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宦海龙腾-第6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型中社会福利问题,你还有补充吗?”
萧宸见总理把话题转了回去,也只好说:“最后是促进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研究和推进各级各类教育改革,提高办学质量,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充分发挥东北地区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提高重点高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结合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合理确定职业教育专业和办学规模。继续加大对东北地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支持力度。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和居民的医疗保险覆盖面。”
总理听完,点了点头,思索了一下,道:“这个问题,你看得很透彻,不过,关于具体问题,咱们回京之后,我再召开一个专mén会议,让有关部mén的同志都聚在一起商议和协调一下。”
萧宸点点头表示同意:“总理说的是,这些事情,我嘴里说出来容易,真要落实下去,只怕咱们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领导xiǎo组的29个成员单位都得聚在一起商议,最后才能理得清楚。”
这时候,半个xiǎo时已经过去,总理正点了点头,mén铃便响了,总理的机要秘书从猫眼往外看了一眼,立刻开mén,跟来人客气两句,就引人进来了。
来人一共两位:潇南省委书记彭程和潇南人民政fǔ省长游靖。
彭程个头不高,相貌也有些显老,游靖却是相貌堂堂,175cm的身高虽然不算高,但也绝不算矮,两人走进来时,对比有些明显。
萧宸在彭程书记和游靖省长的麾下可都是当过“兵”的,见到他们二人进来,也就笑着站了起来。但总理也毫无架子的站起身,笑着伸手,却是让萧宸略微有些惊讶,看来总理的确是很平和可亲的一个人。
大家都落座了,总理便说明了请他们过来的原因——其实也不必说明,这次叫他们来,肯定是听听他们对中部崛起战略的看法,以及潇南的战略战术规划。
102.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3.63亿的人口,潇北、中原、宁徽、潇南、赣西、河东这中部六省,承东启西,接南连北,堪称中华神州的心腹之地。然而,当东部开放蒸蒸日上,西部开发热làng袭人、东北振兴鼓舞人心之际,中部却“落寞”了。于是,有关“中部塌陷”的说法一度喧嚣尘上。这让人想起了一个著名的“牛肚子理论”:华夏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问题不少,就像一头陷入泥沼的老水牛,你想让它起来,单靠牵牛鼻、拉牛尾都不行,还要用竹杠撬牛肚子。
而中部,就是这个牛腹。
在今年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政务院总理文成玺所作的《政fǔ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看样子,撬动“牛肚子”势在必行,但是如何撬动?拿什么来撬?成了一个问题,摆在了中部几个“难兄难弟”的省份中间。
对于喜欢制造概念而又有过各种区域合作设想的潇南人来说,似乎很少有哪个概念像“中部大崛起”这样拨nòng心弦。
4月19日至25日,由潇南、潇北、赣西、中原、河东、江城等中部五省一市宣传部mén共同组织策划的“聚焦中部话崛起”采访团,对潇南进行了为期6天的深入采访,从云梦之边的岳州到有“金三角”之称的星城、槠州、伟故,在感受着巨变中的新潇南时,来自23家媒体共40多名记者,最大的感慨莫过于,有着“心忧天下”情怀的三湘子弟,在面临着发展和机遇的面前,早就迈出了“敢为人先”的步伐。从积极融入“泛珠三角”到“欧洽会”、“珠洽会”、“厦洽会”的一次次召开,潇南人似乎一直“不甘寂寞”。然而,曾几何时,有些“霸蛮”的潇南人也mí茫过,焦灼过,思索过,“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式的发问,一次次地抛向自身: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潇南究竟怎么走?
