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只钓金龟婿-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汉难敌四手,如果徐航再挣扎的话,四只脚也要上了。于是大家倒下睡觉。
所有人都累了一整天,营地没几分钟后就鼾声此起彼伏,也不知道睡了多久,忽然间,空中一声巨响,原来是一个旱地霹雳,带着隆隆的尾音,从头顶直打下来,撞在地上,火光四溅,紧接着就是巨石碰撞的声音,“骨碌碌”的一路巨响的滚到山下河沟里去了。
所有的人都被吓得从地上跳了起来。
徐航心砰砰只跳:“玫玫,玫玫。”
杜玫在对面帐篷里回:“我没事。”
徐航已经从睡袋里跳了出来,只穿着毛衣秋裤就钻出了自己帐篷:“好像那个雷就打在我们山坡上。”
杜玫忙把帐篷拉开:“啊呀,你怎么穿这么少,快进来。”杜玫把自己睡袋拉开,徐航赶紧钻了进去。
其他三个男人都听见了尼龙拉链的响声,然后是徐航在说:“啊,你身体好暖和。”
杜玫说:“你怎么这么冷,你在外面就几秒钟啊。”
张子淳跟高平江对望了一眼,忽然一起爬起来,冲进杜玫帐篷,七手八脚把徐航从杜玫睡袋里拉出来:“两人一个睡袋,太挤了,而且不卫生。”
徐航恼火:“我乐意,关你们屁事。”
“我们不乐意,我们为你健康着想。”两人死活把徐航拉了回去。徐航正在挣扎,忽然天上“哗”的一声,大雨倾盆而下,里面还夹着小粒的冰雹。这些几个男人都不响了,乖乖钻进钻进睡袋继续睡觉。
第二天早晨起来,发现五个进口的帐篷没事,其他的帐篷里面都是水。但是大家也顾不得这么多了,匆匆收拾完毕,随便嚼了几口干粮,继续向阿拉玛斯矿前进。
地 面有积水的地方,表层都结了薄冰,雨后的路滑溜溜的,更不好走了,大家深一歩一滑的往雪山攀登,慢慢的进入一团云雾中,雾气冰冷,又厚又浓又湿,看不到终 点在何方,加上饥饿,疲劳、寒冷,令人心灰意冷,三个多小时后,大家终于爬上了雪山,紧接着又是下山,无穷无尽的上山下山。
下午两点多,大家终于到达了一片乱石岗——总算到达阿拉马斯矿了。
穿 过乱石岗,进入一块平地,这里是一处旷工们的宿营地。有几个靠着岩石,用几块塑料布拉一下的地窝子。营地离开矿脉还有一两小时的路。但是再往上,驴队就要 上不去了,为了生活的方便,大家选择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安营扎寨。这样的宿营地,矿区里有多处,这是第一处。
阿西木跟高平江商量了一下,认为目前在勘探阶段,可以先住在这里,等到发现矿脉后,再搬到矿附近去。
赶驴人把东西卸下,高平江付过工钱,维族小伙们开始靠着岩石和溪水搭帐篷,杜玫暗暗担心,问:“靠山这么近,会不会再遇到雷?”
这个问题没人能回答,于是大家都当问题不存在。帐篷很快搭完,下面铺了进口的防雨布,顶上面也盖了一块,这样就基本上不用担心进水问题了。
阿 西木指挥着维族小伙子架水管,原来吴老板还给他们带了几十米的塑料管来。山上多雨雪,营地到处是小溪,平地上到处是低洼的小谭,溪水在那里沉淀泥沙,就变 成清澈甘甜的山泉,只是温度依旧是零度。维族小伙们用塑料水管一架一接,泉水直接流到帐篷前,像永远不关的水龙头一样,十分方便。
建营完毕,已经是下午5点多,大家开始做晚饭,但是天要到晚上10点后才会黑。这时别的几个窝棚的旷工们也陆续回来了,营地一片生机。这里的海拔是4200多米,空气稀薄,人无法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
高平江他们上去跟另外几组的旷工打招呼,大家都是十分友好。
阿 拉玛斯矿上开矿的汉人回人维族人都有,汉人开矿队中有四川人,河南人,山东人,甘肃人。。。。。他们都不是第一年进山的,而且都在洪山刚刚退去时就进山 了,装备也比杜玫他们差很多,一支队往往就共用一个窝棚,睡十几个到二十几个人,被褥常年不洗,从窝棚前走过,老远就能闻到那股味道。
晚饭做好了,每个窝棚前都飘起了食物的香味。山上蔬菜缺乏,大家干的又是重体力活,所以吃肉就变得非常重要,必须天天吃肉,才能保持体能。
杜玫上山后,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大碗吃肉,大口喝酒,听起来很美,但真实的日子却艰苦卓绝。
、第57章 采矿
