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女攻略-第5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能让何承碧用他已不容小视,何况是把他的名字放在第一位。”徐令宜丢下手中的邸报,懒洋洋地道。
  事情都朝着他希望的在进行,他沉稳的脸上透着隐隐的飞扬之色,让他显得年轻好几岁。
  “这么多的年过去了,皇上应该不会揪着李忠的事不放吧?”十一娘坐在他身边给谨哥儿做肚兜。
  “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徐令宜淡淡地道,“何况当时李忠的时也是不明不白的糊涂帐。皇上不会旧事重提的。”
  正说着,小厮气喘息未定地跑了进来:“侯爷,雍王爷来了!”
  六百六十八
  要说这些日子谁和徐令宜走的最近,就是雍王了。
  如今大事已定,他也应该颇有感触吧!
  十一娘帮徐令宜更衣,坐下来继续给谨哥儿做肚兜。
  不一会,谨哥儿跑了过来:“娘,娘,雍王爷来了!”
  “你怎么知道的啊!”十一娘笑着放下手中的针线,“雍王爷和你爹爹有话要说,你别去打扰。”
  雍王爷来得多了,不免会遇到几位表弟。徐嗣谆温和守礼,徐嗣诫腼腆安静,只有谨哥儿,是年纪小最的,不怕,又是个自来熟。一来二去,雍王爷越看越喜欢,常常会带些有趣的小物件赏给谨哥儿。
  谨哥儿点头,趴在十一娘的膝头和母亲说着话,“我去爹爹书房练字,看见雍王爷的护卫了,我就折了过来。娘,雍王爷怎么突然到我们家来串门?”
  “为什么这么说啊?”十一娘摸着儿子如丝缎般顺滑的乌发。
  “我们都住在燕京,从前他一年也不来一次,可您看这两个月,隔三岔五的就来了。”他小小的脸上有与年纪不相符的沉静,“您说,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啊?”
  平时总觉得他小,性子又刚烈,没想到他还没有这样细腻的一面。如果是别的事,十一娘自然要对他言明,可这件事却为好告诉他。
  “你不说,娘还没有注意。”十一娘笑道,“娘也不知道。不过,他是王爷,随性惯了,也许是一时心血来潮也不一定。”
  “如果是心血来潮,怎么一而再,再而三的。”他不赞同十一娘的观点,“两个人见了面就是在书房里说话……”他很苦恼的样子,“又不像是有很多话的,常常说半句就停了下来,沉默半天,又说一句我不懂的。”
  十一娘笑着摸了摸他如缎子般顺滑的头发:“我们别管他们了。”转移了话题,“对了,你上次给我讲你去宣同的事,你还没有讲完呢那个卖柴的老汉最后怎样了?”
  谨哥儿精神一振,暂时把这件事抛到了脑后:“……那位公子扶起了他,看他脸上划伤了,赏了他五两银子。结果那老汉见了,立刻跪到了那位公子面前,求那位公子把他的柴买了。那公子就顺手又赏了一两银子他,柴也不要了。老汉千恩万谢,那公子颇有些得意的走了。我也觉得那公子行事大方磊落。没想到第二天我们在另一个地方吃饭的时候又遇到了卖柴的老汉。他也是避这不及被一辆看上去朴实无华的黑漆平顶齐头的马车给撞子,只是这次人家只赔了些汤药费给他。没买他的柴……”
  十一娘笑盈盈地望着儿子,静静地听他讲着一路的见闻,心中很是感慨。
  难怪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谨哥儿跟着徐令宜出去了两趟,老千、骗子都见过了,可谓是大长了见识。
  那边徐令宜送走了雍王爷,想了想,把徐嗣谆叫了去。
  “家里可以调用多少银子?”
  徐令宜过完年后就把徐家庶务交给了徐嗣谆打理,回来后又一直忙着区家的事,并没有过问家里的事。
  徐嗣谆微愣。
  父亲怎么突然问起这个来?
  难道是差钱用?可也不至于把要动司房里的钱啊!
  父亲手里应该还有些积蓄才是。
  不过,也不一定。
  他看了府里这几年的帐目,收益几乎是一年一番。从前一年也不过几万两银子。
  他突然想到了频频来访的雍王。
  听人说,雍王前些日子造了个很精美的院子,花了八十多万两银子。
  难道是要给雍王还债?
