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女攻略-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还没老呢!”十一娘笑着和她打趣了几句,又道,“再把年前用酒糟的鹅掌、鸭脯切一些来,做几个时令的鲜蔬。”
  宋妈妈心里算着,这都赶上招待那些奶奶们的份例了,难怪大家都说滨菊是四夫人面前最得意的人。嘴上更是不敢慢怠,忙道:“夫人放心,我这就去!”
  十一娘让竺香陪着滨菊坐了,自己去了太夫人那里。
  太夫人知道今天是滨菊回门的日子,没等她开口已道:“我这边就不用你服侍的。你和滨菊说说话儿,然后赏顿饭,也算是她在你跟前一场的情份。”
  十一娘很是感激,道:“正想和娘说这事呢!没想到娘先开了口。”
  太夫人笑着拍了拍她的手。
  十一娘回了自己的院子,叫琥珀、竺香、绿云、红绣、雁容几个过来陪滨菊。宋妈妈指挥着小丫鬟摆饭,十一娘坐在炕桌旁,宋妈妈端了小方桌放在炕边,滨菊、琥珀几人围着坐了,大家说说笑笑地吃了一顿饭。
  过了几天,滨菊来给十一娘回话,说找到房子了。离徐家不到一盅茶的功夫。她给门房的婆子做了一双鞋,房价由八两银子减到了七两银子。
  十一娘听了很高兴,犹豫了半天,让竺香给滨菊带了一大摞高丽纸过去:“……给她糊房子。顺便看看她住的地方到底怎样?”
  她怕滨菊报喜不报忧。
  竺香捂了嘴直笑,不过一顿饭的功夫就回来了:“地方挺好的。坐南朝北,二间正房带了一个小小的退步,门口是石榴树,门后是芭蕉树。虽然有些偏,但出门就是一条私巷,倒也清静。就是觉得您给的纸用来糊墙太浪费了,说要留下来给万家姐夫写字呢!”
  十一娘失笑,然后又叹气:“滨菊,如今真的嫁了人了!”
  竺香站在一旁笑。
  红绣却奇道:“这嫁人还有真假不成?”
  十一娘见她不懂,就转移了话题:“四月初二是五姐长子的满月,你吩咐针线上帮着做了些小衣裳。你去看看做得怎样了?”
  竺香应声而去。
  红绣不免有些讪讪然。
  有小丫鬟进来禀道:“夫人,项家大舅奶奶来了!”
  十一娘很是惊讶:“项家的大舅奶奶?来见我的还是二夫人的?”
  小丫鬟笑道:“说是来拜见您的。”
  不去拜见二夫人却先来见自己?
  除了徐嗣谕的婚事,十一娘想不出她有什么事需要来拜见自己!
  “快请项太太进来!”她吩咐小丫鬟,然后换了件衣裳到门口迎接。
  项夫人眉宇间有几份不快,又因身材高大,看上去给人感觉有些气势汹汹的样子。
  十一娘看着更觉得奇怪。
  就是算是两家亲事不成,说清楚就行了,这样板着副面孔过来,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误会不成?
  她笑着和项太太到厅堂坐下。待小丫鬟上了茶点,她端起茶盅来啜了一口后,表情才有所缓和。
  “上次我大嫂生病,还劳烦您让我们家姑奶奶带了东西去探望。真是过意不去。”她客气地道,“今天我是特意来谢谢四夫人的!”
  如果高太太是真的生病,她为二夫人曾去探望特意道谢,虽然不至于感激涕零,但也应该高高兴兴才是,怎么一副不情不愿的样子!
  十一娘暗暗猜测。
  二夫人之所以有把握两家的婚事能成是因为项大人一口应允了这门亲事,难道项太太是迫于项大人压力不得已和自己重续旧话?
  “项太太不必客气!”她应酬着项太太,“本应该亲自去探望的,可那些日子家里的事实在是多。高太太的病可好些了?”
  项太太和她寒暄:“多谢四夫人挂念。我大嫂早就好了。只是我大嫂一向硬朗,突然生病,不免让人担心,就多照看了几天。”
  “听说项太太从小跟着高太太长大的,想来情份不同一般。多服侍几日也是常理。”
  两个人你来我往,说了半盅茶的场面话。
  项太太提出去见太夫人:“……上次寺庙失礼,得跟她老人家赔个不是才是!”
