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雍正皇后种田记-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吩咐外头:“好好伺候你们主子娘娘!”便领着高无庸等人到前殿批折子去了。

  碧荷直等到雍正走了,才领着画眉进来,俩人一齐跪倒皇后面前,哭求:“主子娘娘,您救救石榴吧!她,她跟金太医,是真心的啊!”

  衲敏一惊,“石榴?太后派到淑慎公主身边的石榴?她怎么了?”

  碧荷看看画眉,画眉只好开口,“奴婢也是前两天才知道,石榴姐姐,进宫之前,是金太医没过门儿的媳妇。两家原来就是挨着的。只是,后来金太医到外地去了,石榴姐姐又进了宫,这才断了联系。后来,两人在宫里遇到,都愿意再续前缘。可没想到,偏偏给皇上和娘娘碰到。娘娘,您救救他们吧!他们,他们就是有情,并未作出**后宫之举啊!娘娘——”

  衲敏叹气,怪不得瞧着眼熟,原来那两人是金太医和石榴啊。“怎么会这样?那刚才,他们见了我,怎么不求我呢!”

  碧荷细思,“想必,他们也不想让娘娘为难吧!娘娘,如今,皇上已经颁下明旨,不许您插手。这可如何是好?”

  衲敏想了想,对着座下二人意味深长地说:“石榴是太后的人,金太医又早就给我撤了九阿哥专属太医的职责。我能怎么办呢?如今,看皇上的态度,是不想为这事操心,毕竟,国务繁忙!可是,太后年纪大了,总不能叫她老人家再来吧?”丫头们啊,但愿,你们能听懂我的话!

  画眉一听没希望,登时就哭了。碧荷反而眨眨眼,看看皇后,正好看到皇后给她使眼色,顿时心中清明。不消说,主子娘娘这是给想办法呢!好吧,太后那里,只能看李嬷嬷能不能念在石榴跟她共事多年,给说句好话了!

  第二天一早,李嬷嬷就接到碧荷、画眉特意传来的信儿。要说也难为这俩丫头了:这件事,是雍正亲自下的旨意,明显不能动用粘杆处;可翠鸟身后是乌喇那拉氏家族的势力,除了危急皇后的事情,她也不会允许画眉借用。没有办法,俩丫头只好利用桃红和画眉在宫中、园子里的小姐妹、小老乡,一对一地给李嬷嬷带过去信儿。偏又不能流露出是中宫旨意,如何操作,可真伤透俩人脑筋。

  李嬷嬷听了侄儿李得正的话,将信将疑,“真的假的?这石榴从十五岁进宫,就跟在我身边儿。那规矩,可是我手把手教的。怎么会做出这等事来?”

  李得正哭丧着脸,心里暗骂:桃红你个丫头片子,弄这乌糟事儿来烦咱家!嘴上却说:“哎呀姑姑!您可别这么说。这丫头大了,什么心思没有的!还有跟太监对食的呢!别提那金太医正当壮年一个大男人了!再说,俩人又是老熟人儿了!出了这事,可不是情理之中嘛!”

  李嬷嬷冷哼,“活该!亏得叫万岁爷见着了。该他俩下地狱!”

  李得正捏捏袖子里的龙头银钞,继续给他姑姑吹风,“姑姑说的是!这个石榴,别看平日里一本正经的,谁知见了那小白脸儿就走不动道了。该她进慎行司!”说完,又故意不看李嬷嬷,自顾自地叹口气。

  李嬷嬷这深宫老嬷,日常生活没个什么消遣的,就爱听那些个八卦作乐。今日得了这么个“头条”消息,正想好好打听一下,过过耳瘾,哪知侄子说到这儿,就顿住不说了。心里好奇地紧,连忙问:“咋了?为啥叹气啊?”

  李得正眯着小眼儿,挤出半滴泪来,拉着李嬷嬷的手,带着哭腔含糊:“姑姑呀!侄子是担心您老啊!”说着,丢了李嬷嬷的手,兀自拿着袖子擦泪。

  李嬷嬷最见不得人哭,更何况这李得正口口声声说的是担心自己,一跺脚,照李得正脑门上就是一巴掌。“你个小兔崽子,哭什么哭!你家姑姑还没死呢!到底咋回事儿,说!”

  李得正眨巴眨巴眼,“哎哟,我的姑姑哟!您老可是在太后她老人家跟前伺候几十年的老人儿了!怎么到这关头了,啥都没明白呢!您想想,当今,那跟太后啥关系?那能眼看着太后跟前儿的宫人那出这样的丑事?还不赶紧的”李得正一面说,一面往四下看看,瞅着周围没人,这才往下接着说,“赶紧的杀人灭口哇!依侄儿看,不仅要杀那俩,恐怕,跟石榴熟的人,也免不了遭殃哦!姑姑,您老赶快想想,跟石榴熟的,都有谁?想好喽,赶紧跟人家保持距离——”比个手势,“至少五尺远!免的到时候,咱无辜遭殃不是?”

