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女攻略-第2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夫人身边的大丫鬟是个十分机灵的,闻言笑道:“想来是心里焦急吧?”
  周夫人听着笑了起来。
  十一娘就避到了罗汉床后立着的屏风后面。
  不一会,外面传来两个年轻男子的声音:“侄儿王源、侄儿王泽求见姑母。”
  “进来吧!”周夫人声音很是温和。
  十一娘从屏风槅缝朝外望。
  给周夫人行礼的两个男子一个穿着蜜合色绸杭直裰,年约十七、八岁,一个穿着宝蓝色绸杭直裰年约十五、六岁,都是中等身体,英俊挺拔,五官隐隐和周夫人有几份相似。只是前者举手投足间很是沉稳,后者温文尔雅带着几份矜持。
  虽然是约好的,可过场还是要走的。
  周夫人问起家里的情况来。
  年轻的那个语言简短,惜字如金,年长的那个却温和有礼,应答有词,不仅如此,在年轻的那个无语时,他还能笑着和周夫人搭话,活跃气氛。让十一娘印象深刻。
  待两人告辞,十一娘问:“哪个是王源?哪个是王泽?”
  三百二十
  周夫人笑道:“穿宝蓝色直裰的是王源,穿蜜合色直裰的是王泽。”又问,“你觉得怎样?”
  周夫人介绍的是王家十九公子王源。
  他是正主子,也不怪他有些拘谨。
  十一娘含蓄地道:“两位公子都是一表人才。”
  也就是看外表还是满意的。
  周夫人笑着,随口说起王泽来:“……是个族侄。他父亲从小得了个哮喘,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全靠公中例钱和母亲给人做些针线度日。好在他从小就是个懂事、沉稳的,家里的事帮着担了一大半不说,三姑六婆有什么事他也喜欢帮一把,因此家里上上下下都喜欢。这次十九来慈源寺,定是我那嫂嫂不放心,所以特意请他来相陪。”
  十一娘有些意外。
  她见王泽不卑不亢,带着几份磊落,没想到家境如此不顺当。他这样的年纪有这样的气度,实属难得。
  “十六公子一看就是个妥当的人。”十一娘赞道,“难怪要请他来相陪。”
  “只可惜受了家里的拖累。”周夫人叹道,“他今年开始就没去族学上学,而是跟着家里的管事开始学着管理内务。”十分婉惜的样子。
  十一娘有些吃惊。
  她看王泽对答娴熟,还以为他早已出来做事了。
  周夫人看了还以为十一娘是在惊讶王家为什么不资助王泽继续求学。忙解释道:“我们王家虽然子弟众多,也有人科举入仕做到了封疆大吏的。可像十六两兄弟这样,小小年纪就都中了秀才的,也还是头一次遇到。又怎么不希望他能继续求学,为我们王家光耀门楣!”
  “十六公子是秀才?”十一娘错愕地打断了周夫人的话。
  周夫人苦笑着点头:“他和他胞弟去年一起中了秀才!”
  “那……”十一娘一开口就知道自己失言了。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如果不是有特殊的原因,像王泽这样年纪轻轻就中了秀才,而且是两兄弟同时考中的,王家岂有不供他读书的道理。
  她补救道:“镇南侯府真是人才辈出啊!”
  “也要能读出来才行啊!”周夫人道,“为十六不读书的事,我大哥还亲自去了他们家一趟。当着我那哥哥的面承诺,每年从自己的月例中拔出四十两银子来供他们兄弟两人读书。可十六他执意不肯。说自己是长子,父亲患病,理应担负起奉养双亲的责任来。请大哥帮他在府里找个差事。”
  说着,周夫人露出几份无奈来。
  “也不怪这孩子生出这样的心思来。每年公中的例钱连我那哥哥看病吃药都不够,更别说是家里的日常嚼用。还有两个孩子读书,笔墨纸砚,先生的束修,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却一分钱也不能少。早些年,我那嫂嫂典当些嫁妆,外家帮衬帮衬,这日子也还能往下过。可自从六年前他外祖父去世之后,他舅舅当家,见我那哥哥是个扶不起来的,渐渐也就少了走动。我嫂嫂怕耽搁了孩子们的前程,针线一做就是一整夜,两年前就熬坏了眼睛,还一直硬挺着。”
  十一娘默然。
  原来什么时候都有这样的故事……
  而夫人说起这些家长里短的事则有些刹不住了:“他也不是信口开河说的这话。一来他是长子,是撑门户的人。他有了秀才的功名,人来人往也没人敢轻瞧他。二来他兄弟今年才十三岁,与其两个人都这样饥一顿饱一顿地,还不如他出来做事,即可以节省一大笔开销,还可以全力支持弟弟考取功名。”
  只怕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童生到秀才这一级相对要容易一些,可从秀才到进士,却不是三、五年可以做到的。王家能资助他三年、五年,能不能资助他十年、二十年。何况他们兄弟年纪渐长,要娶妻生子,要养家糊口,要奉养双亲,这四十两银子只怕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可如果让周夫人的大哥再多出一点,其他的亲戚又会怎么想?会不会因此也要求同样的待遇?会不会因此而得罪其他的亲戚?
