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女攻略-第4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
  南永媳妇听着心里一松,脸上有了几丝笑意,但很快又褪去,眉宇间露出几分担忧来。
  这样一来,嫡庶分明,府里的人知道了侯爷的态度,有些事只怕夫人和她都拦不住了。到时候徐嗣诫的处境比现在要艰难的多!
  可转念一想,这样也好。
  人只有知道了自己吃几斤几两,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气力,能办多大的事!
  这一来,五少爷也就可以老老实实地过自己的小日子了。
  她的眉宇又舒展开来,委婉地道:“马上就要过年了,各家要来送年节礼,管事妈妈要进来给您问安,四少爷那边也有客人要应酬,到时候家里只怕忙得连喝口茶的功夫都没有了。”
  管事的妈妈进来给十一娘问安,自然要奉上各府送给孩子们的小礼物,因徐嗣诫养在十一娘屋里,给他的东西从来都是和徐嗣谆一样的。而且过年了,徐嗣谆如果在家里设春宴,肯定要请自己的兄弟做陪。徐嗣谕年纪大一些,一向不参与这些事,肯定不会去。不和徐嗣诫说清楚,要是徐嗣诫懵懵懂懂地去了,再发生窦净那样的事,别说徐家丢面子,对徐嗣诫也是种伤害──谁都希望自己被人喜欢。
  十一娘微微翕道。
  徐令宜回来,她和徐令宜商量:“要不,就这几天我跟他说说吧!”
  徐令宜觉得十一娘太过小心翼翼了,随意地说了句“行啊”,就问起明天宴请项太太的事来:“一共来多少人?”
  “男客有两桌的样子,女客一桌。”十一娘笑道,“听说送我们惠泉水的舅老爷也会来!”
  “那我准备些好茶送他。”徐令宜说着,项氏过来服侍十一娘用晚膳。
  “我这边不用服侍。”十一娘笑道,“你以后在自己院子里用了晚膳,过来和我一起去给太夫人问安就行了。”
  项氏很是意外。
  十一娘笑道:“去吧!冬天我通常酉初三刻过去,夏天酉正三刻过去,你差不多这个时候过来就行了!”
  项氏见十一娘态度坚决,曲膝行礼,退了下去。
  徐令宜笑道:“连媳妇也不让在身边服侍啊!”
  “说个话都不方便。”十一娘笑道,“何必弄得大家都不自在。”
  徐令宜没有多说,十一娘让人把在后花园和诜哥儿玩的谨哥儿找回来,吩咐小丫鬟摆饭。
  谨哥儿就着一砂锅狮子头连吃了两碗,还让盛第三碗的时候,徐令宜忍不住问他:“你中午吃的什么?”
  “吃得炸鹌鹑。”谨哥儿说着,一个红烧狮子头又下了肚。
  徐令宜朝十一娘望去。
  十一娘把豆苗猪肚汤里的豆苗夹了一筷子到谨哥儿碗里,无奈地道:“中午还做了酒醉鸭肝、清蒸了肉末蛋,水晶虾仁、红烧黄鱼……他只吃炸鹌鹑。”
  说话间,谨哥儿把豆苗用筷子藏到了饭底下,就着上面的白米饭继续吃红烧狮子头。
  徐令宜看得啼笑皆非,道:“什么都要吃一点才好。”
  “是啊!”十一娘说着,给儿子夹了快豆腐。
  谨哥儿就瞪了徐令宜一眼:“爹,祖母说了,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
  徐令宜大笑起来。
  徐嗣谕和项氏过来问安。
  十一娘请他们在厅堂坐了,待吃过饭,才招了他们去西次间。
  徐令宜就问起徐嗣谕的打算来。
  徐嗣谕道:“我准备十一月上旬启程回乐安。”
  过了新婚就走。
  这么快年都不在家里过了吗?
  十一娘朝项氏望去,项氏神色恬静,显然早就知道这个消息了。
  徐令宜也觉得早了点,沉吟道:“也不急在这一时。等过了元宵节再启程吧!”
  徐嗣谕欲言又止,最后还是躬身应“是”。
  文姨娘和乔姨娘过来问安。
  “我们二少奶奶也在啊!”文氏一惯的热情,“手上这镯子可真漂亮!”
  项氏忙朝着文姨娘和乔莲房曲膝行了个礼,喊了声“姨娘”。
  徐嗣谆和徐嗣诫过来了。
  十一娘仔细观察徐嗣诫。
  他和往常一样站在徐嗣谆的身后,虽然面带微笑,眼底却没有了那种明亮的欢快。
  十一娘微微叹了口气,说了几句话,就去了太夫人那里。
  正好徐令宽也带了五夫人和孩子去给太夫人请安,太夫人那里立刻热闹起来。
  徐嗣谆就抽了空问十一娘尺工谱的事。
  “你舅舅说,正在给我们找。”十一娘低声和他说着话,“王允那边,可曾许诺什么时候还?”
