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宦海龙腾-第6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他的话虽然有点刺耳,但能坐在这里的十几号人说到城府,其实谁也不比谁差多少,耳朵里都有过滤器,这些不好听地话早就直接过掉了。在这不断内斗的官场中,要是没有这个本事,恐怕早被气死了。
其实说起来,良xìng的内斗一般是公开的,其结果是产生派别,派别之间在公开场合叫板。恶xìng的内斗也可能产生派别,也可能产生不了派别。由于良xìng的内斗因为是公开进行,斗的气焰虽然很烈,但比较好提防,可以正面应对。而恶xìng的内斗因为是在暗处使劲,表面上看不出什么,甚至表面上风平làng静,一派祥和景象,但sī下里暗làng涌动,各种yīn损的招数都能使得出来,所以极难提防。很多高人经过了无数的风làng,但稍有大意,就会在yīn沟里翻船,所以在官场上,xiǎo心驶得万年船这句话绝对是真理,很多当官之人有一些“mí信”的讲究,譬如路上开车轧死jī鸭不要紧,但不能轧死狗;又譬如在自己的车上贴一只金属壁虎都是出自这种长期紧张的心态。
由于传统的主流文化是不允许内斗的,讲究和为贵,所以官场上的人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内斗一般都是在暗中进行的,因此险恶无比。古代华夏的官场之所以充满了狡诈和残酷,就是这种暗中进行的恶xìng内斗造成的。随后官场的风气被其他民间聪明人所仿效学习,在其他地方也大显身手,让内斗变成了一种风景、一种顽疾。
由于内斗,一个单位或一个群体内,往往真正业务能力强的人不能脱颖而出,因为他们是内斗时重点的矛头指向,因为自认为能力强,所以这类人在向高位者献忠诚、与平级之间拉关系等方面不很重视,而他的能力强又可能对平级,甚至对高位者也构成威胁,因此这类人很容易招致高位者与平级一起来斗他,这种情势下,他的业务能力再强,受多方的打压、排挤、扯后tuǐ,也难以做出成绩。
内斗,特别是暗中进行的无序内斗,给jīng于内斗、善于内斗的个人带来的好处自然不少,但内斗让一个单位、一个群体的对外合力大幅下降。而对一个民族来说,内斗的盛行是灾难xìng的后果,会让民族的整体战斗力无限地降低,因为战斗力都损耗在无休无止的内斗中了。
但内斗仍在继续。只见杨耀民微微抬头,把目光从xiǎo笔记本上移开:“梁必齐同志向组织部推荐了省发改委副主任李其昌同志。李其昌同志今年四十三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而他在计委战线已经工作了整整十年,经验非常丰富,从其主要分管的项目来看,能力也比较突出……组织部因此对发改委内部进行了民主评测的先期准备,分别与十一名正处级干部、二十三名副处级干部和四十四名科级干部进行谈话,结果比较理想。所以组织部认为,应当尊重必齐同志和发改委干部们的意见,慎重考虑李其昌同志担任省发改委主任职务的可能。”
这番话说出来,几乎是天衣无缝,省委在酝酿人事安排的时候,本身就是要考虑下级机关单位内部的意见的,如今发改委自己都已经“民主”地认可李其昌了,组织部也表示同意,这个时候其他人再反对,效果就不怎么样了,不仅效果不怎么样,关键是还不方便开口,这才最让人郁闷。
于是,李元焯书记微微转头,脸上带着笑容,朝萧宸问道:“组织部的工作做得很细致啊……萧书记的意思?”
