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宦海龙腾-第5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省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富民强省的战略规划和部署,顺应农产品加工转化,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而建设的。该公司以祥林省轻工设计院yù米研究所、华夏科学院岭南能源所为设计依托单位,采用国内最先进的岭南中科院天元科技公司先进的设备,由该公司提供产品装置的工程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的全套设备,为“jiāo钥匙工程”。在生产技术上,筛选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发酵蒸馏工艺。生产过程全部采用自动化cào作控制系统,极大地发挥高科技在企业中的作用,乙酸乙酯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在巨峰公司年产30万吨乙酸乙酯工程建设现场,国家发改委领导和省领导详细询问了项目建设情况,向工程技术人员了解全国同行业生产情况,他们祝巨峰公司的项目早日建成投产。
市委办、市发改委等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参加了调研活动。
……
2003年初,华夏岭南省首先发生传染xìng**型肺炎流行。随后,岭西、河东、京城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陆续发生**疫情。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灾害,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影响了华夏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际往来。面对严峻的**疫情,党中央、政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明确提出“沉着应对,措施果断;依靠科学,有效防治;加强合作,完善机制”的工作方针,果断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将防治**列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迅速遏制了疫情蔓延,得到国际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4月22日,萧宸结束在祥林的调研,折返辽安进行老工业基地调研。
第005章 再临辽安之高规格
第005章再临辽安之高规格
有段时间内,东北有一种失落感。当初新华夏初建,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号称共和国长子,位置极为重要,而后全国逐渐发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以东方、岭南、齐东等沿海发达地区为中心,辐shè周边,东、南等地区经济逐渐强大起来,东北老工业区却是逐渐显得后继乏力,而东北人觉得国家对东北的支持力度越来越xiǎo,这种不满的情绪从民间逐渐渗透到体制内……
东北的重要xìng是不言而喻的,国家从没放弃或者弱化东北一说。所以,针对xìng的措施势在必行。
200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报告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这是中央首次明确提出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方略。**做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的战略部署,是中央从全面建设xiǎo康社会的全局着眼做出的一个战略决策。
2002年12月9日至10日,时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进一步明确指出,要把支持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和振兴作为突出的重要任务。
2003年1月13日至14日,时任华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计委主任到辽安走访煤矿困难职工,并就采煤沉陷区搬迁等问题进行了调研。
2003年1月31日,除夕之夜。华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时任政务院副总理文成玺来到辽安阜新矿业集团艾友矿,了解企业的生产、安全情况,给矿工们拜年。他说,全面建设xiǎo康社会,要把改造和振兴老工业基地作为一项战略任务。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政fǔ工作报告中提出,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
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了《政务院2003年工作要点》,其中把支持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和振兴作为突出的重要任务。
2003年4月2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政务院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领导xiǎo组副组长、政务院振兴东北办副主任萧宸带队的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调研组来辽安调研……
辽安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文师中,省长侯东往在辽都会见了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政务院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领导xiǎo组副组长、政务院振兴东北办公室主任萧宸。
大东北的chūn天,好像就要来到了。
在飞驰的列车上,对面而坐的是两位满口东北腔的“老东北”。两人正谈起振兴东北的话题。其中一位已经退休的曾在东北某大型企业工作了几十年的“老东北”连连说:“好!好!好家伙!真的是太好了!当年,东北的重工业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那家伙当时谁能比?也不知咋的,后来有一段时间满地都是下岗工人!咳……!瞅着心里都别扭。以后怎么办不知道,脾气可是一天天见长。现在可好了,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又轮着振兴咱大东北了,东北的好日子又要来了!”
“是啊,文总理前不久来了一次,现在计委(老人喊计委习惯了)主任又来了,这位萧主任我知道哇,那可是萧老的亲孙子!萧老是什么人物?你说说,萧老搞经济,那谁能比得?当年máo主席都说了,家贫思贤妻,萧飞搞经济是一把好手!萧老的孙子,搞经济还用说吗?”
“那是,咱现在不说什么老子英雄儿好汉,但是这个萧……萧宸是吧?嗯,那可是很有几把刷子的!吴城你知道吧?前年全国学吴城!那时候这个萧宸就是吴城市委书记!你知道吴城现在经济多好?全国第五!排在前头的就只有东方、京城、穗仙、鹏城四个!这四个,那啥是咋算的?两个直辖市,两个副省级哇!吴城一个地级市,硬是抢了第五把jiāo椅!你想想,萧主任那本事,还用说吗?”
“吴城我知道,旧时说‘天堂’,现在成金海了。不过,你知不知道,我儿子和xiǎo孙子对吴城那是爱得要死,吴城有个什么球队,只要有比赛,家里那一对爷们啊,那是通宵都要看完哇!”
“那是,吴城现在好哇……”
“那萧主任现在是咱们东北办的主任了,以前萧老也是在咱们东北打过江山的,你说这萧主任,也该给咱们东北出把子力气吧?”
“那是,那是!”
是的,东北的好日子的确又要来了!
两位老者缅怀过去,一时唏嘘。大东北,曾是人们怎样的骄傲!