  “没有!”徐嗣谆也低声道,“不过,出了这种事,我给王允写了封信去,只说我一不小心把书给落到了水里。让他给我几天功夫,我想办法誊一本送过去。王允听了,让我不要还了。说到时候到翰林院的韩学士家里借抄一本就是了。可东西是我们损坏的,就算王允不要,我们也不能不还啊!”
  十一娘点头:“这么说来,翰林院的韩学士家里有了?”
  徐嗣谆眼底露出一丝得意之色:“我们也可以去借来誊一份啊!”
  “那我让你舅舅去试一试!”十一娘看着笑起来,耳边传来徐令宜温和坚定的声音:“……不用了。我们两家是至交。让谆哥儿和我一起去好了。正好学些待人接物的礼节。”说着,吩咐徐嗣谆,“你明天到回事处把送给永昌侯府的年节礼准备好,过两天我们去看看永昌侯爷。”
  听说要出去,徐嗣谆有点兴味索然。他应了一声是,第二天一大早就去回事处要礼单,待晚上送走了项家的人,这才拿着礼单去禀徐令宜。
  两家的年节礼不过是些菜叶、糖果之类的东西,不超过五十两银。
  徐嗣谆提着纸匣子和徐令宜去了永昌侯府。
  十一娘这边却迎来了沧州的年礼节。
  和往年一样,邵家差人推了一车的沧州特产来。
  进内院给十一娘问安的除了那个年年来给徐家送年礼节的妈妈外,还有秀兰。
  她开了脸,梳了个妇人的圆髻,戴了崭新的银饰,神色显得有些激动,进门就给十一娘磕了三个头。
  十一娘笑起来:“嫁给谁了?”
  秀兰红了脸:“奴婢当家的在大爷身边做随从。”
  大爷,就是邵仲然。
  看这样子,贞姐儿已融入了邵家。
  十一娘笑着颌首,赏了秀兰两根莲花银簪:“算是给你做贺礼!”
  秀兰忙道了谢,带了贞姐儿的话:“……听大爷回去说,六少爷想找个教拳脚的师傅。沧州有位姓庞的师傅,和邵家是姻亲,虽然左脚有点跛,骑射功夫却十分了得。邵家有不少子弟拜他为师,就开了间武馆。前几天屋里人病逝了,又没有子女。庞师傅也无心教武,把武馆关了。不知道侯爷给六少爷找好了师傅没有。要是没有,大波奶想推荐这位庞师傅来教六少爷拳脚功夫!”
  十一娘讶然,笑道:“你们大爷怎么说?”
  同来的那位妈妈听了笑道:“我们大爷也曾跟着这位庞师傅学过两年的骑射,对庞师傅十分钦佩。当时侯爷提起这事的时候我们大爷就想到了庞师傅。只是怕乡野粗民,侯爷瞧不上眼。庞师傅又在沧州开武馆,也不知道愿不愿意北上。就把这事搁在心里了。后来知道庞师傅屋里的人没了,这才起了这个心思。让我们过来问问。”又笑道,“是我们大波奶嘱咐的,先问问夫人,夫人要是允了,再把大爷的推荐信拿出来”说着,脸上的笑容更浓了。
  这是什么道理!
  她又不懂这些。
  “你们把信交给我吧!”十一娘笑道,“我先问问侯爷的意思,再给你们回信!”
  两人恭声应是,姜家的年节礼到了。
  六百一十七
  袁宝柱家的穿了油绿色的潞绸褙子,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并戴了两朵大红色月季花,看上去明快又干练。
  她曲膝给十一娘行了个礼,笑道:“一年没见,夫人的气色还是这么好。”然后从旁边妈妈手里接过茜红色绸布包袱,“这是我们九小姐给夫人、六少爷做的鞋袜,手艺笨拙,还请夫人不要嫌弃。”
  自从徐嗣谆和姜家九小姐订下了婚约后,这位当年曾陪着王琅的姐姐王琳奔丧的袁宝柱家的就年年随着姜家送年节礼的进京给十一娘问安。
  “让你们家九小姐费心了。”十一娘笑着让秋雨接了包袱,吩咐小丫鬟端了杌子给两位妈妈坐,又赏了茶。
  袁宝柱家的半坐在了小杌子上,笑着道谢,接了茶,侧着身子喝了一口。
  十一娘问道:“你们家老爷和太太身体还好吧?”