萧宸的话无比简单明了,他微笑道:“我同意耀民同志的意见。”竟然没有多说半句话。
李元焯越发觉得萧宸不可xiǎo觑,是个真正的聪明人。要知道,在这种场合,咄咄bī人不算厉害,厉害的是说话xiǎo心谨慎,一点错都不犯,不让人抓到任何把柄,这种对手才最难对付。因为在官场进行斗争,有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想方设法让别人犯错。
让别人犯错,从而名正言顺地将犯错的人拉下马,既清除了对手,又清除得理直气壮,所以聪明人在与对手的竞争中,设法让对手犯错,这是最常用的一招辣手。这一招,基本属于权术的范畴了,只不过现在的聪明人太多,又急功近利,让这一招的痕迹太过明显,nòng得这一招的技术含量大大降低,才变成了聪明人的普通技艺。
让别人犯错,使用这一招最圆熟的人是chūn秋时期郑国的郑庄公,“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名言就是他说出来的。他以各种办法让弟弟犯错,让弟弟的错误bī得自己忍无可忍,这才在无奈之际杀了弟弟,而哥哥杀亲弟弟,却博得国中人人叫好,无人认为他不亲不义,这就是郑庄公技巧的圆熟老辣了。
郑庄公xiǎo名叫寤生,是郑国国君郑武公的长子,他母亲是申侯之nv武姜,武姜生寤生时难产,所以给他取了这个名字。很可能是他的深沉狠毒的xìng格,使得他母亲一直不喜欢他,而喜欢他弟弟叔段。郑武公册立世子的时候,武姜就极力反对,想要武公立叔段为世子,但郑武公没有同意,他按老习惯立了长子寤生。
武公死后,寤生继位做了国君,这就是郑庄公了,母亲武姜对做了国君的大儿子仍然厌恶如故,她千方百计为xiǎo儿子叔段谋利益,利用自己的身份要郑庄公将京邑封给叔段,京邑辖地人口多、物产丰富,邑城又高又大,封叔段在这儿,隐然有一国二主的嫌疑,但郑庄公同意了。叔段于母亲的支持下,在京邑招兵买马,扩充实力,郑庄公却假装不知道,大臣跑来告诉他,说不制止叔段的话,后果不堪设想。郑庄公却坚决不制止,还说什么“多行不义必自毙”,让大臣们不要管,等着叔段自毙。
叔段在庄公的默许下,不断扩充势力,他后来又向庄公提出,要将自己管辖的范围再扩大,庄公也答应他了,将西北边境一带的地方以及两座城池一并jiāo给他。于是叔段的野心进一步膨胀,招兵买马的速度也开始加快,等到他认为力量已经足够大,他就举旗造反了,率兵攻打首都,而母亲武姜则做他的内应。
等到这时候,郑庄公才开始反击,一举就将叔段打垮了,bī得他逃往外国。原来早在叔段招兵买马时,老jiān巨猾的郑庄公就想好了对策,他派自己的亲信人马装成流民去投奔叔段,在他的麾下当兵,叔段以为自己兵强马壮,却不知旗下的兵马多是别有用心的哥哥派来的,双方一打仗,叔段哪有不败之理。
郑庄公可能早看到了叔段在武姜的支持下,对自己有严重威胁,但叔段没造反之前,他驱赶叔段或者杀了叔段,都会背负不好的名声,所以他干脆就鼓励、怂恿、默许叔段犯错,给他创造条件让他犯错,等叔段起兵造反,这错可是犯得无法挽回了,此时庄公才放心地笑了,一举将他的势力迁灭,将他驱赶出国,既除了害,还半点坏名声也不落,母亲武姜也因为支持叔段造反,被庄公以此为借口将她撵出了京城,软禁起来。
让别人犯错,给自己制造借口,这是郑庄公的权谋。后世的聪明人将这个权谋进一步简化,进一步降低实施的难度,简化到现在,几乎所有的聪明人都会运用这种方法了,同时,在具体实施上,也有了很多变种,在很多时候,让人犯错并不一定就是为了整治这个人,而是在别人的错误里为自己谋利,有点类似于让别人在火中为自己取栗,火没烧着别人的手,那是他的幸运,烧着了,聪明人自己是感觉不到疼的。
当然,既然是权谋,不可能如此简单,让人犯错也不能是傻等,还得有手段。这第一个手段就是bī人犯错。
bī人犯错,只能是大哥bīxiǎo弟、上司bī下属、上级bī下级,没有反过来的道理。也就是说,bī人犯错,只能是高位对低位、强者对弱者才可以施行,而bī人犯错,虽然原因多多,但最主要的前提是对自己有利,能在对方的错误里得到好处,不然,bī人犯错就没有意义了。
有很多与“bī”字有关的词语,如“bī上梁山”、“bī良为娼”等等,这些词语和“bī人犯错”很相似,但不完全一样。bī人上梁山,是通过“bī”来掠夺利益,或者消除隐患,而人上了梁山,则是bī人者所不愿看到的,对bī人者也是有害无利。bī良为娼也是这样。而bī人犯错,bī的过程不是掠夺利益的过程,人犯了错,bī人者却可以从他犯的错中得利。所以,bī人犯错的重点在于“错”,“bī”只是手段。
