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女攻略-第4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少给我信口开河。”徐令宜拧了拧儿子的鼻子,“你要只是和长安对练,你母亲怎么会教训你?”他说着,神色一正,“你想搬出来住就说想搬出来,不要给自己找借口,更不能把责任推到你母亲身上。我告诉你,你母亲可不是什么无知妇人。她既然教训你,那你肯定有错。”
  谨哥儿脸涨得通红。
  有小厮进来禀道:“侯爷,王树求见!”
  徐令宜是不会当着这些下人的面教训谨哥儿的。
  他深深地看了谨哥儿一眼,沉声道:“让他进来!”
  魏紫和杭妈妈正和徐嗣谆说着搬家的事:“……东西已经全部收在了后罩房里,这是帐册。你派个人清点了,就可以贴封条了。”
  因是为了他的婚事,徐嗣谆有些不好意思。他喊了碧螺:“你和王树一起去和两位妈妈贴封条吧!”
  碧螺喜气盈盈地笑望着徐嗣谆,曲膝应是,和两去了后罩房。
  “王树跑哪里去了?”碧螺等了半天也没有等到人。
  火清笑道:“少爷让去送陶管事了……说不定被陶管事拉去喝酒了!”
  陶管事每次来都会到处献殷勤。
  “好啊,你竟然在我背后编排我。”火清的话音还没有落,王树笑着走了进来,“这次让我抓了个正着吧!”
  “少爷到处找你呢!”火清忙转移王树的注意力,“你跑到哪里去了?快,帮我们一起清点先夫人那边搬过来的东西,等会也好去给少爷回话!”
  王树心里有也事,笑了笑,接过了碧螺手里的帐册:“你们点到哪里了……”
  太夫人把沉香木念珠放在了黑漆镙钿花鸟图样的炕桌上,发出“哗啦啦”的一阵声响。
  “十一娘心胸也是大度的了。”她接过杜妈妈奉的茶盅,轻轻地啜了一口,“这么多年了,元娘屋里的东西都一直让人清扫着,逢年过年、忌日就带了谆哥儿去拜奠一番。谆哥儿马上要成亲了,让姜家九小姐看了,还以为我们对十一娘有什么不满的,那可就不好了。趁着这个机会把那屋子修缮一番也好。”说完,想了想,突然站了起来,“我看,我还是亲自去一趟谆哥儿那里,把这些话也跟他说说。免得他心时有个疙瘩。”
  杜妈妈不敢多说一句话,笑着扶了太夫人,一起去了淡泊斋。
  “……娘亲去了这么多年了,”徐嗣谆对这件事并没有像太夫人想像的那样感觉不快,“我也大了,不是不懂事的孩子了。不会因为娘亲住的地方重新做了安排就觉得大家都忘了娘亲……”说到这里,他笑了起来,“再说了,住在那里的是我,又不是别人。要是娘亲还在,肯定也会很高兴吧!”
  太夫人微微点头,拉着徐嗣谆的手感叹了一番:“我们谆哥儿,果然长大了!”
  祖孙俩谈了一下午的心,太夫人才回去。
  第二天一大早,他还在用早膳,徐令宜让贴身的小厮灯火来叫他过去。
  徐嗣谆有些惊讶。
  每天早上,他在外书房,徐令宜在外书房后的小书房,有什么事叫一声就是了……怎么没等他去外书房叫到家里来了!
  徐嗣谆顾不得用早膳,丢下筷子就催着碧螺帮他换衣裳,又猜着父亲的心思:难道是为了搬家的事找他说话?
  他匆匆去了外书房。
  徐令宜背手站在外书房的台阶上,穿着大红纻丝锦袍的谨哥儿拉着父亲的衣角,满脸好奇地望着徐嗣谆。
  徐嗣谆更是狐疑。
  “爹爹!”他刚揖手行了个礼,徐令宜已抬脚下了台阶:“我们出去转转!”
  谨哥儿小跑着跟在徐令宜的身后。
  徐嗣谆一愣,也跟了上去。
  天刚刚亮,路上都是晨扫的仆妇。
  大家慌忙退到一旁躬身行礼。
  徐府的大门早就打开,一辆不起眼的黑漆平顶齐头马车停在那里。
  徐令宜上了马车,吩咐车夫:“去大兴。”
  鞭子一扬,马车就骨碌碌地飞奔起来。
  徐嗣谆很是吃惊,但很快就坐身姿笔直地坐在那里,眼观着鼻,鼻观着心。一派世家公子的矜贵模样。
  谨哥儿却趴在徐令宜的腿上:“爹爹,我们为什么要去大兴啊?大兴要走一天路,我们是不是到馆子用午膳?”说到这里,他显得很兴奋,“爹爹,我们今天回来吗?是不是要住客栈?我听庞师傅说,客栈很大,还给客人喂马,也有吃的。从沧州到燕京的路上,有个很有名的客栈,叫高升客栈。里面的高梁酒很带劲……”
  “给我坐好了!”徐令宜拎了小儿子衣领,“带你出来你还啰啰嗦嗦的……”
  “我不说话了,我不说话了!”谨哥儿忙用双手捂了嘴巴,含含糊糊的声音从手掌间溢出来,“爹爹下次出来还带我!”