  “托夫人的福。我们家老爷和太太都硬朗着。”袁宝柱家的恭敬地笑道,“九月初九,太太还带着九小姐去大福寺拜了观世音菩萨……”
  正说着,有小丫鬟进来禀道:“夫人,简师傅到了。”
  每年这个时候,简师傅都会把喜铺一年的帐册拿给十一娘过目。
  十一娘笑着让小丫鬟请简师傅进来。
  袁宝柱家的忙起身告退。
  简师傅提着个宝蓝色绸布包袱走了进来。
  她和十一娘分主次坐下,接了小丫鬟的茶,秋雨就机灵地带着屋里服侍的退了下去。
  简师傅把解开绸布包袱,推到了十一娘的面前:“这是今年的帐册。”
  十一娘见帐册比去年的多了十来本,笑道:“看样子今年的生意比去年的更好!”
  喜铺现在的生意分两块,一块是以订做补子、官服为主,一块是以喜帐、喜幔为主。因补子、官服事关重大,简师傅亲自带着几个技艺娴熟的绣娘负责,把喜帐、喜帐这一块交给了秋菊。这几年稳打稳扎,生意越来越好。不仅在燕京小有名气,就是江南,也有人闻名而来订做官服。
  简师傅笑吟吟地点头:“照这样下去,再过两、三年,我们就能在东大街买间铺子了。”说到这里,她微一犹豫,道,“夫人,有个事,我想和您商量商量”说着神色间就露出几分凝重来。
  十一娘看着肃然,道:“你有什么话就说吧!我们师徒,什么事不好商量的。”
  “有件事,我不知道您听说了没有。”简师傅斟酌道,“我听隔壁的东家说,甘太夫人前些日子又盘了间铺子出去。我们现在渐渐做出了名气,以后只会越来越好。多数人提起我们喜铺,都会说是‘东大街喜铺’,要是我们搬了地方,那些远道而来的客商找不到地方不说,如果有人在我们原来的地方也开了件喜铺,夺了生意是小,让那些客商误以为是我们的铺子,花了钱没有买到如意的东西,只怕会坏了我们的名声。你看,我们要不要把打听一下周围有没有铺子要买的。用喜铺的银子买了下去。到时候也有个长久的地方。”
  十一娘蹙了蹙眉头:“甘太夫人又盘了间铺子!”
  简师傅轻轻地叹了口气。
  十一娘沉默了半晌,道:“您这主意好。我看,您就先打听着。要是银子不够,我先垫上,到时候还给我就是了。至于甘夫人那里,我去说好了。”
  这样一来,就算是忠勤伯逼着甘太夫人再盘铺子,铺子里的生意也不会受影响,甘太夫人在喜铺里的分红虽然不能让她锦衣玉食,于少可以衣食不缺。
  简师傅点头,见十一娘端着脸,气氛有些严肃,就笑着转移了话题,“听说琥珀年后要回来当差了,竺香的婚事怎样了?”
  提起这个,十一娘就发愁:“找来找去,也没有个合适的人!”
  简师傅笑起来:“我看,你是把竺香嫁给谁都不放心。人家宋妈妈上次提的那家不是挺好的吗?父母都在田庄上做管事,小伙跟着山西那边的大掌柜跑腿,识字,人长的俊俏,年纪又相当。你偏偏说小伙子太机灵了,少了些稳重。如果真找个木讷的,只怕你又觉得太老实了,少了些机敏。”然后劝她,“竺香不小了,再不嫁,就成老姑娘了。你看我们秋菊,不是过得挺好的吗?”
  秋菊也是拖来拖去,拖成了老姑娘。后来一条街上开银楼的掌柜介绍了个在银楼做伙计的,父亲早逝,家境贫赛,兄弟四个,他是最小的,愿意到简师傅家里入赘。简师傅开始嫌那小伙子长得不好看,偷偷让秋菊去看了一眼,秋菊没做声,简师傅就勉强答应了。结果和秋菊成亲后,样样重活、出面的事都是女婿,家里过的渐渐有了模样,简师傅越看越喜欢,越看越满意。去年秋天,秋菊又生了对龙凤胎,两个孩子都随着姓了“简”,简师傅就更高兴了。
  十一娘也知道自己这是鸡蛋里面挑骨头,可想到跟自己从余杭来的人都各奔东西,就想把竺香多留几天。
  “到时候再说吧!”她喃喃地道,“快过年了,总不能这个时候把她嫁了吧!”
  简师傅知道她一时还转不过弯来,笑着喝了口茶,和她说了几句秋菊的双胞胎,就起身告辞了。
  竺香见简师傅出来,把简师傅送到了门口,然后去了十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