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孤鸾-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昺、谢贵所率朝廷军队在得知他二人被杀后,便群起而攻之,一起攻向燕王府,大喊着报效朝廷,诛杀逆贼。

张玉、朱能率王府八百护卫杀出燕王府,与朝廷军队展开巷战。

燕王府所剩下的八百护卫皆是跟随朱棣多年的精英卫队,他们多次出关与北元战斗,经验极是丰富,打起仗来,更是精悍异常。

朝廷军队没了主将,但靠着几个指挥使苦苦支撑,十分艰难。

芈嬛叫怀仁派人趁着混乱的间隙,在北平城里大肆散布朝廷与燕王府讲和,北平由燕王自治之说。

百姓们一听有人在外面喊了这话,都微微松了口气。有些剽悍的汉子,甚至操了家伙与燕王府护卫一同作战,痛杀朝廷军队。

燕王府外混乱异常,可燕王府内却平静得如同往日一般。

仁惠殿里,芈嬛泡了壶雨前的龙井,摆在朱棣手边,敛衽在他身旁坐下。

朱棣拧着眉,半晌未曾说话,不知是在思量些什么。

“在想什么?”芈嬛替他斟上热茶,随口问道。

“我与朝廷的这场战争,许是要打多年。我虽不怕打仗,但我的部下不能一样熬着。倘若日子久了,人困马乏,必然对我军不利。”

“在如今的形势下,若是能得到朵颜三卫,那我军必定所向披靡。”芈嬛轻叹了口气,淡淡说。

朱棣掩去目中难得的一丝忧愁,唇边勾起笑意,“宁王的朵颜三卫,迟早是我囊中之物。”

芈嬛望着他,适时地泼上盆冷水,“朱权出生时,你尚在凤阳演武。他大了些的时候,你又到了北平就藩。虽说你俩是兄弟,可却少有交情。说起来,他倒是与允炆年龄相仿,俩人在宫中也多有接触,感情比之你二人可不知是好了多少,他又怎会将朵颜三卫借给你攻打朝廷?先皇在世时,一向疼爱朱权,给他的兵力远在你之上,倘若硬攻,便真真是以卵击石。”

朱棣瞥瞥她娇俏的容颜,轻哼了一声道:“你就如此不信任我?”

“若是不信任你,我便早就投奔朝廷去了。”芈嬛凉凉地看着他,“我不过是要劝你,朵颜三卫的事急不得,待到局势再恶化些,才好行事。”

朱棣微微颔首,“你这话确实不错,关于此事我也曾思量许久,但夺兵时机关键在于朝廷方面,这就要看朱允炆会派谁来讨伐了。”

芈嬛垂眸想了一瞬,道:“先皇将开国功臣诛杀殆尽,如今能带兵出征的,实在少之又少。”

“开国功臣里,唯剩耿炳文将军一人。耿将军虽擅长防守,不擅进攻,但朝廷今次已无人可用,必定会命老将出马。”朱棣言语淡淡,但对朝廷的了解却可见一斑。

芈嬛默然,她几乎已可见到允炆输了的那日。但既然她选择了这条路,就只能期望允炆能理解她。

她只愿能给允炆后半生平和的日子,想让他远离纷争。

芈嬛与朱棣在仁惠殿枯坐一夜,等到黎明降临时,终于接到张玉的捷报。

朝廷军队打败,从北平撤退,逃亡冀州,居庸关。燕王府护卫已占领北平九门中的八门,唯剩下西直门一时难以攻下。

“王爷,倘若西直门久攻不下,我军便危险了。”张玉铺开地图,指着其上的一角城门蹙眉道,“朝廷军队虽是撤离了北平,但却未走远,若是攻不下西直门,等朝廷军队大肆围攻,北平将难以守住。”

朱棣垂眸看着桌上的地图,手指有节奏地轻叩着桌面,沉声道:“命唐云前去西直门劝降守城兵士,只说本王已与朝廷何谈,北平归本王自治,叫他们不必再抵抗。”

“是,殿下。”

张玉领了命就要离开,却又被朱棣叫住,他沉吟了一瞬说:“让他单枪匹马地去,不许带侍卫。”

“是,属下明白。”

芈嬛有些疲惫地看着朱棣,问道:“唐将军与守城侍卫并无过多交情,他独自一人去,妥当么?”

