纪早期的明帝国
第9章 隆庆和万历时期,1567—1620年
万历时期
张居正的10年:耀眼的暮光
东林书院和朋党之争
次要争端和根本原因
衰落期中的思想状况
万历朝晚期的三大征
满族的挑战
第10章 泰昌、天启、崇祯三朝,1620——1644年
泰昌朝,1620年8月至9月
天启朝,1621—1627年
崇祯朝,1628—1644年
顺朝过渡时期
第11章 南明,1644—1662年
长江下游地区的抗清活动
鲁王政权和隆武政权
两广和湖广南部的永历政权,1646—1652年监国鲁王的海上政权,1646—1652年西南和东南,1652—1662年
第12章 明代的历史著述
国史馆
有关历史或作为历史资料的明代政府出版物
关于个别政府机构的半官方著作
半私的和私人的综合体和编年体编史工作
传记著述
各种历史评论
经世文
关于外事和军事组织的著作
类书和地理、经济、科技著作
方志
结束语
附录
剑桥中国晚清史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
重版说明
出版说明
总编辑序
第一章 导言:旧秩序
旧社会
行政
对外关系
第二章 1800年前后清代的亚洲腹地
满洲
蒙古
新疆
西藏
第三章 清王朝的衰落与叛乱的根源
人口的压力及其后果
教育、庇护制与社会晋升之路
嘉庆的改革
危机的征兆:漕运
货币制度与税收制度的混乱
叛乱的根源
中央的软弱与学术界的新趋势
魏源——经世致用论与今文学研究的范例
保卫边疆是关心的新焦点
第四章 广州贸易和鸦片战争
贪污腐化和公所基金
英中垄断商人
垄断制的告终
鸦片贸易
律劳卑事件
关于鸦片问题的争论
广州查封鸦片
走向战争
战争的第一阶段
赎回广州
战争的最后阶段
中国战败:南京条约
第五章 条约制度的形成
1842—1844年条约的缔结
条约口岸的开放
通商口岸的外侨团体
英国与广州的对峙
中国沿海的骚乱
上海的兴起
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1858年的和解
清帝国政体和贸易扩张的对峙
1860年的和解
条约制度的实施
第六章 太平军叛乱
旧制度的保护者
内讧与衰落
捻军的组织特点:一个比较
太平军叛乱的透视
第七章 中俄关系(1800—1862年)
中亚贸易和固勒扎条约(1851年)①
东北满洲的丧失
第八章 清朝统治在蒙古、新疆和西藏的全盛时期
衰落中的蒙古游牧社会
新疆:玛赫杜姆家族和浩罕
西藏的隔绝和印度的压力
第九章 清代的中兴
长江下游的战后问题
捻军战争及其影响
对中兴的透视
第十章 自强运动:寻求西方的技术
政治和财政结构
早期阶段:长远的规划
第十一章 1900年以前的墓督教传教活动及其影响
传教事业
传教事业和旧制度
传教事业和新制度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
下卷前言
第一章 1870—1911年晚清帝国的经济趋向
农 业
手工业
近代工业
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
行政和经济
第二章 晚清的对外关系,1866—1905年
1866—1875年的对外关系
帝国主义在边疆地区和朝贡国扩张的加速
日本对朝鲜的侵略
“瓜分中国”的危险
义和团起义
英日联盟的影响与俄日战争
第三章 中国人对西方关系看法的变化,1840—1895年①
最初的反应和惰性,1840—1860年
西方力量和财富的冲击,1860—1895年对外政策观点的矛盾,1860—1895年中国对西方关系看法的延续和变化
第四章 西北与沿海的军事挑战
回民叛乱及其国际意义
清朝在陕西和甘肃的胜利
收复新疆
李鸿章与海防
中法战争及其后果
中日战争的灾难
第五章 思想的变化和维新运动,1890—1898年
康有为和新思想的风云激荡
维新运动
湖南的维新运动
1898年的灾难
维新时代的遗产
第六章 日本与中国的辛亥革命
中国的开放对日本的警告
中国人心目中的明治时期的日本
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
民族主义及其反应
翻译的影响
日本和中国的革命派
第七章 1901—1911年政治和制度的改革
教育改革
军事制度的改革
立宪政体的准备工作
财政的清理与集中
其他改革方案
清末改革的特点
第八章 辛亥革命前的政府、商人和工业①
工业化的政治理论基础
官方对现代工业的赞助
创办私人企业的运动
北京和各省官署:在领导方面的矛盾
办企业官员的出现
第九章 共和革命运动
早期的联盟:1905年以前的革命运动
革命的联盟,1905—1908年
清王朝的灭亡,1908—1912年
大联合的出现
民国的诞生
第十章 社会变化的潮流
特权阶级种种
平民百姓纵观
半无产阶级的产生
社会变化的动力
书目介绍
剑桥中华民国史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
译者的话
总编辑序
内容简介
第1章 导言:中国历史中的沿海和大陆
外国势力的问题
作为小传统的面海的中国
条约口岸混合体
第2章 经济趋势,1912—1949年
人口
国民收入
工业
农业
运输
政府与经济
对外贸易与外国投资
第3章 外国在华的存在
外国的网络体系
外交官
传教士
中国的政府机构
经济利益
第4章 革命后的政治风云:袁世觊时期,1912—1916年
意义含糊的革命传统
新秩序的结构
政党和立宪政府
袁世凯面临的几个问题
二次革命
独裁统治
袁的帝制运动
第5章 立宪共和国:北京政府1916——1928年
宪政的社会和思想根源
北京政府
现代银行的政治作用
派性和私人关系
1918年安福国会的选举
宪政理想的衰落,1922—1928年
第6章 军阀时代:北京政府之下的政治斗争和黩武主义
从各省的观点看军阀和军阀主义
从北京看黩武主义与不稳定
军阀主义和中国社会
第7章 思想的转变:从改良运动到五四运动,1895—1920年国粹和儒家思想的未来:新传统主义的出现
社会乌托邦和五四运动的背景
第8章 思想史方面的论题:五四及其后
进步和民族主义
革命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
五四及其影响
马克思列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