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雍正皇后种田记-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清静平和。至于图画,衲敏可就十分熟悉了。上大学时,衲敏学的是纺织与服装设计。《中国纺织史》这门课,可是专门讲了清朝织布业。衲敏自己也专门研究过当时织布机的构造和使用蚕丝、棉纱情况,遗憾的是,只能透过一些模糊不清的图画了解。来到清朝,衲敏也没放弃对这些事情的关注。如今手头有原件,心情立刻就明朗起来。

  雍正见皇后爱不释手,也跟着高兴,“当初,先帝看到这个册子时,也十分高兴。”又问:“皇后对这些可还满意吗?”

  衲敏头也不抬,只是“嗯”声。过了半天,才意识到雍正还在身边,急忙站起来告罪。雍正也不恼,依然笑着问:“皇后喜欢?”

  衲敏点头,“是,很喜欢呢!”想了想,又说:“不过皇上,臣妾觉得,这里的织布机,还有改进的可能。”

  雍正一听,眉毛立刻就抬起来,“皇后看的不是人物,而是织布机?”

  衲敏微讪,“皇上恕罪。臣妾没有留意画中人物。既然皇上提到,臣妾再看就是。”暗暗心惊,我的天呐,咋就忘了这里头的人物可是按照雍正大叔和乌喇那拉皇后的面容画的呀!失误啊失误!

  雍正摆手止住,“皇后关心耕织更甚于自己面容,何罪之有?那皇后说说,这织布机,何处可以改进?”

  衲敏点头,正要回答,雍正伸手扶她坐下。衲敏便顺势告谢坐稳,说:“据臣妾所知,这画里头,用的织布机,可织丝,可织布,甚至可以提花织锦。然而,我朝之内,并多少大型织布作坊。尤其是农家,更多的,是以各家各户,自己织布。成品也只是粗布居多。卖不出什么好价钱,一年也织不了几匹。这样,能织出这么好的布匹的,就只有江南那么几家。就是想多做些,远销海外,或是重建丝绸之路,也不能够。倘若将这织布机改小些,零件做的更加精细些。尽管可能做织布机要多费些功夫银钱,但却能做出更多更好的布匹、丝绸,老百姓能靠着这些赚钱养家,朝廷也能多些税收。所以,臣妾刚才想这事入迷了,不曾留意到您的圣容。还请皇上恕罪。”

  雍正听完,不由笑了,“皇后为国为民。朕岂会怪你。只是,你刚才没有说明白,如何改进织布机。倒是为什么改进,叫朕听了,很是好奇呀!”

  “这——”衲敏想了想,叫来碧荷,“把我书房里那个红枣木匣子取来。”

  碧荷答应出去,不一会儿奉上一个朴实无华的盒子。衲敏打开,将里面的一沓稿子取出,看了看,不舍地递给雍正,一面嘱咐:“皇上您看完了还还给臣妾,这是臣妾好容易才想出来的。”

  雍正接过来,大致翻了翻,果然,皇后没有夸口。这一沓图纸,都是织布纺纱用的器具。画面旁,还仔细用小楷标注制造和使用方法。有几张画的不好,还在旁边标明要重画。雍正皇帝对织布这一行,自然没有衲敏这个“半专业人才”了解的多。想了想,把图纸往袖子里一笼,“这图纸朕先带回去叫工部的人仔细看看。哦,皇后不要心疼,朕拿《耕织图册》跟你换。”说着,怕皇后跟他抢似的,领着高无庸等人快步出了北远山村。

  衲敏在后面急的跺脚,“什么嘛!人家花了两年才画出来的!”不由拍着胸脯庆幸:还好,那几幅织毛衣、纺毛线的图纸早就交给弘吉拉氏跟完颜氏,弄到蒙古去生产了。要不然,技术成果又得给雍正皇帝“贡献”出去了。

  想到这里,衲敏心里又沉下来。罢了,如果自己真的没几天好活,完颜氏恐怕是唯一一个能帮着照看小宝、宝贝他们的人了。想到这里,唤来翠鸟:“传我话,叫恂郡王福晋明天来园子里见我!”

  工部专攻纺织器具的人在九州清宴觐见雍正。接过图纸仔细研究半天,放奏明:“启禀圣上,这些图上所化织布器具,颇有些道理。只是,大小尺寸,臣等还得再琢磨琢磨。恐怕不适合在大型作坊使用。”

  雍正大笑,“本就用来小户人家用的。你们先描下来,回去仔细看。如果可行,便刊印出来,交到各地县令那里推广吧。记住,要因地制宜。不可生搬硬套。”

  工部官员领命,退到殿角描绘临摹不提。

  雍正则一面批奏折一面思忖,“皇后是个好皇后。如今,弘历的名字已经写在传位密诏之后了,有没有嫡子,其实并无多大区别。而皇后,是不能没有的。看来,这一回,朕真的要违背祖宗规矩了!”