阿拉玛斯在维语里的意思是:一个盛产钻石的地方。但是阿拉玛斯不产钻石;产的是和田玉;虽然现在和田玉的价钱比不上钻石,却是黄金的好几倍。
阿 拉玛斯矿是著名的戚家坑所在地。戚家坑玉矿始于清代;由戚家两兄弟开采。据说北京故宫3万多件玉器中,许多玉石料都出于此坑。戚家坑以出产优质白玉而闻名 天下。新中国成立后;于田县主要就是在阿拉玛斯地区开矿,曾经持续开采了30年;出过很多羊脂级白玉。当时矿脉很丰富;采矿人只选取上等的大块玉料;小块 的和品质稍差的都当废料丢弃在山坡上,跟岩石混在一起;成了矿渣。
80年代初,戚家坑曾采出一块重达259公斤的巨大羊脂玉,当 时采矿的旷工不忍肢解这块罕见的大玉,开矿的全体人员轮番肩负木扛,费时18天,徒步跋涉,以生命为代价,最终将这块大玉石运出阿拉玛斯河谷。 此后二十年,阿拉玛斯矿区再也没有采到这样大这样好的羊脂玉。
现在这些矿脉已经挖完了,阿拉玛斯矿区留下了大大小小十几个旧矿坑,和一堆一堆的巨大的矿渣堆。
到达阿拉玛斯矿的当天晚上,大家安完营,吃完晚饭,坐在一起商量工作计划。
“过 去阿拉玛斯有很多富矿脉,现在主脉已经挖完了。”徐航说:“玉田县局的那个局长跟我说,阿拉玛斯这连着两三年都没发现新的矿脉了,但是这里因为海拔相对比 较低,离村子近,路好走,开矿条件好(其他几个在拿眼睛白他),所以工程队最多,一半以上的采矿队都在这里挖啊挖,两三年了根本没挖出过上品质的玉料,白 玉更加闻所未闻。倒是其他两个矿区,每年都有新矿脉发现。”
“主脉已经挖完了?”辛涛摇摇头,给这几个人讲阿拉玛斯和田玉矿床的 地理构造:“阿拉玛斯矿区内的地层为元古宇蓟县系变质的碎屑—碳酸盐岩建造,总厚度约1000米。岩层为一倒转的倾向南东的单斜构造,构造线走向为北东。 所以阿拉玛斯和田玉矿为接触交代型矿床,矿带北东走向,矿体赋存于花岗闪长岩与白云石大理岩的接触带上面,矿带长1000米以上,宽2030 米。。。。。。”
张子淳说:“你的意思是,按照地理构造推算,阿拉马斯的主脉还有的是?”
辛涛苦笑了一 下:“嗯,按照地理构造推算,确实是——整个昆仑山玉储藏量至少有上亿吨,脉线总长度约一千二百多公里,里面当然会有优质白玉。但是,地壳变动的事情,谁 说得准啊。只能说现在他们把已经发现的优质玉脉都挖完了,而另一个断点在哪里?也许就在离开原矿断点的几公里处,也许在五百公里以外。昆仑山这么险峻,大 型设备上不来,靠凿岩机和硝铵炸药爆破,现在能开挖的都是露天矿,也许断裂的玉脉埋在1000米深的山下。。。。。。”
不管怎么 说,这里出过那么多的好玉,说明这一带富含优质玉脉,只是个把它找出来的问题。几个人商量了一下,觉得就凭自己这支队伍的力量,跟这些土工程队比,简直一 个是华尔街,一个是流水村的牧羊道,他们找不到是因为他们没这个技术实力,于是越说越信心满满。高平江决定明天一大早,先去戚家坑去看看,让辛涛根据岩石 的走向,推测一下,戚家坑断裂的玉脉可能会出现在哪里。
张子淳说:“不过据戚家坑的开采记录记载,我们系的教授曾经分析过,一致 认为阿拉玛斯玉矿虽然仍存有相当的储量,但其主矿脉浅部——露天矿,以白玉为主。到了深部已经渐变为青白玉及青玉。所以戚家坑或者11号矿的断裂端即使找 到,可能也出不了白玉了。但是阿拉玛是的主脉质量非常好,透闪石高达97%,杂质不到3%,如果能出大块的一级青白玉,青玉,也够理想了。。。。。。”
高平江把烟头扔地下,用脚踩灭:“明天早晨去戚家矿看看再说。”
第二天一大早,大家匆匆就着羊肉汤,啃了几口馕,就往山上走,矿脉都在海拔4500米以上,离开宿营地还有一段距离。每天旷工们都要走一两个小时才能到工作地点。
戚 家炕海拔5000多米,此番去勘探的一共10个人,大家由阿西木带路,背着登山包,一列长队,像蛇一样行军。一开始是走山脊,这不算啥,这两天已经走习惯 了,但是不久后,山坡就变得陡峭异常,根本不能算有路,就是在倾斜度超过75度的乱石坡上穿行,人无法直立,到了最窄的地方,大家手脚并用,抓着突出的岩 石,踩着一掌宽的小路,贴着岩壁往前挪,一脚踩错,就会有碎石骨碌碌滚下山坡,连到底的回声都没有,令人后脊椎发凉。张子淳和徐航两人过去从没走过这么险 的山路,吓得不敢往下看。爬过一段后,到了一处略平坦的地方,两人赶紧坐下休息,只觉得手酥腿软,汗把内衣都湿透了。
张子淳一面擦汗一面说:“你们小时候看过电影《智取华山》么?我怎么觉得这比电影还惊险啊?”
