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女攻略-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还回大太太那里不成?
  她从来没有过选择。
  进府当丫鬟,是爹娘的意思;到大太太身边,是许妈妈的意思;调到十一小姐屋里,是大太太的意思……可她知道,自己从来都只能一心一意──一女二嫁没有好结果,身在曹营心在汉一样没有好结果。
  琥珀笑:“我自然是要跟着小姐的。”声音不急不慢,带着点郑重的味道。
  黑暗中,十一娘嘴角微翘,翻身去睡:“你要记得你说的话。”
  八十六
  第二天天刚亮,大波奶就和全福夫人鸿卢寺主薄章培云的夫人笑盈盈地走了进来。
  秋菊忙给了两个红包章夫人。
  琥珀几人今天要坐全福夫人的马车陪着十一娘一起去徐府,也要打扮了番。所以十一娘屋里就由秋菊和大波奶身边的杏林打点着。
  章夫人笑着接了,给十一娘道了贺。十一娘就由冬青服侍着去沐浴。出来的时候,正听到那章夫人笑道:“……先是大爷考中了庶吉士,然后五姑奶奶做了举人娘子,十姑奶奶嫁了世子爷,如今十一小姐又配了永平侯,今年可真是鸿运当头啊!”
  大波奶满脸是笑:“承您的吉言,承您的吉言。”
  真应了外人看热闹那句话!
  十一娘五味俱杂地坐到了镜台前,任章夫人帮着她梳了头,插了珠钗,秋菊和杏林服侍十一娘换了大红嫁衣,然后在她肩头铺了粉红色的帕子,章夫人上前给十一娘描眉画眼。
  不一会,收拾停当。
  十一娘看着镜中人。雪白的脸,弯弯的眉,红红的樱桃小嘴,虽然变了个样子,但看上去像阿福娃娃,很喜庆。
  想到五娘出嫁的时候也是这副打扮,知道这是常规的新娘妆,她不由笑了笑。
  厨房就端了饭来。
  十一娘学着五娘嫁时的样子含了一大口在嘴里,然后吐在了章夫人手中的红纸上──章夫人会把她吐出来的饭一分为二,一半放到罗家的米柜上,一半由徐家的全福夫人带回去放在徐家的米柜上。
  不知道这是什么讲究?
  她思忖着,二太太和三太太、四娘、五娘几个由各自的丫鬟簇拥着走了进来。
  大波奶忙招呼几人坐下。
  秋菊和杏林忙着沏茶倒水。
  几人坐下,四娘就望着十一娘笑道:“今天可真漂亮!”
  十一娘微微笑了笑,问五娘道:“怎么没见十姐?”
  五娘就撇了撇嘴:“母亲昨天就派人去接了。王琅说有事,刚才开席的时候才姗姗来迟。十娘根本没来。母亲问起来,王琅只说十娘不舒服。再问,就有些不耐烦了。家里客人多,母亲总不能盯着他问吧?”
  十一娘听着有些担心来。
  希望是十娘发脾气而不有什么事才好……
  就有小丫鬟来禀:“开席了!”
  大波奶就领了大家去坐席。
  秋菊拿了装着参片的青花瓷盒:“小姐,您要不要含一片。”
  可能是怕婚礼途中要上厕所,早上起来十一娘就水米未沾,大太太只让秋菊拿了参片她含。
  十一娘摇了摇头:“不用了。我不饿!”
  两世为人,还是第一次做新娘子……她有点紧张。
  “我的那本《大周九域志》你们收了没有?我想看看。”
  秋菊能感觉到十一娘人绷得有点紧,忙应声去找了书来。
  十一娘就歪在临窗的炕上看书。
  可心里又觉得慌慌的,手里拿着书,却一个字也没有看进去。
  放了书,又觉得很无聊,复又拿起。
  这样反反复复了半天,外面的筵席也散了场。
  有人留在正院看热闹,有人到十一娘屋里来坐。
  迎亲的队伍就来了。
  三太太忙一手拉了罗振开,一手拉了罗振誉:“你们给我老老实实地呆在这里。”
  上次的事虽然没有谁追究他们,可一想到十娘当时的情景,他们心里就不好受。两人老实了很多。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罗振兴几人象征性地讨了红包,就开了门。
  穿着大红礼服的徐令宜一脸平静地走了进来。
  他身后还跟着两个神色谦和又带着几分威严的年轻男子。
  余怡清一怔,失声道:“顺王,范总兵!”
