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阀-第6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从燕京出发南来。

兴元府川陕宣抚处置司徐郡王近来动作不断,除西军正军以外,所有弓箭手、番兵、乡兵、勇壮,全部解除任务和训练,只干一件事情,屯田。又拨下专款,用于修复汉中和关中平原上的几处大型水利设施:征召来的民夫,也全部放回原籍。

除了民生措施以外,政治上徐郡王也没有手软。他将成都知府和兴元知府对调,用明升暗降的办法,给四川部分官员敲个警钟。泾原帅王禀致仕,又命徐成暂代经略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只等扶正。

如果你以为徐卫这是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那就错了。出征归来以后,他密集调整各帅司的中上层军官,尤以环庆路为首。李彦仙,刘琦等人都身居要职。除此之外,他又将从西军抽调出来的将官,派往河东各军中任统兵官,加紧训练。

他所作的这一切,不用跟任何人报告请示。因为他是川陕宣抚处置使,有“处置”两个字在,一切都好办,没人敢有异议。

“大王。”张浚踏进徐卫的办公堂,叫了一声。

“德远回来了。”徐卫没抬头。

张浚什么也没拿,肯定不是来让徐卫签字的,而且进来之后,他就坐下了,暂时也没言语。等了一阵,徐卫才发现,抬头道:“德远有事?”成都知府和兴元知府对调,张浚代表宣抚处置司到成都去了一趟,专门监督。

“下官在成都时,偶遇一位告老还乡的同年,听到一个消息。”张浚道。这个个头不高的四川人,脸上笼罩着一层愁云。

“什么消息?”徐卫将面前的公文一推,靠在了椅背上。他了解张德远的性格,如果不是大事,他不会这个样子。难道是四川有什么情况?

“据说,圣上任命原江西宣抚大使,麟王折彦质为左相。”张浚道。

徐卫有些吃惊,但随即平复下来。这件事情他的确没有料中,但却曾经想过。三婶去世,六哥按制应该丁忧,现在麟王担任左相,也就是说,六哥的右相位置还在,只不过从此,便不再大权独揽罢了。

只是,怎么会是折彦质?谁想的法子?

“这也没什么稀奇,左相的位置空了许久。当时,或许是为了北伐的便利,才让我六哥独相一段时间吧。”徐卫轻描淡写道,毕竟,张浚不是他自己人。

“这不稀奇,但是,这两位相公现在在忙的事情,就不太好了。”张浚沉声道。

“唉,什么事你就直说,一句话分几成几截,你是要急煞我这军汉么?”徐卫苦笑道。

张浚抱歉地笑了笑,这才道:“下官听说,现在朝中大事,无过于议和。”徐卫却没有想像中的震惊和暴跳如雷,问道:“议和?怎么说?”

“听说是女真人主动提出来的,愿以山东全境,换两国休兵罢战。”张浚答道。

徐卫脸上渐渐有了阴云,低声道:“具体的条款,你知道么?”“现在还没有正式开始谈判,但传闻有这么几条。女真人承认我朝的既得利益,包括前西夏地区和河东地区,交还山东全境。”张浚道。

“我已经拿到手的东西,何需他承认?这不过是脱了ku子放屁,多此一举,还有呢?”徐卫继续问道。

“还有的,都是虚的,比如兄弟之邦,休兵罢战之类。”张浚道,随即话锋一转。“但女真人提出的要求,就不一样了。”

徐卫叉着双手,道:“直说。”“首先就是不得还都东京,这分明就是无理取闹,我朝还不还都,与他何干?”张浚显得忿忿不平。

“继续。”徐卫还没有听到自己想听到的。

“其次,西军不得驻防河东,河东地区只保留缉盗,剿匪,和维持治安的部队。

”张浚道。

“继续。”这一条,徐卫并不在意。

“还有一条,甚为严重。那就是大宋需得摒弃与契丹的同盟关系!”!。

第八百章 徐折并称

“这可不好。”徐卫的脸一下子垮了下来。

张浚虽说不是紫金虎的心腹,但跟随徐卫这么久,这促成宋辽结盟之事他也有参与,自然知道费了多少周章,更清楚宋辽结盟的意见,因此也道:“确实,下官听闻此讯,也大感意外。”

徐卫一时不言,听张浚所言,六哥和折仲古已经在操办议和之事,也就是意味着,这两位宰相对于宋金和谈都没有异议。和谈这不奇怪,女真人为了喘上一口气,主动求和在他的意料之中,朝廷会同意,他也早料到了。