“不是东西”,这是潇南人曾经的自嘲。既不靠东又不偏西,沿海大开发、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政策优势,又无缘于潇南等中部省份。而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双引擎间,找哪靠?也是潇南面临的考问。
潇南省社科院产业与企业研究所所长师永名在接受有关媒体的采访时曾表示,潇南的经济内源xìng动力缺乏,应该寻求跨区域大中城市的有力支持带动。
从“放开南北两口”、“一点一线”到“呼应两东战略”、“以开放促进开发战略”的思路提出,十几年来,潇南一直在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寻找着“战略伙伴”。
从“mō着石头过河”到“放开手脚趟水”,几年的mō索,潇南渐渐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潇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彭程就曾表示:潇南将主动接受粤港澳经济辐shè,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加大力度推动潇南与粤港澳地区的经济合作。
根据有关资料的显示,从1998年到2003年,潇南与岭南共实施协作项目2810项,实际到位资金248.21亿元,占潇南引进内资总额的32.92%。目前,岭南已成为在湘投资项目最多、投资额最大的省份。而香港、澳mén与潇南的合作也在逐年加大,2003年,香港在湘投资7.8923亿美元,占全省外资的53%;澳mén投资3835万美元,占全省外资总额的2.58%。同时,潇南进出口贸易大部分是对香港和经香港出口。
潇南在农产品供应、人才和劳务输出、休闲旅游等方面为粤港澳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今年召开的由11省区的行政首长召开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上,潇南省省长游靖就表示,主动融入“泛珠三角”是潇南加快发展的捷径,要着力构建开发式的发展体系,实现要素的无障碍的流动,信息的无阻滞jiāo流。也就是从这个会上,有关“9+2”、“泛珠三角经济圈”等这些概念渐渐被潇南人所熟知,成为粤港澳的“后院”,似乎已经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
而“潇南,向南”似乎也早就“蓄谋”已久:“七五”期间,潇南省就积极推举以岭南省为龙头,建立了中南五省二市(现为六省三市)经济技术协作联席会议,[潇南星城将在第十二届省区(市)长会议]并率先在穗仙市设立了潇南办事处。“八五”期间,潇南制定了“呼应两东(岭南、浦东)”的经济发展战略,布局京穗铁路、京珠高速沿线区域带,建设一条外向型经济走廊。
这是历史的必然,潇南要在中部崛起,就必然要吸取沿海发达地区的经验和教训,这样才能不走弯路和少走弯路。但是,潇南究竟凭什么成为粤港澳的“后院”,迅速在中部崛起?
“不是东西”这种潇南人对自身的一种黑sè幽默,在一定程度上倒并不见得是一种坏事。在不久前举行的“cepa与潇南经济发展高峰论坛上”,著名的经济学家萧濯就直言不讳的指出:潇南“不东不西”的地理位置是优势。
萧濯说,潇南地处华夏腹地,是两大经济地域的连接带,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辐shè周边的重要中枢功能,这种优势是全方位的优势,与东部比,潇南许多潜力尚未发掘,具有后发优势,相对西部地区,潇南jiāo通运输便利,整体环境较好。
首先,从区位上讲,潇南处在从东方到chūn城铁路和京穗大动脉的jiāo点,同时也处于京珠高速和东(方)瑞(川南瑞丽)高速这两大干线高速公路的jiāo点上,有河运集装箱最大的潇江霞凝港码头,还有京穗、湘黔、浙赣、湘桂、枝柳、石星等6条铁路干线,以及还在修建中的洛湛铁路。在中部的几个省份中,江城、赣西、潇南都在积极地向“泛珠三角”靠拢,宁徽则是向长三角靠拢,而彼此之间的jiāo流和合作还相对较少,这些问题,我们都不能回避!渝鹤铁路潇南段,国际,国内机场各2个,鹤城(潇南西部主要地级市)芷江机场也正在修建中。
在资源上,潇南拥有着“鱼米之乡”、“有sè金属之乡”、“非金属矿产之乡”等美誉,同时拥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土地资源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2003年全省转移劳动力736万,实现劳务收入539亿元,超过了全省的财政收入。