  十一娘微微点头:“十六公子到是个通透的人。”
  周夫人见她理解,松了口气。
  毕竟谁也不愿意有个苛刻宗亲的名声!
  她想到前几天回娘家时听到的一些事。
  “只可惜他舅舅是个鼠目寸光的。”周夫人说着,眉头微蹙,“他外祖父在的时候,见十六聪明伶俐,又孝顺懂事,想亲上加亲,把他表妹许配给他。后来两家不大走动,这事也就没人提了。去年他们两兄弟一起中了秀才,他舅舅又提起这桩事来。当时我的一个婶婶正帮十六提亲,两家人也对了面,请了媒人,就等着交换庚帖小定了。他舅舅天天上门说,偏偏我那嫂嫂又惦记着想着当年外家的资助之恩,这门亲事自然就搅了。”她说着,目露不屑,“今年开春十六应了府里的差事。我那嫂嫂哭了几场,寻思着这书不读了,总不能在婚事上再亏待这个儿子。东挪西凑了百把两银子,请了媒人去他舅舅那里求亲。结果他舅舅的口风全变了,根本不承认有这事,还说自家的闺女早就定了亲。把我那嫂嫂气得在家里躺了好几天。连前两天外甥成亲都没有去喝喜酒。”
  这样的现实……
  十一娘不由道:“十六公子的舅舅是做什么的?”
  “靠着祖上的几亩田产过日子罢了。”周夫人不以为意地道,“在固安府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了。以为有个在五城兵马司做指挥使的连袂自己也是封疆大吏了似的。”
  十一娘听着她这自相矛盾的话不由笑了起来。
  周夫人也知道自己这是在撒气。跟着笑了一阵。然后让小丫鬟去传桌素菜来:“……有些日子没有到慈源寺院来吃斋菜了。”话题又转到了王泽的身上去:“这样一闹,只糟蹋了十六这么好的一个孩子──他们家本是旁枝,先前有个秀才的功名正好说亲。现在不考了,略有家底的只怕会嫌他们家底子薄。如若说个寒门祚户的,十六好歹是有功名的人,太可惜了。”
  十一娘点头,想到了自己一直惦记的十二娘……她也是差不多的情况。罗大老爷如今赋闲在家,六姨娘又是婢女出身。有家底的,会嫌她是庶出的。没家底的,罗家为了面子只怕不会答应。
  火石电光中,她身子不禁朝前凑了凑,微微俯身道:“周姐姐,不知道十六公子今年有多大了?”
  周夫人微微一怔,道:“今年有十六岁。”
  “那十六公子与他表妹的婚事到底怎样了?”
  周夫人已隐隐有感觉,道:“自然是没成了!要不然,我怎么又说是连累了十六呢?”
  十一娘想了想,道:“我有个妹妹,周姐姐也见过──三月三的时候和芳姐儿她们一起在流芳坞玩。今年十一岁,也到了该议亲的年纪了。十六公子出身高门,仪表堂堂,学富五车。也不知道有没有这个缘分……”
  周夫人哪里还不明白。
  她脑子飞快地转了起来。
  那个十二娘人长得没话说。虽然罗大老爷如今闲赋在家,又是庶出的,可罗家的二老爷在山东任参政,三老爷在四川任学政,十一娘做了永平侯夫人,十娘嫁到了茂国公府,罗大爷是庶吉士,还有一个探花郎的堂侄女婿……
  周夫人眼中已露出几丝兴奋,不待十一娘说完,已笑道:“罗家书香门第,世代官宦。十二小姐相貌出众,贤良淑德,要是能看中我们家十六,那可是我们家十六前世修来的福气。”
  两个人的意思都说明了,不由相视一笑。
  周夫人就道:“我这几天就回趟娘家。”
  这件事十一娘也要商量罗振兴。
  她笑着点头:“我大嫂那边,我也要去打声招呼。”
  “那十九的事……”
  十一娘面露赧色:“这件事除了要跟侯爷说说,太夫人那边……”
  周夫人也知道,王泽不同王源,十二娘也不能和贞姐儿相提并论。她爽快地道:“那我们一桩一桩的来!”
