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澜本嫁衣-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夜我放学回到家,如实告诉母亲,今天下午知秋来学校找我,说她这几日不会回来,叫你不要担心。

母亲搁下手中的活儿,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说,她跟叶青果然很像。她有她的活法。

8

以明,你终于来了。

在我依旧按部就班地做作业,帮母亲捶脚,枕着樟脑香睡觉的夜里,知秋身上的发生,是与这个叫康以明的男孩在城郊的小旅馆里呆在一起。

以明抱着她瘦小的身体,问,知秋,这些日子你过得好不好。

她不言语,只是关掉灯,在散发着灰尘和湿气的旅馆小床上,径自脱掉了他的上衣,直面着他的躯干,命令一般地说,抱我,以明。

这个夜晚属于两个少年。在温暖的胸怀中,她忽然流了泪。哭泣阔别已久,她进而不可抑制,咬着以明的锁骨哭出了声来,身体颤抖。以明痛得叫出声来,拍打她叫她放手,两人彼此挣扎又死死拥抱,接下来的时间整整一夜都在做爱。

这是少年时的绝望,非要血肉横飞才对其生命有所感知。她痛便咬他也使他痛:痛感代替一切感受,鲜明直白地提醒自我存在。感情在这一刻只是附属。

间断地睡着又醒来,在疲倦而昏暗的晨曦中,她还是就像个寻常女子那样,普普通通地问,这么久了,你怎么不来找我。

以明不做声,只是低头抱着她。

这些年他一直收到知秋的信,那一次是跟着队里南下参加比赛,比赛结束他便去洛桥找她。

你高考还是往北方考吧,我想你回来。以明说。

知秋抬起头来望着他,摸着他硬朗的脸。这么多年的面孔了——她想。

知秋并不因童年不幸而成为郁郁寡欢的忧愁少女。她总将内心缺失与伤害,以最大限

度释放,对周遭没有容忍。因为无从容忍。

过去一直打架,惹事。母亲叶青已经对此感到失望并且放弃。发泄犹如一种生存渠道。知秋从不将往事搁置在内心,如寻常少女一样以至忧郁自闭。相反她其实很容易快乐,在洛桥时虽然在同学中相当骄横,以前却是和游泳队的队员交情很深的。

而康以明于她而言更加特殊,记得小学初中的时候,他总来学校接她下课。遇到怒气冲冲堵着她算账的家长,康以明就站在前面去帮她挡。不认识叶知秋的家长,都没有料想到打架的会是这样一个看上去瘦小单薄的小女孩。他们骂:看你这个样子,怎么会这么没有教养!

叶知秋从小就是一副豆芽模样,身体非常地薄瘦。以明这么高大,两人走在一起并不十分相称。但康以明自少年时代起就怜悯她,大约因此有特殊感情。

两个人什么都不多说,彼此之间比普通朋友多了一些什么,又比恋人少了一些什么,似乎更像兄妹。

接她下课,去街边吃小吃。也看电影,或者和其他队友一起出去逛街。少年时代的情谊,朗爽亲密,并无太多情爱成分。但也不是完全没有。

她喜欢的印有偶像封面的杂志在学校门口的报亭脱销,他便骑着自行车满城寻找,一家一家地问。买到了之后,下课去接她,送到她手里,看她欣喜若狂的样子。知秋家贫,她极少有新的衣装,但她又是非常爱美的女孩子,在游泳队仍留着长发,即便是旧衣服,也频频更换。以明把妹妹不穿的好看衣服,未经同意就拿出来送给她。又在采血站向军队和体校集血的时候,虚报年龄去献血,用得到的补助钱给知秋买了一条白色纱裙。

但是没有说过爱。也没有亲密的举动。互相也并不觉得彼此之间的关系就是爱情。

一个女孩若不信任家庭关爱——不论这关爱的能力如何——若她不信任,且寄希望和感情过多的于他人,早早走入世界探欢,多半需要走过一些苦难,短则赔上青春,长则赔上一生。女人若以世间为家,某种程度上是必有不幸的。知秋如是。

知道无从选择,所以说走就走,不习惯道别,也不暗示离开意图。但她毕竟会无助,也会在到了洛桥,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想念过去的朋友,便尝试给康以明写信。她告知他,我在洛桥,在高中读书,也许要过几年才能回去。我想念你。能不能来看看我?

