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圣仙王途-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这官气的根还是一种文气,只是这种文气比较特殊,和别的文气截然不同,也和其他圣道之气截然不同,它反映的是一个禄字,浩然正气和天地间的“荣禄”结合,官气就产生了。
青色玉印一入手,刹那之间,吕杨感受到的就是“尊荣”、“官禄”这两个词汇。玉印中蕴藏的圣道之气充满了这样庞大的意志。
玉印似乎有层层咒印,里面的圣道之气只会丝丝缕缕的散发,可以滋润自身,并不会被过量抽取导致损耗。
“怎么样,吕待诏,从今天起,你也算是获得官身了,在咱们皇朝,有官身和没官身,区别之大是平常人无法想象的,这个往后你就会在日常之中自然了解到!”上官仪呵呵一笑,为吕杨解释其官袍和待诏的礼仪来。
吕杨一一受教,听完,这才松了口气,不得不说,待诏这个官职确实很闲散,就像吕杨的正九品待诏,之需要寿阳公主召见的时候才来见过就行,至于说像上官仪这样的从六品待诏,那是大部分时间都要在公主殿下跟前伺候的,当然好处不少,权力自然也很大。




第七十七章 返家
从寿阳公主这里获得正九品的官身绝对是一次意外之喜,特别是在吕杨回乡要参加祭祖前的档口。
从明月楼出来,吕杨身后跟着张全,张侍卫的手里捧着官袍和官印,一脸的羡慕之色,其他羽林侍卫看到这个情形,眼神越发多了不少尊敬。
青色官袍,那至少是九品官衔。
“张侍卫,劳驾你送我会纯阳居了!”吕杨微微一笑。
“这是卑职分内的事!”张全恭谨,吕杨温文尔雅的谦和态度让他心生触动,虽然羽林侍卫的也是官身,有从九品官衔,但人还要看潜力和前途。
有时候人和人真是不能比,在张全想来,吕杨正是声名鹊起的时候,前途才刚刚开始,这正九品官身绝对还是个起点,往后能够有多大的造化,他可不敢小觑。
张全唤来马车,这一次不是原来的马车了,而是两乘马车,按照官职,正九品以上就可以享受双乘马车了。
一般平民,只能享受单乘马车,若是富贵世家,倒是可以捐个从九品闲散大夫的官衔,也能够享受两乘的荣耀和乐趣。
吕杨坐上双乘马车,感觉大不一样,马车十分豪华,一路招摇进入书院,沿着南明湖滨官道而行,过了夹道,在黄家别院前停下。
吕蒹葭无聊地坐在纯阳居的台阶上,晃荡着一双还在发育的短腿儿,看到马车停下,那两匹雪白无瑕的宝马几乎让她瞪大了双眼。
奶娘吴氏也是被两乘马车惊住了,那是像黄儒师这样有官身的人才可以乘坐的,当然了,黄儒师一般不坐这样的马车,那么马车中的人就值得思量了。
吴氏急急忙忙迎上来,恭敬地立在一旁,等待马车中的人下来。
“啊原来是吕公子?!”
吴氏傻眼了,只见吕杨笑吟吟地拉开车厢的门跳了下来,身后还跟着一位原先见过的羽林侍卫,那侍卫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侍卫手上托着一整套青色的官袍。
“这官袍”奶娘吴氏愣了一下,青色官袍可是下三品的官员穿的,她突然意识到吕杨封官了,立刻拍了一下大腿:“哎呀,敢情是公主殿下给吕公子赐官了?”
“是啊,幸得殿下赏识,赐了个寿阳殿待诏的正九品官身!”吕杨点点头,也觉得世事无常,心里颇为感慨。
“哎呀,二哥当官了?”吕蒹葭跑上来,好奇盯着张侍卫托着的官袍和官印一个劲地观看,但是她不敢用手去摸,生怕犯了忌讳,这些日子她随吕杨做了书童,整天和那些富贵人家的书童相处,眼界大开,规矩懂得不少,行事也谨慎了不少。
吕杨看到妹妹这般按捺不住的摸样,笑道:“蒹葭,这是你二哥我的官袍,想摸你就摸吧,往后若是没有必要,我也不会拿出来炫耀,趁着这个机会,你也看看!”
“那好,那蒹葭摸摸!”吕蒹葭壮了壮胆子,小手在森青色的官袍上轻轻抚摸,顿时舒服地叫起来:“二哥,我感觉到官袍上有好强的文气!”
