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懂拒绝的老好人-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你的“应该”强加给他人,这是胁迫和控制的做法。相反,你要试着使用“我更喜欢……”、“……可能会更好”或者“我希望你……”等说法,代替“你应该”、“你不应该”等操纵和强迫的说法。

  ★“取悦于人的10条戒律”以及“7个致命的应该”是苛刻的规则,想完全遵守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那也不会让你开心。至于你喜欢怎样对待他人,以及你希望他人怎样对待你,遵循一些更现实的原则和准则会好得多。

  ★做任何事情都不必强求完美,包括让别人高兴或者让自己心里舒服。强求完美会令人沮丧,而追求卓越则给人激励。

  第3章 不当好人也没关系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取悦者的性格,那肯定是“人好”。但是,如果你患有取悦症,那么“人好”就不仅仅是性格描述了。为人好其实代表着一个成熟的信念系统,这个系统规定了你应该怎样对待他人,以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

  然而不幸的是,这种做法不一定行得通。你可能早就知道了,好人有时也会碰上不愉快,会遭到他人的拒绝、抛弃、鄙视、讨厌或伤害,尽管他们可能不该受到这样的对待。而且,好人还时常被看似自我强加的情感负担所困扰,比如担忧、焦虑、沮丧甚至恐慌等。

  卡罗琳9岁那年,妈妈被诊断出了乳腺癌。她清楚地记得,爸爸和妈妈的医生告诉她,一定要让妈妈开心,别让她紧张生气,这样才有利于她的康复。卡罗琳非常害怕妈妈会永远离开自己;她相信,要是自己听话,当一个乖乖女,妈妈就不会死。

  在妈妈的乳房发现肿块的几个星期之前,卡罗琳被老师严厉地训斥了一顿,因为她在学校的操场上嘲笑和戏弄一个有残疾的孩子。老师还给卡罗琳的爸妈写了封信,措词严肃地讲述了事件的经过,并且要求他们到学校来讨论女儿的行为。

  收到这封信后,卡罗琳的父母非常生气。

  “我们一直教你要心地善良,要友善地对待每一个人,”妈妈流着泪说。“可今天我发现,你对那个坐轮椅的小姑娘非常残忍、刻薄。你太让我和你爸爸丢脸了!”

  父母惩罚了卡罗琳,一个星期不准她出去玩儿。她只能待在自己的房间里,反思自己的不友善给那个小姑娘造成了多大伤害。爸妈还吩咐她写三封道歉信:一封给那个残疾小姑娘,一封给小姑娘的父母,第三封给自己的父母,因为她太令他们失望了。

  卡罗琳在信中说,自己不应该刻薄地伤害那个小姑娘,她为自己的“不友善”感到后悔和羞愧。她跟父母发誓,自己以后再也不会对别人冷漠和刻薄了。卡罗琳记得,自己当时非常内疚和懊悔。

  年幼的卡罗琳相信,就是自己在操场上惹的那次麻烦让父母生气了,并且害得妈妈生了病。不是连医生都说了吗,要想完全康复,妈妈需要心情平静,不能生气。卡罗琳觉得,如果说没有紧张和压力有助于妈妈的康复,那么自己惹妈妈生气和紧张,肯定就是害妈妈生病的罪魁祸首。

  在妈妈生病的那几个月里,卡罗琳每天祈祷时都暗暗发誓说,只要妈妈不死,自己愿意永远做个乖乖女。她跟自己保证说,只要妈妈能活下来,自己以后就再也不会取笑或逗弄任何人,包括弟弟。

  幸运的是,卡罗琳的妈妈没有死。但是,卡罗琳却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好人”。甚至长大以后,卡罗琳依旧相信当好人能帮她避免坏事发生。反过来,当她偶尔不小心说了不友好的话,或者跟家人、朋友或员工发了脾气时,她就会非常害怕那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尽管卡罗琳的反应有点儿极端,但实际上,每个取悦者都会固执地坚信当好人的概念。不管别人对他说什么或做什么,他们本质上都会禁止自己做出消极的回应。通常,好心的他甚至不会承认自己对别人有消极的想法或情绪。

  但是,当好人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大到你恐怕不愿意再付出了。当你能够认可“不当好人也没关系”这一看似简单的陈述时,你就在摆脱取悦症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不过先别急,你得先完成下面的小测验,看看在你目前的思想中,你对当好人的承诺有多坚定。

  测验:你的好人指数有多高?