别的话说不出来,信写得生硬苍白。她不善表达,也觉得有些事情,无从表达。

十五岁到十八岁都不是适合被理解的年龄。她也再也没有遇到过过去从小一起长大的队友们那么亲密的朋友。在学校里打架,也再也没有人来帮她。同龄人对她没有畏惧,只是孤立与嫌弃。

9

而今康以明告诉我,叶知秋已经死了。当下想到此我十分哀伤。以明对我说起的时候,我从不信到信,竟也不过就是回忆起一句话的时间。

深秋落日这样宁静柔和,像一卷遗忘在纸上的诗歌。我在接受知秋死讯的时分,竟然想起的是在异国他乡生活时的海岸,山林间的鸟啾禽啁,又看见许多森林的绿色,甚至是鹿的身影,还有美丽河流静静穿越古老的城市和村庄——我为此不知所措望着窗外,犹疑着该露出怎样的表情来。眼前康以明已经低头不说话,我望向匆匆流动的人们,在清寒有风的窗外上来来去去,落日映照在他们的毛呢大衣上,勾勒柔和光晕。流落过那么多的地方,走得太急,以至于忘记回头看看:原来我没有这样多的时间和机会来一一记得。

知秋为何连死都要不告而别。

我胸中创痛,未来得克制,眼泪就滴了下来。两三大滴眼泪滚落得急促。我擦干,就再也没有了。

我于印记中见得的知秋,总是少年时代与我生活在一起的那个人。自她来到洛桥,我们便在阁楼上的狭小房间内共用一张大床。两人睡在一起,却几乎从无那种小姐妹之间的悄声夜谈——我以为会有的。

相较于她意图直接和效果迅速的睡眠,我总是很长时间无法入睡。知秋不论是在哪里,只要一贴到枕头,就很快入梦,睡得也相当死沉。她一直是非常落拓大条的人。许多事情在她这里缺乏感受。

刚开始的时候,我总在夜里醒来,看到身边突然多了一个陌生人,吓得要叫着突然坐起,瞬间又会反应过来,其实是叶知秋,于是又松一口气,慢慢躺回去。这样的动静,从来吵不醒她。

有月光的夜晚,窗外一树梨花,碎小暗影投射在窗子和墙面,摇晃不定,婆娑如歌。月色又在地面和床上切下一方斜斜的霜白亮色,她的脸容沉睡在月光之下,因为有梦而带着轻微变化的神情。嗫嚅几下,又翻身睡去。此情此景这么多年历历在目。彼时我看着她,有抚摸她的欲望,却总是不敢。

却记得有一夜她忽然翻身过来,抱着我。我一向睡眠极浅,自然就醒了过来。只感到她的额头暖湿地贴在我脸颊,略微用力往我的颈窝钻。细弱的胳膊折过了我的胸口,手放在我的肩头。一条腿搁在我腹部。嘴里念念有声。我已经清醒无比,内心惊怯慌张,却一动不敢动。

我轻声而迟疑地说,姐姐……你怎么了。

她没有应声,还在梦中。

于是我又轻轻拿开她的手和腿,往床沿挪了挪自己,侧身背过去,试图远离她。却是再也睡不着,一动不动到天亮,如此一直看着梨树的阴影愈加鲜明,天光渐渐朗然。接下来一整天都很困乏昏沉,上课的时候仍不时出现昨夜的情形。

后来与她说及此事,她笑着,说她一点也不知道。也忘记了是做了什么梦。

她十六岁与前来洛桥看她的康以明离家的那几日,我一年多来第一次独自睡一张大床,竟相当想念她。梦见她还在我身边睡觉,甚至抱我。手扑过去,却是空的。我落落寂寂地醒来,看着一半空的床,忽然想哭。泪流了一点,擦干就没了——这与多年之后闻其死讯的心情竟如出一辙。

我才明白我那个时候已经开始记念她。

10

他们在小旅馆度过三日。她不顾天气寒冷,特意穿了以明送她的白色纱裙。两个人在镇上逛逛,吃东西,回到旅馆去坐在一起看电视,拥抱,抚摸。无所事事,但又不忍分弃,所以就一直呆在一起。这似乎是年轻时感情的常态。彼此之间是一种空虚的胶着。

夜幕降临,以明就与她做爱。她瘦小孱弱的赤裸躯体,几乎没有任何曲线。只有以明的一半身体宽。但这单薄如纸的身体却令他备受折磨——以明无法克制想要狠狠蹂躏她,几近想要把她碾碎;但与此同时却又想要用力宠溺她,用力宠溺——直至其窒息。