  徐嗣谆再也忍不住,闷闷地笑了起来。
  六百五十六
  马车停了下来,徐令宜撩开车窗,坐在马车里的徐嗣谆和谨哥儿不由于朝窗外望去。
  四月的田庄,郁郁葱葱,正长满半截的庄稼。东南边的田埂上凸着几个坟包。清明节刚过没多久,坟边还有被风吹雨打散落的花瓣。
  “爹爹,这是我们家的田庄吗?”谨哥儿仰头望头父亲。
  徐令宜摸了摸小儿子的头:“这是你四哥的田庄!”
  徐嗣谆吃惊地望着徐令宜。
  他知道娘亲留给他的田庄就在大兴,却从来没有来过。
  是因为他要成亲了,所以父亲特意带他来看看吗?
  转念又觉得事情不应该这样简单。
  就算要把田庄交给他,父亲完全可以让管事领他过来看看就成了,根本不用一大清早就带着六弟和他风尘仆仆地赶到这个地方。
  “父亲……”他欲言又止。
  徐令宜大有深意地望了徐嗣谆一眼:“陶妈妈就葬在这里!”
  徐嗣谆难掩错愕。
  外面传来个陌生而又恭敬的声音:“侯爷,有乡邻路过!”
  徐令宜“嗯”了一声,吩咐:“上请去问话!”
  外面的应了是“是”。
  马车里的人不由安静下来,车外的声音清楚地传了进来。
  “你问永平侯世子的田庄啊?这一片都是。”有个略显苍老的声音道,“那里就是陶管事母亲的坟了……早上来过……我天天从这边路过,怎么不知道……何况清明节刚过,他们家又来给陶老太太上坟……还没有清明节时候烧得纸钱多……”
  徐嗣谆脸色微变。
  他眼角不由朝徐令宜瞥去。
  徐令宜静静地坐在那里,神色端凝,眉宇间自有威严。徐嗣谆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
  那管事道了谢。上前低声禀着徐令宜:“问清楚了。陶管事今天没有来给陶妈妈上纹。”
  徐令宜“嗯”了一声,又坐了一会,估算着那乡邻已经走远了,这才起身:“我们下车去看看。”
  徐嗣谆不敢怠慢,忙跟着下了车。
  谨哥儿坐了大半天的车,新鲜感一去,早就觉得无卿了,此刻能下车去透透气,高高兴兴地跳下了马车。
  外面有个三十来岁的中年男子,青绸长衫,十分干练。上前行了礼,领着他们往田埂上去。
  很快,他们就看到了立着陶妈妈墓碑的坟头。
  坟头干干净净,看得出来,是刚整理过的。坟前用来烧纸钱的陶盆里还残留着纸钱的灰烬。
  徐令宜背手站在坟头,问徐嗣谆:“你怎么想到赏一百两银子让陶成到陶妈妈坟前来上香?”
  徐嗣谆不过是想着他马上要成亲了,是件喜事,多赏些给陶成,让陶成在陶妈妈的坟头多烧点纸钱,让阴间的人也跟着沾沾他的喜气罢了。
  可这样的话,当着徐令宜的面,他却说不出来。
  “那你知不知道一百两银子能买多少纸钱?”好在徐令宜并不是要他回答,对他的沉默并没有放在心上。
  徐嗣谆不知道。但他知道,丫鬟们家里的了红白喜事,一等的也不过赏五两银带回家去。一百两,是个很大的数目。
  “可以拉八、九马车。”徐令宜淡淡地道,“烧上大半天!”
  徐嗣谆“啊”了一声,张口结舌地望着父亲,脑子乱哄哄的。
  徐令宜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转身离开了陶妈妈的坟:“我们回去吧!”
  机敏的谨哥儿已感觉到了父亲和哥哥之间的异样,他安静地站在一旁,乖巧地跟着徐令宜上了马车。
  一路上,徐令宜闭目养神。
  谨哥儿开始还能正襟端坐,但很快就上眼皮和下眼皮打起架来,歪歪斜斜地倒在了徐令宜的怀里睡着了。
  徐嗣谆却在想今天的所见所闻。
  父亲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呢?