  听李得正说完,李嬷嬷将信将疑,“会吗?”

  “哎哟!那有啥不会呀!您老是在太后跟前伺候,没伺候过那位!您不知道哇!好几回,您侄子我就差点成了那遭殃的池鱼!这要不是,要不是我命大,我的姑姑呀!您老临了,连个守灵的都没了哟!”这一回,恐怕是触动真情,眼泪吧嗒吧嗒就成串往下掉。

  李嬷嬷想了想,也急了,“那,这石榴平常,除了跟她手底下的几个小宫人丫头,也就跟我说几句话。满宫上下,都知道我跟她最好!这,这可怎么办呢?”说着,急的原地连转圈。

  李得正一看有门儿,连忙吹风,“哎哟姑姑!您怎么不跟她保持距离哟!这下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哇!”

  李嬷嬷拉着李得正袖子,“不怕,我去求太后。太后一定会保咱们无事的!”

  “姑姑诶,太后是跟您亲,还是跟那位亲?您老倒是想好喽哇!万一到时候那位非要——您可咋办呐?”

  李嬷嬷万般无奈,“那你说咋办?要不,咱去求主子娘娘?我冷眼看着,这位主子,心好!”

  李得正一听,拉倒吧你,她要是有办法,还用得着叫桃红几个给我送票子?拉着李嬷嬷话茬说:“姑姑,您老不知道。当时,这事出来的时候,主子娘娘就想求情,可是,叫万岁爷当场给堵回去了。再说,您想想,这是老娘的话管用,还是老婆的话管用呢?依侄儿看,还是求太后保险!”

  “可你不是说,太后她不一定能保下咱们吗?”

  李得正绕了半天,见自家姑姑终于要往圈子里跳了,急忙凑近了耳语,“姑姑啊,您老只要这样……这样……再这样……。这事儿呀,就成了!”

  李嬷嬷还有些不信,疑虑地看看侄子,“你说的,能成吗?”

  李得正跳脚,“不管咋样您试试,总比坐着等灌哑药强啊!”

  李嬷嬷这才点头,“好吧!”喜欢八卦是一回事儿,但要给八卦八没了命,可不是这位深宫老嬷所期望的!

  碧荷跟画眉陪着皇后回到园子,听桃红说完,齐齐哑然失笑。画眉不解,“平日里这李嬷嬷忒精明个人,怎么叫李得正三言两语就给哄着去卖命了?”

  碧荷抿嘴没说话,桃红一抛手帕,“那有什么。李得正要钱,咱就送钱,反正那金巧儿女婿就是经商的,不缺这俩。至于李嬷嬷,人老了,难免糊涂,她哪儿明白,这是有人想拿她当枪使呢!等着瞧吧,后头,还有把大枪呢!”碧荷、画眉听了,想到太后——那个十四福晋口中的“老巫婆”——就要出马,齐齐笑了出来。

  翠鸟静立一旁,等她们说完,沉着脸问:“你们不觉得奇怪吗?怎么平常那么多时候,他们俩都没出过事,偏偏主子和主子娘娘去了,恰恰给撞上呢?”

  几个人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究竟怎么回事。但碧荷与翠鸟都开始留意,原来,这宫苑之中,居然也有她们所不知道的势力,暗中存在。

  当天下午,天还没黑,太后就下懿旨,白纸黑字给太医金正谷与太后宫女官花石榴赐婚。另加恩,准金正谷辞去太医官职,花石榴辞去女官职位,回家成亲。另赐予石榴一车嫁妆,作为多年尽心尽力伺候太后的赏赐。

  懿旨一出,除了九州清宴、平湖秋月两处,圆明园中,俱是一片哗然。于是,在众人或羡慕、或嫉妒、或祝福、或不平的注视下,金太医与石榴这对风雨恋人,终于走到一处。由昨夜的阶下囚,变成今日备受关注的新郎新娘。金巧儿闻讯,也跟乔家旺从山西老家赶来,帮着操持哥哥嫂子的婚礼。

  石榴出了慎行司,到太后跟前磕头。乌雅氏太后依旧如往日般微笑着,恩威并施地赏了她。除了杏花春馆,石榴又依礼去辞别皇后,衲敏瞧这孩子三十多岁了,总算是苦尽甘来,有了结果,未免就想起自己也是大龄剩女一枚。同情心泛滥,就从库里扒拉出来一大车好东西赏了。等石榴跟着金巧儿一起坐车出了小宫门,衲敏回过味儿来,一个劲儿心疼:我的天,那一车东西,够我吃几年啦呀!……

  碧荷、翠鸟等人见了自家主子又冒出这股小家子气,齐齐扭头,权当没看见。

  反观杏花春馆,乌雅氏太后捻着佛珠,轻声念佛,“阿弥陀佛!”李嬷嬷在一旁不住感佩:“到底是太后主子,您的旨意一出,别说主子娘娘,就连万岁爷也卖您老面子!这下,谁不说您老德高望重、仁慈宽和!依奴才看啊,往后,这宫里园子里,您老说个一,就没人敢说二呢!”

