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才收藏家-第3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晚清之后,这里著名的铜匠就有周梅谷、金润生、刘俊卿等人,其中,周梅谷最常仿作的就是熟坑铜器,刘俊聊则擅长仿作生坑铜器,这两个人仿作的铜器很大一部分都流出国外。
    铜器包括钱币是分生坑和熟坑的,所以的生坑指的是铜器表面由于各种环境条件的相互影响,慢慢地出现了化学变化,随着时间的过去而慢慢地出现或绿或红或蓝或紫的锈色。至于熟坑则是指一些玩收藏的人为了能够让铜器的表面更加美观或者是出于防止腐蚀而把铜器“清洗”干净,在去除了表面的铜锈之后打蜡,如此一来铜器的表面就会出现明亮而且丰富的色泽,现在在博物馆里能够看到的很多铜器都是经过这样的方式来处理的,这样处理过的铜器的特点是很难再一次腐蚀,能够长期地保持下去。
    苏州的仿铜器的特点是,一,多仿安阳殷墟的商代铜器;第二,所伪制的铜器用的铜的配方有其独到之处,一般来说会在铜里加入银,所以最后形成的铜器的偏白,至于铜器的皮色则是用漆和颜色混合制作出来;第三,也是用分段的方式铸造之后组装,出现的铸痕不打磨,常常出现砂眼;第四,仿造出来的铜器与真的在大小尺寸上基本上都是不一样的;第五,花纹比较流畅,这是由于铜质比较好、工艺比较好的原因;第五,如果是有铭文的,一般来说刻得比较深;第六,要注意的一个特点是这个地方出产的仿铜器的口、棱的边缘会比较“硬”,缺少的是柔和圆润、常常有“割手”的感觉。
    因为是政治经济中心的原因,帝都一直以来都是仿制种种古董的中心,铜器方面也是如此。
    帝都的仿铜器其实有一定的程度上为了迎合外国古玩商人的喜好而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最明显的就是这个地方仿造出来的铜器往往比较华丽,同时造型的方面也比较奇特,这是为了满足猎奇的喜好的,出现最多的是商周的重器和鎏金的比较多。
    最有名的就是所谓的“万龙合”和“歪嘴于”,都曾经与清宫的太监们一起修理过铜器,可见技术是相当的过硬的。
    歪嘴于的衣钵由张泰恩继续,后来改字号为“万隆合”,他也被人叫做“古铜张”,擅长的是刻字和作锈、翻砂,门下的弟子也很多,成名的就有张文普、王德山、刘俊卿等人,其中作为古铜张的侄子的张文菁研究出用酒精浸泡漆皮再调和颜色的方式作锈,能够以假乱真,被称之为“小古铜张”。
    在这样多的高手参与仿制铜器的情况之下,出现在古董市场上的铜器则比较多,就算是真正的鉴定高手也有看不出来的时候。
    “阿弥陀佛。方施主,你说来听听。”
    一通虽然不是专业玩古董的,但他其实在古董的鉴定方面也丰富的知识的,这道理就像是僧道一门之中有很多人都懂风水之类是一样的。
    眼前的这一尊大佛,得到之后他其实是进行过认真的鉴定的,同时也找了一些高手来鉴定,基本上的结论都说是真的,是唐的佛像。但是现在方明却说这不是真的。一通实在是有一点想不太明白。
    铜器的鉴定其实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一般来说包括铜质、锈色、花纹、款识,字体,气味,声音等等,这些都是用来鉴定铜器的重要标准。
    比如说铜质,如果看到一件铜器是黄铜甚至是白铜,那就肯定不是宋以前的铜器。这是因为铜的颜色是红的,如果加了铅、锌和镍,则可以得到黄铜,如果加的比较多,过一半,那就是白铜。这一点可以用来鉴定铜器,主要是看铜器足底。
    “方明,你详细说说,眼前的这佛像我也觉得是真的,其实,从锈色上来说这佛像也是很符合的,你看这底座的地方,这锈色就像是一汪绿水一般,相当的不错,我看起码也有一千几百年了,如果说是唐的,从时间上来说也是对得上的。”