  当时非常失礼,十一娘不能代替太夫人做决定,她笑着陪项太太去了太夫人那里。
  三百零四
  “四月初八是佛祖生日,到时候各大寺院都会有浴佛斋会,我们好多年都没回燕京了。四月正是风和日丽的好时光,想带着孩子去逛逛,让他们也开开眼界。也不知道太夫人到时候会不会出去走走?”项太太笑着问太夫人。
  “四月初八啊?”太夫人拖长了尾音,目带询问地看了十一娘一眼,“通常都会去药王庙拜拜。不过今年四月要办元娘的除服礼,到时候也不知道抽不抽得出空来。”
  除服礼是四月十九,就是再忙,也不影响四月初八的佛祖生日,何况太夫人是长辈,断然没有长辈去参加晚辈祭祀的事。太夫人这番行事,完全是在问十一娘的意思。
  项太太面带不善地来,竟然是为了重提两家的婚事,不免让十一娘想偏。觉得项太太是迫于项大人坚持的无奈之举。她不拿主意。本来孩子的婚事应该由父母做主,就是祖父、祖母也只能建议不便直接插手,可出于对长辈的孝顺,如果祖父、祖母定下了亲事,一般做父母的都会顺从。太夫人这样一番行事,分明是把决策权交给了自己。
  她想到之前太夫人明确表示过希望和项家结亲,又想到徐令宜的态度,决定还是让太夫人和徐令宜商量去。毕竟这关系到徐嗣谕的未来,哪种情况对徐嗣谕更好,他们了解情况,考虑周到,比自己更有发言权。
  “我这些日子忙的团团转,过两天又是我五姐家长子的满月礼……”十一娘歉意地道,“要不是项太太说起四月初八的事,我倒把这事给忘了。”说完,她望着太夫人,“娘,您有什么安排只管吩咐我就是,侯爷那边也好给您安排车马。”
  把决定权给了太夫人。
  项太太毕竟跟着项大人在任上待了那么多年,平时也与项大人下属上司的家眷应酬,这弦外之音自然听得明白。
  她低头小口小口地啜茶,看上去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却外松内紧,正支了耳朵听太夫人怎么说。
  而太夫人听到十一娘此刻提起徐令宜来却是微微一愣。
  要知道,因为项家的反复,他们都以为这桩婚事就此打住了,谁还曾想到项太太会亲自登门拜访,还主动提出相看。母子不仅没有坐下来好好议议,甚至不知道彼此对这件事的看法,而十一娘又不是个无缘无故会拿徐令宜出来说事的人,这让太夫人不免思索──难道徐令宜觉得项家拿乔,所以改变了主意?
  念头闪过,太夫人更不能表态。
  她笑道:“现在也还早,到时候看情形再做决定吧!”然后和项太太说起项大人上任的事来:“……怎么走也不说一声。你也知道,你们家姑奶奶这几年越发的冷清了。她也一句没提。要不是我听侯爷说起,还不知道舅老爷已经启程了!”
  项太太见自己主动来提这件事,徐家竟然搁了下来,心中很是不快。可一想到大嫂的叮嘱,她耐着性子笑着应酬太夫人:“那几天我正在娘家嫂子那里侍疾,原来的师爷年纪大了,回了老家,我们家老爷又是要忙着找师爷,又是忙着做官服,也是里里外外不得闲,只到侯爷那里去问了一声安。下次他回来,定让他陪着太夫人好好地说会话。”
  太夫人呵呵笑,道:“到时候一定听舅老爷讲讲湖广的风光!”
  众人说了几句闲话,项太太起身去了二夫人那里:“姑奶奶还特意去探病,如今我大嫂安然无恙,少不得要跟姑奶奶说一声,也免得她担心。”
  “舅奶奶真是客气!”太夫人歪着没有送客,“留下来吃了午饭再回去也不迟!”
  项太太客气了两句,由十一娘陪着去了二夫人那里。
  二夫人看到项太太来很是惊讶。
  项太太笑道:“上次劳烦姑奶奶去探病,如今我嫂嫂好了,特意来谢谢姑奶奶一声。也顺便看看太夫人四月初八得闲不得闲。我们好些年没回燕京了,想去寺里逛逛,让几个孩子也见识见识燕京物华天宝,又不知道燕京如今哪家寺庙的香火最旺,想和太夫人结个伴。”
  二夫人听了眉头微蹙:“太夫人一向只去药王庙拜拜。如果嫂嫂只是想带着孩子们去看热闹,那里有些偏,热闹的还是相国寺和白云观。大嫂早年也是去过的,到了四月初八两家都免费赠送香药,人流如织。大哥又不在家,大嫂如果要去,只怕是要多带些人手的好。”
  项太太听了笑道:“你也知道,你大哥不在家,所以我才想和太夫人做个伴。”
  二夫人没有做声,脸色微有不虞。
  十一娘看着气氛不对,立刻趁机告辞。
  二夫人说了几句客气话,把十一娘送到了门口。
  十一娘去了太夫人那里。
  太夫人正等着她。
  “怎样?”她老人家拉了十一娘的手,“你是不是觉得有些不妥?”
