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电子重生-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啪嗒——

    顾惜卦手里的筷子掉在了桌子上,缓缓转过头,像是被吓到了似的问道“你、说、什、么?”

    “我能制作出石墨烯,稳定、并且单独存在。”周硕加重了语气,重新说了一遍。

    “你知道你说的是什么?石墨烯可是二维材料,别说国内了国际上也没有这么先进的设备。能够分离出只有一个原子那么薄的材料来!”顾惜卦似是想要相信,却又不敢相信的样子。如果说二十年后美分们还有五毛对着干。那1995年整个中国都是美分。英语老师教育学生,都是告诉他们美国人家家有小轿车,美国人穿衣服脏了就扔重来不洗,美国小孩没有家庭作业

    试问在这样的熏陶下,学校里出来的学生又怎么会不憧憬美国人的生活和制度呢?

    这股风潮尤其是在学术界更为现实。翻译国外论文和重复国外试验才是专业期刊主流。想评职称当学霸,跟踪国外技术可是比自主创新要容易的多了。在这种环境下如果说国外都没有实现的技术,那国内就更是想都不敢想了。

    “我用人格嗯,不,我用我的全副身家保证,我已经完成了石墨烯制备的试验。”周硕指天为誓,神色肃穆的说道。

    顾惜卦一拍桌子,大叫一声“好!”

    说时迟那时快。他一把抓住周硕的手,拉着他就向外面跑去。那动若脱兔、行云流水的动作,从其矫健的身手上,一点也看不出来他有六十多岁的年纪。

    “顾老、顾老,饭还没吃完呢,着什么急啊!”刘海鹏望着顾惜卦和周硕的背影,傻愣愣的看着。

    “主任,这饭钱可还没给呢。要不还是走省里的帐吧?”于顺水擦了擦嘴,说出了他今天这顿饭的第一句话。

    出租车风驰电掣般的停在渤海大学物理系的实验楼前,两个正从楼里走出来的学生看到顾惜卦连忙问了声好。却不想被他抓了个正着。

    “快,去把在实验室的所有和材料有关的教授都叫来。就去一号实验室,十分钟之内集合!”顾惜卦激动的口水喷了俩人一脸。

    两个可怜人根本不知道因为什么,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儿,连脸都来不及擦一把,转身就向楼里跑了回去。

    顾惜卦在前面带路回身看向周硕。颇有些骄傲的说道“周校长,咱们就去一号实验室吧。这是我们渤海大学最先进的材料学实验室,不敢说国内顶尖,起码一流是排的上的。”

    “顾校长慢点,您慢点!小心身体!”周硕心惊胆战的看着满面红光的顾惜卦,要是因为自己让老人家身体出点什么事儿,那可就万死莫赎了。

    “不怕,我身体可是好的很!”顾惜卦吹胡子瞪眼睛,一步迈出去竟然比周硕两步都远,不知道的以为他解开了基因锁呢。

    周硕在顾惜卦的带领下穿过长长的走廊,到了一间实验室的门外。推开门,门里的实验室颇有点科幻的感觉。数百平米的大屋子里,清一色的环氧树脂地坪。一台又一台的实验设备排成一溜,对面则是长长的一排桌子,桌子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实验材料。

    实验室里,两个老教授正带着一群研究生,默默的做着实验。他们间或低声交谈一两句,或者哗啦啦的翻动着手里的文件,将实验数据记录下来。

    “顾校长?”一个研究生从文件上抬起头,正巧看到门口的顾惜卦,连忙恭敬的打了一声招呼。

    “顾老,今天怎么有空到我们材料实验室来?”主持试验的老教授看起来也不比顾惜卦年轻多少,语气里却充满了尊敬。

    “老黄啊,我借你们一号实验室用一下,没问题吧?”顾惜卦问了一句,不等对方回答就将周硕拉进了实验室里。

    他左看看右看看,心思根本没有放在黄教授身上,自顾自给周硕介绍道“怎么样,你的试验都需要什么设备?这边的都是检测设备,比如这台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镜,还有这些是x射线单晶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探针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

    顾惜卦像个炫耀宝贝的孩子似的,绕着实验室转了一圈,到了另一边又开始重头介绍道“这边的还有制备设备,比如说这个高速冷冻离心机,这是真空热压炉、纯水系统,激光显微拉曼光谱仪。怎么样,你都需要什么设备,没有的话我让人去其他实验室搬来!”