  阅读下面的每项陈述,确定它们是否符合你的情况。如果陈述符合或基本符合,就选择“符合”;如果陈述不符合或者基本不符合,就选择“不符合”。

  我为自己是个好人而骄傲。符合/不符合

  对我来说,即使该拒绝别人,我也非常难以启齿。符合/不符合

  我可能过于替别人着想了。符合/不符合

  对我来说,承认有关自己的消极感受要比表达对他人的消极情感容易多了。符合/不符合

  如果出了什么问题,我通常会觉得那是我的错。符合/不符合

  我相信自己应该始终当好人。符合/不符合

  我可能为别人做得太多了,为人太好了,甚至任由自己被人利用,为的就是不让别人以其他理由拒绝我。符合/不符合

  我真的相信好人会赢得他人的认可、喜爱和友情。符合/不符合

  我认为跟别人发火很不好。符合/不符合

  我不应该跟我所爱的人生气。符合/不符合

  我害怕要是我对别人不好,我就会受到忽视、拒绝甚至惩罚。符合/不符合

  我相信自己应该始终当好人,即使那意味着任由别人利用我的敦厚。符合/不符合

  当好人,让别人高兴,这是我保护自己免遭拒绝、反对和抛弃的方式。符合/不符合

  如果我批评了别人,我就不会再认为自己是个好人了,即使他们就该遭到批评。符合/不符合

  我努力做个好人,就是为了让别人喜欢我。符合/不符合

  有的时候,我觉得我好像需要讨好别人来“换取”爱和友情。符合/不符合

  当好人常会阻止我对别人的消极情感的表达。符合/不符合

  我相信别人会认为我是一个彬彬有礼、和蔼可爱的人。符合/不符合

  我认为我的朋友应该喜欢我,因为我为他们做了很多。符合/不符合

  我想让每个人都认为我是个好人。符合/不符合

  打分和解释

  数数你选择了多少个“符合”,那就是你的总分。参照下面的分数范围来解释你的得分:

  ◆总分在14~20分之间:你已经“好”过头了。实际上,你的好心好意很可能已经对你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健康产生了消极影响。你正在为当好人付出太高的代价。如果你把对自己不那么有害的品质放进自我概念的核心,取代当好人,你的改变速度就会加快。

  ◆总分在8~13分之间:你的取悦症状跟你“宁可亏待自己也要对别人好”的极端需求强烈相关。放开你当好人的自我概念,这会让你的改善加速。

  ◆总分在5~7分之间:你仍然很在乎别人是否认为你是好人,尽管不像大多数取悦者那么严重。你要发扬自己的很多优点,但是请记住,当好人不在其中。你离危险的心理地带仍然很近,所以你还是应该对宁肯亏待自己也要当好人的倾向保持警惕。

  ◆总分在0~4分之间:你不怎么在乎当个好人。但是请检查一下,确定你没有掉进否认的陷阱。如果你真的已经克服了当好人的心理需求,那么你就已经在康复道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讨人喜欢=好

  作为一位做了25年临床心理的学者,我可以向你保证,性格通常有趣得多也复杂得多,远不是某个词语或描述(比如“好”)能够概括的。尽管如此,我的确知道,如果你的某种个性品质是在早年形成的,并且已经成为了自我概念的核心要素,那么这个标签就会对你一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产生强烈影响。

  “好”就是一个这样的标签,家长、老师以及其他大人常把它贴在听话的孩子身上。“你可真是个好姑娘啊!”或者“那真是个好孩子!”,这些是我们时常能听到的赞美之词。或许,你自己也常常这么说。

  “好”还约定俗成地被家长和其他成年人所使用,比如说“你应该当好人”,因为它意味着有教养、有礼貌并且最终能被社会所接受。它还常常被用来区分道德和不道德的行为,描述禁止性规定,尤其是用在少女身上,比如说“好女孩不去酒吧”或者“好女孩不跟男生鬼混”。