  想到这里,他立刻道:“可以调用三十万两银子。”
  徐令宜有些意外:“怎么可以调用这么多的银子?府里的收益,一年也不过六十万两。这才八月底,上半年又是花银子的时候……”
  徐嗣谆忙道:“家里帐上有二十万两,我手里还能抽十万两。”
  这个数目比较正常。
  “到底有多少银子?”徐令宜微微点头,“你别把你自己的银子和府里的银子混到一起。那些司房的小管事们,当差的时候身上从来都不带一个铜子,就是怕把自己的钱和公中的钱混到了一起,算起帐来不明不白的,说不清楚。”
  徐嗣谆微赧着应“是”,道:“帐面上有二十万零六千四百四十五银子。”
  “帐面上?”徐令宜脸色微凝。
  徐嗣谆看着心里就有些慌张起来:“我仔细看过帐了,没有算错。”
  儿子也是快要做父亲的人了,怎么也要给他几分体面。要不然,在孙子面前儿子哪有做父亲的尊严。
  想到这里,徐令宜的语气又缓了下来:“我是问你,库里还有多少银子?”
  徐家的银子收了库,并不是就那样放在那里。而是一部分会给那些信用好的银楼周转,收些利钱;一部分会放到库里,准备不时之需。
  徐嗣谆忙道:“十七万六千九百三十二两。”
  说得算是比较清楚了。
  徐令宜满意地点了点头:“我要从你这里抽点银子,你看能抽多少走?”
  徐嗣谆想了想,道:“您要是差银子,可以都抽走。我吃穿嚼用都在府里,那十万两银子放着也是放着……”
  徐令宜听着笑了起来:“不动用你的银子,你说说看,能给我多少?。”
  徐嗣谆想了半天,犹犹豫豫地道:“十……四万两吧?”
  半年重要的节日只有万寿节和春节。留两万两银子置办万寿节的东西,其他的做日常的开销。至于春节,年底的银子应该入库了,反而充裕起来。
  徐令宜点头。
  和他想的差不多。
  他心里舒缓了不少,念头转到雍王身上。
  借五十万两银子……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自己一口气把这些银子都拿了出来,徐家恐怕又要在众目睽睽之下……最好的办法是借一点……而且大家都知道他借了钱子……
  念头一闪而过。他问徐嗣谆:“大丰号的银子是什么时候还上的?”
  糟了!
  徐嗣谆脑子里一时有点懵。
  二月间,朝廷要往福建、浙江运送饷银。条件是承运的楼号要先拿出三百万两银子押金。这押金,已是整人饷银的四分之三了。要是到时候朝廷不认帐怎么办?燕京的几家银楼在犹豫的时候,从安徽来燕京开分店的大丰号不声不响地接了这单买卖,然后私下向燕京的几家有实力的人家借银,月利二十点。白大总管借了二十万两出去,说好三月中旬就还。当时父亲曾嘱咐他,让他把这件事盯紧一点。万一大丰号五月中旬还没有把银子还上,就赶紧去找顺王。那个时候他正忙着找做灯笼的铺子……五月中旬他去看帐的时候,本钱和利钱都还上了。他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听说大丰号银子不够,一共借了一百万两。
  徐嗣谆思忖着。
  肯定不是三月份还的。
  如果大丰号有办法,就兴地出那么高的利了。
  不过,到底是四月还是五月还的呢?
  他实在是没有印象了!
  可父亲目光如炬地望着他,他心里开始发慌起来:“是五月份还的……”声音无法掩饰的不确定。
  徐令宜眉头微蹙,叫了白总管进来:“大丰号的银子是什么时候还上的?”
  白总管有奇怪,恭敬地道:“三月底本、利全还上了。”
  徐令宜瞥了一眼徐嗣谆。
  徐嗣谆额头上全是汗。
  “这样看来,这大丰号是借着承运饷银的事要在燕京开打局面了?”徐令宜面色如常,和白总管讨论着这件事。
  “是啊!”白总管笑道,“他们一来就接了承运饷银的事,肯定庙堂上有人。一口气借了一百万两,全找的是我们这样的人家,连本带利,一个月就还清了。听说还银子的时候,不少人家表示,如果大丰号还要借银子,到时候只管开口。说实在的,这大丰号的掌柜还真不是一般的精明。”
  “那你就去大丰号帮我借二十万两银子回来!”徐令宜吩咐道,“尽量和他们谈利银,能少多少是多少。”
  白总管虽然奇怪,但更相信徐令宜的能力,恭敬地应“是”,快步出了书房。
  徐令宜这才转身,冷冷地望着徐嗣谆:“我不想泼了你的面子。我就不问白总管了。你自己跟我说,你这些日子都在干什么?”