这里是300多年前北方民族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龙兴之地”;是100多年前齐东、燕北破产农民背井离乡,抱负希望淘金的“大关东”;是满洲(满洲恐怕是全亚洲资源最富饶的地方),是没落的俄罗斯贵族、溃败的哥萨克骑兵、流离的犹太人心目中的“天堂”。这里也曾是日本军国主义垂涎的所在,日本鬼子甚至叫嚣“宁可放弃本土,也绝不放弃满洲”。这里,一亿多黑、祥、辽民众的家园,世界的东北亚,是祖国迎接每天第一缕阳光的地方。
25年前,东北经济以制造业占全国20%的比例,东北工业,特别是辽安工业与东方并重,成为华夏工业经济的领头羊。其中,最厉害的大庆油田,仅一年的利税就相当于整个华夏烟草业的利税收入。所谓“石油工人抖一抖,地球也要抖三抖”一点也不为过。“买机chuáng,到辽都”这句老话,也印证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曾经有过的辉煌。
好汉要提当年勇。大东北昔日的辉煌不会不让人jī动。
如今,又一轮改革的chūn风,在白山黑水、辽河两岸飞dàng。东北老工业基地再一次被推上华夏改革与发展的前台。
这两位东北老人回忆起东北的辉煌,会自豪地说:“你想想,一万多穿着蓝工作服的工人,在早上8点从咱厂子的几个大mén一起涌进来,那是啥场面!”
大东北的确有过数不尽的辉煌。
东北的发动机从未停歇,劳动的号子从未停过,156个大型援建项目上马后,“大工业”以鞍钢、一汽、沈飞、东重为承载坚实地走进了东北人的生活。
东北人创造了东北工业的繁荣和东北农业的辉煌,他们贡献了“工业宪法”,也塑造了“铁人jīng神”。
——第一口基准井喷油,华夏贫油的帽子被摘掉。40多年间,大庆累计上jiāo税金4061亿元,承担原油价差4190亿元,出口创汇495亿美元。
——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东北每年600亿公斤的粮食产量使其成为天下粮仓。
——作为“工业摇篮”,东北基本建成了涵盖全面的工业体系,钢铁、化工、重型机械、汽车、造船、飞机、军工等重大工业项目的布局,奠定了华夏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作为林业基地,30万林业工人肩扛人挑,在寒风刺骨的北华夏原始森林中喊出了响震寰宇的劳动号子。
东北三省是我国“一五”、“二五”时期发展起来的重工业基地,辽都、恒chūn、哈城都是全国工业布局中的重点城市。
在辽都,国家将156个重点项目中的6个、694个限额以上项目中的26个放在这里,并重点发展了航空、机chuáng、风动工具、电线电缆、重矿设备和通用机械、电力机械设备等机器制造工业;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华夏165个工业mén类中,辽都占有142个,形成了实力雄厚、mén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从五十年代以来到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辽都工业基地大约以30倍于国家投资的上缴利润回报给国家;创造了共和国工业史上的许多奇迹,制造了新华夏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台jīng密丝杠车chuáng、第一台第一台大型斗轮挖掘机、第一台巨型变压器等装备制造开发领域的百余个第一;还为全国各地的工业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装备、技术、人才和资金。
在恒chūn,国家从195第一汽车制造厂、恒chūn客车厂、恒chūn机车厂、恒chūn拖拉机厂、东北光学仪器厂等一批国有大型重点企业。到1965年末,全市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48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1%。
在哈城,包括哈城锅炉厂、哈城汽轮机厂和哈城电机厂在内的“三大动力”闻名海内外;大庆油田更是让华夏甩掉了贫油的帽子。
直到今天,东北在华夏的工业体系中依然举足轻重:原油产量占全国的2/5、重型卡车占1/2、造船占1/3、商品粮占1/3、汽车占1/4、木材占1/2、钢产量占1/8……
然而,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华夏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东北却渐渐地落在了后面……
今非昔比啊,眼下,曾经****的设备乏人问津。随着机chuáng关税下调,进口产品大举抢占国内市场,昔日占国内市场一半份额、号称华夏工业“母机”的辽都机chuáng首先“趴了窝”,大量产品积压。东北大部分国企也开始出现巨额亏损……
时过境迁。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都分别以鹏城特区的建设、东方浦东的开发、吴城新加坡工业园的崛起,成为华夏经济的重要一极。京城等地区也因为先天的政治和区域优势,成为华夏经济的重要区域。甚至过去发展严重滞后的西部,也因为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开始一扫过去的凋敝现实。只有东北,只有东北!在1978年后,就好像一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工人下岗,工厂倒闭,贫困人口增加,社会治安不好,外资不青睐……
终于,**报告吹响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角。新一届政fǔ开始把解决华夏经济发展不协调问题,作为当务之急的重大课题……
1978年改革开放后,东北由于重工业比例大、国有企业比重大,很快在全国轻工业(大部分可以理解为第三产业)、非国有经济飞速发展的态势中落伍。接下来,大批国有企业陷入困境,大批工人下岗。曾经位居全国前列的东北3省工业生产发展缓慢,经济位次不断后移,到1990年,黑龙江、辽宁、吉林第二、第四和第五,经济效益也处于落后地位。这一异常情况引起各方关注,被称为‘东北现象‘。
大量不良国有资产,因‘不敢、不愿、不想‘处置,无法流动造成流失,成了‘冰棍现象‘;政fǔ、企业急于向上要项目、要贷款,国家投入大量资金,项目却‘鞍前落马‘,成了包袱,陷入‘项目怪圈‘难以自拔;‘拨改贷‘、‘贷改投‘、‘债转股‘……,国家没少给政策,改革成本不断增加,却收效甚微。
萧宸深知,改革开放以来,东北经济有20多年比全国平均速度要慢。其中黑龙江人均职工收入,现在居全国第25位,比1978年前的前10名,退后了10多位。有时人均职工收入、人均农民收入不如西藏和新疆。
至于下岗失业问题,官方公布的数据只有5%以上。但萧宸心里很清楚,实际情况要严重的多。这也被学术界认为是第一次‘东北现象‘。
2001年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大量的进口粮食占领了中国内地市场。面对国际农产品竞争,东北农业又出现了‘新东北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