高平江瞪了他一眼:“废话,华山才多高。”
高平江笑道:“你们两个真不该跑这来受这罪,要是不小心,滚下去摔死了,你们两的爹娘可就惨了。”
徐航瞪了他一眼:“你要是摔死了,你爹娘才惨了呢。我们的爹娘不靠我们养活。”
这话说得有点触到人痛处了,高平江多少有点生气,徐航也在后悔自己口没遮拦,哎,都是哥们太要好惹的祸。当下两人转过头去,避免对视。
高平江又看看杜玫:“你没事吧。”
杜玫点点头,其实也觉得相当的紧张和疲乏,但是杜玫气色比另外两个男人是好多了,神态也镇静得多,高平江看着她,多少有点敬佩。
大家缓过气后,再继续翻山越岭。杜玫本来以为阿拉玛斯是一座山,矿都在这座山里,其实这一片的群山都叫阿拉玛斯矿区,每座山上都有矿脉,都采矿队在开矿,从他们的营地到戚家炕,还得再翻一座雪山。
路 越走艰难,沿途的山坡上到处是放炮崩落的岩石和丢弃的矿渣,从山上往下运送玉石非常困难,半公斤以下的矿石,往往会被丢弃,所以矿渣堆里有一块又一块的拳 头大小的玉石。但是矿渣堆上又有一个又一个又深又大的坑,原来这是非采矿的当地人上山来淘矿渣,试图从里面捡出过去矿脉丰富时,被丢弃的优质好玉。
杜玫好奇:“能捡到好的吗?”
张子淳在里面随便翻了几下,摇摇头:“好的都被捡完了,要捡到好的,就得挖更深,在没大型设备的情况下,再往下挖,太危险了,会被整个活埋。”
杜玫想象了一下:被几吨重的和田玉活埋,靠,这么奢侈的死法。
不久就上了雪线,岩石上覆盖着积雪和冰。杜玫从背包里取出墨镜分给大家戴:“一定要戴上,否则会被雪地反光灼伤。”
积雪越来越厚,给大家的假象是脚下是一片平坦的雪坡,但是一脚踏下去,就有可能被卡在石头缝里,非常危险,
在三个多小时的行军后,戚家矿终于在望,在一座雪山的悬崖峭壁上,被寒冷的云雾缭绕着,山顶有个铁架子,从那有绳索放下。大家拽着绳子往上爬。
张子淳小声说:“早说啊,我就在北京上攀岩课了。”
杜玫在张子淳下面,看他越爬越慢,恼火:“少废话,快爬,下面人都给你拖死了。”杜玫用头撞张子淳屁股,张子淳无奈,只得使出吃奶的劲往上。已经进洞的几个维族小伙子伸手下来,把他们全拉上去。
等大家终于爬进了戚家炕,一眼看见,不由的大失所望,原来现代的矿道都是由下往上开凿的,目的是防止坑道积水,但是戚家坑是由上往下开凿的,一个多世纪的冰雪融化后灌入洞中,又结成了冰,戚家坑现在整个就是一冰坑,啥都看不见,连原来的坑道有多深都不知道。
辛涛无语,大家只得返身往回走,返程路上,个个士气低落。高平江提议再去看别的炕道,于是大家又去了著名的11号矿,就在戚家坑对面的一座雪山上,也是在悬崖上,于是大家又攀了一回岩。
11 号矿海拔4560米,共有两个矿洞,每个矿洞都有两米多高,三四米宽,深约30多米,曾经每年都可以出几吨的优质白玉,现在玉脉已尽,只剩下山崖下的玉 渣。一行人手持手电筒往里走,杜玫看见在电筒光下,岩石缝里洁白的玉脉闪着光,心里多少有点激动,掏出背包里的登山锤,很轻易的就敲下一块来细看,发现是 青白色的,有絮状物,杜玫现在也已经知道了,这已经是玉脉最外层部分,非常不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