  钱明听着浑身一哆嗦。
  顺王的父亲是先帝的胞弟,顺王是当今皇上的堂兄弟,真正的龙子凤孙,掌管着内务府。范总兵名范维纲,原是皇上的贴身侍卫,曾经跟着徐令宜平过苗乱,现在是正三品武将──宣同总兵。
  那范维纲已咧着嘴笑道:“今天只有迎亲的,没有什么顺王和范总兵!”
  罗振兴就有些不安地喃喃:“这,这怎么能行呢……”
  徐令宜就问他:“在翰林院可还习惯?”
  罗振兴恭敬地道:“长了不少见识。”
  徐令宜微微点头,道:“周大人、胡大人都是鸿学之士,你能听两位大人讲筵,既是难得的缘份,也是难得的机会……”
  旁边就有人笑道:“侯爷,今天可是您大喜的日子。要不,您改个日子再训?”
  顺王和范维纲都笑起来。
  范维纲就拍了那个的肩膀:“老兄,怎么称呼?”
  “在下钱明,字子纯。”钱明笑道,“是罗家的五姑爷。”
  顺王就朝徐令宜笑道:“你这个连襟挺有意思的!”
  徐令宜嘴角轻翘,有了一丝笑意。
  钱明暗暗松了一口气,笑容却越发的平和:“时候不早了,岳父还等侯爷敬茶呢!”趁机引他们去了厅堂。
  徐令宜给大老爷磕了头,按照习俗去了大太太屋里。
  大太太喝了徐令宜敬的茶,什么也没有说,递了一个红包给徐令宜。徐令宜接了红包,给大太太行了礼,重新回到厅堂。钱明拿了小酒盅敬徐令宜上马酒。
  顺王不由调侃:“你是怕把侯爷给灌醉了吧?放心,他还是有几分酒量的!”
  钱明却点头,一本正经地道:“我这也是同病相怜啊!”
  把大家都逗得笑了起来。
  大老爷就道:“时候不早了,发亲吧!”
  ……
  十一娘盖着盖头,看不清外面的情景,但罗振兴把她背到轿子里的时候,她只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却没有听到嘈杂的笑语声。
  她就想到在小院与徐令宜的初次见面。
  有点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味道……但通常这样的人有点死板,不太能接受调侃的话……
  十一娘念头闪过,轿子已被抬起来,鞭炮声响得更密集了,锣鼓也敲起来。
  喧嚣中,轿子摇晃了一下,开始往前走。
  随着一声声的赞礼声,十一娘知道自己出了罗家的垂花门,出了大门,出了胡同……然后鞭炮声渐渐听不到,只余锣鼓声。
  就这样离开了吗?
  十一娘突然觉得有些不安起来。
  那个家虽然让她觉得窒息,可真的离开,却又有几分留恋。
  她下意识地回头。
  眼前依旧是一片艳艳红色。
  泪水就那样毫无预兆地落了下来。
  ……
  不知道走了多久,她听到有人喊着:“来了,来了……”
  随即是震耳欲聋的炮竹声,把锣敲的声音都盖住了。
  十一娘忙从衣袖里掏出手帕把眼角的泪水擦干,然后捧了宝瓶正襟端坐。
  轿子停下来,徐家的全福夫人扶她下了轿。
  杂沓的人声,喧阗的笑语,铺天盖地扑过来,让她有点分不清楚东南西北的感觉。而脚下软软的毡毯,又给人觉得掉进了锦绣堆里,全然找不到使力的地方。
  十一娘有些懵懵懂懂地跨过了马鞍,拜了堂,进了新房。
  女子的窃窃私语声中夹着环簪摇曳之声。
  有女子笑道:“侯爷,快挑了盖头,让我们看看新娘子!”
  头上的盖头就无声地落下来。
  银光雪亮般的灯火让十一娘眼睛一闪,只感觉到满屋的珠环玉翠,彩绣辉煌。
  “新娘子真漂亮……”
  “白白净净,一看就是个有富气的……”
  赞美声如潮水般涌来,射向她的目光却充满了好奇、审视、衡量、怀疑……
  十一娘不由在人群中寻找。
  她看到了威北侯林夫人、中山侯唐夫人、忠勤伯甘夫人、程国公乔夫人……还看到了站在床边的徐令宜。
  他身姿笔挺,表情冷峻,神色淡定……没有一点点新郎官应有的喜悦或是不安。
  不知道为什么,十一娘突然镇定下来。
  她坐直了身子,有全福夫人过来示意她坐到床西边去。
  许妈妈曾经对她说过,这叫“做富贵”,到时候闹房的人会说些调侃的话,让她千万不要说话,也不要动,半个时辰后大家就会自行散去的,然后就可以喝合卺酒了。
  十一娘就盘膝坐到了西床,全福夫人就请徐令宜坐到了床东。
  屋里的人都笑嘻嘻地望着他们。
  十一娘就发现屋里的妇人年纪都偏大,只有两、三个二十来岁的妇人。而且这些妇人都戴了花钗,最少的是四品命妇的六株,最多的是一品命妇的九株。
  就有小厮跑进来:“侯爷,侯爷,圣旨到了。”
  一时间,屋里一片寂静。
  就有妇人笑道:“可真是巧,我们到花厅里去坐吧!”