但是,作为盟国,单方面与女真人和谈这已经是不地道,更将摒弃宋辽同盟列入和谈,朝廷难道没有想过这样作的后果么?这几年,宋军连战连捷,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军力强大所致,但与契丹人结盟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攻灭西夏一战,人家辽军打的是主攻,战力不可小视。西夏一完蛋,女真人也没脾气了。难道这些朝廷不知道么?你这边倒是跟女真人和谈了,可另一头却得罪了契丹人!女真人是什么玩意旁人不清楚,我姓徐的最有数,转面无恩,全没信义,今天议和,明年就翻脸。到时候,南朝就是里外不是人!这叫好了伤疤忘了疼……

见徐卫不言语,张浚道:“大王,是不是向朝廷上一本?阐明我等……”徐九不等他说完就摇头道:“没用,朝廷既然已经决定,而且事先也没有问过我等意见,那现在说什么也没用,已成定局。我们川陕还是想着怎么善后吧。”

张浚皱眉道:“依大王之见,契丹人一旦得知我朝与女真人单方面和谈,且摒弃与其同盟关系,会不会有过ji的反应?”

“暂时应该不会,契丹人在这边兵力不多,面对西军,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再说,这也不符合他们的利益,但将来就不好说了。

”徐卫沉声道。

“防人之心不可无,是不是命令沿边部队警戒?”张浚请示道。

“嗯,也有这个必要,我即刻传令环庆泾原两路帅司。”徐卫点头道。

七月,金国派出的使团就到达了江南,宋金两国正式展开和议。

可能是因为对女真人不满,徐良仅仅派出一名礼部的员外郎作为宋方代表。女真人当然也清楚,只不过眼下局势如此,也就不计较这些了。和谈的进度超乎寻常的快,因为事先耶律马五和刘光国就已经谈过了。

到了七月下旬,双方已经谈妥,正式缔结和约,宋帝已经御准,只等金国使团归国之后,报请金帝点头,就算正式生效。本来这件事橡并没有什么大不了,这是先帝赵*打下的基础,让当今赵官家坐享其成而已。

但一些见风转舵之辈却上奏给皇帝戴高帽子,说是自宋金开战以来,女真人从未如此卑微过。陛下登基不久,北夷就主动求和,送还土地,这都是陛下威灵所致。赵谨虽然不如其兄雄材大略,但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归功于先帝,不敢贪为己有。但心里确实暗爽了许久,在金使即将归国之际,他特地下令,举行盛大宴会,给金使送行。

升平楼,是行宫中专门举行宴会的所在。因为是宴请金使,所以宋方官员作为主东,早一步到了。除参与谈判的官员外,政枢二府的大臣悉数出席,自然包括徐良和折彦质。又因为后者是首相,所以就坐在徐六之前。这小小的变动看似没什么大不了,但明眼人也知道其中的意思。

皇帝还没到,金使也还在途中,朝臣们便互相说着闲话,唯独折徐二相,正襟危坐,完全没有交集。这倒不是说他俩人有什么过节仇恨,而是因为有人需要他们这样。而他两个,又都是明白人,所以,

都认真扮演好自己的角sè。

门外内shi一声唱,金国使节们鱼贯而入。这次金国很重视和谈,派出了一正一副两位使臣,正使乃完颜充,女真宗室,副使萧裕,奚人。参与了这次和谈的宋方官员都知道,虽说这个完颜充是正使,可真正主导和谈的,却是副使萧裕。

原因何在?金国派出一名宗室子作为正使,显示和谈诚意,这只是门面而已。这个萧裕,从他的姓就知道,他不是女真人,而是奚人。

契丹人和奚人是辽国的两大族,基本上耶律姓的契丹人作皇帝,萧姓的奚人就要作皇后。

萧裕投金以后,最初只是个猛安,后来在当今金国丞相完颜亮的手下办事,受到了重用。完颜亮认为此人有王佐有之才,所以竭力推荐他担任副使。其实,也不过就是让他出来立点功,回去以后好重用,这一点宋金都一样。

这正副二使引领几名属官入内,因皇帝未到,也没有和宋臣们交谈。干等了片刻,听内shi一声喝,厅内宋金双方大臣全都起身垂首肃立,只见赵官家着褚黄常服,信步入内,目不斜视地直上御座。等他坐定以后,宋金大臣都出来,行跪拜礼。

记得当年张通合作为金使出使大宋时,傲慢无礼,宣称“大国之卿当小国之君”拒绝向宋帝行跪拜礼。现在,连姓完颜的女真宗室也规规矩矩地跪在地上,真应了那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平身,诸位都坐吧。”虽说不如先兄,但赵谨毕竟是皇帝,气派还是有的。一挥手后,大臣们都坐下。

说是宴会,其实酒菜都还没有上,各人面前都是一张空案。领导还没讲话呢,哪能开吃?

