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追随内心:乔布斯,从每一次失利开始-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往你脸上扇一巴掌。”
史蒂夫改变自己想法的能力很惊人。海迪·罗伊森很长时间以来都怀疑史蒂夫是不是病态的撒谎者,是不是那种忍不住想掩盖自己真实想法的人。但后来,她坚定地认为史蒂夫根本不是爱撒谎的人。史蒂夫可以在今天说这件事是这样的,然后第二天就变了说法,而且每次都是发自内心、满怀激情地相信这一刻自己所说的话。这就是为什么他每次说话都那么言之凿凿。“史蒂夫的大脑有很神奇的能力,可以把事情重新组合加工,然后赋予其不同的意义”。
史蒂夫是传媒文化的最终产物。苹果公司前公关部门负责人克里斯托弗·埃施尔说道:“史蒂夫成了大家认识世界的偶像,史蒂夫身上的特质帮助大家了解世界。他仿佛是一面镜子。我觉得史蒂夫是个完美无缺的媒体人物。媒体对史蒂夫职业生涯的描述,比如新潮、新星、放逐、恢复、复活等,终究只是媒体的修辞语言,而不是史蒂夫对大众传媒时代精神的理解。史蒂夫·乔布斯就是时代精神。他像比尔·克林顿一样,是媒体文化的产物,有无限重生的能量。”
史蒂夫是个伟大的人,所以规则对他不起作用。许多史蒂夫的拥护者表示,史蒂夫喜怒无常以及恶言谩骂的行为都是正当的,因为他高瞻远瞩,是做大事的人。“如果你要改变世界,就不能采取传统的方式。”托德·鲁伦·米勒说道。苹果公司陷入危机时,许多观察家都认为,苹果公司需要一位强有力的领导人物带领它走出泥潭。
不过,史蒂夫的前同事以及朋友觉得,成为伟大的商界领袖也不一定非得变成怪物。“作为一种文化,我们很珍视企业的成功,”史蒂夫的大学朋友丹·科特基说道,“问题是,如果你想出人头地,到底得多混蛋才行?”不屈不挠的个性成就了史蒂夫的伟大。苏珊·巴恩斯离开史蒂夫公司的几年后,面向家族企业作了次研究。苏珊发现,成功的关键在于“牢牢地把握权力,坚持不懈,对某件事情的信仰毫不动摇,认准一件事后锲而不舍地做下去以及永远的乐观精神”。这些恰好是对史蒂夫·乔布斯贴切的描述。苏珊说,史蒂夫很多次都被击倒,但是“坚持从摔倒的地方爬了起来”。
史蒂夫在感情上仍然没有安全感。海迪·罗伊森从苹果公司辞职后,把时间都花在家人身上,后来成为创业公司的投资者和顾问。她还买了一台新的苹果G3电脑和平面显示器。看到这么漂亮的机器,海迪很高兴,于是给史蒂夫发了一封电子邮件,恭喜他取得的成就。虽然史蒂夫的日程表早就排满了,但他还是渴望听到各种赞扬,所以他在1小时内就给海迪回了信。
史蒂夫为了自己的目的可以违背诺言。20世纪80年代末期,史蒂夫同意让备受尊崇的《生活》杂志的摄影记者道格·蒙努兹完全走进NeXT的世界,记录下公司的日常生活。道格十分卖力地工作,几年来拍摄了数千张照片。尽管史蒂夫当年向道格许下了诺言,但最后还是没有让这篇报道和读者见面。史蒂夫说,他觉得当时自己“过分曝光了”,觉得《生活》杂志太“糟糕”了。史蒂夫的确过分曝光了,《生活》杂志的名声也确实不如以往,但史蒂夫对一个勤勤恳恳的人违背诺言,怎么说也是件可耻的事情。这种情形和史蒂夫后来在苹果公司的口头禅“让他们滚蛋”一样,反映出他的一种态度,那就是他做的一切都要是“最棒的”、“最酷的”,因此他不惜牺牲个人关系,甚至违背白纸黑字的合同。