  然而有趣的是,在用到成年人身上时,“好”这种品质经常会打折扣,甚至被贬低。比如说,我们常常会听到“她人很好,但是……”或者“他是个好人,但是……”之类的话。让“好”打折扣的“但是”通常会引出某种消极的个性品质。

  词典把“好”定义为讨人喜欢或令人愉快。一般来说,好人往往被看成是平面的、二维的,而不是立体的、三维的,缺乏深度和清晰度。他们确实不会讨人厌,但他们的性格没有清晰的棱角或轮廓。在群体或组织中,好人绝对不会兴风作浪。他们不会触怒别人,但也很少会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的女儿小时候曾经说过,她更喜欢迪士尼动画中的“坏蛋”,而不是“好人”,因为那些坏蛋“更有趣”。)

  事实上,有些“好”人甚至恰恰因为顺从、逢迎和讨人喜欢而受到指责,而这些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好”的代名词。体现在一个女性人物身上,简·奥斯丁的描述准确地刻画了这种针对“好”的微妙但消极的反应:

  她不过是个好脾气、热心肠的年轻女人;我们很难讨厌她,因为我们根本没把她放在眼里。

  既然“好”原本就有“讨人喜欢”的含义,那它成为取悦者自我概念的核心就很好理解了。然而在另一方面,既然“好”作为性格特征和自尊来源似乎最多只有模糊的价值,那取悦者为什么会觉得它是如此不可抗拒的行为准则呢?为什么与“好”相悖的行为会引起这么大的焦虑和苦恼呢?

  “好”是情感盔甲

  要想找到答案,你得理解当好人在取悦者的信念系统中所起的保护作用。“好”作为人际关系保护层的价值,要比它作为性格特征的价值大多了。

  确切地说,取悦者相信当好人能帮他们避免令人不快的经历,比如被别人拒绝、孤立、抛弃、反对和激怒。毕竟,如果你不兴风作浪或者不晃船,其他的乘客就不应该想要把你扔下船去。

  但是,好人们通常会更进一步,以确保他们在别人眼中不是一般的好,而是非常好。为此,他们往往会过分努力地表现出他们的体贴和关心。在极端的“好”中存在着感知保护:毕竟,如果你对别人那么好,谁会想要伤害你呢?

  想想你对本章前面的小测验的回答,尤其是第7、8、11、13、15、16和19项。如果你发现自己符合其中的某些陈述,那么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你就是在把“好”作为一种人际保护。如果你符合所有这7项陈述,那么你显然期望对别人好能帮你赢得他们的感激、喜爱和认可。接着,你相信(并且希望)你的好和友善能保护你,让你免遭拒绝、抛弃、反对或者其他的情感伤害。

  表面上看,这种信念系统似乎很合理。实际上,作为现代紧张及紧张诱发疾病概念的奠基人,著名的科学家和哲学家汉斯·塞尔耶博士有保留地认可了这种信念。塞尔耶认为,人类要想避免人际压力的困扰,最好的办法就是对他人友好和付出。他相信,这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生存之道,因为他对人造成的压力是致命的。5(几年前我写了一本书,名为《致命的爱人与恶毒的人们》,6其中就探讨了这些有毒的人际关系。)

  塞尔耶把自己的压力管理哲学称为“利他的利己主义”。这个有点儿拗口的名词,意在传达这样的含义:利用慷慨来赢得他人的友善,这其实是为了你自身的利益。塞尔耶认为,如果你对他人友好和付出,那么他人就会倾向于对你友好,因此就不大可能给你造成压力和紧张。

  那么,用作保护层的“好”,跟塞尔耶博士利他的利己主义的明智建议有什么区别呢?塞尔耶博士明白,当好人不能时刻保护你免受每个人的伤害。他坚信,肯定有人能够并且将会在情感上伤害你——不管你对他们好不好。之所以会这样,可能是因为对方本质上就可恶、有偏见或者心胸狭窄,也可能是因为他对你怀有积怨故而报复,或者只是因为他情感上不够健康或不够成熟,不懂得怎样爱与被爱。

  相比之下,把当好人奉为信条,深信当好人具有一种魔力,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