    这时候实验室里的教授和研究生也都看出来了,原来校长这么兴致勃勃的闯进来,就是为了让这个年轻人进行一个试验?什么实验竟然能引起顾西瓜这么大的兴趣,可是让众人心痒不已。

    黄教授忍不住问道“顾老,你们这是要进行什么实验啊?”

    “等会儿,等会儿人到齐了再说!”顾惜卦神秘兮兮的眨了眨眼睛,老顽童似的显摆道。

    正所谓老小孩、老小孩,人一上了年纪也就更加随心所欲起来。顾惜卦这个年纪,甚少还有什么事情能够打动他。可是一旦勾起他的兴趣,当真便是有些肆无忌惮起来。

    “怎么样,周校长你要是没有把握就现在说,可别一会儿连累着我也跟着丢脸。”顾惜卦趁着众人窃窃私语的档,小声的在周硕耳边说道。

    “顾校长请放心吧,绝对没问题。”周硕信誓旦旦的拍着胸脯保证道。

    “嘿,希望如此。”顾惜卦显然内心渴望周硕说的是真的,却又被理智所干扰不敢完全相信。

    实验楼里被通知到的教授陆陆续续的来到了一号实验室,这些人显然也对顾惜卦大张旗鼓的召集这么多人,究竟要做什么实验心存疑惑。在正面提问得不到解释之后,只好议论纷纷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过不多时,宽敞的实验室里就挤满了人。当然不仅是教授们,还有不少的研究生、博士生们,也都兴致勃勃的赶过来凑热闹。

    “校长,都这么多人了,您就赶快公布答案吧。”有人迫不及待的喊道。

    顾惜卦闻言看向周硕,见他微微点了点头。也就不再吊人胃口,开门见山道“大家有谁知道什么是石墨烯?”

    “二维材料,只有一层碳原子,六角形晶格的薄膜材料。”渤海大学里面学霸何其多,再怎么偏门的材料都有人研究,当即人群里就有人简练的回答上来。

    “好,那大家肯定也知道,这只是一种理论上假设的结构。这种材料究竟能不能稳定的单独存在,还没有能够将它制备出来。”说着,顾惜卦一把将周硕拉了过来,指着他说道“他叫周硕,是绣城的一名职高校长。今天在这里,他就要把石墨烯这种材料实际的制备出来。”

    嚯——

    顾惜卦话音一落,实验室里就响起一片声浪来。一方面是石墨烯这种理论存在的二维材料,实在是太过于科幻了。别说1纳米的二维材料了,人类最高级别的cpu制程这时候还没有突破100纳米呢。另一方面则是周硕的身份未免太有冲击力了点,王洪成水变油的闹剧正遭到广泛质疑,大家对待民科难免有一种怀疑和挑剔的眼光。

    “开玩笑呢吧,二维材料连美国人也没有研究成功,就一个职高校长也敢说这种大话?”

    “可不是,要我看说不定又是个骗子。校长可真是老了,竟然相信起这种骗局来了。”

    顾惜卦这把年纪可不在意众人都说了些什么,他拍了拍手,实验室里总算渐渐安静了下来。他满意的笑了笑,转过身来向周硕问道“周校长,你都需要哪些设备?咱们这就开始进行试验吧!”

    周硕四下里扫视一周,点了点头,问道“请问,你们有透明胶布吗?”


第一百五十一章 撕胶布



    “透明胶布?”顾惜卦瞪大了眼睛,诧异的问道。

    “对,就是办公文具的那个。”周硕比划了一下,对他的要求进行了具体的示意。

    “你们,谁有透明胶布吗?”顾惜卦心里暗暗后悔,这周硕也实在是不靠谱,我问你科学实验用什么设备,你要胶布干嘛?把两台设备粘在一起吗?