  十一娘忙笑道:“那就劳烦周姐姐了!”
  “说什么劳烦不劳烦的。”周夫人笑道,“你记得到时候亲手给我做双媒人鞋就是了。我可听我们家芳姐儿说了的,你给贞姐儿做过一双大红鹦鹉衔桃的睡鞋,漂亮得很。”
  “只要周姐姐瞧得上眼!”
  十一娘和周夫人说笑着,素菜来了。
  两人吃了饭,各自回了府。
  太夫人拉着十一娘的手问:“怎样?王公子可还看得上眼?”
  十一娘把情况跟太夫人说了说。
  太夫人听着颌首:“那就差人去韩学士那里打听打听,看王公子的功课到底如何?”
  十一娘脑子里一闪,想到了五娘身边的紫薇……好像是给了一个姓韩的翰林做小妾的!
  她沉吟道:“等侯爷回来了立马去打听。”
  太夫人听她提起儿子,有些忧心地道:“走了三、四天了,也不给家里报个信……”
  哪有这么快!
  十一娘忙笑着转移了话题:“您猜,我们周夫人今天在慈源寺都说了些什么?”
  太夫人见她明眸闪烁,露出罕有的俏皮模样,有意捧场,吸了口气,打趣道:“嗯,有酒味……又这么晚才回来……莫非两个人在一起非议婆婆的不是?”
  三百二十一
  十一娘听着一怔。
  她没有想到太夫人会这样调侃她。
  然后心中暖暖的。
  十一娘凑趣地推搡着太夫人:“娘,人家和您说正事了!”
  太夫人呵呵笑起来,拉了她的手让她坐到自己身边:“你说,你说,我听着呢!”
  十一娘笑着把自己和周夫人说的话告诉了太夫人。
  太夫人听着笑道:“只是家底太单薄了些。”
  十一娘回答得含蓄:“齐大非偶。我瞧着王家十六公子的人挺不错的。”
  “也是,”太夫人想着现在罗家的情况,笑道,“有人还怕过不出日子来。”
  十一娘就和太夫人商量:“那我明天回趟弓弦胡同。”
  “嗯!”太夫人眯着眼睛笑起来。
  十一娘就看见杜妈妈含笑立在一旁好像在等待什么似的,知道她可能有话要单独和太夫人说,陪着太夫人说了两句闲话,就告退了。
  回到屋里,滨菊已经回去了,贞姐儿歪在内室临窗的大炕上看书,文姨娘和琥珀、秀兰则在东间算帐。
  看见十一娘回来,贞姐儿立刻迎了上来,文姨娘站起来又坐下。
  有些话,自然不能当着贞姐儿的面问。
  她朝着文姨娘点了点头,和贞姐儿进了内室。
  贞姐儿帮十一娘打水:“母亲怎么突然想到要去慈源寺?”
  还好有十二娘这事。
  十一娘笑道:“现在不告诉你。等过几天有了准信,我再告诉你。”然后问起她绣花的事来,“可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滨菊姐姐的针线很好。”贞姐儿笑道,“我有不对的地方,她都很仔细地告诉我了!”
  能得到贞姐儿的承认就好。
  十一娘更了衣,有外院的小厮进来禀道:“夫人,白总管求见!”
  白总管奉命去打听李家二公子的事了。
  她让贞姐儿在屋里看书,自己去了水榭。
  “……李家那位二公子,人长得英俊不说,小小年纪,却十分有手腕。燕京城里略有家底的少年公子都和他交好。有什么不平之事也爱找他做个中间人。”语气中十分推崇。“李夫人十分喜欢这个次子。虽然一样在桂树胡同给长子和次子都置了院子,可二公子屋子的布置却比大公子要精致华丽很多。为这事,李家长公子颇有微词。李夫人知道后,还把长子教训了一顿。说,‘要是你也和你弟弟一样要和那些豪门公子应酬,我也照着你弟弟的院子帮你布置一番’。把长公子说的哑口无语。”又道,“李夫人虽然宠爱这个儿子,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