  “我,我……”徐嗣谆面白如纸。
  “做灯笼去了?”徐令宜冷冷地望着他。
  他一回来就听说了。
  不过是三、四千两银子的事。
  他把谨哥儿带去了大同,十一娘心里只怕空荡荡的。徐嗣谆这样一闹腾,太夫人也好,十一娘也好,心里肯定好过些。
  何况徐嗣谆从小就喜欢做灯笼,有这样一个机会,他肯定也很高兴。
  他问也没问。
  可现在看来,是他想的太简单了。
  徐嗣谆为了做灯笼,能把他的话都抛到了脑后,到底是为了让大家高高兴兴地过个端午还是想满意他做灯笼的嗜好,只怕还是两说。
  “好,好,好。”徐令宜气极而笑,“我不知道我们家还出了个做灯笼的大师。为了做灯笼,可什么也不顾。”
  徐嗣谆僵在那里。
  他无话可说。
  徐令宜望着那张木然的面孔,也无话可说。
  他拂袖而去。
  六百六十九
  父亲曾对他失望无奈,曾对他怒目以视,曾对他耐心教导,却从来没对他佛袖而去。
  徐嗣谆呆呆地站在屋子中央,手脚冰凉,不知道过了多久才回过神来,跄踉着出了门。
  “四少爷,您这是怎么了?”王树忙上前扶了他。
  “没事,没事!”阳光下,他面如白纸。
  王树不敢多问,扶着他回了淡泊斋。
  姜氏已经快要临盆,挺着大肚子和贴身的丫鬟宝珠在收拾前些日子给未出世孩子做的小衣裳、小被子。
  “趁着这几天天气好拿出去晒晒。”她眼角眉梢间全是将为人母的喜悦和安祥,“只是别让太阳直接晒上去,免得有热气,孩子捂了上火。”
  宝珠嘻嘻笑:“这是太太说的吧!”
  她嘴里的太太,是指姜氏的生母。女儿快生了,又是头胎,她很担心,隔三岔五地写信来嘱咐这,嘱咐那的。
  “就你知道的多!”姜氏慎道,并不生气,嘴角还隐隐露出几分欢喜。
  不知道为什么,徐嗣谆突然有点害怕面对这样的孩子。
  他没有惊动姜氏,转身去了徐嗣诫那里。
  徐嗣诫在上课,还没有回来。
  他径直去了徐嗣诫的书房。
  丫鬟喜儿忙端了茶点。
  “你们下去吧!”徐嗣谆摆了摆手,“我在这里等五弟。”
  两人一向亲厚,徐嗣谆的性子又随和,喜儿应酬了几句,就带着小丫鬟退了下去。
  徐嗣谆打量着屋子。
  临窗一张大炕,铺了半新不旧的大红色五福捧寿的坐垫,黑漆炕桌炕几。炕桌上只摆了套甜白瓷的茶盅,炕几上却堆着书。窗台上供了天青色梅瓶,斜斜地插了一两支半凋的桂花。屋子正中一张镶万字不断头纹的黑漆大书案,左手满满摆着四书五经,右手是笔洗、砚台,只留了正中双肘大小的一块地方铺了笔垫,用来写字用。身后人高的四个多宝阁架子,满满都塞着书。不是种摆放整整齐齐的书,而是或冒出半截书签,或摆放的些歪斜,一看就知道这多宝阁架子上的书常有人翻阅,不是摆设。
  徐嗣谆随手拿了本躺在了月亮窗下放着的醉翁椅上。腰间却被什么东西搁着。他扭头望去,原来醉翁椅上还放着本《四书注解》。
  他扭身想把书放到一旁的黑漆小几上,结果黑漆小几上也放着几要《大学注解》之类的书。
  徐嗣谆失笑,躺在了醉翁椅上。
  醉翁椅晃动起来,一抬头,正好看见墙角花几放着的一盆玉兰花。晶莹剔透的花瓣,颤颤巍巍,开得正是时候。文
  真是个好地方!心
  徐嗣谆不由感慨。阁
  他之前怎么就没有发现徐嗣诫的书房布置的这样舒适雅致呢!
  念头闪过,他失去了看书的兴趣,闭上了眼睛,人随着醉翁椅起起落落,心也随着醉翁椅沉沉浮浮。
  父亲对他一定很失望吧?
  他没想到父亲会对大丰号这样重视。他以为只有大丰号按时还了钱就行了。至于什么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