最后那夜,在持久痛楚的交合中,她双腿都被他用力分开并蜷曲架起,这直白几近残忍的姿势令她难受得咬紧牙关,她便这样看着以明拼命蠕动,专心致志沉浸在情欲享受中,时而闭着眼睛咝咝吸气喘息,显得冷漠无情,又万般陌生。这一切浑如车马过桥一般从她身上碾过,匆促暴烈,只为抵达情欲的彼岸,再也不会返回。
知秋顿觉这痛楚被渗透了绝望,因此不可忍受:她面容渐渐带有扭曲,直直盯着他的眼睛,四目相觑,犹如一种刑具相逼的审问。以明对这神情感到全身发麻,再也进行不下去,突然暴躁地一巴掌用手按住她整张脸——如她的继父一般。

知秋忽然就大叫,拼命挣扎。两个人扭打起来,下手都非常狠,愈痛愈打,沉默剧烈地喘着气,直至最后筋疲力尽地僵持对峙,然后疲惫地放弃。

你明天就回去吧。

她终于开口说话。

以明没有回答,只是烦躁地开始抽烟。她默不作声起身穿好衣服,整理体面。以明以为她要走,就问,你要去哪儿?

她说,我困了,要睡觉。

说完然后又气定神闲地躺下,侧过身去和衣而睡,很快就沉沉入梦。

康以明目瞪口呆,看了她一眼,骂了句,靠,这也睡得着。接着索然无味地起身穿衣,收拾行李,天微亮,便独自离开。

知秋醒来已经是中午。以明走了。她呆呆在床上坐了一会儿,起身收拾好东西,下楼到公共盥洗室洗了脸,步行到小镇车站,买了回程的票。

傍晚时分她又出现在我们家门口。母亲抬头看她一眼,平静地问,吃饭了吗,饿不饿。

知秋点点头,把包搁在地上就径直走过来在餐桌边坐下。她大概是饿极,打开反扣着的碗盘,抓起筷子就开始吃。

她的饥饿,困倦,一切都是这样的直接。饿了便吃,困了便睡。这样的方式,折射出她的本质性情。知秋对花花世界有着这样强盛不可抵挡的体验欲,行事大拓直接,但因为是个女子,所以由此而不幸。这些都在今后得到了印证。

那天叶知秋回家来,直到吃完饭都没有看我一眼。她只在擦嘴的时候,才与我目光相对。

她大概是不知道,或者不在意,我一直是盯着她,看她这样狼吞虎咽地吃完一顿饭。

11

知秋很快决定要回到北方,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大学的机会是拯救,所以她要抓住。最后一年到了高三,突然就收了心,专心致志念书,彻夜做功课直到困倦地伏在桌上睡着。

我问她,姐姐,你是不是想走?

她飞快地算着题,头也不抬地回答我,那当然,难道要我一辈子留在这里不成。

我不说话看着她,良久,她也许对我的注视有所意识,才回过头来看看我,说,一生,难道你就没有想过离开这里吗?

我说,我还没有想好。

叶知秋其实相当聪明,发起愤来叫人刮目相看。只是她不愿意把才智用在读书念学这等事情上。我已经习惯在她亮着灯看书的夜晚,自己蒙着被子睡觉,有时候一梦醒来,还看到她苦读的侧影。我就叫她,姐姐。

她通常在那样时刻——或许多半是因为夜深人静时分片刻的温情脆弱——会耐心应我:怎么了,一生。

我一直叫她姐姐,但她从来都是叫我“一生”,不会叫我小妹,或者其他。我相当喜欢她唤我时的北方腔调。字正腔圆,音调这样柔韧镇定,因为不带方言,所以听起来像电影里面的台词般深情。我常常喊她,又并不说话,如此只为引起她注意,来叫我的名字。这些把戏,我只在那个时期有过。我想我是相当依恋她的。

她高考我中考,那真是个浮躁艰难的夏天。我其实不希望她走,但又总觉得什么事情都留不住她。通知书下来了,她考取了津城的一所普通大学。我也进入本地的重点高中——这是没有什么悬念的事情。换句话说,除了这个我还有什么长处呢。

她走之前的时间是如何捱过的我已不复记忆。只觉得有很长一段时间的伤心不舍。冥冥中感觉她再也不会回来,又或许是畏惧剩下的时光落寂一人。

临行前我去车站送她。母亲行动不便,呆在家里,煮了茶叶蛋和甜酒酿,装进搪瓷盅里,嘱咐我带给知秋。我用网袋提着,还帮她背了一包行李,跟在她后面匆匆穿行在车站的人流之中。她的背影陷于人潮汹涌深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