  完颜氏在外头着急上火几个月,终于再次见到衲敏。也不敢像以前那样没规矩,恭恭敬敬在皇后座前磕头,“奴才完颜氏拜见主子娘娘。主子娘娘万福金安!”

  要是以前,衲敏估计还会嘲笑一番。可如今,哪有什么心情,吩咐翠鸟扶十四福晋起来,赐坐。等她坐定,就把太医院诊断说明白。完颜氏一听,还要去请金巧儿、詹姆斯。衲敏摆手,“不用你操心,我早就叫人去找了。金巧儿到山西婆家生儿子去了。她自己都是个孕妇,哪里还有什么精力来照管我。詹姆斯更好,回欧洲了。现在估计在海上漂着呢!我能用的,只有太医院那些人了!”

  完颜氏听了,还要再想办法。衲敏抬手止住,“我叫你来,不是说这些的。我走后,你要答应我,好好照顾小宝、宝贝,如果运气好,还有这个。”说着,抚抚肚子,“还有,把我在你那儿的股份,好好运营,将来,庄大格格、怡四格格出嫁,每人给她们一份。小宝成家,也给他一份。不能叫他掌管,要交给他媳妇。宝贝是固伦公主,多分她些。这个孩子——”叹口气,“如果能成人的话,弘历,不会亏待他的。你就不要多跟他接触,只要不危及生命安全的,你远远看着就是。到时候,小宝和宝贝长大,也会照顾他的。”说着,递过一张纸来,上头写明了给各个皇子、皇女们的东西,连同淑慎公主、弘时福晋董鄂氏以及三个皇孙女都有。董鄂氏刚刚生产,虽然是个女孩儿,还不到百天,也都给备下了。

  完颜氏越看越像遗嘱,心里一酸,登时就要哭出来。衲敏看着强忍心中凄楚,笑着打趣,“哭什么?这是好事。最起码,我又有电脑玩了。而你,也不用担心有人给你背后使绊子了!一举两得,多好!”

  完颜氏强按鼻子摇头,“你不会,我知道你不会!”要不然,敢硬生生拆散你和我弟弟?还不是看你们一个心软,一个没主意!

  衲敏笑笑,“你就吃定我吧!这一回啊,我非得累你一次不可!你好好照看我的孩子。要不然,我半夜从地底下爬出来找你去!”说着,自己先笑了。

  完颜氏陪着笑笑。叫翠鸟在一旁看了,觉得十四福晋今天笑的——那真是比哭都难看!只是,如今翠鸟等人谁也笑不出来。眼看皇后产期一天比一天近,偏偏小阿哥的胎位一直正不过来。北远山村的人个个都恨不得把太医院给拆了。可偏偏又得对着皇后使笑脸,舒缓皇后情绪。哪还有人计较别人笑的不好看?能笑出来就不错了!

  衲敏又留完颜氏说了一会儿话,便叫她去杏花春馆给太后请安,顺便给海答应捎去几件金银摆件。完颜氏告辞出来,扶着大丫鬟杜鹃刚出北远山村,还没到后湖边上,便握着嘴大哭起来。直到把身上带的帕子连同杜鹃的帕子都哭透,能拧出水来了,这才擦干眼泪,抽抽泣泣的往杏花春馆走去。

  幸而完颜氏还没糊涂,对着乌雅氏太后和海答应的面,只说些吉祥话,又借口告了十四一回状,说他只疼侧室,不肯亲近嫡福晋。又哭了一回,这才没因为两只红眼圈而引起乌雅氏太后的怀疑。

  腊月初八前一天,雍正奉皇太后,携后妃、大臣返回皇城。

  第二天一早,皇城处处银装素裹。大雪,安安静静地下了一夜。居然一丝北风都没有吹起。

  景仁宫里,祥和中藏着紧张。

  早上起来,叫后妃们各自回去,不必请安。又嘱咐熹妃和海贵人不必谨守规矩,身子重,就不必来了。等众嫔妃踏雪散去,淑慎公主亲自熬的腊八粥就送来了。趁着热气刚喝了一碗,衲敏就觉得肚子开始沉,一阵一阵抽痛。遂叹气,吩咐碧荷:“去叫太医和接生嬷嬷来吧。本宫怕是要生了!”