有专家分析认为,岭南重点发展的机械和石油化工产业,正是潇南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潇南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等产业可以弥补岭南重工业的不足;岭南的电子、医yào、建材等产业可以带动潇南相关产业的发展;潇南的农业还可以作为岭南现代化的坚强后盾,“湖广熟,天下足”,潇南去年杂jiāo稻产量提高到每亩1504斤。
更为商家“垂青”的是,利用潇南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大好时机,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在今年举行的国有企业推荐会上,共有国有产权(股权)转让项目被推荐,项目金额达339.2亿元人民币,涉及机械、电子信息、冶金、jiāo通、电力、纺织、建材、外贸、金融等多个行业领域。是近几年来,潇南产权转让推介力度最大的一次。会上共有35个项目成功签约,签约资金105.54亿元,1亿元签约项目22个。曾任江东省委副书记潇南省长游靖说,“要把潇南的国有企业改革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推进潇南国企改革进程。”
此外,在高等教育产业领域上,潇南具有很强的人文优势,与岭南和其它中部省会城市可以加强人才共享机制。今年,潇南星城就向38名非星城户籍的专家颁发人才居住证,他们的居留、创业、子nv就学将享有星城市民的同等待遇。这在中部地区还是第一次。
这些“后发优势”让潇南成为珠三角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今年4月19日,在星城举行的湘粤经贸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共签下98个合作项目,签约资金达358.34亿元,超过前5年,岭南对潇南的投资总和。曾经落寞的“洼地”成了经济流向的“聚宝盆”。
在潇南的6天采访中,许多“初来乍到”的记者们,都对潇南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啧啧称赞,一些来自潇北江城的记者甚至说,星城的快速发展,让江城感到紧张!
在一份前不久出炉的《华夏1000制造商》排行榜上,中部地区共有125家企业入围,潇南共有33家企业入围,占总数的3.3%,居中部之首,而朗柳的远东稀有金属工业公司成为潇南榜首,甚至超过了潇南经济原先的“双子星”朗柳卷烟厂和星城卷烟厂。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工业项目的薄弱一直是潇南的“心头之痛”,而近些年来,招商引资的明显特点就是,优先引进工业制造业的项目。
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工业应起到主要拉动作用。
而专家指出,东部的资本产业转移,应该是相对集中地转移到具有一定优势的区域和产业之中,才能有效促进相关产业高速规模化地发展,并形成强大的发展动力。
从这一点说,几年前就提出的“星槠伟一体化”进程,恰好起到了实现外源xìng资本与本地产业紧密、迅速聚合的载体作用。
在潇南,星槠伟三市是全省经济最为发达的中枢地区,面积占全省的13.3%、人口占全省的18.9%,工业产值约占全省40%,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一半,全省主要的学术机构、科研人员大部分集中在这三个城市。
“这是一个黄金组合”,萧宸上次来星槠伟调研指导的时候曾经这样描述道,从空中俯瞰,很难有区隔概念。而现实中,星城市最南端已延至大托镇,伟故的东北端点到了板塘铺,槠州的西北端点已到了白马垅。三点之间的距离不超过30公里,槠州和伟故之间的距离甚至只有5公里左右。
明年,城际大公jiāo即将启动,jiāo通的便捷也带来了讯息的畅通,三市现在已经调整,不远的将来将统一电话区号,三市还已经制定了整体规划、潇江风光带规划以及产业带的规划。
潇南省委常委、星城市市委书记包克心说,在三市的发展中,要避免重复建设,学会“错位思考”,星城要着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槠州要依托原有机车化工产业的基础,增创工业新优势,而伟故要加速对钢铁、纺织等传统工业的优化升级,建成新型加工工业中心和科教基地。目前,三市已经开始清理一些文件,达到政策共享。
来自伟故的步步高商业连锁公司企划总监陈志强就表示,在步步高的发展战略规划中,星槠伟往往是捆绑在一起考虑的,今明两年将重点开发星城市场。
如果三市严格意义上一体化,那么其城市规模已经超过江城,而以2003年为准,星槠伟三市的gdp之和为第第13位的江城只有62.6亿元之差,几年之内赶超江城,并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