他最好的工作伙伴应该是越挫越勇的年轻人。安迪·坎宁安至今还经营着自己创立的大公司,可今年42岁的她坦言,现在已经没有那种精力、耐心和毅力再为史蒂夫工作了。“年轻的时候,你愿意让别人牵着你的鼻子走,”她说道,“当你20多岁的时候,那种感觉就是‘我想要改变世界,这个人将会为我指引方向’。所以就算被击倒一千次,你也要挣扎着爬起来重新来过。”现在安迪已过不惑之年,也养育了自己的子女,“生命太宝贵了,不值得花在这种事上面”。
20世纪90年代末,苏珊·巴恩斯和一名苹果公司的前雇员聊天,两人分享了一下为史蒂夫工作的感觉。他告诉苏珊,为史蒂夫工作就好比每天都要翻越冰川,可是却只干着倒垃圾这样微不足道的小事。史蒂夫的存在让每件事都变得异常困难,可是他的员工却交出了优秀的成绩单。
他是一个未解之谜。好莱坞的一个高层曾与史蒂夫共事过,他把史蒂夫比做《公民凯恩》里那位闷闷不乐的大亨:“我希望能找到那个叫‘玫瑰花苞’的雪橇。”
说到底,史蒂夫的职业生涯折射出整个硅谷的起伏。罗杰·麦克纳米(RogerMcNamee)是一位著名的投资人,同时他也博学多才,兴趣广泛,他的车库乐队曾与史蒂夫的女儿丽莎一起同台演出。罗杰说:“我认为史蒂夫就代表了硅谷最关键的一群人,史蒂夫事业的起伏就折射出了硅谷的变迁。”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史蒂夫和硅谷初生牛犊不畏虎,意气风发,有挑战行业巨头的勇气和魄力。然而到了80年代末期,这种势头渐渐消退,而新的行业动力在其他地方生根发芽:西雅图的微软,得克萨斯州的戴尔和康柏。可是90年代末,史蒂夫率领苹果公司走向复兴,北加利福尼亚又成为科技产业的中心,让科技股再次兴旺起来。
史蒂夫·乔布斯身上体现着硅谷的精髓,包含了一切闪光点,也不避讳任何阴暗之处。硅谷最臭名昭著的贪婪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财富的矛盾心理。他性格矛盾,笃信精英主义,同时又对征服大众有着强烈的渴望。他想改变世界,可是自己的事业就是卖电脑,而且这些电脑并不真像他说的那样卓越。他的确想推动科技进步,然而他自己打造的品牌其实更需要优美的外观设计和开销不菲的广告费,而不是科技的创新。
史蒂夫骄傲自大,对任何事都有强烈的控制欲,可是他巨额的财富和成功也取决于他对其他人创新活动的无私支持。当事业坠入低谷时,他夹起尾巴做人,在人生的顶峰时,他又变成了人人畏惧的暴君。他让同一个人对他既爱又恨。
史蒂夫身边从来不乏对他五体投地的仰慕者,可是他也遭遇过批评者尖酸的嘲讽。大多数认识他、与他共事过的人都觉得史蒂夫是个复杂的人,是个矛盾的综合体。“坏人史蒂夫”令人无比厌恶,可“好人史蒂夫”却是充满创造力与号召力的领导者。反常的是,失败让他谦卑,成功却加剧了他的自大,而且这两个“史蒂夫”并不能分割开来。他们都存在同一个人的大脑和精神里,每一个都和史蒂夫的成功与失败密不可分。
30多年过去了,时光荏苒,文化变迁,可是史蒂夫并没怎么变。他总与时代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又不尽相同。然而新千年走近时,史蒂夫抓住了时代的脉搏。苹果公司的急转直下让人瞠目结舌,关注史蒂夫·乔布斯的评论家再一次大胆质疑,苹果公司是真的东山再起了,还是只是昙花一现?史蒂夫真的是一个天才,还是个卖狗皮膏药的江湖郎中?评论家甚至质疑,作为一个独立的公司,苹果公司是否能够长期存活下去?

? 