  十一娘望过去,发现说话的是甘夫人。
  甘夫人就朝她微微一颌首。
  徐令宜就吩咐十一娘:“你等我一会,我去换件衣裳。”
  是在向她交待自己的行踪吗?
  十一娘应了一声“是”。
  互相尊重,是个良好的开端。
  就有两个眉清目秀的丫鬟上前帮徐令宜换了官服,两人一前一后出了新房。
  外面是个院子,两旁的抄手游廊上挂满了各色的灯笼,灯火辉煌,花团锦簇。
  十一娘随着徐令宜往西,走了大约一盅茶的功夫,到了一个大院子。
  院子灯火通明,徐令宽穿着四品官服正陪着个内侍说着话,太夫人、徐令宁、二夫人、三夫人和五夫人也都按品大妆等在那里,看见徐令宜和十一娘,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那内侍就笑道:“侯爷,人齐了吧?那咱家就来宣读圣旨了。”
  徐令宜说了一声“有劳贵人了”,就带头跪在了院子的青石砖上。
  太夫人等人随着跪下去。
  十一娘很自觉地跪在最后。
  那内侍就打开了五彩织白色云鹤图纹开始宣读圣旨。
  八十七
  “奉天诰命。皇帝制曰。国家思创业之隆,当崇报功之典。人臣建辅国之绩,宜施锡爵之恩。此激劝之宏规,诚古今通义。永平侯、征西大将军徐令宜奉职有年,忠心益励,懋绩弥彰,允称弼亮之才,不负亲贤之选,加封从二品太子少师衔。原配罗氏,相夫克谐,宜家著范,追封贞顺侯夫人。继妻罗氏,性秉柔嘉,心存恪慎,封一品夫人……”
  十一娘静静地伏在地上,脑子却飞快地转着。
  大周最高官职三公三孤,三公是正一品,三孤是从一品……不是一口气封了三公三孤而是封了个太子少师……能不能这样理解,皇上还想用徐令宜──如果封了三公,一但战事再起,徐令宜就不能再领兵打仗了。而且,封无再封,让以后的继位者再拿什么赏徐令宜……
  她不由长长舒一口气。
  现在,徐家的安危是最重要的!
  封建制度的连坐法可不是好玩的。
  至于封赠元娘和封诰自己……恐怕是对没有给徐令宜相应爵位的补偿吧?
  十一娘来不及细想。
  谢过恩后,皇后娘娘的赏赐来了。
  这次是给她的。步摇、宝花各一对,“万事如意”、“富贵花开”、“年年有余”、“戏婴图”宫缎各四匹。
  送走皇后娘娘的内侍。太后娘娘的赏赐来了。
  也是给她的。一面铜镜,刻着“忠贞世笃”的字样,一柄铜尺,刻着《女戒》。
  徐家所有的人第三次跪下去谢恩。
  内侍就笑着对十一娘道:“以镜为鉴,以尺为戒。夫人要谨记太后娘娘的教诲才是。”
  自己嫁进来毕竟是泼了太后的面子,只给她送一面铜镜一把诫尺已经是很给面子了。
  “多谢公公提点。”十一娘恭敬地道,“妾身谨记太后娘娘的教诲,自当谨言慎行,克尽恪守。”
  太夫人不由看了十一娘一眼。
  小小年纪,第一次接旨,进退间毫不畏缩……
  一抬眼,她看见儿子的目光在媳妇身上打了个转。
  太夫人不由嘴角微翘。
  那内侍见十一娘态度恭谦,有些倨傲地扬着脸笑了笑。
  徐令宜亲自上前打点内侍──皇上和皇后派来宣旨赏物的内侍由徐令宽打点。
  那位内侍的态度越发的倨傲了,笑着对徐令宜道:“侯爷有空要多到慈宁宫走走才是,太后娘娘一直惦着侯爷。还常和咱家说起当年侯爷小时候,跟着皇上身后把长春宫里的鸟窝都给捣了的事……真是没想到,侯爷小时候那样的顽皮,如今却也是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