朱棣摇头,“唐云过去在军中威信极高,他调任王府护卫指挥后,同军营的将士也颇有些接触。如今的形势下,他去劝降,好过张玉带兵强攻。”

芈嬛意识有些迷糊,她木然地颔首,低声道:“现下总算是控制了北平,你也好放下心来。”

朱棣心疼地看着她,起了身将她打横抱在怀中,也不顾芈嬛的反对,一路抱着她进了西偏殿,将她轻轻放在软榻上。

“你安心歇息,外面的事,一切有我。”朱棣抚了抚芈嬛的额头,拉开薄被替她盖上,眸中尽是温柔。

言罢,他便替她掩好薄被,转身离去。

芈嬛听着朱棣渐远的脚步,终是抵不住身子的疲惫,渐渐沉入梦中。

芈嬛在西偏殿歇息,朱棣却未闲下来。

他召集了北平所有跟随他的将士,誓师起兵。

燕王府偌大的庭院中,将士们一个个肃然而立。

朱棣垂手立于殿前的台阶上,对着众将朗声道:“我朱棣乃太祖皇帝、孝慈皇后嫡子,国家至亲。受封以来,惟知循法守分。如今幼主嗣位,信任奸臣,横起祸端,屠戮我家。我父皇母后,一生艰难,打拼江山。后封建诸子,藩屏天下,欲传续无穷。可朝中突起奸臣,害我诸兄弟。大明国上有《祖训》云:‘朝无正臣,内有奸恶,比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如今灾祸降临,我欲遵祖训,奉天讨伐,以安社稷。天地神明,昭鉴我心。”

朱棣一席话掷地有声,一来挑明朱允炆违背祖训,二来指出朝中有佞臣,必得出兵清君侧。

短短的几句,将起兵的理由说得滴水不漏。

道衍在大殿旁的墙角下立着,看朱棣意气风发的模样,唇角禁不住染上满意的笑。

他等了许多年,终于是等来了这一天。

朱棣,可莫要辜负我对你的期望。

仁惠殿的西偏殿里,芈嬛正睡得安稳,却冷不丁被房外瓦片碎落得声音惊醒。

她猛地从床上坐起,一拢宽袍,便匆匆下了床向外跑去。

此时殿外已是黑沉沉一片,天上乌云密布,就连咫尺之外的人都难以认清。

紧接着,暴雨便伴着狂风倾泻而下。风雨来势极猛,几乎吹的人睁不开眼睛。

芈嬛扶着墙根,一点点走到了大殿外,模模糊糊看见手扶白玉栏杆,强自立着的朱棣。

“朱棣!”芈嬛哑着嗓子喊了一声,但她的声音又很快淹没在狂风之中。

芈嬛压低身子费力向前跑了几步,恰好能够抓到朱棣的手臂。

朱棣见她冒着雨出来,一时倒有些慌神,也不顾得下面立着的众将士,舒臂将芈嬛护进了怀中。

道衍站在屋檐下,看着那个小小的身影不顾一切地奔向朱棣,他一向沉寂的眸子竟起了些波澜。

道衍不顾肆虐的风雨,负手大步向着朱棣走去,在他身侧一步远之处停下,拱手一揖朗声道:“恭喜王爷,今日的风雨当真是吉祥之兆。”

他的声音洪亮,足以传进在场的每一个人耳中。

狂风暴雨下,众将士禁不住一阵议论。

朱棣闻言,亦诧异地看向他。

道衍对众人的怀疑不以为意,他指着黑压压的天继续道:“飞龙在天,从以风雨,殿上瓦片坠落,便是要王爷换黄瓦了。”

他脸上的笑意意味深长,在场之人,不光是朱棣、芈嬛,就连最低微的兵士,也懂了道衍的话外之音。

大明朝有制,藩王王府用绿琉璃瓦,皇宫用黄琉璃瓦。

换黄瓦之意,自然是指朱棣将登帝位。

护卫们大多迷信于鬼神之论,听得道衍如此说,便认定朱棣是未来之主,就坚定了跟随他起兵的信念。

朱棣满意地看着道衍,轻轻放开了芈嬛,对着众将士道:“望众将与本王共进退,清君侧,剿灭奸臣!”

朱棣与道衍二人的话令众将热血沸腾,心心念念就是建功立业,扶持朱棣得到皇位,自己也好飞黄腾达。

朱棣起兵以奉天靖难之由,真真是气坏了齐泰与黄子澄。

他二人在皇宫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般团团转,不知该如何是好。

奇~!正主朱允炆看着他俩一副急躁的模样,便命人呈上银耳雪梨汤,说是替二人降降火。

书~!“陛下,这燕王就要起兵了,你怎的还一副不在意的模样?”黄子澄看着朱允炆手中的棋子,又瞥瞥棋盘上几乎成了死局的黑白子,一股无名火直冲胸口。

网~!黄子澄曾是东宫伴读,与朱允炆的感情一向深厚。如今这般情急的境况下,也只有他能不顾君臣之礼地说上朱允炆几句。

朱允炆盯着棋盘上陷入僵局的白子,淡淡道:“拟旨,封长兴侯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讨伐燕王朱棣。”

“陛下,耿老将军如今已是六十五岁高龄,且他擅长防守,不擅进攻,命耿将军留守应天似乎更为妥当。”黄子澄拱手躬身,对着朱允炆道。

朱允炆抬眸,凉凉地看着他,问:“子澄,你说这话,难不成是要违抗朕的旨意?”