  告诉他陶成这个人阴奉阳违不可靠吗?
  可陶成是娘亲的陪房……
  想到这些,他心情开始有些烦燥起来。
  这个陶成,平时做事很稳当,怎么这次却出了这样的错?
  现在爹爹知道了,会不会狠狠地惩罚他呢?
  “爹爹,”徐嗣谆吞吞吐吐地道,“陶成他不是故意的……”颇有些为他求情的味道。
  徐令宜突然睁开了眼睛:“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和你走这一趟吗?”
  徐嗣谆下意识地摇了摇头。
  “我让你到外管学着管理庶务,并不是指望着你能写会算,而是想你学着怎样识人用人、知人善用。”徐令宜盯着他的眼睛,“可你看你……你快人成亲了,想多烧点纸钱给陶妈妈,这不为过。可你却一口气给了陶成一百两银子。如果说,你因为感念陶妈妈对你母亲亲的喂养之恩,赏陶成一百两子,也成可你却是让陶成买一百两的纸钱烧给陶妈妈。人都有私心,陶成要是买了九十两,落了十两,也成。可你看他,只怕十两银子也没有用上,其他的,全落了自己的腰包。你一次两次不追究,时间长了,陶成就会养成习惯。等你有什么大事要交给他的时候,他只会觉得你好糊弄,又怎么会尽心尽力地帮你的忙?谆哥儿,”徐令宜颇有些感慨,“以后永平府里里外外的事都会交给你的,你要睁大了眼睛才行。不能因为他是你母亲亲的陪房,你就随性而为。要知道,以后府时给你当差的,不仅有你母亲亲的人,还有我留给你的人,太夫人留给你的人,你要是不能一碗水端水,又怎么能服众?”
  徐嗣谆心里五味俱陈。
  他怎么知道陶成会这样……而且,他也不能每件事都去像今天这样查究一番啊!
  徐嗣谆自然不敢驳自己的父亲,只有低下头,低低地应了解声“是”。
  徐令宜见他没有任何问题问自己,不由失望地摇了摇头。
  “陶成的事,你准备怎么办?”良久,他轻轻地问儿子。
  徐嗣谆抬头,眼睛睁得大大的,显得有些目瞪口呆:“我,我找他说说……”
  “怎么说?”徐令宜道,“说你到陶妈妈这里来看过了,发现他没有按你的吩咐给陶妈妈烧纸钱?”
  “不是,不是。”这样肯定是不成的。哪有交给别人办事,还背地里暗暗查访的,哪有一点世家子弟的风范。可不这样,又该怎样呢?他迟疑道,“我,我,我……”
  徐令宜并不是来为难儿子的。
  “你可知道我为什么要查陶成?”他低声道,“因为陶成是你最信任的管事我们要信任一个人,通常要对这个人有所了解才行。但你对陶成没有任何的了解,仅仅凭着他是你母亲亲的陪房,你就对他无限地信赖。不仅把田庄的事交给他,还在其他管事面前处处给他体面,让他凌驾于其他管事之上,却又对他的事一无所知。这是很危险的。以后,在你手下干事的人多了。你想用谁,一定要了解他。想了解一个人,一定要看小事。就拿这件事来说。你嘱咐陶成的,他立刻去办了。可见他心里还是有你的。却只用了你给的十分之一的银子买纸钱,可见这个人很贪婪。一个能办事,又有贪婪的人,你用他的时候就要注意不能把大宗的钱财交到他手里……”
  徐嗣谆听头大如斗,囫囵吞枣般地强记着父亲的话。
  而本来昏昏酣睡的谨哥儿却不知道什么时候睁开了眼睛。
  他目不转睛地盯着父亲,脸上露出沉思的表情。
  他们是和去玉泉山取水的车队一起进的城。
  马车里,徐嗣谆和谨哥儿一右一左地靠在徐令宜的肩膀上,早已沉沉睡去。徐令宜的眼睛却睁得大大的,黑暗中,闪闪发亮。
  管事拿了徐令宜的名帖,守城的官兵别说是上前查看了,立刻帮着把前面的几辆马车赶到一旁给他们让出了一条道。
  回到荷花里,已是寅正。
  十一娘担心的一夜没睡,披着衣裳就迎了出来。
  “没事!”徐令宜神采奕奕,横抱着睡得正香的谨哥儿,举止轻快,根本看不出来是坐了一天一夜马车的人。“我们就是出去走了走!”
  可能是感觉到母亲的气息,谨哥儿睡眼惺忪地捏着眼睛,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