在历史上,有很多帝王在感觉到臣下潜在的威胁后,往往比较难以处置,因为威胁是隐xìng的,臣下并没有造反,也没有做什么错事,此时杀他、关押他,不好找借口,没有借口就杀人关人,容易引起人心恐慌,也会让其他大臣心中不服。但又不能消极等待,让那个臣下有足够的时间准备造反,这时,帝王就必须大耍权谋,通过各种办法bī那个臣下造反,让他感觉非造反不可,等他仓促间举起反旗时,帝王立刻实施反击,将他捕杀,以绝后患。
金庸先生在《鹿鼎记》中,很形象地描写了康熙bī吴三桂造反的过程,其中康熙怎样从容布置,韦xiǎo宝怎样散布谣言,写得活灵活现的。这个故事可以视作bī人犯错的范本,不过,在现实中,还有一种另类版本,bī人犯错后并不追究犯错人的责任,bī人者只享受犯错人的错带给自己的好处,在犯错人可能受惩罚时,bī人者还会尽量为他开脱——现在官场不比当初动luàn时期,讲究留一个余地,尽量不往死里nòng,要不然万一今后自己走了背运,人家也对自己这么狠,那就不妙了,与人方便,才好自己方便。当然,形势太严峻无法保他时,那就只好舍卒保车了。
在某些聪明官员假造政绩、谎报各种指标时,就常常采用bī人犯错的办法,bī下属按他的需要填报数字。这种bī的情景,往往极为可笑,比如,已经是12月了,一年即将结束,可是,目标任务只完成了全年的70%,甚至只完成了60%,本来目标就定得过高,是领导拍脑袋拍xiōng膛定的,但领导需要这个目标,这个目标对他来说很重要,于是到了12月快填年报的时候,领导就召开会议,声sè俱厉地给下面下命令:“谁不给我完成任务,自己就自动辞职,别等着我来撤你!”
可是,怎么完成任务呢,马上就是年底,再怎么苦干,可时间就剩不多的这么几天了,就是打死累死,也无法真的完成任务了。当然,下面不会真的累死的,下属们也是聪明人,对领导的意思心领神会,年报上的那些数字还不都是人写的嘛,领导要多少,我们就给写多少,至于什么《统计法》、《会计法》,这些法律难道还会比领导的威力更大!
数字上夸大成绩的作假,无一例外是被bī的,因为填数字的人,填的数字再大,成绩不是他的,他不会因此而得到好处,只会提心吊胆,东窗事发后,领导会将责任推得干干净净:“我只让你们完成任务,可没有让你们填假数字哄人。”作假者自己去独自承担责任吧,领导到时也会假惺惺地作检讨:“我没有教育好下面的工作人员,我也负有领导责任。”
在个别地方的个别单位,遇到难以化解又极难解决的矛盾时,聪明的掌舵者会bī下属动用武力强行解决问题,解决之后,再拿动武的下属作替罪羊,以平息社会舆论。这个下属可以是货真价实的下属,也可以是临时用钱雇来的下属,掌舵者bī他们的办法相当简单:“想不想吃这碗饭了?不想吃了就给我滚蛋,我掏钱哪儿也能雇到人。想吃,就给我立刻把问题解决了,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我只要结果!”
别人犯错,自己得利,这就是聪明人的聪明。所以强拆过后,被撤职的往往都不是“真凶”,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个办法是yòu人犯错。yòu人犯错,难度与技术含量都相对较大,需要有机敏的头脑和对人心理的准确把握,并能制造出一种让人跃跃yù试想犯错的气氛,气氛有了,稍微施以引yòu,就可以达到目的。
比如某地一个镇子的镇政fǔ里,镇长虽然是二把手,但他手握财政大权,镇上公务活动的报销全要由他的一支笔来签批之后,才可以报销。镇长初入官场,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猛劲,将一把手书记不放在眼里,书记在外面喝酒吃饭的票据也不好好给签字,有一次竟然当面批评书记胡吃luànhuā。书记恼怒之余,巧施影响,在值班安排上,将镇长与几个喜欢打麻将赌博的干部安排到一起,与此同时,在闲谈聊天之际,书记有意无意地吹嘘自己麻将打得多么好,引逗得几个副职大笑不止,声称要和书记较量一次。在这种气氛下,本来不会打麻将的镇长很快地就学会了,刚刚学会,一天到晚心痒难搔,感觉其中乐趣无穷,如遇值班,更是和几个喜爱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