后记
危机再次爆发苹果公司的复兴在2000年上半年风头正劲,以至于最精明的专家都没有预测到它会在下半年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危机中。这一年开始兆头不错。1月份,史蒂夫在旧金山麦客世界大会上做出了戏剧性的姿态—在拒绝接受头衔长达3年后,他宣布自己成为苹果公司的“常任”首席执行官。这象征着史蒂夫宣布最终胜利,让外界知道已经没有什么好证明的了。那年冬天,苹果公司的股价继续走高。3月23日,股票价格创下了每股150美元的历史新高,比1997年史蒂夫接管公司时的每股13美元的11倍还多。这个高价转瞬即逝:纳斯达克春季的恐慌情绪很快给苹果公司当头一棒,投资者担心互联网产业股票的价值言过其实,这大大拖累了整个科技产业。但是苹果公司很快从暂时的市场委靡中恢复了元气。
6月21日,苹果公司把一股拆成两股,股价从3位数变成了两位数,继续高歌猛进。这一举动让一些小投资者也能买得起苹果公司股票,比如说,如果想买100股,花的钱就变少了。拆股也利用了人类心理的弱点,让高昂的股价看起来更加有价值,而其实这么做对股票价值没有任何影响。也许最重要的一点是,拆股是想让大众更加注意公司的上升趋势,向公众传达公司对未来前景的自信。事后回想一下,拆股让苹果公司在即将崩盘之前到达了令人眩晕的巅峰,不过,在振奋的人心和普遍看涨的持续发展背后,麻烦和问题正接踵而至。7月份,苹果公司宣布3月到6月这个季度的收入比华尔街股票分析家的预测还要高。同时这也标志着另一个成功,史蒂夫接管苹果公司以来,公司股票已经连续11个季度赢利。在那段日子里,很少有人注意到另一条消息,那就是苹果公司的收益比分析家的预测要低,因为苹果比原计划少卖出了50万台iMac电脑。
iMac电脑推出快两年了,大家对这个风靡一时的电脑逐渐失去了新鲜感,许多当初吵吵嚷嚷要买的都已经买了。按照公司的行话来说,市场几乎“饱和”了。
还有一个原因也造成了iMac电脑的滞销:史蒂夫步入中年危机,并且公开藐视互联网狂热。他脱离了大众文化,没有跟上时代的大趋势。作为使用计算机的新兴一代,他们喜欢功能强大的应用软件,最喜欢用电脑做的事情就是下载免费音乐(尽管是违法的),用崭新的可擦写光驱刻激光唱盘。1999年夏天,这些设备顿时走俏,但到了2000年冬天,40%的新电脑都包含了这些功能。想要拥有这类技术的青少年可以去买康柏、惠普或者戴尔的产品,但苹果公司的电脑却没有这种功能,而它本应该是计算机制造商中的创新者才对。
2000年,市场上一共卖出了近3000万台带有可擦写光驱的电脑,但没有一台是苹果公司的。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苹果公司在Mac旁边加字母“i”就是为了表明这是台网络计算机,但史蒂夫完全忽略了网络时代最火热的趋势。史蒂夫做什么事情都凭借直觉,可这一次没那么简单,不能只靠经验了。青少年喜欢“盗取”便宜的东西,但亿万富翁可不会。史蒂夫年轻时吃白食的技艺相当高超,但如今,他已经可以乘着自己的湾流Ⅴ型飞机横跨美国,所以再也没有当年“揩油”的精神了。媒体没有抓住iMac销量日趋减少这一点来批评苹果公司,也没有对潜在的问题提出警告。这一问题的负面影响正越来越大,比如说在教育市场,苹果公司渐渐落后于戴尔,而在之前,苹果公司一直是这一领域的霸主。媒体忽视这一点的原因在于,科技领域的记者都争先恐后地吹捧史蒂夫伟大的下一步,那就是他将于7月份在纽约麦客世界大会上推出的新产品,他最新的戏法—一台叫“立方体”的计算机。这台计算机并不是真正的立方体,透明的机身高度为9。8英寸,长、宽都为7。8英寸,但是其象征意义很明显:史蒂夫觉得光拯救苹果公司还不够,他还想证明自己在NeXT的努力。早先在NeXT推出的“立方体”计算机美观大方,而且评论家也大加褒扬,可是过高的标价导致了最后尴尬的商业惨败。
事实证明,Mac“立方体”计算机具备了所有这些条件,是一种似曾相识的复仇。
作为一个设计作品,“立方体”小巧的外形确实让人叹为观止,强烈的极简主义和魅力无穷的半透明造型独具创意,甚至许多人看到这样的外观时,会觉得这就是一盒化妆纸。从科技层面看,这台机器也有很多亮点。“立方体”和其他电脑不一样,没有散热风扇,完全倚赖对流原理,运用“吸热器”散热。史蒂夫一直很讨厌电脑散热风扇的噪音。很久以前,当史蒂夫最初在苹果公司工作时,就指示工程师去掉电脑里的风扇,但在那时,电脑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所以除了散热风扇外别无选择。于是,工程师还是把风扇装进了电脑,但是一直小心翼翼地不要提起“风扇”这个词,生怕史蒂夫听到了会大发雷霆。所以,工程师就操起了暗语,用“香蕉”指代“风扇”,比如说“你那边的香蕉怎么样了”。
史蒂夫是顽固、执拗的典型代表,已经步入这个行业的第三个10年期,这时他终于推出了一款没有散热风扇的优雅立方体计算机。评论界对此一片好评。《新闻周刊》的史蒂文·莱维是业内最资深、最受尊敬的记者,他对苹果公司的立方体计算机赞不绝口,称之为“如纸巾盒般小巧可爱,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