赵谨环视下面一眼,酝酿了一下情绪,方才朗声道:“如今南北缔结和约,休兵罢战,非但是两朝之幸,也是两国百姓之福。朕特设此宴,一则为金使送行,二则,也示宋金和睦之意。既为兄弟之邦,就应该像家人宴饮一团和气。

金使归国之后,务必将朕此意转达你主。”

完颜充三十多岁,别看长得五大三粗,颇有威仪,其实仅仅是因为宗室的身份得了个显爵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绩,这次出使南朝,也是完全听萧裕的。因此,赵官家发话之后,他只俯首而已,却由萧裕接话道:“臣定当将陛下好意转达我主,唯愿从今往后,再无兵戈两家亲如兄弟,如仁宗旧事。”

这人倒确实是读书的,他说的仁宗旧事,就是当年宋仁宗和辽道宗在位时,宋辽两国保持了四十多年的和平。以至于宋仁宗驾崩,噩耗传到辽国时,辽道宗耶律洪基拉着报丧的宋使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

赵谨自然清楚这段历史,听闻此言高兴道:“诚若如此,四海升平矣。”

场面话说罢,这才命传上酒菜,自然是宫中的御膳规格。倒不知习惯了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女真人是否吃得惯这精细的江南佳肴?

这宴会,尤其是国宴,可不能埋头大吃。得有许多讲究这首要的,就是祝酒,一般皇帝训示之后,就得由宰相出面祝第一杯酒。徐良故意等了一阵,想看首相折彦质是否有意,结果后者也稳坐不动,徐六这才端起酒杯起身首先捧向皇帝,然后转向金使们道:“金使即将启程归国,谨以薄酒预祝顺利,愿宋金南北,敦睦邦谊。诸位,请满饮此杯!”

厅里一片喝彩,众人都满饮一杯。祝酒之后,气氛就随便得多了,众臣自取再菜来吃,一边说些闲话。不外乎是女真使者南来的见闻感受,以及宋臣们对于女真好奇的询问。所幸,这次南来的金使中,除了完颜充以外,皆通汉语,交流起来并没有什么困难。

那萧裕尤其活跃,尽捡好听的说。席间,众人谈到宋金交兵二十来年,自然就不可避免地说起宋金的将帅们。女真战将给宋人留下赫赫威名的太多了,战争早期,几乎是一边倒,女真将士们摧枯拉朽一般扫dàng着两河。

萧裕饮下一杯酒,朗声道:“陛下,臣此次南来,不辱使命,与南朝缔结和议,睦邻友好,原该是得偿所望。只可惜一件事情!”

赵谨听他这么说,放下杯子赶紧问道:“金使还有何事未能达成?只管说来!”萧裕答道:“此前,贵我两朝累年交兵,将士浴血疆场,生死搏杀,虽说各为其主,但南军却有几员大将,是我们金人也钦佩的!此番南下,便是希望能见上一见………”

话刚说到这儿,枢密院一签书笑问道:“且慢,萧副使且说来,是哪几员大将?”旁的宋臣都笑着有意看向折彦质,等着给金人一个惊喜,纷纷询问萧裕答案。

就连皇帝赵谨也催促道:“金使想见何人?朕定让你如愿!”萧裕很有点说书的潜质,还故意卖个关子,清清嗓子,这才道:“这头一个,便是贵朝川陕长官,徐郡王。”

此话一出,厅上一片大笑,大宋方面的谈判代表,那礼部员外郎道:“萧副使,徐郡王未及弱冠就已经投身行伍,转战南北二十余年,人称紫金虎,谁个不知?哪个不晓?”

萧裕一笑:“那尊驾可知,徐郡王这绰号,还是由我们金人叫出来的?”“哦?下官本以为这是民间和军中的俗谓,怎地还有典故不成?”

那员外郎问道。这也怪不得他不晓得,徐卫在紫金山浮桥一战成名,当时而言,确实是名震天下,只不过一来时间久远了,二来他后头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