“这是当然的!”吕杨笑着。
张全也笑了:“蒹葭小娘子,吕公子如今是待诏了,将来前程不可限量,这官袍,你就先替你哥哥拿着吧!”张全把托盘放在吕蒹葭手上,索性只是一套官袍,不是很重。
吕蒹葭欢喜无比,双手拿着托盘,双眸里全是小星星,以前不要说官身,就是功名也不太敢想,现在好了,自己的二哥现在不但有功名,还有了官身。
“吕公子,既然送到这里,卑职就回去复命了!”张全抱拳说道。
“也好,张侍卫,你就先回去吧,下次有机会咱们把酒言欢!”吕杨寒暄几句,目送张全和马车离去。
“奶娘,老师可在吗?”吕杨转头微笑,只见吴氏摸摸吕蒹葭的小手,看着青色的官袍发愣。
“在的,在的,黄儒师知道公子今天要回去,但是又被公主殿下招去,是以一直在书房等着公子呢!”
吕杨点头,整了整儒衣,让妹妹跟着,走进了黄宗羲的书房。黄宗羲正在研究一张棋谱,看到吕杨进来,紧皱的眉头顿时散开,露出了一丝笑意。
“见过老师!”吕杨不敢怠慢。
“嗯,坐下说话!”黄宗羲笑着,衣袖一拂,一个蒲团落到了书案前,吕杨揖礼,坐了下来。
“老师,这一次公主相召,得赐一个寿阳殿待诏的正九品官职”吕杨将这次的好运说了一遍。
黄宗羲露出诧异之色,洒然道:“在这个时候赐你官身,呵呵,可见殿下还真是看重你了,这样也好,现在你声名鹊起,有了官身,可以免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大匡皇朝皇权至上,官僚体系实行的是类三省六部制,官员任命、考核、升迁均有由吏部掌管,当然,还有例外。
譬如皇朝的王公以及皇子、皇女等都掌管有好几个赐人官衔的名额,这些名额早已经在吏部备案。譬如说,今天吕杨得赐官身,寿阳公主会命人通过云笺署发云笺报备吏部,完成正常的手续。
所谓的云笺,实际上和纸符传书差不多,乃是圣道官门之中最快捷的通讯方式,它以圣道法术为基础,可以将特定的消息写在特殊的信笺之上,须臾之内传递往九州各大署衙。
吕杨能够得赐官身,实际上算得上行了大运,毕竟这样的机会并不多,即便是寿阳公主这样的天家娇女,手里边估计也只有三到四个官身的名额。
“原来是师弟获得了官身,还真不错呢!”黄道蕴牵着黄乙乙的手走了进来,两人看到蒹葭手上托着的官袍和官印,露出惊讶之色。
黄乙乙则十分羡慕,一双清澈水灵的眸子看着官袍和官印,上来就将官印抓在手里把玩,露出了羡慕之色。
“师兄,你这官印给我玩耍几天呗?”黄乙乙恳求。
“那不行,万一丢了怎么办?”吕杨摇头,黄宗羲也是拉下脸来,唬得黄乙乙打了个哆嗦。
“乙乙,不可胡闹,这官印也是可以随便把玩的?”黄道蕴呵斥一声。
书院这么多的学生,能够得赐官身的学生几乎没有,当然了,皇朝管辖之下的上百书院,那些儒师全都是有官身的,此官身是由礼部推荐,吏部考核,所有书院的儒师,都是由礼部直接管辖。
相当于教育局,礼部估计也兼差着教育部的重责,各大书院的儒师,也是官吏编制,地位崇高。
全皇朝九州,读书人千千万万,但是有官身的很少,在读的儒生中拥有官身者更少,所以这官身对于读书人来说还是很稀罕的。
也难怪黄乙乙这样羡慕!
“纯阳,既然要回乡祭祖,那就早去早回吧!”黄宗羲叮嘱几句,这才让吕杨出门。
院子之中,一辆马车停靠着,黑色的大烈马喘着气,身后的车厢内堆起来一口大木箱,吕杨将东西准备妥当,这才辞别了众人,让车夫赶车前往吕丘。
因为吕杨得了官身的缘故,吕蒹葭一直很兴奋,在马车上一直说话,等到马车抵达吕丘,她才停下话茬。
这是吕蒹葭出远门之后第一次回吕丘,心情自然很复杂,见识了秣陵府的花花世界,吕丘县就是一个普通小县城,跟秣陵府的繁华没得比,不过胜在亲切熟悉。
马车在吕家院中停下来,正在屋中说话的家人纷纷走了出来,看到马车立刻高兴的迎上来。
吕蒹葭欢呼一声跳下了马车,忽然诧异叫着:“大姐,原来是大姐回家了,太好了!”吕蒹葭说着扑到了一个二十四五岁的女子身上,这女子穿一身朴素的衣裳,笑呵呵地抱住吕蒹葭,问长问短起来。
吕杨也下了车,笑道:“原来真是大姐!”
“二弟回来了,辛苦了!”吕青萍笑着,迎上来,身后一个年轻汉子也迎上来,笑呵呵道:“二弟,你的事情俺们都听爹娘说了,了不起啊,老吕家这回可是体面了!”
