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域雄心-第2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来,气得波士顿帝国丞相维得曼破口大骂乌里扬诺夫不厚道。
见到几个战败国通过货币贬值,提高了国内产品的竞争力,加快了经济复苏。其他国家也看的眼热,有了榜样在前面,各国纷纷放弃金本位制,利用通货膨胀增加本国产品竞争力,贸易战开始愈演愈烈。
由于这些年方啸宇一直坚持鼓励生育政策,而华族人也有多儿多福的传统想法,使得中华帝国的人口增长一直都非常迅速,目前华族拥有人口已经超过八亿,加上盟国整个东协人口接近十二亿,超过全世界二十亿人口的一半。
有如此大的国内消费群体,中华帝国出产的各种产品根本不愁卖不出去,只要关税够高,即使华元不贬值一样有很高竞争力。至于出口,中华帝国有大量独有产品,根本不怕对方关税高。
现在中华帝国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将战时经济转换回和平时期的自由经济,让经济平稳转型实现软着陆,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中华财团。因为中华财团供应了中华军九成以上的军用品,还向国外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在战时已经将军工规模扩大了太多,对此方啸宇从多个方面下手的。
方啸宇进行经济调控的第一步就是让军工企业转产民用产品,战车工厂开始为农业生产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脱粒机、电磨等农用产品,飞机制造厂也开始生产一些廉价的双翼飞机,用于农药喷洒、地质勘探和山林救火等特殊任务。
这样不但解决了战车工厂生产力过剩的问题,还加快了东协内部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腾出大量劳动人口转入工业生产。
造船厂生产民用船只,为了提高运载速度,方啸宇专门制定了集装箱运输体系,并专门制造用于集装箱运输的船只,代替以前的撒装货船,这使得卸货效率大大提高,为此整个东协境内的所有贸易港口都开始了港口改建工程,以适应集装箱的转运和装卸。
飞机工厂除了那些特种飞机,还开始生产轻舟100型客运飞机,这种飞机是基于最新研制的巨兽1型运输机而改装研制的,安装有四个六百马力发动机,最高速度每小时三百六十公里,实用升限八千零五十米,最多可以装载四点八吨货物,作为客机实用可以载乘员三人,载乘客五十名,航程四千六百公里。
中华财团专门成立了中华航空公司,开始在国内修建民用飞机场,开设航线。见到中华财团开设航空公司,王家和夏家立刻跟进,很快王家的轩和财团建立了西北航空公司,夏家的中夏财团建立了东方航空公司。
各大财团从中华财团购买大量轻舟100客运飞机,并聘请退役空军飞行员开客机,帝国航空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见到制造飞机有利可图,一些民营企业也开始涉足这个领域,他们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飞机研究室。
三家航空公司很快开始铺设国外航线,将飞机开到了别国领土上。中华航空公司甚至开设了经东大洋上多个岛屿加油,到圣马丁帝国的越洋航线,整个东协内部的交流变得容易了许多。
军车制造工厂在开始转型制造民用卡车和轿车之后,富足的中华帝国民间出现了购买热潮,国内的道路上各型轿车开始多了起来,而民用卡车也开始代替铁路线分担了一部分运输任务,尤其是那些铁路无法到达的地区。军工产业开始逐步缩减规模,将投资重点放到了科研上,而军工产业的收缩,势必减少了钢铁用量。
为了维持钢铁使用量,方啸宇立刻下旨在新占领区修筑铁路,以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尤其是穿越整个中华帝国在南方次大陆占领区的沿海铁路线,更是重中之重。另外方啸宇本来已经给原来哥萨克帝国修建的远东大铁路进行复线工程,这次更是直接在这条铁路的北方再次修建了一条新铁路。