    虽然大殿之中的信众很多,但是周雅芳还是仔细地看了好一会,旁边也有人觉得奇怪,但看到旁边有几个小和尚,也都不再上来,方明等人说话的时候又特意压低了声音,所以也不怕周围的人听到。
    方明摇了摇头,说,在铜器的鉴定之中锈色是一个很重要的判断标准,但是很多时候也是很难证明的,判断之法参差不齐。”
    铜器的锈色是判断铜器存在的时间的长短的一种方面,它的形成与铜器的流传方式有关,铜器的流传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入土,一种是坠水,还有一种是传世。
    所谓的入土就是指铜器被埋到土里,后世再挖出来;坠水是指铜器曾经在水里或者是比较潮湿的环境之中存放;传世则是一直在各个玩家的手中流传。
    很多人认为因为流传的方式的不一样,所以会造成铜器的锈色不太一样,但事实上却是没有太大的区别的。但是,就算是如此,锈色却是分很多种的,目前来说看得到的锈色有绿、红、黑、蓝、紫等等,而在绿锈之中往往又分为普通绿、玻璃绿、孔雀石绿;红锈之中也分为朱砂包括朱砂斑,除此之外还有流金之类。
    当然,随着时间的长短,锈色在细微的地方又有区别。比如说,入土千年的铜器出现的锈色泽纯净温润,如果是绿锈则仿佛是翠一般,如果是红锈,则仿佛是翡一般。如果是坠水的铜器,绿锈则如瓜皮,红锈就像是成熟的柿子。如果是传世的,同样的时间在锈色方面是比较差一点的,这主要是因为在空气之中形成的锈色自然是没有办法和埋在土里或者是淹在水里的相比。
    “因此,我的观点是在鉴定铜器的时候,锈色当然是作出鉴定判断的重要依据,但却不能作为唯一的依据,这样的话很可能会出错的。”

第473章 宝石的漏洞
    以前方明对于铜器的鉴定的观点是认为锈色是最重要的一环,但是随着接触的古董越来越多、研究越来越深入,他现这样的观点是要不得的,因为锈色形成的条件千差万别,受到影响的因素也很多。
    所以,现在方明已经不象之前那样,觉得锈是鉴定铜器的主要依据了。
    比如说,陕~西商~州一带所出土的铜器,锈色方面仿佛是如黑漆一般又有水银沁,也有孔雀石、玻璃绿。到了岐山法门寺一带,则比较偏于黑暗,就算是有绿锈也会中间有黑,有红锈也是如此,总之,这些地方出的铜器上的锈都仿佛是长了铁锈一般,就像是曾经被火烧烤过一般。
    又比如说河~南出的铜器,都是绿锈,基本上整件铜器都长了绿锈,只是颜色比较浅,质地也不好,山~东出的铜器硬绿则比较少,甚至用手指就能够刮下。
    上面的两种情况很多没有经验的人往往认为是仿造的铜器,这也可以说明其实光从锈色的方面是没有办法完全鉴定得出铜器的真伪的。
    周雅芳和一通在这方面都是有经验的人,听到方明的话之后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点了点头,方明所说的这个确实也是有道理的,传统分辨铜器上锈的办法是可以用碱水来擦,但是现在这样的方式已经从一定的程度上无效了,这也可以证明光从这个方明去鉴定铜器是不太现实的了。
    “阿弥陀佛,方施主,那你是从哪个方面来判断眼前的这一尊大佛的真伪的?”
    一通现自己越来越不明白方明的意思了,刚开始的时候说应该是盛唐或者是晚唐的,后来又说不是真的,现在又说不能从铜锈上来判断一件铜器的年代,绕来绕去,他现自己都已经被方明绕糊涂了。
    “我的意思是说,眼前的这一尊大佛虽然说表面上看来是真的,但是事实上却不是如此,就算是从铜锈的方面来判断也是有相当的看着的也不是真的。”
    周雅芳和一通这个时候没有说话,他们只是看着方明,他们知道方明这个时候是要揭穿底牌了。
    “一通大师,在这之前,我想问个问题,就是这佛像上我看到了有一点装饰,就是在这底座的地方,是有装饰的,这些装饰是原配的吗?”