  乌雅氏太后淡淡一笑,“这话,咱们私下里说说就是了,可别往外传。叫外人知道了,还以为我跟儿媳妇争权呢!”

  李嬷嬷急忙摆手,“哪能啊!太后主子,您不知道,就是平湖秋月那几个丫头,提起您来,也是感激万分呢!都说您老心好。奴才还听说,主子娘娘提起您来,也是一百个尊敬佩服。那也该,您看百姓家里头,哪家不是婆婆在堂,大事小事都是老太太做主的!要奴才看啊,这也就是熹妃主子掌宫,要是主子娘娘主事啊,还不天天来跟您讨主意来着?”说到这儿,李嬷嬷似乎觉得说的有些多了,急忙笑着把话岔开。

  乌雅氏太后捻捻佛珠,“熹妃?哼!”

  72、双凤斗

  要说起来,弘历他妈熹妃真是躺着也中枪。平日里,她对太后,那不比哪一位宫妃都恭敬尊重的?自从搬到圆明园,哪天不来给太后请安?伺候太后,比伺候她亲妈都尽心尽力。

  遗憾的是,这位太后,不是正史上的崇庆太后,雍正也不是正史上的乾隆,衲敏更不是乾隆废后。熹妃在老太太跟前下功夫,感动不了雍正,再有衲敏在一旁谦和恭顺地“忍受”太后隔三差五难一下下,这么一对比,熹妃既不能在太后面前成为乌雅氏第一得意的“媳妇”也不能因对太后孝敬,而得到丈夫的宠爱。更因为她殷勤备至,而“抢”了许多李嬷嬷等人的差事。太后觉得熹妃伺候的舒服,自然会对身边的奴才有所不满。如此一来,熹妃无形中,反而得罪了李嬷嬷这些闲着没事爱磕牙的老嬷嬷、小太监。时不时给她上上眼药什么的,这些人,那是驾轻就熟,甚至闲暇之余,还互相交流交流“经验教训”!

  刚开始,乌雅氏太后对身边人不时挤兑熹妃的举动,并不满意。熹妃多好啊,别说在园子里,就是在皇宫中,也常常派人请安,送这送那的。她跟皇后,一个贴心,一个识理,都是她的好媳妇!可耐不住三人成虎,说的多了,老太太就渐渐听进去了。皇后多好哇!从来不拢权,到哪儿都跟自己说一声。还常常抱着孙子、孙女来逗我开心。熹妃家的弘历呢?除了必要请安,跟本没陪他娘来过!这可真冤枉熹妃了!弘历根本就没在她身边养过,就算她想带,也带不来呀!

  随着太后干预挑选宫人充实雍正后宫之后,乌雅氏太后跟熹妃的矛盾,开始明朗化起来。照乌雅氏太后的意思,这些个秀女,一定要挑满洲大姓,再不济,也要满蒙女子,那样,生出的皇子皇孙才高贵!熹妃呢,一方面是不愿意。别看钮咕噜氏出身平民,好歹也是镶黄旗,因此,弘历的出身,比起现在所有的阿哥,包括皇后名下的九阿哥,那都不算低。可要来个满洲大姓的宫妃,再生个儿子出来,那弘历的身份,立刻就有人能比下去。二来,是她也没那个能力。这宫女大多是小选进来,绝大多数,都是包衣旗出身,哪有什么满洲大姓?就是真有,那长的基本上也是——不敢恭维!倒是长的不错的汉军旗贵女,有那么几个。

  如此一来,乌雅氏太后对熹妃的举动不满了。一是不满她不听话,二是不满她看不起包衣旗。包衣旗怎么了?包衣旗不也照样当了太后?要不然,在石榴事发第二天,就因为李嬷嬷一句:“知道的,是说她熹妃娘娘管理宫苑不得力。不知道的,还只道太后主子您不会调理人呢!没道理叫咱给人家担不是!”乌雅氏太后就偏要给自己找面子,特意指婚。一来,全了自家脸面,二来,也是向世人宣告:哀家还没老!哀家的人,哀家自己做主!设想,一位掌宫几十年的康熙德妃,让她整天看着儿子的熹妃管这管那,心里头,能平衡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