“呵呵,是体面了,姐夫这一次带着大姐回来一定多住些日子!”吕杨寒暄几句,这才转向吕开泰和吕杨氏,唠嗑起来。
吕杨转头将大木箱搬下来,抬进了屋里,众人这才进屋。
“我儿,你这木箱里边是什么东西,怎么这么重?”吕杨氏好奇,心想不会又是金银吧?
“蒹葭,打开吧!”吕杨笑着。
“好嘞!”吕蒹葭大喊一声,打开了木箱,众人连忙伸脖子看去,只见金晃晃、银晃晃的光芒一下子亮瞎了眼睛。
大木箱里面赫然是半堆赤金和纹银,除此之外,还整整齐齐放着一个托盘,上面是一整套青色的儒衣,绣着黄白相间的图案和圣道文字。
吕开泰一下子倒吸了口凉气,他推开众人,走到跟前来,脸色露出惊骇之色:“这衣裳不是官袍吗?”
吕杨氏这才醒悟过来,一拍大腿欢喜叫道:“哎呀,这不是县令大人穿的大老爷官袍吗?怎么会在这口大木箱里,难道是我儿做官了?”
吕杨呵呵笑道:“娘亲说得不错,儿子我被公主殿下赐了寿阳殿待诏之职,现在是正九品官身了!”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吕蒹葭的大姐吕青萍更是不敢置信,她才出嫁几年,自己的弟弟就变得这么有出息了?




第七十八章 祭祖(一)
吕杨的姐姐和姐夫这一次因为吕氏一族祭祖,就趁着时机回来看望二老,没有想到看到了吕杨的官袍,他们也被震住了,眼睛几乎被亮瞎。
“我儿,你说的那个啥待诏是个什么官,可比县太爷的官大?”吕杨氏笑呵呵,拉着吕杨的手询问。
在她看来,眼前这官袍和县太爷穿的都是一个模样,至少色泽上是一样的,都是森青色。其他人也是一脸迷糊,不明白待诏是什么官。
吕蒹葭抢着回答:“娘,这个我知道,寿阳殿待诏是寿阳公主身边的官儿,主要是为公主办事的官,正九品,比不上县太爷,咱们县太爷是正七品官儿!”
吕杨氏悻悻道:“也对呵,我这是糊涂了,能有个官身就已经谢天谢地了,怎么还指望比起县太爷来了?”
“杨儿已经不错了,公主身边的官,总好过县里的主薄!即便是咱们县的几位大户老爷,也都没个官身呢,咱们老吕家算是苦尽甘来了!”吕开泰心里亮堂着,无论是什么世道,靠山最重要,傍上大靠山,就是一个傻子保不准也能飞黄腾达。
自己儿子能够成为公主身边的官儿,将来前程不小。
今年真是太舒心了,仿佛时来运转,不但吕杨拜了大儒为师,还考进了书院,更重要的是攀上了寿阳公主这一棵大树,还得赐了正九品官身,这下子风光了,明天祭祖还忌讳什么?
吃过了晚饭,一家人欢欢喜喜叙话到半夜,次日一早,天还没亮,一家人就起来准备了,鸡鸭鱼肉,三牲祭品都摆到了牛车上,让佃户赶着车,吕杨父母还有吕蒹葭坐上了马车,吕杨以及姐姐姐夫骑上了马,前往吕氏一族的祖祠。
吕氏一族是前朝第一大族,原本旁支和人口极多,但是到了今朝,时过境迁,在大匡境内大概就只剩下吕丘这一地的吕氏族人了。其余的都已经散到了南蛮之地。
吕氏的祭祖仪式是一件大事,素来有“吕氏安,吕丘安”的说法,可见吕氏族人在吕丘县的地位。
吕氏的祖祠坐落在青原岗上,是一栋超过八百年的古旧老祠堂,经过多次修葺,如今已经添加了广场和围墙,整个祖祠占地几十亩,倒也宽广。
青原岗下面是上吕集,沿着垂杨河流往下七八里地,乃是下吕集,上下吕集合起来就是吕氏族人的世居之地。
吕杨一行,牛车、马车、坐骑,来到青原岗脚下的时候,在清晨的薄雾之中,可以看到不少陆陆续续从四面八方而来的吕氏族人。
大多都是拖家带口,有的骑着高头大马,有的乘着马车,有的徒步而行,七八人一家,挑担或者赶着牛车,比赶集还热闹。
吕杨每年都会和父亲吕开泰前来祖祠祭祖,自家就住在下吕集四五里的地方,一般祭祖只有父子两人前来,妇道人家即使来,也只能站在祖祠外面观望。
吕杨骑在大烈马上,望着青原岗上的吕氏大祠堂,心中生出别样的感慨来。一行人沿着大路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