  78、腊八粥

  雍正刚下朝,坐到养心殿会见十三、十二、十七以及满汉大臣张廷玉、鄂尔泰说话。太医院院正就派人来请。相反,景仁宫则传话,说皇后一切安好,请皇上以国事为重。画眉还专门送来一锅粥,说是皇后亲自熬的。粥锅下面还带着小火炉煨着,小太监抬进养心殿殿角。殿内立刻就传来一股香甜的枣香,混合着小米粥的香气,袅袅飘散开来。

  画眉把碗勺都递给高无庸,对着雍正告罪,就要退出殿外。雍正仔细闻闻空气里的粥香,问:“你家主子娘娘亲自熬的?”

  画眉点头,“回主子话。正是!”是什么呀,这锅都是直接从慈宁宫大佛堂抬出来的,说出来谁信?可皇后吩咐,画眉也不敢不照办,只得一面回话,一面出冷汗!欺君之罪啊!

  雍正没说话,画眉这才跟得了特赦似的,浑身是汗的退出来,不顾满地白雪,拔腿就往景仁宫跑。身后几个小太监卯足了劲儿追,都没追上。

  眼看跟着画眉的几个小太监都走了,雍正这才笑着对张廷玉说:“衡臣尝尝,这是朕的皇后熬的。看看与你家夫人手艺相比,如何啊?”

  张廷玉连称不敢。雍正笑了,“你尽管尝尝。昔日马皇后为明太祖朱元璋送饭,听闻殿内有大臣,还专门多送几份。皇后虽然还不能称之为千古贤后,但效仿这些事,做的还是不错的。”说着,叫高无庸给在座的皇弟、大臣每人都盛上一碗。

  张廷玉、鄂尔泰不敢推辞,捧着碗趁热喝完,雍正就问:“怎么样?与夫人相比如何呀?”

  鄂尔泰只说好。张廷玉想了想,问:“皇上,臣觉得,这粥不像满人做法。倒像臣幼时在家,祖母所熬的粥。”

  十三也有同感。

  雍正笑,“皇后虽然出身满洲,但对汉人文化很是喜欢。常常带着公主格格们学习汉人菜肴做法。诸位皇子、公主,常常都能尝到皇后亲生烹制的菜肴。衡臣尝着像汉地做法,可见你舌头还是不错的啊!”

  张廷玉急忙告罪。暗想,汉人或许会把这样的贤妻视为宝贝,可这满人朝廷,从来就把妻妾当成奴才。即使是皇后,也没有什么保障和尊严。这样制度下,就是出个贤后,不是叫圣上当成冷菩萨供起来,就是自动往顺治静妃那里靠了!唉,清朝为后者,不易呀!想了想,拱手对雍正说:“恭喜吾皇陛下,皇后贤德,乃是国家之幸,朝廷之幸,黎民百姓之幸!臣何德何能,能一尝国母手艺,真是三生有幸!”

  雍正听了很高兴,“诶,你是朕肱骨之臣,就是皇后熬的粥,也是吃得的。”说完,又让弟弟们和鄂尔泰尝。

  鄂尔泰来话少,今日之事,也只是回去跟夫人说说,赞一句皇后贤德而已。张廷玉则暗暗感慨,满洲女子,居然也学起汉人女子的贤良淑德了。

  十三默默喝粥,想到兆佳氏生完孩子有三个月了,也该抽空进宫来看看四嫂。要不然,今天不去,不知道还有机会没有再见了。可是,再看看外面满地积雪,天色又阴沉下来,估摸下午又该下雪了?唉,也不知道兆佳氏能不能出门。

  等画眉赶到景仁宫,太医院几乎所有的太医都来了。皇太后得了信儿,连腊八粥都没顾上喝,坐了凤辇就赶来坐镇。产房里,几乎没什么人喊啦叫的,只有安静的呼吸声,沉重而有序。

  画眉悄悄凑到产房外头,对碧荷说:“我已经把粥熬好给万岁爷送过去了。万岁爷看着很平静。主子娘娘怎么样了?”

  碧荷一面指挥小宫人仔细热水、干净的毛巾有没有缺的,一面小声说:“不好说,太医来诊脉了,说是产道还没开。要再等一会儿。”

  画眉听了,双手合十,不住祷告:“菩萨保佑!菩萨保佑!”

  养心殿内,雍正看着面色平静,其实坐立不安。好在身边人也都有眼色,十二、十六与十七禀报完事情,直接跪安出去。张廷玉和鄂尔泰也都回军机处处理国务。只留下十三陪着说话。

  十三忖度雍正心思,试探着问:“四哥,四嫂不会有事?”

  雍正摇头,“朕已经吩咐过太医院了。不会有事的。”

  十三叹气,虽然不知道雍正是如何吩咐的,但在他看来,一旦到了要做决断的时候,四嫂——必然要被牺牲,这在皇家,毋庸置疑!想到这里,又想起当年自己身陷囹圄,兆佳氏和孩子们多亏四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