由于当年的资金紧张,哥萨克帝国在修建远东大铁路的时候,只建设了单线铁路,这极大的制约了这条铁路大动脉的运载能力,在世界大战时这种问题暴露无疑,由于铁路运输效率太低,造成当时中华帝国卖给哥萨克帝国的大量武器积压在车站里,而前方军队则由于缺少武器而大量伤亡。
当时有鉴于此,方啸宇为了加强中大陆的控制,也为了给进攻哥萨克帝国军队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当时就为这条铁路进行了复线工程,在众多战俘劳工的帮助下已经很快完成了,这条铁路线现在也成了支持哥萨克帝国对俄国的战争的利器。
为了让交通更加便利,方啸宇决定为北方的那条新铁路直接铺设双轨,也就是让列车可以双向航向,这将大大提高这条铁路的运载能力,有了两条复线,整个北方的领土运输问题就可以得到最大的缓解。
如果今后还有机会的话,方啸宇还计划在更北边的地区修建远东铁路三号线,或者是多条经过远东铁路向北的纵向铁路,以加强对这块大陆的掌控,并能将北方寒冷荒野上无数的资源,源源不断的运输出来。
方啸宇之所以如此重视这块大陆,最重要的就是远东地区的东部一直是他控制下的,这里经济发展很早,凭借着远东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这里已经成了中华帝国一个不可或缺的重工业基地,其产量几乎达到了整个国家的三分之一,而现在又将资源丰富的伯利亚平原纳入了掌控,只要交通顺畅,就可以给这个工业区再次扩大的机会。
另外在靠近乌拉尔山的伯利亚地区另一端,距离国境线只有三百公里的秋明地区,那里的地下蕴藏着一个庞大的油田,其规模与方啸宇在战争时期就开始偷偷开采的阿伯丁半岛油田相当,只是开采难度稍高。虽然方啸宇还不打算开采这一地区的石油,却依然要加强对这里的控制,对于石油这种重要的工业资源,谁都不会嫌多的。
除了远东的铁路和南方次大陆的沿海铁路之外,两条新的从北到南贯穿原兰芳帝国区域的大铁路,与三条从东大洋沿岸到中大陆地区的铁路大动脉都全线动工了,此外还有一条从巴坦地区铁路线向西延伸,通过西奈运河转向南方,直接连通到南方次大陆沿海铁路线上,辐射面更是远达最南方的开普敦港,这样的超长铁路也很快开始着手修建了。
这条铁路是方啸宇专门为了加强对南方次大陆边疆区控制力而修建的,经过西奈运河的地区,他还要求全部采用地下铁路,通过一条涵洞让铁轨从河底下通过,以避免阻碍运河的正常运转。有了如此庞大的铁路建设计划,加上对新占领区的各种建设方案,方啸宇终于不用担心钢铁的使用问题了。
中华帝国的钢铁产量已经相当于波士顿帝国的80%,但是随着战争的结束,钢铁需求量下降,波士顿帝国的钢铁工业已经出现了萎缩。方啸宇的大铁路建设计划完全承接了多余钢铁的需求量,在全国开始大修铁路之后,钢铁工业有了足够的调整时间,对自身产业进行优化组合,当然这样的方式,没有获得那么多土地的波士顿帝国是学不来的,即便他们想修都没有足够的地方。
国家的工业产能在大战中得到了全面提升,战后对出口影响很大,并非只有钢铁过剩,其他方面同样令人担忧,随着西大陆各国购买力的严重下滑,所有出口商品都受到了冲击。
为了扭转这一局势,方啸宇决定以预防传染病,提升全国卫生等级,改变生活习惯为名,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和财团捐款的形势,对全国的房屋进行改造,将那些还居住在土坯房的底层人民搬迁出来,为他们建设宽敞命令的瓦房或者是楼房,所有新建房屋都需要有水冲厕所,自来水和宽大的玻璃窗,北方地区还必须有暖气系统。



第四百七十三章 扶助科研
城市建设方面规模更加庞大,所有的排放生活污水的明渠,都必须变为按照国家标准建造的地下水渠。城市中大规模清理卫生死角,增加绿地面积,并修建大量广场。
那些环城的地铁线则进行招标,由各地商家自行修建,国家只负责监督工程质量。这个庞大的国家改造计划将历时十年,等到计划完成之后,整个中华帝国将焕然一新,成为一个完全现代化的新型国家,同时也能够让国家的重工业体系实现平稳过渡。
除此之外,在大流感中国家与中华财团各个实验室的无能为力,让方啸宇看到了体制模式下的弊端,即使自己拥有全世界最好的实验室也无法照顾到所有的方方面面,一旦出现纰漏,根本没有人可以进行弥补,因此方啸宇放开了对民间实验室的约束。
中华帝国的民间实验室一直在执行非常严格的保密制度,对国内科技的严格审查和输出制度,极大的阻碍了民间实验室成果转为工业化的节奏,使得那些实验室已经都进展不大。