黄子澄闻言,心头一颤。温润如允炆,何时说过如此的话?

他默了一瞬,拂袖跪下道:“臣不敢。”

“那便去拟旨罢。”朱允炆说完,就又埋首于棋盘当中。

朱允炆的心,不是不痛。

他曾经敬爱的四叔,如今要起兵谋反。

他深爱着的姑姑,如今在四叔身旁辅佐,人人都道她是他的女人。

他身为一国之君,所得到的,竟全是背叛!

作者有话要说:嗷嗷嗷,霸王们,乃们啥时候浮出水面,俺觉得孤单了啊……

40

40、奉天命,靖难役(2) 。。。

朱允炆不急不躁地命耿炳文老将出马,领了征虏大将军帅印,带着紧急调动的十三万兵马,浩浩荡荡向着北平出发了。

朱棣没有朱允炆的那份闲情逸致,能够坐在院里研究棋谱。

七月七日誓师后,朱棣即刻命张玉攻打通州。

一个时辰后,破通州,通州守将房胜归顺朱棣。作为朱棣北征时的旧部,房胜能够再次与朱棣并肩作战,心中不胜欢喜。

朱棣定下作战计划,先取东边蓟州,再攻北边居庸关,最后攻打怀来。

朱能奉朱棣之命率军出战蓟州,蓟州守将马宣战死,指挥毛遂以所部投降。

蓟州沦陷,遵化、密云守军一同归顺朱棣,替朱棣驻守北平。

攻克蓟州,下一步便是居庸关。

居庸关地势险要,位于关沟之中,是北平之北的襟喉门户,易守难攻。

朱能率军攻打蓟州时,居庸关便守军集结,扼守关口。

朱棣得了消息,一面令朱能镇守蓟州,一面亲自领兵攻向居庸关,前后不过三日时间。

朝廷军队没想到朱棣会来的如此快,一时打了个措手不及,居庸关失守,朝廷军队退守怀来。

怀来一有大军驻守,二有大将宋忠镇守,极是难攻,两军就此陷入胶着状态。

燕王府里,朱棣与诸位大将一连两夜未曾合眼,连日讨论如何拿下怀来。

张玉与朱能二人意见不一,张玉主张攻,朱能主张守。

张玉认为,倘若在起兵之初,便选择守城,便失了士气。且朝廷兵马众多,若是一直固守北平,城外朝廷军队越来越多,迟早会攻破北平。

朱能却认为,朝廷军队数量虽然庞大,但却不一定能攻破北平,固守当是上策。

朱能说这话时,立在一旁奉茶的芈嬛忽然道:“朱将军只说不一定能攻破北平,可见也是没把握的。倘若没把握取胜,不如主动出击,倒尚会有些胜算。”

芈嬛一句话说的朱能红了脸,可他心底却也不气。眼前这个瘦弱女子的才智和气魄,他是见识过的。

朱能始终以为,只有她才是能配得上王爷的女人。

朱棣对朱能几人的争执未置一词,他手指轻叩着桌面,看着地图的眼中,已隐隐见了细红的血丝。

“此番攻打怀来,本王决定亲率八千人,火速突袭。”朱棣忽然发话,朱能听在耳中微微一愣。

“王爷,您的意思是,我军主动出击?”

朱能挠挠头,难道他今次的战术又偏了方向?

朱棣点头,他看着朱能道:“你所说的固守之法不是不可行,只是不适宜现下用罢了。而出击怀来,是我军取胜的一条捷径,也是一条险径。”

“王爷,末将愿领兵突袭怀来!”张玉起身在朱棣面前行了军礼,朗声道。

朱棣看了他一眼,遂下达军令:“张玉、朱能听令。”

“末将在。”

“现命张玉驻守北平,不可有误。朱能为先锋,随本王征战怀来。”

“末将遵命。”

张玉虽是心中有些不畅,但他坚信朱棣的安排自会有他的道理,便也不争辩许多,默默去点兵,安排城防。

朱能一听又能出外作战,便坐不住了要回府准备一番。

朱棣没再留他,他深知自己麾下这员猛将的脾气。若是他的精神头好了,一人当做一百人用也是可以的。

待朱能与张玉离去后,芈嬛在朱棣身旁坐下,缓缓说:“朱棣,我与一同去怀来。”

朱棣沉默着,良久才沉声道:“不可。”

芈嬛轻叹,“这许多年来,你每每出征,我都会随军,早已习惯了。”

“彼时只是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