    “噗——哈哈哈哈,用胶布来做材料实验,我还是头一次听说!”终于有人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

    有第一个人之后,一时间实验室里的所有人都跟着笑了起来。

    “校长,你这是从哪里找来的奇葩,竟然想用胶布来做实验!说他是民科,都是在侮辱民科!”黄教授虽然对顾惜卦有些敬畏,可是面对周硕的要求也愤怒了。

    一号实验室是材料实验室里条件最好的,能够负责这个实验室也可见黄教授的学术水平,绝不是泛泛之辈。然而这样一个对他来说非常神圣的地方,如今竟然闯进来一个要用胶布做实验的人,这简直就是一种侮辱。

    “这么大的实验室,总不会连胶布都没有吧?”周硕摊了摊手,无奈的说道。

    “给!”一个研究生从旁边拿了一卷透明胶布,扔给了周硕喊道“这可是3m的胶布,别说东西不够好。我看你怎么用它来突破物理界的世界难题!”

    自己辛辛苦苦学习物理十几、几十年都做不到的事情,难道一个连研究生都没有考上的破职高校长。凭借一捆透明胶布就能解决?开什么玩笑,这是对他们专业能力的挑衅!所有人都愤愤的看着周硕,等着看他如何出丑,然后一定要把他从材料实验室里面扔出去!

    顾惜卦也有些犹豫起来,刘海鹏虽然不算他特别得意的弟子,可也是混的不错的一个。堂堂省科委主任推荐过来的人,他也就没有多想。毕竟从教几十年,什么样的天才学生没见过,二十多岁就解决个世界难题也不是不可能。

    可谁知道这个周硕竟然这么不着调,竟然说要用什么透明胶布来做二维材料石墨烯的试验。这要是失败了。让他这张老脸可往哪里放?别人不会取笑刘海鹏将周硕介绍给他。只会背地里说他识人不明。六十多岁的人了,在乎的可不就是这点名声?

    “石墨切片,石墨切片总得给我吧?”周硕倒是无所谓这些人的眼光,石墨烯的明本来就是一个颇为神话的事情。

    在2oo4年石墨烯被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成功分离制备出来之前。石墨烯甚至被认为只是一种不存在的设想。要说这些教授们没有听到石墨烯就直接把他轰出去。已经算是很有教养了。

    在石墨烯真的成功分离出来之前。谁又能想得到答案竟然真的是这么简单,只需要一捆胶布就能解决这个物理界看似无解的难题?

    在顾惜卦的催促下,一个研究生这才不情不愿的制作了一块石墨切片。实验室里有现成的切片设备。制作起来也不麻烦。

    二十年后还有人编过石墨烯明的段子,用来给中国人的创造力泼脏水。据说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在明用胶布分离石墨烯之前,曾经让一个中国留学生尝试分离出“最薄的石墨薄片”来。这个中国博士用最高级的抛光机工作了三个星期,这才得到了一个十微米厚的石墨斑点。等他瞪着红眼睛把成果做了出来,安德烈。海姆却仍然不满意。

    结果这俩人对石墨切片的薄度还是不满意,这才灵机一动,产生了用胶布来减少石墨切片厚度的想法。

    在段子里这就成了中国人只会循规蹈矩,没有创造力的证据。且不说这石墨烯的明过程中是否有中国人的身影,科学本来不就是这么一种把所有可能的路都走一遍的方法吗?

    这就好像一个人吃到第十个包子才饱,难道说只有第十个包子才是有用的,前九个吃不吃都无所谓?正是因为有研究助手试验了所有无法达成目的的方式,才为两位科学家指名了前进的方向。

    在科学技术的展中,失败和成功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给你。”研究生将石墨切片摆在周硕的面前,冷冷的看着他。

    周硕耸了耸肩膀,拉开胶布在石墨切片的表面上黏了一下,然后将胶布从石墨切片上揭了下来,这样他就得到了黏有一层石墨的透明胶布。

    他做完这一步,实验室里几乎是唰的一下,立刻安静了下来。在场的最差也是研究生,博士生、教授也有不少。大家可能对石墨烯不怎么了解,但是对石墨的特性可是耳熟能详。石墨的一个特点就是层状结构,曾与曾互相之间只有很微弱的力量连接。这也是铅笔能够书写的原因,只是石墨和纸张摩擦的力量,就可以从石磨上面剥离出很多石墨层来。

    那么如果用透明胶布不断的剥离石墨切片的层数,最后是否能够得到足够薄的石墨材料?

    想到这里,众人的心情都热切起来。哪怕不能得到真正的石墨烯,能够做出足够薄的石墨层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成果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