在经历大流感之后,方啸宇决定着力扶植他们,国家的科技法规也进行了一些调整。那些民间实验室在获取成果之后,国家将会进行验收评级,凡是在C级以下的科研产品,对出口将不做任何限制,这就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研究积极性,而这个评级制度就如同一块金子招牌,那些级别较高,只允许国内企业投资的项目也成了各大公司争抢的目标,让民间实验室的资金运作情况得到了很大改观。
除了这些以外,方啸宇还进行了资金扶植计划,一旦某个民间实验室的科技研究被国家或者军方相中,他们将获得一笔扶助资金,用于这个计划的研究,而国家也将在适当的时候购买这些专利。
中华帝国还将从这一年开始,成立一个科技评审小组,每一年都将在民间实验室和国家各实验室中找出最实用、最成功或者是最具创造性的发明,排出名次并给予奖励,今后这个国家贡献奖将作为对科技人员工作的认可和鼓励,每年评选一届。
而向对应的,那些无法参加这些评选的中华财团科学家们中间也设立了一个光辉奖,这个奖项将在每年由方啸宇直接颁发,作为中华财团内部的最高奖项,奖励那些为财团做出贡献的科研人员。
方啸宇的这些举措有的保证了国家科技进步的速度,有的保证了重工业不会出现大的萎缩,但是对轻工业方面收效却不大。失去了大部分外部市场,国内的购买力又并未得到实质性增长,这些产品依然供大于求。
此时的方啸宇发现自己之前的政策有一个不小的失误,那就是对城市居民提供免费粮食。当初制定如此政策固然是为了吸引移民,稳定地方,但是久而久之也严重制约了粮食领域的买卖流通。
当粮食可以大量外销的时候,这个情况固然不算明显,而现在西大陆人口锐减,粮食销售乏力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变得严重了,因此方啸宇决定改变这一现状,而能够支持他下如此决心的,就是现在城市中高达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就业率。
方啸宇很快发出了一纸诏书,宣布由于民众生活水平已经大幅提升,国家将废止免费为城镇人口供应口粮的政策,此诏书一出立刻引来了一片批评之声。中华帝国的言论比较自由,从未有以言获罪的情况,所以即使在民间,报纸等媒体也敢指责国家的政策走向。
当然这种指责需要有理有据,否则还是会被新闻署问责的,而国家也有专门机构在报纸上回答这些指责,以便更好的实现官民交流,这样既可以让大家了解政策的真实意图,又能够通过民间监督国家政策的得失。
这次是方啸宇直接下旨,所以在受到指责以后,方啸宇也同样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进行解释。在文章中他累述了粮食买卖的经济运作和对国家的好处,国家经济繁荣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拉动作用。而在最后他还表明废止提供免费粮食,并非不管那些依然困苦的民众,国家将建立低保和养老金制度,为那些生活困苦或者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必要的生活资金。
方啸宇的这篇文章一经刊发,指责声很快平息了下去,但是许多人却依然心里不舒服。比如那些中等家庭,免费粮食本来就是自己家庭收入的一部分,现在失去了免费供应,生活水平自然会出现下降的情况,自己需要将部分收入用于购买口粮。
这种人民的普遍心里,方啸宇同样清楚,因此在那份诏书之后,方啸宇再次发布了新的诏书,他宣布劳动法将进行修改,考虑到国家财富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急需提高,所有工作单位的每日最低工资标准,将从五华元提升到十五华元。
这样的工资提高幅度,自然完全消糜了由于失去免费口粮而带来的不快。在与几大财团通气之后,他们也是完全支持方啸宇的。现在国外市场疲软,要想让经济继续发展,就必须盘活国内的消费群体,而在工资增加之后,消费水平也随之增加,这可以大大减缓轻工业体系由于需求量缩减,而造成的产量萎缩。
除了刺激经济避免萎缩,方啸宇还想对国内的发展进行一些规划。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