    眼前的这一座释迦牟尼佛象是盘坐着在佛台上的,佛台的周围是有圈的装饰,上面镶着装饰用的物品。
    “是的,没有错,上面的是孔雀石和青金石。”
    一通还是不明白方明问这个问题是目的,只是以为方明并不太懂这些所以才问自己的,不过这个问题一通之前是找过珍宝鉴定方面的专家来鉴定,所以马上就回答了,“孔雀石和青金石都是真的,而且后来也没有动过手脚。”
    铜佛像上的这些孔雀石和青金石,如果是装配上去挖出来再装上去,就算是再高明的手法也不可能不留下痕迹,这是因为铜是比较软的一种金属,挖之后再装是一定会留下痕迹的。
    一通找专门的高手看过,他相信肯定是没有看错的。
    轻轻地点了点头,方明说:“问题就是出在这里。”
    对于珠宝镶嵌的工艺,方明确实是不太懂,所以他才这样问一通,在得到一通的肯定回答之后,方明对于自己的判断就更加心中有数,相信自己的判断一定不会出错了。
    “阿弥陀佛,这个方施主,你的话我听不太明白。”
    一通从来也没有象今天这样觉得自己无知。如果自己说这里的孔雀石和青金石是后来才镶嵌上去的,那才是有问题,可是自己现在分明说这孔雀石和青金石是原装的反而有问题了?
    周雅芳的眉头突然之间皱了一下,她觉得自己想到了什么,但再仔细想想却又想不起来到底是什么事情。
    “嗯。是的,这才是有问题的地方。”
    方明稍稍地顿了一下,然后接着说:“铸造佛像这不是简单的事情,一般来说都只有有钱的人才干得了的事情。更加不用说是象眼前的这一尊三米高的大佛了。铜在古代更加是一种贵金属,如果大的佛像要用的铜从价值上来说就已经是一个天价了,更加不用说人工等等。所以说,如果在唐代要做这样的一尊大佛那是要花很多的钱,也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铸得了的。”
    轻轻地点了点头,一通和周雅芳都知道方明说得一点也没有错,事实就是这样,以古代的经济水平和工艺,要铸一个三米高的佛像那绝对是个天价,一定要是大富之家才能够承受得起的。
    “所以,花费如此之大的一个佛像怎么可能会只是镶嵌这样的一些孔雀石和青金石?”
    孔雀石是属于玉石的一种,青金石则是属于宝石的一种,孔雀石和青金石虽然说极品的价格也不低,但是一般来说它的价格是不高的。
    特别是眼前的这佛像上所镶嵌的,看起来象模象样,但就算是对玉石和宝石没有多少研究的人也可以看得出来事实上价格并不高。
    “阿弥陀佛,我明白了。”
    一通修佛多年,本应心如止水,但是此时他却恨不得一巴掌拍在自己的脑门上。
    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呢?!
    如此之大的一座佛像,在古代那可是要花很多的钱的,这样一来,那怎么可能在上面镶嵌如此低档的宝石?
    事实上,一般来说在佛像上镶嵌的都是比较名贵的玉石或者是宝石,比如说金块或者珍珠等等,仿制的佛像却是为了减少成本,所以就在上面镶嵌孔雀石和青金石了。
    周雅芳这个时候也明白过来了,恍然大悟,说:“确实是这样,我们怎么就注意不到这个问题呢?”
    其实周雅芳和一通出现这样的情形是很正常的,在古董的鉴定之中人们往往有一种定性的思维,那就是觉得如果是仿制的,那绝对值不可能把破绽摆在如此明显的地方的,如此一来反而是没有注意到了。
    周雅芳特别是一通是经验丰富的人,当方明把这一点点出来之后他们马上就明白了。
    摇了摇头,一通说:“这下麻烦了,这大佛看来是要撤下来了。”
    一通现在真的是不知道怎么样形容自己的心情,自己再怎么样说也是一个鉴定的高手,当年也曾经找人来鉴定过这一尊大佛,现在好了,却证明是假的,如此一来就再也不能摆在这里了:如果通华寺只是一般的小寺院,那就没有什么问题,但问题是通华寺不是,特别是马上就有大庆典,万一真的有人在那一天把这事情给抖出来,肯定是下不了台的。
    自己作为通华寺的主持也是脱不了责任的。
    方明皱了一下眉头,说:“一通大师,真的要撤下来?”
    眼前这大佛已经在通华寺摆了几年了,见过的人有无数,如果现在撤下来消息肯定是会传出去的,那样一来不管用什么样的借口都是解释不通的。所以说,这实在是一个麻烦的事情。
    “阿弥陀佛,也只能是这样了。”
    一通长长的双眉紧紧地拧着,这样的局面他当然是不希望看到的,但是不这样还能够怎么样?留在这里岂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