  十一娘把徐令宜的话转述给了太夫人,又道:“……结亲本是两家交好,可现在……也怕项家勉勉强强地把小姐嫁过来,到时候一旦夫妻间有个罅隙,心里更生怨怼。想着侯爷心思缜密,又是在外面行事的爷,只怕比我想的更深些。我想问问侯爷的意思再说!”
  媳妇能事事尊重儿子,没有比这更让婆婆高兴的事。
  太夫人眼睛笑着眯成了弯月亮:“你说的对,你说的对。这事你就和老四商量吧!到时候看要去哪座寺里上香,你只管知会我一声就是了!”
  十一娘不准备将就项家。
  两家本是亲戚,如果项家有心,什么地方都可以相看。甚至可以把徐家的女眷请到家里去做客。
  四月初八是佛教盛会,可以想象那天的盛况和人流量。她可不想让太夫人为了小辈的事到处奔波、劳累。
  “娘要是今年也准备出去看看,我们自然还是去药王庙。”十一娘笑道,“项太太也说了,只是想带着孩子去看看热闹。既然如此,到哪里看热闹都一样。也免得跟着一大群人在那里挤来挤去的!”
  这样更合太夫人的意思。可她看着十一娘沉静如水的神色,不免有些奇怪:“你就不想去看看?”话一出口,才惊觉得到十一娘的与众不同──虽然嫁为人妻,主持着永平侯府的中馈,可她毕竟只比贞姐儿大几岁,却从来不曾到哪里去凑个热闹,看个稀奇。
  会不会太沉稳了些?
  “要不,我们今年就去相国寺吧?”老人家有些迟疑道,“到时候有庙会……”
  这些热闹,十一娘看得太多了。就算有些不是亲身经历,也在媒体上见过。
  她委婉地道:“人挤人的,再好的景致也变了样子。何况家里这么多的事。”
  太夫人想起过几天是元娘的除服礼,以为也是没有心情,道:“那我们明年再去!”
  十一娘笑着应了,吩咐绿云去让厨房准备一桌款待项太太的酒菜,有小丫鬟进来禀道:“二夫人和项家大舅奶奶来了!”
  这么快!
  太夫人和十一娘不约而同朝屋里的自鸣钟望去。
  不到半个时辰。
  十一娘刚站起身来准备迎客,二夫人已陪着项太太走了进来。
  “嫂嫂才从娘家回来!”二夫人表情淡淡地道,“家里还有一堆事等着嫂嫂处置。今天就先回去了,改天再来给娘问安!”
  项太太也笑着给太夫人曲膝行礼:“过两天再来给太夫人问安!”
  太夫人和十一娘挽留了两句,见项太太去意已决,十一娘和二夫人一起把项太太送到了垂花门前。
  两人一路沉默地回到了太夫人屋里。
  二夫人提也没提项太太到来之事,一直陪着太夫人说些采茶种花之类的雅事,十一娘猜测她可能有话想单独对太夫人说,借口有事要忙辞了太夫人和二夫人回了自己的院子。
  宋妈妈已经从针线上把给五娘儿子的小衣裳拿了回来。
  十一娘随手拿了一件看。
  那么小,竟然和大人的衣裳一样,袖、领、镶边,一样不少,像玩偶的衣裳。
  十一娘忍不住一件件展开来看。
  正说着,徐令宜回来了。
  众人曲膝给她行礼。
  “这是干什么呢?”他拎了小衣裳,“给谁做的?”
  十一娘笑道:“给五姐长子做的!”
  徐令宜拎着衣裳左看右瞧了半天,奇道:“这么小,能穿得下去吗?”还在身上比划了一下。
  十一娘也不知道,笑道:“是请针线上的人做的,应该穿得下去吧!”
  徐令宜点头,拎着看了半天才放下。
  宋妈妈等人忙将小衣裳收了。
  十一娘则迎徐令宜到临窗的炕上坐下,奉了盅温茶,把项太太的来意告诉了徐令宜。
  徐令宜听了眉头微微皱了皱,道:“娘是什么意思?”
  “娘让我们商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